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是哪年(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哪一年) ♂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是哪年(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哪一年)- 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哪一年
-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 全面小康是在哪一天(具体的日子)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 全面小康是哪一年
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1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什么意思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最重要并且最难做到的是:“小康”覆盖的人口和区域能够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的意义
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
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不仅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世界奇迹,使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中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体系深刻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性地提供了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没有具体的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三步走
邓小平同志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节点: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节点,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补充和完善,首次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正式提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有评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订立的一份“军令状”,也是一份庄严的“历史契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首先,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五大建设”全面进步,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也不能强的很强、弱的很弱。其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小康。
小康社会心得体会(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
小康社会心得体会(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 写一篇如何能让叶城达到小康社会的一篇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的体会范文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重点经济工作中,被列为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
经过前期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已成为目前脱贫的焦点和难点所在,也是检验任务是否全面完成的关键。这对切实建立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期取得的宝贵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最直接、最切身的获得感、满足感的一项举措。
在铁腕治污的工作推动下,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持续好转,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更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环境保护的成效还不稳固,尤其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部分地方又存在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
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三大攻坚战稳扎稳打,取得了一系列关键进展: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成功迈过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一重要关口奠定了坚实基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期,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
2020年的经济工作仍然要聚点不散、靶心不变,瞄准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一目标,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21世纪的中国是一匹骏马,它步伐矫健地迈进了万象更新的时代;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国运昌盛,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21世纪的中国前程似锦,将实现人们千万年梦寐以求的小康梦。
什么是小康?小康其实是人民生活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绝不是夸大其辞,这是事实,铁一般的事实。就拿我家来说吧。记得小的时候,由于家里经济不宽裕,全家只好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空间不仅小,还有很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只要你一不小心,一群蚊子像变了戏法似的跑出来叮你几个大包,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哼小调,难受得不得了。在上小学时,我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并且还买了电脑、空调、汽车等。
不仅这些有了新的变化,农村的公共事业,包括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环卫、饮水等变化更是让你大吃一惊。我外婆的村庄就是一个例子:从以前教育上的不足到现在城乡教师交流的人性化;从以前没有医疗保障到现在建立规范的城乡医疗保险救助体系;从以前两足步行到现在出门就是汽车的代步工具;从以前饮用河水到现在家家通用自来水。现在我外婆的村庄又正好赶上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一幢幢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式样、统一绿化,既有高层次的公寓楼拔地而起,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意的笑容。这就是变化,因为社会迈入了小康社会,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跨入了小康生活。
试想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起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领下;是人民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才迈进了小康社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是全国人民的努力,使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之颠。
现在,身在小康社会中的我,是不是就可以不思进取、坐享现成,享受父辈们创建出来的伟业呢?不,不能!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建。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跨大步,把未来的家庭建设成信息化家庭,把未来的祖国建设成高科技国家。
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同学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奋发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溧阳”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参考文本,军训体会:通过这五天的军训让我深深感受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是那么艰难,作为一名军人最重要的三点是服从命令,一定服从命令,坚决服从命令。红星基地这个守卫森严的基地,在这里每项军训的东西都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非常累的,尽管是那么的苦,那么的累,但是我非常的高兴。
因为在这里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比如说坐姿,以前做作业没有注意,要做直写,导致背有点驼,但在这五天的军训中让我那小老头的背重新具有男子个性的背。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AMMEyHSd9X3lkPXnFCIQ?pwd=vwcm 提取码: vwcm ? ?
小康社会手抄报(体艺节手抄报) ♂
小康社会手抄报(体艺节手抄报)- 体艺节手抄报
- 社会实践手抄报怎么画
- 老师让办一份建国60周年的手抄报,A4大小的写什么内容呢不要太长哦
- 推普手抄报内容
- 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美丽家园手抄报内容
- 低碳生活我先行的手抄报上面可以写什么
- 以前孩子很多,家长轻松放任,从不管孩子的学习,现在只养了一个,反而很累,为什么
- 科学节能环保手抄报文字内容
体育节口号
1、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3、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挑战 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学!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6、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7、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一、横幅:1、体艺如花绽放快乐校园。(校门口)2、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操场入口)二、宣传标语:1、美丽一中,精彩校运。2、快乐校园,活力无限。3、健我强健体魄,养我浩然正气。4、德智同长,健勤并倡。5、弘扬校内先进文化,创建师生精神文明。6、赛场谱青春旋律。7、明日之星,自主发展。8、争先进,创文明。9、赛团结,赛意志,赛风格,赛水平。-------------------------------------------三、运动会主题理念口号:1、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2、打造学校文化力,提升学校竞争力。3、开拓学校体育文化,共建新中校园精神。4、内涵式开拓学校文化,特色化打造一中品质。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具体画法如下:
1、首先准备好画纸画笔,绘制一个卡通人物,如下图所示:
2、然后用画笔在旁边点名写上“心理健康”的艺术字,如下图所示:
3、然后把手抄报进行上色,如下图所示:
4、之后绘制两个文字边框,如下图所示:
5、最后再文字边框里加一些线条,用于书写相关的内容即可。
思想解放了,人民奔小康了 60年来,我国经济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 2003年以来,中央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支农投入,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在近5年来进一步改善。40个工业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服务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7万亿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47%,年均增长10.1%;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就业比重达到32.2%,比200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净增3500万人。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继续呈加快之势,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61%,比200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信息、生物等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渗透,促进了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也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我国诸多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鼓励煤炭、钢铁、建材、冶金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了一批有带动力、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行业优势进一步增强。 而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表现在经济领域,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1.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2. 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 班级 ) 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4.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 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5.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6.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7. 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
1.全国文明城市定义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共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1、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2、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
3、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4、得到的不是永恒的拥有失去的将永不会再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6、有花有草,不摘花草,无花无草,应栽花种草,破坏环境,岂不可惜。
7、倡环境保护之风,走持续发展之路。
8、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股掌之间,稍不留神,将会被毁灭。
9、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10、爱护绿色光荣,破坏绿色可耻。
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不过只是一叶扁舟。不过,在这个看似很渺小的星球上,生活着60多亿的人与各种动植物等。
五、六岁的孩子只要一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家长就会焦虑,甚至发狂。为什么?
因为我们接受了太多的负面信息!9岁孩子被精神病打死,交通安全,人口贩卖,落水,这些负面信息有利于我们提高保护孩子的意识。可是太多的它们,只会让我们家长焦虑。
而以前的家长,不会接受到这么多的负面信息,更多的要为“吃饱饭”忙碌。他们也会会累,但却不是心累。
1、比较
比较是人的本能,可是如果有过多的比较,就会让我们不知所措。看到别人家在补课,自己也要补。看到别人买了学区房,自己也要。和孩子同学比,和自己的亲戚比。就是不问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适合什么。这样长时间的压抑,孩子叛逆的更会比以前的孩子更厉害。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就会更累。
以前的孩子到处释放精力,打几下没关系。现在?家长就得小心翼翼,怕打出事了——累,还得四处学习打孩子的方法。
2、工作压力
父母工作压力很大,很容易发火,还有就是现在社会诱惑也多,到处都能看到关于成功学,和一夜暴富的例子。再看看自己的现实生活,平淡、琐碎,劳累,矛盾,负面新闻。
3、要关心的多
在辅导作业时,家长是不允许孩子出错的,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题目,可是即使教了几遍,孩子还是不懂,下次仍然犯错。家长就会怒不可遏,暴跳如雷,心累!
以前的家长只需要知道两次大考的成绩就可以了,也没有对孩子考学抱多大的期望,学习不好,则能养活自己。可现在各种职业入职门槛都很高,不考上好大学,连找工作都困难。
听到什么育儿方法赶紧地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不好用,更令家长沮丧。
有时还要关心老师有没有体罚我们家孩子,同学有没有欺负我们家孩子。学校有没有乱收费。要关心的事太多。
有时父亲在育儿上也不大给力!每一个暴躁的母亲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大管事的父亲。
节能减排口号: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1、节能攻坚,全民行动
2、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小康社会标准的说法中有误的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全面”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小康社会标准的说法中有误的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全面”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全面”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什么是小康
- 小康的定义是什么
- 关于小康
- 小康社会是什么
- 什么是小康怎样才算奔小康
- 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 奔跑吧康康!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 小康生活的标准
居民收入持续缩小明显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因此属于“有误的一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可以概括为九个社会和一条道路。具体来说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此外还是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安居乐业型安康社会、生态文明型社会、开放创新型社会和知识型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中华文化文明道德社会。一条道路则是指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胡鞍钢指出,全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总目标具有深刻内涵,就是建设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小康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某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前:中农;解放初:二亩地、一头牛;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的中等富裕水平,比1980年有很大飞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生活或者是小康水平的定义。,是指家庭经济情况可以维持中等中等水平,小康水平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特别标准的答案,通常指某一个社会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稳度日的生活水平,能够解决温饱,而且能够在生活质量上有一定的提升,因此不同的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
所以这个小康生活的定义也要根据不同阶段来判断,或者是来决定。
小康水平是指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的程度,主要标志就是按人口平均的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在数量上得到满足之后,生活是比较舒适和安逸的消费结构也会有明显的改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消费形式多样。,消费质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素质也相对提高。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首先范围是不一样,第2个标准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
小康”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输赋税服徭役)已经很劳瘁了,差不多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可见,“小康”的“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小康的说法用于对一种社会状态的描述,成为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上的一个 词汇,则见于《礼记·礼运》中引证孔子的一段话里面提到的。孔子在年底参加完蜡祭之后,登上门楼,喟然叹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到了清末,康有为提出大同思想,还写了《大同书》。其实,孔子的小康也好,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也罢,都只讲到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经济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经济理想。
而我们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行各业都很全面、具体。比如说衡量小康的标准,有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占50%以下;再一个就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即指人均GDP超过800美元。那么读书人的小康是什么呢?作家罗维扬说:“读书人的小康标准是,买书不愁钱,藏书不愁房,读书不愁考,出书不愁销。”
小康这个名词最早是源自《诗经》
《诗· 大雅· 劳民》这篇当中
有句话叫做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
这时小康的康是指安定的意思
这是小康最早的含义
到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学说的发展
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
就是一种小康社会
这时的小康社会
指的是一种政治比较清明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安乐这么一种社会局面
这种思想应该说
是在几千年儒家思想当中
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这种思想后来进一步扩大到民间
它的意义又发生了一点变化
在民间对小康的理解
就是生活比较宽裕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
就是丰衣足食
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
安定富裕的生活
我们现在讲小康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
具体的讲也可以说是一个标准
因此 人们使用的时候把它叫作小康水平
邓小平同志最初说的小康水平
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到1000美元
后来我们在奔小康目标的时候
人们对小康的认识进一步扩大
把它变成一个社会
和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标准
它的主要指标体系有十几项
按照这样一个指标体系要求
到2000年我们国家
已经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000年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0美元左右
到这个水平以后进入第三阶段了
那么进入第三阶段以后
我们就提出一个新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 这个时候才提出来的
真正最早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
还是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在研究制定十五计划
和2010年的发展规划的时候
第一次提出在进入新世纪以后
我们国家就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最早提出来的
这次十六大报告
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
我们国家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
一个奋斗目标
这个小康社会跟前面说的小康
水平是不太一样的
这个小康社会指的是一个社会
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阶段
是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
一个特殊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指从我们国家总体上
达到小康水平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
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人民生活富裕
这样的一个五十年跨度的历史阶段
都可以叫做小康社会
这是从纵向来看 从横向来看
小康社会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
党的建设 人的发展
这些方面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进步
这个小康社会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不断发展的概念
而小康水平它是一个具体的标准
达到这个标准 就算达到小康水平
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呢
它标志着我们就进入了小康社会
因此 达到小康水平
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
我们现在就是处在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
小康社会的历史由来: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1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主要措施有两个:(1)分配起点的调控。包括大力加强教育;逐步打破垄断,尽可能让各行业公平竞争,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督;(2)分配结果的调控: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建立税收综合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城镇和农村贫困人群的大面积产生;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来源,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保障;加大税式支出力度,扶持和鼓励再就业,从而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包括对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积极的税收扶持,税收扶持还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增强税收的再分配调节功效,促进地区平等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意义: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小康社会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在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小康一词,那会儿大家的目标就是全民吃饱饭,那时候还有万元户这种说法,在那个年代米价0.15元/斤,肉价0.9元/斤,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仅仅只有几块钱,所以那时候家里存款有一万元已经算是相当有钱了。
在上世纪90年代,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已经称不上有钱了,家里有电视机、有二八自行车、有洗衣机才可以称得上是小康家庭了,而家里有捷达小轿车,有电脑、有钢琴的已经可以称得上大户人家了,那会儿有种说法叫“百万富翁”,那时候房价仅仅只有几百块一平方米,普通工人的月收入还只有几十块钱,在那个年代,老百姓还没有买房的意识,因为住房国家会给安排, 也正因为如此,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们没有特别大的生活压力,活的很轻松、很幸福。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百万富翁的说法也非常过时了,在当今社会,想在北上广买一套房子,动辄就要上千万,100万在北上广甚至都不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一辆稍微高端点的汽车也要几十万,人均收入虽然跨过了万元标准,但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我认为如今社会的小康生活的标准就是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有房有车的生活在90年代只是普通家庭标配,当然那会儿的房是政府分房,车也只是自行车,由此可见,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大家的收入变多了,可支配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但是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却比90年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了许多。
全国人民小康水平标准”包括了16项指标,我们在媒体上能够看到的无一不是物质方面的,比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等。
十六大报告对“小康社会”的阐释显然更为丰富。
它至少涵盖了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并强调共同发展。据此,我们似乎可以将全面小康相应地分解成物质小康、政治小康、精神小康和生态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