比亚迪敲响进口禁区日本市场,此举背后的深意是?
7月2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BYD JAPAN株式会社)在东京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这一次亮相日本乘用车市场还带来了旗下的元PLUS、海豚(图片|配置|询价)和海豹三款车型。比亚迪本次出海,是它首次向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进行海外输出。正所谓不打没把握的仗,本次比亚迪出海也必然是有备而来。那么,此举背后的深意又是什么呢?
首先,从比亚迪本次出海的汽车类型说起,从明年1月起,比亚迪日本子公司将陆续在日本销售3款纯电动汽车(EV),其车型涵盖紧凑型轿车、轿车和SUV3种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这么一列举,本次比亚迪的主要输出方向无疑就是新能源汽车,而这也和日本市场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作为汽车工业强国,素来有“进口禁区”一说。不仅如此,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处处碰壁。在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早期,日本第一个研发出了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在此领域原本占有先天优势。然而,在后续的开发上,日本却并没有将优势地位巩固下去。当国内车企选择以电能作为第一驱动力的时候,日系车企却始终坚持新能源车企的技术演变要从油电混合动力到氢燃料开始。日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上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却始终没有拿出像样的新能源汽车,反而错过了电动车品牌积累、技术积累、用户积累最好的时间段。因此可以下结论,日本的新能源市场是有严重缺口的。
这并不是夸大和空穴来风。据“亚洲能源追踪“(Energy Tracker Asia)今年5月的行业报道,日本的纯电动汽车目前仍仅占日本整体汽车销量的1%。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公布的数据,2020年日本“新电动汽车”的销售量达到大约140万辆。然而,这些售出的新电动车中有97.8%都是混合电动车辆(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只占其中的1.1%。
这么一看,比亚迪选择输出对象的原因就十分清晰了。此次预计将在日本出售的3款纯电动汽车(EV)则是只依靠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来给车辆提供动力,不需要靠燃油驱动。作为全球最早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比亚迪早已将日企新能源汽车“甩在脑后”。无论是从电池安全性还是新能源技术的稳定性来讲,都可以确定比亚迪对于日本新能源汽车空缺的市场影响巨大。
就用比亚迪本次选择的车型比亚迪海豚与日产Leaf来对比,同样作为电动车,这二者的经历可谓截然不同。海豚在燃油车合资车中突破重围,而日产leaf却从曾经的龙头一路下滑,预计将在2025年退出车坛。会造成这样的差异,主要的原因还是日系车在新能源市场与性能方面的掉队。在2010年问世的Leaf是日产在纯电领域的先锋之作,目前已经演进至第二代小改款车型。不过由于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态度逐渐从新鲜的新玩物转向务实的代步工具,在空间、续航、动力甚至是科技体验等面向有更高的要求之下,缺乏改良、世代偏旧的leaf逐渐被市场淘汰。可以说,对于leaf而言,最大的劣势无疑是电池能效和续航问题。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比亚迪海豚。为了解决续航问题,首先就是海豚电池包采用的冷媒直冷直热技术,这项技术为比亚迪全球首创,能够实现电池温差5℃以内,热效率提升15%,也就是说加热电池包以及保温相比之前消耗的能量会更少。 即使在冬季,比亚迪海豚的续航水平也不会出现巨大缩水。对于电动车而言,续航难关的攻克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比亚迪证明了电动车的弱点并不是不能克服的,而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
本次“反向”输出,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是对日系车的一次反击;对于日本市场而言,是准确直击市场痛点的强大进口输出。面对比亚迪的出海之行,日本车企又会作出怎样的应对?比亚迪又是否能在日本新能源市场创造辉煌?无论如何,结果都值得每一位车迷为之期待。
标签:日本 汽车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