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为啥叫三傻(特别想欣赏,1,波罗的海三国是指哪三国,多谢啦) ♂
波罗的海三国为啥叫三傻(特别想欣赏,1,波罗的海三国是指哪三国,多谢啦)- 特别想欣赏,1,波罗的海三国是指哪三国,多谢啦
- 关于波罗的海三国
- 波罗的海三傻是什么梗
- 波罗的海三国有多恶心
- 波罗的海三国是什么
- 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种
- 一言难尽!立陶宛啊立陶宛,实在无法理解了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就是位于波罗的海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而波罗的海国家则指的是位于波罗的海区域所有国家。而对于北欧国家来说,一般都将其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而非波罗的海国家。 地理上,波罗的海三国属于东欧,文化上属于东北欧,因此一般称为东北欧。
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其中立陶宛6.52万平方公里,拉脱维亚6.37万平方公里,爱沙尼亚4.51万平方公里。
波罗的海三个民族都是纪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到欧洲部分,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已处在封建时代,此时形成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直到19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13世纪初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大量拉脱维亚人从19世纪起迁住西伯利亚。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如拉脱维亚人一样,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http://baike.baidu.com/view/239310.htm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国家的梗。
实际上波罗的海三国一直以来被戏称为“波罗的海三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称呼,就是因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却异常高调,甘愿充当美国的“炮灰”。
尤其是在涉及对俄事务以及对华事务上,即使反俄、反华政策最终使得这三个国家成为了真正利益受损的一方,他们也不曾动摇自己反俄和反华的立场。
在对中俄的恶劣态度上,波罗的海三国可以说是沆瀣一气,远的不说,就在前不久,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窜访台湾地区之后,立陶宛也派出了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率团窜台.在此之前,立陶宛也曾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办事处”。在更早些时候,波罗的海三国甚至上演了集体窜台的戏码。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系前苏联最小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1990和1991年相继宣布独立。
罗的海三国是指于1992年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Estonia)、拉脱维亚(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于1992年独立的前
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Estonia)、
拉脱维亚(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
世界旅游机构董事经理邱武侯受访时
说,到这三国旅游主要是体会一种由古老
建筑、古老教堂散发出来的古朴韵味这种
古韵在三国的首都无处不在,在金风送爽
的秋天游览体会更深。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Tallinn)三面环水,城内还保留着几段古
城墙和几座古炮台,道路狭窄,是座保有中世纪外貌与格调的古老城
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Alexander Nevski Cathedral)是一
座正统的苏联风格东正教教堂,建于19世纪。教堂外观雄伟,内部装
潢富丽堂皇。
坐落在一座小山冈上的托姆比亚(Toompea )城堡,初建于13世
纪,1935年重建,它一直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成功的征服者都会把
代表他们的旗帜插在上面。
圆形歌唱表演场(Song Bowl )是塔林一座了不起的露天剧场。
据说可容纳15万人!每年9月的歌唱节就在这里举行。
塔林是1980年奥运会水上运动的竞技场,当年在河畔兴建的竞赛
设施和酒店,今天已成为另一项参观景点,酒店则成了旅客下榻的地
方。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Riga)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城市。里加
的城市规划类似法国巴黎,故有小巴黎之称;市内运河纵横,所以又
有别名“小威尼斯”。
屹立在市中心的里加自由纪念碑,完成于1935年,是当地人民争
取自由的象征,今天人们仍常到那里献花,表达他们对自由的热爱。
圣彼得(St.Peter)大教堂是里加一座古老的教堂,早在1209年
就已出现在史册上,它曾多次重建,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现在是一
座红砖哥德式教堂,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恐怕是那架四五层楼高的管
风琴。
“三兄弟”是里加最古老的石造住宅,它反映了里加从中世纪到
17世纪多个阶段的建筑风格。其中19号屋为里加建筑博物馆。
在里加的尤格拉(yugla)湖畔有一座露天人种博物馆。博物馆
把从拉脱维亚各地拆卸下来的,16世纪到20世纪的建筑物重组,并通
过这些建筑物展示当年人们的生活方式。
里加还有一座汽车博物馆,展示各不同年代生产的汽车,包括古
典名牌车劳斯莱斯(Rolls Royces)及苏联汽车,前苏联领袖用过的
车子也在展览之列,如斯大林的座车,座车内还有斯大林的蜡像!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也有独特的地方,它的旧城区
颇有中欧或南欧风味。圣彼得与保罗(Sts.Peter & Paul )大教堂、
戈迪米纳斯(Gediminas )塔楼、维尔纽斯大学、圣安娜(St.
Anna’s)教堂是几个著名景点。
圣彼得与保罗大教堂是维尔纽斯的骄傲,教堂内有2000多件雕塑。
戈迪米纳斯塔楼是13世纪一座砖砌建筑物,塔楼顶上维尔纽斯美景尽
收眼底,塔楼内展示了出土文物和塔楼的历史。维尔纽斯大学是前苏
联境内最古老的大学,距今已400年。建于16世纪的圣安娜教堂是维尔
纽斯哥德式建筑颠峰期的代表作,单单教堂的外观就以33种砖块砌成。
除了建筑物以外,邱武侯说:波罗的海三国的首都吸引人的,还
有在路边摆卖的手工艺品、油画、水彩画和羊毛衣,而且价格廉宜,
很值得购买。(资料与图片提供:世界旅游机构)
波罗的海三国旅游指南
● 如何前往
建议取道芬兰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再乘机前往立陶宛首
都维尔纽斯。维尔纽斯、里加和塔林三地都有长途巴士和火车往返;
维尔纽斯和塔林,里加和塔林还有飞机往返。
● 签证
除爱沙尼亚外,持新加坡护照的旅客入境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必
须申请签证,可到两国设在赫尔辛基的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参加旅
行团则可省却交通与申请签证的麻烦。目前本地已有旅行社主办波罗
的海三国游。
● 当地游览
游览塔林旧城,以步当车最理想。火车站、渡轮码头、许多酒店
都离旧城不远。游览塔林其他地方可以巴士、电车、无轨电车代步,
不过较拥挤,等候时间较长。大部分的景点都有火车联系。
里加大部分景点都在市区内,公共交通是最方便的代步工具。
无轨巴士是维尔纽斯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市中心和旧城距离不
远,下榻市中心的酒店,游览旧城步行即可,只有郊区景点需要交通
工具代步。
塔林、里加和维尔纽斯都有德士服务,但要当心不诚实的司机。
● 语言
英语通行于旅游区和酒店等地方。
● 货币
美元通行,即使街边也可使用。
● 自行驾驶
波罗的海三国的交通标志都以各自的语文书写,加上没有英文说
明,自行驾驶较不方便。
立陶宛啊立陶宛,了解这个地方的人都感觉到无法理解,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种族呢?
我们通常说的波罗的海,并不是热带水果的(de)那片海,而是波罗的(di)海,这是一个海域的名词,隔海与北欧四国相望,同时也是一个种族的名称,这个种族叫做波罗的海人,也有学者称呼为白海人,在一两千年前,由于比较封闭的地理环境,得以保持独特的文化。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个国家挨着,人口不多, 都是两三百万级别 ,其中爱沙尼亚不属于波罗的海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和北部的芬兰人同属一个种族;立陶宛分别有十几万的斯拉夫人和波兰人,其余基本都是立陶宛人。
立陶宛和斯拉夫人乃至波兰人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二战前后,立陶宛先后属于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管辖,斯拉夫人对立陶宛曾经想采用替换种族进行治理,遭到强烈反抗, 当年立陶宛人对境内的斯拉夫人称之为“卑鄙的外国人”,可见仇视极深;至于波兰人也有过对立陶宛同化的 历史 ,导致今天的立陶宛人对留在其境内的波兰人也很不待见。
立陶宛对日耳曼人的国家很向往,有多向往呢,可以从人口数量看得出来,二三十多年前立陶宛人口总数还有370万左右,今天居然不到280万人了, 几乎跑了一百万人,占比24%, 这些人多数往西边的日耳曼国家跑, 以瑞典、挪威、德国、英国及爱尔兰为主。
但是,对于立陶宛人来说,也有一个很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名声不太好,和吉普赛人有一比;立陶宛人在西欧多从事运输行业,也不知道为何竟然 产生了一种贪念,出现了一个庞大的 汽车 盗窃行业,以英国、德国为主要目标 ,英国人对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应对,但仍然堵不住这条链条,立陶宛人用拆散的方式进行运输;所以 在西欧各地对立陶宛人有“第二个吉普赛”的称呼,名声很坏。
立陶宛人这么一个三百多万的种族, 和几个主要邻居关系是有目共睹的,又在自己向往的西欧日耳曼国家里备受歧视,还莫名其妙地与万里之外的未来强人恶脸相向,未来命运如何?真的是一言难尽而又无法理解的种族。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时间(拉脱维亚是北约成员国吗) ♂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时间(拉脱维亚是北约成员国吗)- 拉脱维亚是北约成员国吗
-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选择疏远俄罗斯,加入北约欧盟
- 关于波罗的海三国
- 拉脱维亚是哪个国家
- 1999年获得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是
- 北约成立于什么时间其成员有哪些国家
-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
- 自冷战后美俄争霸的事件都有哪些
- 历史上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和苏联解体有什么关系呢
拉脱维亚是北约成员国。
拉脱维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约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2014年1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简称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区域位置
拉脱维亚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临波罗的海东岸,里加湾深入内陆;同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接壤。6458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拉脱维亚地形以平原、低地和低矮丘陵相间,四分之三地区在海拔120米以下,最高点海拔311米。?
拉脱维亚海岸线长307千米,里加湾深入内陆。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千米,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千米。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
因为波罗的海三国曾经被并入了俄罗斯,得不到独立的海三国遭受到了俄罗斯的统治,长期的殖民统治对他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后来独立了的海三国再也不想被俄罗斯操控了,所以也就开始加入北约欧盟了,以此来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其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波罗的海三国从苏联独立以后,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逐渐疏远同俄罗斯的关系,其后三国纷纷加入北约和欧盟。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海三国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甘愿被俄罗斯摆布的。
波罗的海三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成为周边强国争夺的对象。18世纪中后期,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之后,立陶宛领土并入俄罗斯,从此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波罗的海三国并不是俄罗斯固有的领土,是后来才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的,这是当时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波罗的海三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民族长期在这里生活,有着自己的民族传统,由于他们不甘忍受沙俄的长期殖民统治,所以谋求独立是理所当然的。
波罗的海三国被并入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留给他们的是沉痛而苦涩的记忆,所以谋求独立便成为了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和目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波罗的海三国重新恢复了民族国家,独立以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在政治上慢慢向西方靠拢,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独立,经济上谋求西方援助以获得发展,军事上希望依靠西方集体防卫确保其安全,采取向西一边倒的政策,相继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傻到去接近或者加入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国家,不管有什么样的利益在吸引着他们,因为曾经遭受的伤害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并且一个国家只有自己独立了,才会有好的结局,一直依附于其他国家,终归是不会强大起来的。被伤害一次就够了,再给别人第二次机会就太傻了。
你对波罗的海三国的认识有误。波罗的海三国人民根本没有“自愿加入苏联”,而是被苏联奴役了几十年。
(1)1922年苏联成立时,波罗的海三国是独立的国家。
“波罗的海三国与白俄罗斯、波兰、俄罗斯接壤,是东西方交往的天然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曾遭德国、瑞典、沙俄等多个近邻国家占领。十月革M前,三国为沙俄帝国所控制。之后,在苏俄推行睦邻政策的大好时机下,三国于1918年12月25日脱离苏俄而独立。1920年,苏联先后同三国签订了承认独立、划定疆界和建交的和约”http://baike.baidu.com/view/239310.htm
拉脱维亚是一个东欧国家。
拉脱维亚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临波罗的海东岸,里加湾深入内陆;同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接壤。面积为6458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千米,内水面积2543平方千米。
拉脱维亚地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语:OTAN,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一个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和西欧国家公开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其目的是为了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使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时,其他成员国可以作出即时反应。但这一条条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动用过。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北约军事开支占世界国防开支的70%。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折叠起源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折叠冷战
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东德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35年后,东德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折叠缓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角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1997年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国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折叠扩大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高峰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2004年3月29日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七国。
折叠巴尔干冲突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折叠九一一恐怖袭击后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九一一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折叠东欧的导弹拦截系统
一些年来,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一部署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
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进行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舰代替,新任命的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折叠利比亚内战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简称北约。
北约目前有28个成员国:
1、美国,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法分量最重的国家
2、英国,美国最可靠盟友,欧洲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法国,欧洲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随着法国逐步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法国将在欧洲扮演更重要角色。
4、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经济居欧洲头把金交椅,但是军事发展受到限制,注定他不能够成为拥有绝对实力的大国。在欧洲只能扮演重要发言者的角色。
5、意大利,一个软绵绵的做什么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欧洲展露头角的欧洲地区性大国。现代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6、荷兰,北约欧盟最早的成员国之一。曾有有着海上马车之称。与英国有特殊渊源。
7、比利时,从尼德兰分出去的南荷兰,主体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和法国人。也是北约欧盟最早成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北约象征性总部。
8、卢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国,国家小但是资历却很深。
9、西班牙,在英国之前曾经的世界第一殖民帝国,与过去勇敢地抵抗摩尔人的老卡斯蒂利亚人加泰罗尼亚人加里西亚人相比,现在西班牙人胆小怕事,注定了只能做法国的跟班。
10、葡萄牙,曾经殖民帝国也是最贫穷的西欧国家。在抗击摩尔人之后与西班牙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11、丹麦,北欧最富饶的王国之一,地理位置重要,正好遏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动能力。
12、挪威,最富个性的北欧王国,也非常富饶,三次否定加入欧盟,至今还是非欧盟国家,却能够享受欧盟国家同等待遇。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北方舰队接壤。
13、冰岛,由于与挪威有着民族、宗教、文化的渊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欧盟他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处于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14、匈牙利,曾经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曾经沦为苏联“准殖民地”,获得独立后重新投入西方怀抱。
15、希腊,悠久文明古国,也是西方阵营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国家也是东正教中心。曾经被奥斯曼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君士坦丁堡至今被土耳其人掌控,与土耳其人有着深仇大恨。
16、波兰,曾经是苏联最大的海外“殖民国”。如今独立重新回到西方阵营。
17、捷克,奥匈帝国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之后和斯洛伐克组成联合国家先后被纳粹德国和苏联统治,独立后成为北约接收最早三个前“华约”国家
18、斯洛伐克,重要中欧国家,曾经与捷克组成了联合国家,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地区山区经济不如捷克发达。
19、斯洛文尼亚,中东欧国家最早一个脱贫致富国家(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第一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20、立陶宛,历史上立陶宛公国曾非常有名,之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最痛苦就是苏联借东方战线入侵立陶宛,连同另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一夜见亡国。独立后立陶宛也投入西方怀抱。与俄罗斯有着亡国亡种的国仇家恨,至今有一部分领土还在俄罗斯手中。
21、拉脱维亚,受条顿骑士团影响的斯拉夫民族,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22、爱沙尼亚,与芬兰有很深渊源,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23、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邻居。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24、克罗地亚,曾经并入南斯拉夫,之后重新独立,因波黑战争、斯拉沃尼亚问题,加入北约欧盟进度大大延缓。09年成为北约新成员国,也是最符合欧盟标准的准欧盟国家。
25、罗马尼亚,继希腊之后成为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和苏联的殖民地。因为摩尔多瓦被割让问题与俄罗斯有着深刻矛盾。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
26、保加利亚,也是继希腊之后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和苏联的殖民地,也是巴尔干战争的最大失败者。至今保加利亚对马其顿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境内有一特殊人群波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亚人)
27、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诸国最后一个结束奥斯曼统治的国家,也是受土耳其影响最大的国家,被西方人视为经受不住奥斯曼人迫害的“基督教叛徒民族”,阿尔巴尼亚人大多转宗回教。因此它也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回教主体的北约国家
28、土耳其,目前地跨欧亚两洲,曾经奥斯曼帝国所向披靡,差点灭亡西方文化。第一个加入北约的回教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罗斯黑海舰队作用,是美国在近东中东地区的重要棋子。美国不惜为它牺牲亚美尼亚和塞浦路斯。
截止到2009年底,北约共有28个成员国。他们是: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于2009年4月加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语: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 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或音译为那图,是美利坚合众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实际上,苏联解体以后,美俄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停止过。1992年,美国拉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可以说拉开了新的“冷战”的序幕。此后,1997年中俄订约,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2002年波罗的海三国正式加入北约,2008年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的危机,以及今年春天乌克兰克里米亚的事件,件件都是美俄争霸的反映。可以说,美俄关系几乎主导了苏联解体以来的国际局势。二十几年来,美俄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都采取了对立的立场。
顺便提一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常常捉襟见肘。2000年普京刚上台时,甚至提出过俄罗斯也要加入北约,不过只是作作样子罢了。
苏联之所以被称为苏联,就是因为他是由十五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本着自愿的原则共同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国家,最初是由俄罗斯联邦为主体加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简称苏联)。而这加盟的十四个国家中,最晚加入,也是不愿意加入,实际是以苏联侵略行为占有 三个国家就是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应该说,波罗的海三国在20世纪前,很少以独立面目出现。这三个地区中的立陶宛不是属于沙皇俄国,就是属于波兰,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都是原先中世纪德意志骑士团一部分。然后就是历史300多年的沙皇俄国殖民统治。在二十世纪初,波罗的海三国利用一战以后欧洲诸国疲敝,德国战败,俄罗斯帝国的崩溃,苏联建立的有利形势,在1914年把还看似遥不可及的独立时机把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应该说,这个机遇真的是转瞬即逝。在德国政府签订《凡尔赛和约》之后,在1917年12月,立陶宛民族委员会宣布:立陶宛脱离德国政府统治 恢复成立立陶宛共和国,德国魏玛共和国被迫宣布同意立陶宛脱离德国联邦政府 。1918年1月,拉脱维亚国民议会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1918年2月,爱沙尼亚长老委员会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并建立临时政府。
基于民族独立原则,列宁同意爱沙尼亚独立,在1920年2月2日,爱沙尼亚与苏联政府签署《塔尔图和约》。苏联承认爱沙尼亚独立。同年8月11日,苏联在同样承认拉脱维亚独立。苏联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独立更多的是无奈。面对欧洲各国和国内暴乱,还有波兰军事威胁,苏联除了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之外,别无他法,这也是二战期间,苏联为何把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版图的原因之一,因为苏联始终认为这些地区是苏联领土,在1920年7月12日苏联政府承认和放弃对立陶宛领土要求的承诺。1921-1922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国联。
从1920年到1940年期间,无疑是波罗的海三国的黄金时代,三个国家的经济,教育,文化尤其发达,在1926年,每280名爱沙尼亚人中就有1人受过大学教育,这一比例高于德国、瑞典或者芬兰。由于东欧存在的历史恩怨,以及面临苏联这个吞金巨兽,波罗的海三国又是刚刚独立的小国,所以在国际问题是上,波罗的海经常采取回避的态度。也就是说,三国对于国家安全重视不够,不过想想也有是,面对苏联这样一个大国,再重视也没用。为了避免自己卷入大国之间的外交和政治纷争。因此独立初期,三国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类似于中立的态度处理外交事务,三国之间彼此联系也不多,直到苏联和芬兰战争爆发,德国纳粹上台以后。波罗的海三国才预感到事情不妙,于是在1934年9月,波罗的海三国缔结结盟协定。意图抱团取暖。但此时已经是为时已晚。
而且一协定仅仅是落实在纸面上,不仅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来落实政策,更加缺乏的是彼此的信任度。军事统一指挥系统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但这个时候,苏联与德国的秘密协议开始签署,波罗的海三国就成为希特勒的筹码,是送给斯大林的礼物,但问题是苏联认为这不应该是谈判的条件,斯大林的胃口远远高于希特勒的想象。无奈之下,希特勒只有同意斯大林本人的意见,两国瓜分波兰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核心内容。对于苏联来说,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苏联范围是一个极为诱人的条件,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安全依赖于波罗的海沿岸的海空军基地,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不仅是第二大城市,还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斯大林急于乘着一度的法西斯敌人、现在的盟友德国挑战国际秩序时,将疆界尽可能向西推移,即沿芬兰、波罗的海三国、西白俄罗斯与西乌克兰一线。如此一来,苏联将恢复到沙皇时代的边境线。
1939年8月15日,苏德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约定波兰将被德苏瓜分,而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纳入苏联势力范围,而立陶宛纳入德国势力范围。苏联与德国都是拿他国领土作为自己的利益交换,真是恬不知耻。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德国与苏联调整了之前的势力范围约定,德国为了将获得更多的波兰领土,作为交换,立陶宛则被被转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迫不及待的斯大林代表苏联政府向波罗的海三国发出最后通牒,逼迫三国各自苏联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允许苏联在欧洲战争持续期间,在三国驻军:苏联在波罗的海三个国驻军总数为75000人。而此时波罗的海三国全部武装力量也不过两万人。
从1940年开始,德国纳粹全面入侵西欧各国。法国不到一个月宣布投降,苏联则加紧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在1940年6月初,苏联指控波罗的海三国对苏不友好,6月14日,苏联政府向立陶宛总统斯梅托纳发出最后通牒,立陶宛在抵抗无效情况下被苏联占领,另外两国也是以类似方式,兵不血刃地落入被占领境地。在苏联政府的监督下,波罗的海三国举行投票,在投票率接近100%下,等额选举方式组成的新议会发表决议,宣布本国成为苏维埃共和国,随后,苏联在8月3-6日,批准这三国加入苏维埃联盟的申请。斯大林用了一句话:波罗的海三国停止存在。但他做梦都想不到,半个世纪以后,同样一句话也会用在苏联的身上。
就此苏联大量的党政干部,俄罗斯公民从中央和其他加盟共和国调入波罗的海三国。1941年6月,纳粹德国发起对苏联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对苏联的全面入侵。此时的波罗的海三国站在和德国人一条战线上,但1945年,在经历了四年的德国占领后,苏联又一次卷土重来,恢复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的统治,出于最初的谈判条件,美英承认了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主权要求,小国的悲哀就在于此。永远都是大国的棋子。
而苏联为了加强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从1945年开始,不断地向三国移民,出台人口替代政策,使用俄裔居民冲淡当地民族的人口比例。尽管在苏联大力鼓励移民,但俄裔居民还是无法达到过半的比例。直到苏联解体前夕,波罗的海本民族人口仍然占到80%。原因就是俄罗斯本国人口本身就少,苏联人当中的俄罗斯族根本不够用。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苏联国力的不断衰退,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呼声不断高涨。1990年2月,爱沙尼亚公民选举了成员为464人的爱沙尼亚议会。5月,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规定只有经过该苏维埃批准的法令才可以在爱沙尼亚施行。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议会通过了《立陶宛国家重建法案》,决定脱离苏联独立,是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吹响独立号角的。1990年5月4日,拉脱维亚紧随其后宣布独立。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在三国中最后一个宣布独立。9月6日,苏联戈尔巴乔夫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9月17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联合国,当年12月26日,苏联停止存在,宣告解体。2004年5月1日,波罗的海三国又加入北约与欧盟。
波罗的海三国恨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 ♂
波罗的海三国恨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
-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选择疏远俄罗斯,加入北约欧盟
- 波罗的海三小国为什么那么反感苏联
- 为什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如此仇视俄罗斯
- 世界上恨俄罗斯的国家有哪些
- 波罗的海三国痛恨苏联,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 国际水很深,你把握不住漩涡中的立陶宛如何成为美俄对抗的炮灰
所谓的波罗地海三国,就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系列大事件中,获得了独立。说这三个国家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这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应该是这三个国家对俄罗斯有着刻骨仇恨。
这三个国家对俄罗斯的仇恨,比起被俄罗斯强占了克里米亚半岛的乌克兰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随着波罗的海三国彻底倒向西方,俄罗斯队这三个国家的影响已经几乎为零。但是由于历史上,俄罗斯对这三个国家曾经造成的伤害,到现在仍然是这三国领导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正所谓以史为鉴,这三个国家至今仍然对俄罗斯保有强烈的戒心。
18世纪初,俄罗斯的扩张进入了非常疯狂的阶段,俄罗斯原本只是一个内陆国家,从彼得一世开始,他们就迫切地希望获得一个出海口,尤其是一个通往西欧世界的出海口,因为在俄罗斯人的认知里,西欧才是这个世界,在此时此刻的中心。
经过两年的苦战,俄罗斯打败了北欧军事大国瑞典,获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控制权。但是俄罗斯贪的仅仅是土地,对于土地上的人民,俄国人根本不感冒,甚至觉得是累赘。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一块来之不易的地区,沙皇俄国采取的方式极为的暴力,杀就一个字,大量的平民被杀害,更多的平民被俄国人强行迁徙,死伤枕脊,遍地哀鸿所,以波罗地海沿岸的人民对于沙俄没有任何的好感。
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的爆发,波罗的海三国暂时脱离了沙俄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可是独立自主的日子没有过上几年,他们就遇到了德国法西斯。为了更好抵御将来德国可能的进攻,为了增加自己的反应时间,苏联的铁蹄再次降临波罗的海三国,多灾多难的波罗的海三国,又一次亡国了,这三个国家被加盟,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由于苏联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波罗地海三国的民众对于苏联并不卖账,当希特勒大举进攻苏联的时候,波罗地海三国的民众纷纷响应,这就使得苏联在打败德国法西斯之后,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惩罚非常的重,三国遭受了比沙皇俄国时期更为高压的统治。
在苏联统治波罗地海三国的时代里,有数万爱沙尼亚人被苏联当局流放到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充当苦力,而立陶宛更惨,整个苏联时期有超过30万人被发配去了最艰苦的地区西伯利亚,被捕杀的人也达到了数万之众,其中有不少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整个苏联时期,立陶宛的总体损失人口超过了70万。
要知道立陶宛到现在也只有不到290万的人口,这70来万人,足足占了国家总人口的25%。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正是因为苏联时期的这种难以名状的高压政策,使得波罗地海三国的男女性比例严重的失调,女性远远的多于男性人口基数很难恢复。
为了更好地控制波罗的海三国,这个有明显离心倾向的地区,苏联当局从俄罗斯大量的迁徙人口去充实当地,试图通过人口结构的改变,从而在潜移默化进彻底控制这一地区。所以时至今日,俄罗斯人仍然是波罗的海三国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正是因为曾经遭受过那么多次俄罗斯和苏联的伤害,波罗的海三国对于俄罗斯是极度的仇恨,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三个国家压根就没有加入由俄罗斯主导创立的独联体。甚至在2004年的时候,波罗的海三国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这意味着这三个国家正式被西方世界接纳,同时他们也成为了西方世界唯独昔日苏联国内老大,俄罗斯的桥头堡。
正是因为有着这一份仇恨的存在,波罗的海三国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对俄罗斯强烈的戒心,对于这件事情,我觉得俄罗斯人不冤,正所谓天道好回还上天放过谁?昔日你们霸凌波罗地海三国以大欺小,如今人家只是问你收一些利息而已,这应该不算过分吧?
因为波罗的海三国曾经被并入了俄罗斯,得不到独立的海三国遭受到了俄罗斯的统治,长期的殖民统治对他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后来独立了的海三国再也不想被俄罗斯操控了,所以也就开始加入北约欧盟了,以此来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其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波罗的海三国从苏联独立以后,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逐渐疏远同俄罗斯的关系,其后三国纷纷加入北约和欧盟。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海三国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甘愿被俄罗斯摆布的。
波罗的海三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成为周边强国争夺的对象。18世纪中后期,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之后,立陶宛领土并入俄罗斯,从此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波罗的海三国并不是俄罗斯固有的领土,是后来才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的,这是当时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波罗的海三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民族长期在这里生活,有着自己的民族传统,由于他们不甘忍受沙俄的长期殖民统治,所以谋求独立是理所当然的。
波罗的海三国被并入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留给他们的是沉痛而苦涩的记忆,所以谋求独立便成为了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和目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波罗的海三国重新恢复了民族国家,独立以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在政治上慢慢向西方靠拢,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独立,经济上谋求西方援助以获得发展,军事上希望依靠西方集体防卫确保其安全,采取向西一边倒的政策,相继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傻到去接近或者加入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国家,不管有什么样的利益在吸引着他们,因为曾经遭受的伤害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并且一个国家只有自己独立了,才会有好的结局,一直依附于其他国家,终归是不会强大起来的。被伤害一次就够了,再给别人第二次机会就太傻了。
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历史原因。
就苏联的组成来说,其加盟成员国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创始成员国、自俄罗斯分设(即从原来的沙俄帝国的地盘内划设)、外高加索联邦分解后新设,以及二战苏德战争期间占领后新设。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正属于最后一种(具体可参见下表)。
自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沙皇正府垮台之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就先后恢复(成立)了自己的国家(虽然过程很曲折~)。但二战前后,苏联以各种借口,强行将此三国并入苏联。这自然会招致该三国民众的不满。
第二个原因是:自从并入苏联之后,由于该三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较好,所以在苏联的大框架下,一直都处于“利益输出”的一方(苏联希望做到整体的均衡,所以搞“以富带穷”。这就跟中国国内的某些经济强省,需要经常出人出力,去帮助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做法差不多~~)。这也引起波罗的海三国的不满(有的人甚至提出“苏联将该三国当成了它的‘摇钱树’。”~~)。
由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可见:沙俄是武力征服(弱小的民族),而苏联是强行吞并,这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再加上长期的“利益亏损”,作为原本是独立的一方(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由此而产生对苏联的反感,实属正常!~~
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主要有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这些国家之所以仇视俄罗斯还要从它对邻国的所作所为说起。其中拉脱维亚是最仇视俄罗斯的,因为它最靠近俄罗斯。早在沙俄时期,俄国就通过武力占领了受德国所控制的拉脱维亚并屠杀了当地的居民,所以当地的居民对俄国的那种怨恨就好比中国人怨恨日本人一样,作为入侵者不仅不优待当地的居民,还驱赶当地居民,报复他们与德国人合作,所以拉脱维亚人仇视俄罗斯实属正常。
爱沙尼亚和立陶宛自古以来也是同样受到沙俄的侵略,所以他们的民众对俄罗斯也是没有好感,觉得它就是一个杀人狂魔。
还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制约俄罗斯成立了北约集团,这三个国家全都是北约的成员国,他们与俄罗斯处在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出现仇视俄罗斯的情况也非常正常。
世界上最恨俄罗斯的,有三个国家,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从北往南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尤其是拉脱维亚,如果你在拉脱维亚任何一个角落,高喊一句:俄罗斯万岁!
希望你在喊之前戴上头盔,并自求多福。
拉脱维亚为什么这么恨俄罗斯?这和本文的主题“拉脱维亚男人少”有极大关系。
拉脱维亚人口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女人多男人少,和中国正好相反。光棍越来越多,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可在拉脱维亚,男人太少,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拉脱维亚面积不小,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加海南,可人口只有196万。这是总人口,所有人全算上才190万。在这190万总人口中,男人和女人的比例是多少?数字绝对让你惊出一身冷汗:1比8!换言之,你走在空旷的拉脱维亚,遇到8个女人,才会遇到一个男人。
说拉脱维亚是个女儿国,一点也不过分。当然,这是最高峰时的数字。现在的男女比例,女人比男人多了18%,但这也是世界第一了。
忘了说。在拉脱维亚的190万人口中,还有50万俄罗斯族。也就是说,拉脱维亚国内的拉脱维亚族,只有116万,加上海外的20万拉脱维亚人,总数还不到140万人。
在中国,只要女人模样说得过去,肯定能得到一大批光棍或好色之徒的疯抢。百里抢一也很正常。拉脱维亚同样的道理,扔一个男人在大街上,只要不是太寒碜,也能得到大多数女人疯抢。何况,拉脱维亚的女人很美,几乎清一色的窈窕淑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拉脱维亚为什么美女多?你看看东欧的国家,哪个国家不是美女多?从斯洛文尼亚到保加利亚,从乌克兰到俄罗斯,无一例外。包括拉脱维亚在内,这些国家多属于“白海-波罗的海人种”,天生都是做模特的,个个美艳无双。当然,结婚之后变成水桶腰,另算。
拉脱维亚人并没有因为美女多而骄傲,他们会因此而伤心、愤怒,他们会更加的仇恨俄罗斯人。
1710年,拉脱维亚成为沙俄的地盘,而之前,拉脱维亚属于德国。拉脱维亚人并不讨厌德国人,反而把德国人当亲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拉脱维亚,拉脱维亚人并没有亡国之痛。
1937年11月,发生了一件事情,1.6万拉脱维亚人被杀。而到了1940年6月,在德国默许下,苏联占领拉脱维亚。一年后,苏军把1.5万拉脱维亚人押到西伯利亚,让他们自生自灭,当然死的多。
为什么苏联总是拿拉脱维亚开刀?原因就在拉脱维亚对苏联的反抗意识,以及对德国特别亲近。德国攻下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全国狂欢,认为得到了解放。可等到德国战败后,苏联人对拉脱维亚再次实行严酷的报复。再加上,拉脱维亚境内还有很多游击队,和苏军作战,又战死了很多男人。
因为战争,拉脱维亚人男人死了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拉脱维亚女多男少的主要原因。
到了苏联解体,拉脱维亚马上就独立了,现在拉脱维亚可以说很牛的,比如不许国内的俄族说俄语。还要修长城,跟俄罗斯分隔开来。
接着说拉脱维来姑娘多的问题。男的少,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其实和中国一样,反着来就是。拉脱维亚的女人也不挑,是个男的就行。什么彩礼的,拉脱维亚人根本不讲这个,再说,男人这么吃香,不给彩礼,你不也得抢着嫁吗?
所以,经常有人说,拉脱维亚的男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绝对不愁美女。
资料拓展:中国对俄罗斯又爱又恨? (俄罗斯是即今为止占中国国土最多的国家)美国不用说了意识形态问题
因为海三国曾经被苏联占领了,并且统治了海三国很长的时间,对他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伤害。海三国一直被苏联压迫,打击,还有伤害,那段历史海三国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苏联还残忍的杀害了海三国很多的子民,让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俄国曾统治三国达两百年之久,俄国通过移民等手段同化本地人,遭到三国强烈抵制。一战后三国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曾取得独立地位。不料三国只独立了二十多年,二战时再次被苏联占领。
苏联强迫波罗的海三国签订双边互助条约,允许苏联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土地上建立军事基地。1后来苏联干脆直接军事占领三国,先是指责三国阴谋反对苏联,然后对三国下达最后通牒。面对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弱小的三国不得不屈服,然后允许苏联红军畅通无阻的进入。
在苏联占领期间,数万爱沙尼亚人被流放、逮捕和杀害,这样的画面想想都觉得非常的残忍。所以说海三国怎么可能不痛恨苏联啊!
苏联强占拉脱维亚,并举行了只有一个党派的非法选举,选举结果表明拉脱维亚自愿加入苏联。拉脱维亚正式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所有拉脱维亚人被成为苏联公民。后来数千拉脱维亚人被塞进闷罐车,送往西伯利亚,投入死亡营。并且苏联占领军还在拉脱维亚大肆进行逮捕、搜索、以及没收财产。这样的仇,这样的怨,谁都会记住一辈子的,说痛恨都算是轻的了。
立陶宛,一个漩涡中的炮灰国家。
随着东京奥运会这场和平盛会的落幕,世界再度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被压制已久的各方势力纷纷出动,甚至拿出了加班加点赶进度的精神,将本就动荡不安的局势再一次推向了高峰。
而东欧,就是本次动荡漩涡的中心,而白罗斯,则是此次动荡的发源地,而白罗斯之所以成为爆点,和一个名叫季马诺夫斯卡娅的白罗斯田径短跑运动员有关。
因为不满教练组临时要求其作为替补参加4 400米接力赛,季马诺夫斯卡娅被白罗斯方面要求退赛并立刻回国。
但在登机前的最后一刻,季马诺夫斯卡娅突然向日本警方求助,称自己受到了来自“国家的威胁”,毕竟“老爹”卢卡申科早在去年就表达了拿不到奖牌就不要回来的警告,而且奥运会开幕后卢卡申科还因为白罗斯始终未得奖牌而大发雷霆。想想自己没有国足那种没得奖牌也活得自在的没脸没皮,更可能因为不服从安排而遭受开除甚至监禁的惩罚,季马诺夫斯卡娅瞬间化身懦夫,开始亡命天涯。
而后季马诺夫斯卡娅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庇护”,波兰更是张开怀抱等你,于是季马诺夫斯卡娅出现在华沙,并与白罗斯反对派领导人谈笑风生。
季马诺夫斯卡娅也许没有想到,自己的“叛逃”,会在白罗斯引发空前猛烈的风暴,并引发“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了整个东欧的风起云涌。
外界普遍认为,欧盟国家对季马诺夫斯卡娅提供政治庇护,是出于对此前的瑞安客机迫降白罗斯事件的报复。但不管如何,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早已磨刀霍霍,并将矛头对准了白罗斯。
8月9日,美国宣布对白罗斯发动最大规模的制裁,俄罗斯超过40个企业人员对象被列入制裁名单,涉及白罗斯的国防、能源、钾肥、烟草等多个领域。随后英国和加拿大陆续跟风,比如英国宣布对俄罗斯航空公司实施禁飞令,并扩大对明斯克的金融制裁。
而后,立陶宛和乌克兰也闻风而动,尤其是立陶宛。
面对美国的群起而攻,卢卡申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除了要求美国将驻白使馆员工压缩至5人,怒斥英国是美国的走狗,指责乌克兰向白罗斯输入大量武器并训练武装分子。
因为白罗斯是名副其实的内陆国,所以当立陶宛追随西方制裁白罗斯,不准其就近从立陶宛出海时,白罗斯直接表示从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出海,甚至还能借助北极航线,相比之下更近了呢。
另外,卢卡申科还表示,西方国家的围攻如果说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西方国家也永远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明斯克永远不会向西方国家下跪的姿态也令西方国家始料未及。
卢卡申科之所以强硬,除了无路可退所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更因为白罗斯的身后,始终站着中俄两个巨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体量,更有着空前广阔的市场。而这对于白罗斯抵抗西方国家制裁意义非凡。
要知道,西方国家此次制裁不仅蓄谋已久,而且是有备而来,矛头直指石油和钾肥等经济支柱。作为世界第二大钾肥生产国,白俄钾肥公司的年产钾肥量占到了全球的18%,主要出口到中国和印度。
在出口线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对白罗斯的制裁难有作为。
而比经济支柱不倒更重要的是,白罗斯是个有退路的国家。
比如在表示白罗斯钾肥出口要走摩尔曼斯克的同时,卢卡申科还表示,白罗斯不反对与俄罗斯结成一体化的联盟国家,前提是白罗斯能保持主权独立。
“俄白一体化”被旧事重提,使西方国家对白罗斯的围追堵截非但没有意义,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力。
作为白罗斯的东斯拉夫同宗兄弟,俄罗斯一直和白罗斯有着情比金坚的关系,在苏联解体前的几百年时间里,双方甚至同在一片屋檐下,时至今日白罗斯依然是苏联痕迹最明显的国家,所以白罗斯与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自然关系亲密。
虽然无论叶利钦还是卢卡申科都曾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但俄罗斯和白罗斯这对兄弟却一直都有“合体”的默契。
当然,和俄罗斯企图合并白罗斯进而增加对抗西方国家纵深不同,卢卡申科想要的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人身份,而当叶利钦最终发现了卢卡申科的小算盘,俄白一体化也自然无疾而终。
对于白罗斯而言,想要一体化也没问题,但前提是保障自己的利益,毕竟当年沙俄与乌克兰的结盟与合并,最终就演化成沙俄对乌克兰的吞并,这种“噬土成性”的秉性不能不令卢卡申科谨慎小心。
所以,卢卡申科甚至一度有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并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的努力与尝试,但在西方国家围追堵截俄罗斯的情况下,卢卡申科的努力终归成为泡影,其最大的国情依旧是追随俄罗斯同甘共苦。
而只要白罗斯不倒向西方,或者不像乌克兰这样作死,那么俄罗斯愿意不计前嫌并与之共克时艰。
所以有退路的白罗斯态度强硬绝不屈服,但邻国立陶宛的表现就有点儿匪夷所思了。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因为事实上属于北欧且在沙俄时代就被各方势力疯狂撕扯,所以波罗的海三国命运长期多舛。
1795年沙俄伙同普鲁士、奥地利等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后,波罗的海三国纳入沙俄版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崩溃,随后俄国陆续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为捍卫胜利果实,挫败国内白军反扑并粉碎外部帝国主义的干涉,新生的所有政权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极其惨烈的代价换取苏俄退出一战,包括承认芬兰、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地区独立。
不过很快德国战败,一战结束,苏俄收复失地,波罗的海三国陆续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而后白军反扑,并在波罗的海周边爆发激烈交战,苏俄陆续失败,尤其是1920年苏波战争折戟华沙城下后,苏俄被迫接受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事实。
然后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蜕变,并很快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考验。
1939年8月23日二战爆发前夜,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实力范围。随后苏德夹击波兰,德国横扫西欧,苏联则开始构筑应对未来苏德战争的“东方战线”。
1940年3月,苏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并将其强行纳入苏联版图,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苏联的强行入侵,激起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反感,所以苏德战争爆发后,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纷纷帮助德军,加剧了苏军的溃败。
而后苏联逐渐反败为胜并在1944年再度解放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对其资敌行为进行了残酷的惩罚,更加剧了其对苏联的痛恨,所以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渐入佳境”,苏联大厦摇摇欲坠之际,立陶宛在1990年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自立门户。
而后苏联解体,冷战格局彻底成为 历史 。
鉴于对苏联刻骨铭心的痛恨,所以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深恶痛绝,而这种痛恨也不可避免地恨屋及乌,转移到与俄罗斯“背对背拥抱”的中国身上。
再加上某些东欧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反华传统,所以立陶宛也成为反华急先锋。
而和其他国家试探性的挑衅不同,立陶宛出手就是大招,一开口就是允许和湾岛互设“代表处”,直接挑战“一个中国”红线,践踏我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中国的反击也异常猛烈,是比“勿谓言之不预也”的严厉警告更进一步的“少说多做”,直接撤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招驻华大使回国。
不过,面对中国的重拳出击,立陶宛表示这都不是问题。毕竟双方贸易额只占中国和东欧各国贸易总和的2%,中立两国经贸关系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立陶宛才有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毕竟它们小得连猪都没有,所以面对开水也就更加无所畏惧,只是在外交部官方网站上表示对中国的决定深表遗憾,并重申欧盟各国会和立陶宛一样,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湾岛当局眉来眼去。
可以说,立陶宛的反华蓄谋已久且做了迎接中国反击的准备,只不过能不能扛得住立陶宛表示不得而知。
而欧盟深刻感受到了猪队友的破坏力。从2004年陆续加入北约和欧盟后,立陶宛就始终以西方国家标准要求自己,并和俄罗斯势不两立,苏联解体后更是长期歧视和排挤俄罗斯族,为了投靠西方几乎不计成本。
但问题是被拉下水的欧盟散装而迷茫,根本难以保护立陶宛的周全。立陶宛想要在俄罗斯的卧榻之侧生存下来,就必须投靠更遥远的美国。
而想要美国两肋插刀而不是插两刀,首先就要有被美国注视的资本,其次才是重视。
而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仅6.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80多万的小国而言,想要被注视谈何容易?所以立陶宛为了生存,只能不等不靠,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投入到美国最关心的反华事业中,并追随美国对白罗斯痛下杀手。
但问题是,吸引美国注意很简单,但让美国出手相帮却难于登天,尤其是俄罗斯身边的国家。看看乌克兰乌烟瘴气的尴尬局面,静夜史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东欧的最终目标,绝不是为了立陶宛等所谓盟友的安全感,对于美国而言,只要东欧处处起狼烟,让俄罗斯疲于奔命甚至城门失火就是大功一件,至于立陶宛等盟友的死活,拜托你们自生自灭。
所以,除了韩国和南越,美国几乎再也不会帮助盟友包打天下,毕竟这都是得不偿失的买卖。而对于立陶宛这样的邻俄国家,美国就更不可能冒险。
毕竟,俄罗斯虽然在苏联解体后长期一蹶不振,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摆在那里,再加上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土安全的决心,美国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纵然是敌寡我众,纵然是让别人深陷重围,但因为是名副其实的炮灰,所以立陶宛的命运注定悲催。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拒绝俄罗斯一路向西的请求,并加剧了对于俄罗斯的围堵,尤其是东欧,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在俄罗斯于西方国家围追堵截中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迁都短期内不可能,能做的只有誓死抗争,并以东欧的波谲云诡,赢得对抗西方的战略缓冲。
标签:三国 苏联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