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车之战”正在反噬欧洲
步行综合体、超低排放区……这些因城市中心“去汽车化”而衍生的产物如今正在反噬欧洲,让城市结构和当地居民陷入困顿。
“我7月来到法国和英国后发现,汽车正与改善家庭福祉、提高生活品质、带来更多就业选择的概念渐行渐远。”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交通经济学教授罗丝在一篇文章中称。
6月底,欧盟27个成员国已达成初步意向,拟同意到2035年在欧盟境内全面禁售燃油车。在这一减排目标的倒逼下,欧盟各国正在加速清出燃油车,部分城市也在构建并适应中心城区无私家车的运行秩序,比如限制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把停车场改建成公共区域,扩大自行车道,鼓励步行和公共交通等,以求加速实现脱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
然而,城区“去汽车化”正在让行人“掏空”城市,并把古色古香的城区街道留给了游客,让商业迁离市中心。
法国古城蒙彼利埃曾是欧洲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全球商人都曾在此交易商品。由于商业中心需要良好的交通支撑货物和人员来往市场,因此蒙彼利埃也拥有庞大的交通网络,但这种情况如今却在“反汽车之战”中却消失殆尽。
据法国《回声报》报道,在“无车化”的推动下,蒙彼利埃城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已逐渐变成le步行街,如今更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步行商业综合体之一,覆盖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区域,而主要的火车站和机场则远离市中心。因此,来蒙彼利埃的游客只能把车停在城外,然后乘坐公共汽车或步行前往城区。
在罗丝看来,这种做法可能对游客的身体有好处,但却对商业活动无益。
“那些来到蒙彼利埃‘仅限步行’区域的人会发现,这座曾以商业为荣的城市,如今却只剩下旅游业。”罗丝说,“这里挤满了卖糖果、篮子、冰淇淋和潮流时装的商店,虽然适宜旅游,但却不适合发展其他商业。”
在她本月初去蒙彼利埃的时候,早上9点,甚至是10点都没发现城中有人步行。而当地需要使用交通工具的企业,比如超市和五金店,都已经搬出了市中心。“蒙彼利埃的‘反汽车之战’以失败告终。”罗丝表示,因为城市中心既没有汽车,也没有行人。
除了法国之外,英国也在向汽车“宣战”。
英国剑桥曾是一个商业中心,如今也在这场“战役”中变成了一个步行商业综合体,城中心的游客络绎不绝。福布斯报道称,如今这里只有家庭住宅外面的车位可以停私家车,因此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并不能直接开车进城区。比如一名修理工为了修一个水槽或冰箱,只能把车开到剑桥郊区的纽纳姆,然后再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进入。
而“反汽车”最为坚决的欧洲城市无疑是伦敦。为把汽车尽快清出城区,伦敦设立了低排放区和超低排放区,并各有不同的排放标准。据悉,如果一辆汽车不符合排放标准,驾驶员每天将会被收取大约15美元(约合人民币101元)的费用。伦敦的交通部门更是在网站上给居民“友情提示”,如果车辆不符合排放标准,“你可以升级到符合标准的新车或电动车”。
不仅如此,除了排放区外,在周一到周五早7点至晚6点,以及周末和联邦假日中午至下午6点之间,前往伦敦市中心拥堵地区的车辆还需缴纳18美元(约合人民币122元)的拥堵费。
在当地生活的居民看来,这些交通成本根本没必要收取,而且落在了那些最无力支付的人身上,比如需要汽车但工资较低的护工。除此之外,“反汽车之战”还对那些拥有大家庭,需要更大的汽车出行,但这些车却又被环保法规严令禁止的人影响更大。
“欧洲城市打着减少全球碳排放的旗号,却让机动车寸步难行。”罗丝感慨道,“毫无疑问,在这场‘禁车之战’中,汽车输了,当地居民也输了。”
标签:汽车 步行 商业 城市 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