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零食花掉半个亿
被央视点名“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的拜腾,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近日,行业里对拜腾的评论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各种关于拜腾话题的评论满天飞,一时间,拜腾成了汽车圈的头条。一则名为《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报道,再次将拜腾汽推到了舆论风口。可以说,拜腾是手握一副好牌却被打得毫无脾气,这并不是对手牌技太高,而是自己太不争气。要知道拜腾可是经历了4轮融资、总计84亿融资的规模,对一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已经是相当出色的了。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拜腾的车一度成为BBA内部规划未来车型参考,足以看出其实力所在。但融资能力超强的拜腾,败家能力也相当强。我们接着上面的话题来说,那篇《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让人费解,更会让那些投资人气得吐血,看完文章你更觉得是一种腐败心理在作怪。我们看了文章以后,有几点印象十分深刻,大致内容如下:-?拜腾曾以近亿元开发价将整车控制器(VCU)外包给了德国顶级供应商博世,而市面上?VCU?开发价仅约几百万元。-?拜腾上海首个品牌店开业时,店员服装都是量身定制、从德国进口;中国区员工名片也要采用进口环保材料,一盒名片费用高达上千元。-?2018?年,拜腾300余人规模的北美办公室仅零食采购费就用掉?7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000万元。-?2020?年1月参加北美?CES?展时,拜腾花了约?30?万美元把车空运到美国,再海运回来,花费远超市场行情价11万元美元。-?2020年1月,拜腾中国区工资断缴的2个月前,戴雷仍乘坐头等舱参加美国CES展。毕福康在任期间在外就餐时,也一定会点一瓶店里最好的红酒。-?拜腾最多时有?29?位VP,而蔚来汽车近万人的规模,也只设立了?17?位VP,理想汽车超过3200人的团队,也仅有两个VP。-?拜腾首款量产车在北美公布的预售价是4.5万美元,供应商定点后发现,算上采购费,整车成本已经超出预售价。该文章一经发布便引起业界激烈讨论,理想汽车CEO李想还在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并表示:这么难的行业,必须训练一个从18层地狱为起点往上爬的创业企业,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理想汽车比拜腾更务实。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拜腾汽车已停止运营,其中北美和德国办公室仅剩十余人,中国区的上海和北京办公室也已撤租、南京工厂关厂,这也说明,拜腾已经被挥霍得没有能力运营了。据拜腾汽车CEO戴雷称:拜腾接下来将有为期半年的停摆期,半年期间拜腾停摆,那半年后的拜腾是重组转型,还是被收购或者破产,谁也不得而知,更无从判断,毕竟如今的拜腾早已不是那个在各大国际车展上风光的拜腾了。要知道,在几年前的各大车展上,拜腾的展台可是吸引无数人前来参观和拍摄,如今却令人唏嘘。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但国内的理想汽车,却混得风生水起,对自己是变态的成本和效率要求,对用户的反馈却不遗余力,不惜成本,比如他们在过去五年内花了十亿美金,其中研发投入就有20多亿人民币,还有20多亿的工厂和生产资质购买,自建20个城市售后服务体系等等。据悉,2020年6月16日,理想ONE第10000辆用户交付仪式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举行。有数据统计,自2019年12月正式交付以来,理想汽车仅用六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第10000辆的交付,这也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最快交付10000辆新车纪录。可以说,目前理想汽车正风生水起,旗下虽然仅有一款理想ONE,但补贴后32.8万元的售价却着实不低,这都有万辆订单交付,不得不说,理想汽车在产品力上的确赢得了消费者认可,不然没有那么多人花着能买BBA产品的钱去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也得到了不少知名人士的认可,比如网红大咖罗永浩在微博里就表示:“理想ONE是你能在这个价位买到的全世界最好的车,即使是跟比它(理想ONE)贵几倍的车比,它也几乎是完全没有对手的。”其实这几年,理想汽车的发展相当迅猛,也打下了基础,相比拜腾的虚胖,理想汽车可以说在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脚踏实地,比如工厂建设、产品推新、渠道自建和技术积累等等,算是造车新势力之中走得比较稳当的一个品牌了,也是目前我们看好的一个造车新势力品牌。三百人吃五千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元,难怪拜腾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曾经风光一时的拜腾,如今的确令人唏嘘。备注:文章系车市特评工作室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王索拉。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您好,据我所知
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1.儿童消费水平步步攀高
本次调查中,三个调查组也分别报告了少年儿童在消费方面的一些不良习惯。归结起来有下面几个方面:1.盲目追求高消费;2.比名牌,相互攀比;3.炫耀自己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在三个调查组报告的消费方面不良习惯中,前四项分别是:乱花钱、多花钱;比名牌,相互攀比;无节约意识;盲目追求高消费,爱享受。这四个项目在父母、教师和少年儿童的报告中仅仅有排序的差别,但均被排列在前四项里。
另外,其他一些问卷调查也充分说明了儿童消费方面还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2001年六一前夕,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消费先导城市进行了一次儿童消费市场调研。结果表明,五城市中0岁至12岁的儿童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高达897元,五市儿童月消费总额约40个亿。五大城市中0岁至12岁的儿童共约441万人,按平均每人每月897元计算,月消费总额近40亿。其中上海的市场最大,超过16亿元;北京和广州分别为9.6亿元和7.0亿元;五市儿童全年消费超过475亿元。北京儿童月平均消费仅次于广州,同样位居第二,平均每月为1009元。
这让人想起了美兰德信息公司1998年在上述五个城市所进行的同样的调查。结果显示,0岁至12岁儿童每个月消费额超过35亿元,其中北京和上海排在最前面,北京12岁以下的孩子,一个月就要花掉14亿元。时隔不到三年,五城市儿童消费已经上涨了近五个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国内9家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大中城市联合调查显示:孩子的小金库大得惊人!我国城市中6岁~15岁的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在以上9个大、中城市的450万名6岁~15岁的儿童中,有87%的孩子拥有零花钱和压岁钱,他们平均每人每月可以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得到60元的零花钱,而每年得到的压岁钱则高达730元。
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大城市873名中小学生零花钱及其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北京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高居4城市之首,平均每月每人的零花钱是148元(如下图);而且多是父母给的,主要用于打扮、追星和购买游戏光盘。根据调查,北京孩子月零花钱300元以上者有10%,其中3.23%的小学生,其月零花钱在500元以上,位于4城市之首。调查显示,北京孩子的自食其力意识较为淡薄。
也许读者朋友会认为,我们列举的都是高收入城市少年儿童的消费情况。那么,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低收入家庭中,少年儿童的消费水平如何。据调查,相对于其他收入组家庭,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反而更高。西安的儿童最“富有”,年零用钱高达349元;其次为成都,平均为324元;广州和北京分别为254和218元;上海的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最少,为195元。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1元至1750元之间)对孩子食品和服装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而高等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2500元)则更注重孩子的教育,用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27.4%,比例最高。
对于当代少年儿童的消费水平,我们不再一一列举,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类似的数据。
那么,儿童高消费时,大把的金钱都花在哪里了呢?通过对儿童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儿童消费主要为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生活消费,即吃穿等消费;第二,享用性消费,即购置的各类玩具、节假日的旅游、参观、参加各类娱乐活动等;第三,发展性消费,即为了智力开发、特长培训而进行的投资。
2.盲目、攀比、炫耀、追求高档
我们知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必然由一定的消费行为构成。隐含在儿童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背后的是什么呢?研究显示,是儿童盲目、攀比、炫耀、追求高档的消费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年儿童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一些父母认识上的偏颇、传媒的误导,以及一些生产厂家的惟利是图,儿童在消费行为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习惯。
如盲目消费。当前,少年儿童在消费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父母们在爱和补偿心理的驱使下,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有损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的盲目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过于轻信广告,什么时髦买什么,什么广告做得多买什么,什么是新产品买什么,最终形成了爱吃零食、胡乱吞咽保健品等不良行为。
有的孩子零食不离口,以致于破坏了孩子正常的饮食规律。据上海一家市级医院儿科统计,在近五年内在该医院住院的患儿中,经胃镜和X线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病较前五年增加了近两倍,而且有低龄化趋势。在4岁~6岁的学前儿童中,也时有发生。临床医生认为其因素之一,是此类幼儿大多有吃零食、偏食、挑食和饮食不规则的习惯,一日三餐不能定时定量,却以奶油蛋糕、冷饮等代替正常饮食,久而久之,则易形成胃病。
杭州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有72%的小学生对零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62.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有50%的人认为吃零食比吃饭“有味道”、“离不开零食”。
保健品消费方面,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轻信“包你总得一百分”、“含有上百种有效成分”等宣传,胡乱吞咽保健品。据有关医务人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城市调查,10岁以下儿童服用各种营养液的占总数的83%。据有关部门统计,城市儿童消费中,营养品竟占总数的20%。盲目服用营养品,导致儿童厌食症,性早熟儿童屡屡出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曾观察了16例性早熟儿童,结果发现,他们都服用过人参蜂王浆等口服液。
如攀比消费。同学间生日、毕业送张贺卡、一本笔记簿,时下已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摆不上“台面”。送礼一送就是上百元,你送我一块手表,我送你一双旅游鞋。请客必要上饭店,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南京某中学一名学生过生日,竟花2700元,请同学去酒楼吃了一顿!
如炫耀消费。为了不“低人一等”,穿着专挑名牌。数百元一双鞋子,上千元一套服装,说买就买。南京某中学一位学生,身着420元的金利来衬衣和580元的鳄鱼牌茄克衫,脚踏620元的休闲旅游鞋。问他为什么不买一般的衣服,他说:“没派头”。
如高档消费。父母们不再考虑衣服的质地是否结实耐用,而把着眼点放在款式、色泽的选择上,注重把孩子打扮得更漂亮、更时髦。一些“精品屋”里,也常挂着儿童衣着精品,虽然价格高得令人咂舌,但仍不乏问津者。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中,当被调查的中小学生被问到“你最贵的一件衣服是花多少钱买的”时,选择60元以下的,城市32.2%,农村72.4%;选择71元~110元的,城市28.2%,农村19.1%;选111元~200元的,城市27.3%,农村7.0%;一名学生最贵的衣服高达3000元。
3.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反差
在对少年儿童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少年儿童在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很大的反差。
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中,有高达95.3%的孩子认为“父母挣钱不容易,应当节约”;对“无论父母挣多少钱,孩子高消费是应该的”持否定态度的有89.1%,只有10.9%的孩子持赞成态度;有93.0%的孩子对“一个人花得起大钱才有面子”的说法持否定态度,赞成这一说法的仅有7.0%。
对于名牌产品,有72.7%的孩子对“买东西首先要看实用,是不是名牌是次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成,持否定态度的占26.2%;
对于存钱,有86.8%的孩子同意“从小就要多存钱,少花钱”的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只有13.2%;
但根据我们前面所引用的数据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认识和行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当我们要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消费行为培养和不良消费习惯矫正时,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大的阻力。这也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父母反思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94汽车网(94che.com)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94汽车网(94che.com)/qichezatan/41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