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方舟 陆地方舟电动汽车
最近几天,新能源市场接连迎来重量级选手入场。
第一个是陆地方舟,这家浸淫电动车多年的品牌,正式拿到第14块新能源牌照,意味着获得了一个宝贵名额;第二个是江淮大众,5月22日,江淮大众新能源合资项目获得发改委批准,这将是第一家获批的中外合资新能源车企;5月23日,昶洧旗下的Thunder Power新能源在北京举行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而且现场发布了原型车,这款车将于明年正式上市。
面对短时间高密度的新能源企业入场,业界产生了很多意见。部分意见认为,中国新能源牌照发放过多,目前已经发放了14家,比全世界其它国家总和都多。还有部分意见认为,这么多新能源挤入新能源市场,里面都坐得满满,后来者恐怕已经没有机会,只能充当炮灰。
其实这两点担忧是杞人忧天。其实任何行业的市场格局形成,必然都是经过激烈竞争、千锤百炼之后,才能大浪淘沙,不经过竞争直接产生人造种子完全没有竞争力。释放更多的种子入场,才能在更激烈的竞争中产生更强大的胜利者,而且近期进场的三家选手也是各有千秋。
江淮大众,真正的实力派
江淮大众的获批令人愕然,其实两大股东都有着非常深厚的背景。大众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每年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台,销售额超过2000亿美金,在中国市场更是具有统治性地位,没有一家可以代替。
江淮汽车虽然只是一家二线车企,但是一直是典型技术宅男,这些年在新能源辛苦耕耘,默默攻关,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早就悄然进入一流水准,一款江淮IEV上月卖了两千多台,排名非常靠前。
大众和江淮合资之后,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基本可以肯定,必然会在未来新能源市场提前预定一块肥肉。
陆地方舟,身边的黄色校车
陆地方舟5月22号正式获批,拿到了宝贵的一张入场券,也将这家低调的广州地方车企拉倒前台。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陆地方舟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其实人家早在2001年就进入新能源领域,2004年就研发出了混动大巴,2006年产品已经可以出口法国,新能源产品早就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我们身边。
举一个栗子,在学校门口经常看到的那些黄色凸头校车,其中大多数都是陆地方舟的作品。很多车企可能看不上这类专业市场,觉得市场太小,规模做不大,却不知道这类专业市场虽小,但是非常稳定。同时因为竞争不够充分,利润率极高,其实是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阵地。当年长城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就是因为在皮卡领域攒够了家底。所以和其它竞争对手相比,陆地方舟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稳定后方。
Thunder Power,巡航650公里
即便是三家新军中知名度最低的Thunder Power,其实人家也是有备而来,秘密研发的独门武器,完全针对目前新能源的短板。
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存在两个最大短板,一个是续航焦虑,一个是充电问题。续航焦虑源于电动车续航里程太短,很多电动车名义指标在200公里,实际只有150公里,上下班买买菜问题不大,但是哪怕到近郊旅游一次都心虚。而Thunder Power推出的原型车续航能力达到650公里,这个数字基本超过奔驰宝马和特斯拉的在售车型,可以从北京到天津打两个来回,或者可以一口气开到鄂尔多斯,可以彻底缓解续航焦虑。
限制新能源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充电的便利性,就是充电时间太麻烦,充电桩太少。目前Thunder Power正在攻关研发无线充电,已经申请了很多相关专利,如果成功,将彻底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也会大大降低充电桩的建设成本。
假设Thunder Power真的可以解决这两个困恼新能源发展的关键难题,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会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甚至会改写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游戏规则。
战争刚刚开始
我们只简单分析,基本可以发现几家新军的独特竞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当然这些优势和不可替代性目前只存在于理论,至于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考验,但是这些企业之所以抱着如此大的激情进入一个全新行业,必然将会大大推动电动车的发展成熟。
尤其、特别、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其实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还未真正开始,早期进入的企业不过刚刚拿到入场券而已。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0.7万台,纯电动车销量31万台,同期中国汽车销量2802万台,纯电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1%,实际还处于一个尚未启动的洪荒时代。
一切都有可能,未来就在眼前,我们等着奇迹发生。
标签:能源 市场 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