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30%、14个沙盒监管文件制定中…… _ 智能网联汽车年会声音

[本站 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30%、14个沙盒监管文件制定中……_智能网联汽车年会声音8月1日,2022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2022)在北京开幕。当下,作为汽车…

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30%、14个沙盒监管文件制定中…… _ 智能网联汽车年会声音

8月1日,2022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22)在北京开幕。

当下,作为汽车产业新一轮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CICV 2022从示范区建设、产业应用、技术发展以及政策落地等多维度解读与展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工业和信息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 郭守刚:

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提升至30%

今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提升到了30%。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等创新技术实现突破,部分产品进入量产应用,全国已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900余张,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场景率先应用,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的测试示范。

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更有力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二是支持关键技术创新;三是强化各方统筹协调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四是推进产业生态建设;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二级巡视员 李常青:

14个沙盒监管配套文件制定中

202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将达到53.3%,2025年装配率将达到75.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的本质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产品安全责任界定问题值得行业关注。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1.实施纠正完善召回监管法律法规。探索将召回产品范围由汽车产品拓展为机动车产品,逐步引入安全自我评价、重大事故报告等新措施,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特征,提出智慧监管新方案。

2.积极探索汽车安全沙盒监管。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目前正在组织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以及7家单位,80多位专家,形成《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实施方案》、《汽车安全沙盒监管目录清单》等14个配套程序文件。下一步,将按程序发布申报通知及实施方案,通过沙盒监管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倡导最佳安全实践。

3.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建立产品召回与产品安全标准协同的闭环机制,为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4.构建多元共治的安全发展格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骏: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并跑阶段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令人可喜的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并跑阶段。

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4点建议:

1.加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向高级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发展,赶超国际领先水平。

2.加强场景赋能,实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4S一体化发展特色。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与智慧能源的深度融合一体化成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下一步要统筹推进4S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交通和城市的智慧化改造,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融合一体化的中国特色智能网联移动出行体系。

3.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

自动驾驶功能应用带来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信息功能安全等新问题,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落地。

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关键技术需要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用等多方面配合,建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形成预期功能安全测试验证中国标准和实施监管及防护体系。

4.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全力打造完整、协同、安全、可靠的产业链,确保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安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宋亚君:

经开区已完成示范区2.0阶段建设并形成经验

经过两年建设,经开区已经完成了示范区2.0阶段建设,并总结形成了以下经验:

1.通过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城市级自动驾驶工程试验平台,为政府侧的政策管理创新、企业侧的技术研发创新和行业侧的推广成本降低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

2.基于城市级试验平台,在全国率先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给予无人配送车路权允许其上路运行、开放自动驾驶汽车高速公路测试、开放无人化道路测试、示范运营和商业化试点等,持续创新政策管理体系,为国家政策和法规更新输出地方实践经验。

3.示范区以真实需求为牵引,以商业逻辑为导向,全面推动各类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示范发展。

4.强化安全运营监管。搭建了“安全第一”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形成监管方与交通管理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监管测试服务,科学分析监管数据与事故原因,有效保障安全有序运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克强: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会出现新型零部件及五大技术平台

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形成了车路云网图的系统技术体系。

在这样的架构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除了常规零部件,还会出现新型零部件,包括和车直接相关的计算技术平台、车端技术平台、云控、高精度动态地图和信息安全等五大技术平台。

五大技术平台深度耦合,针对新型零部件定义和推进,未来发展有很强的协同关系。

未来,要推进五大基础平台发展。推动信息安全基础平台建设,服务整个行业和国家监管体系;依托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探索地理信息安全防护与高精动态地图合规和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也要加快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车辆直接相关的智能终端技术平台和计算机产业化,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支持车路云一体化的高质量融合可持续发展。希望深化行业合作,打造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 公维洁:

正在针对仿真测试建立四位一体评价体系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互认、数据共享依然有待加强,测试场景仍然需要扩大。

2021年, ICV-2035推进组由工信部牵头成立,其中,由学会和联盟牵头的测试应用组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动测试结果互认和数据共享。

我们正积极联合行业针对仿真测试建立标准、数据、工具、平台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未来,不同的测试区、第三方测试机构甚至不同的车企和研发企业出具的仿真结果能够实现互认。

在国家测试区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把更多地方测试区纳入评估范围,并根据技术发展不断丰富测试区评估体系,组织测试区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引导测试区共用封闭测试场的测试资源,共建测试标准,实现互联互通,避免无序竞争,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测试基地。

随后,会议还将就智能网联汽车融合感知技术、电子电器架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评价、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等细分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文:马鑫 武新苗 张雅慧 编辑:薛亚培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标签:汽车   智能   安全   测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94汽车车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4che.com/qc/568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