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舰载战斗机 ♂
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舰载战斗机
- 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舰载战斗机
- 为什么零式战斗机拦截轰炸机效果差
- 零式战斗机和地狱猫战斗机有什么异同
- 二战美国战机p47和地狱猫哪个性能好地狱猫是否马力性能高于日本零式战机
- 零式舰载战斗机的主要型号
- 很多军..迷伙伴都说零式的火力其实不怎么强,为什么
- F6F地狱猫战斗机的设计与发展
- 二战美国F6F地狱猫战斗机对付德国的FW Ta152战斗机与日本零式,都无敌吗
一、F4F-野猫
F4F野猫是美军二战早期的舰载战斗机,由格鲁曼公司研制而成。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全金属半硬壳设计,防弹性能较好,另外最大时速超过了每小时550公里,螺旋桨是三叶少衡速式,使得更快更稳定。武器为两门23毫米机炮和12.7毫米机枪,火力着实表现不俗,是日本零式舰载战斗机的强有力的对手
二、F6F-地狱猫
地狱猫是野猫的改进型,其他指标无异于野猫,只不过加大了机体,使得航程更远,存活率更高,但是机动性却没有降低。在太平洋战场地狱猫对日本零式完全是碾压之势,打的日本零式几乎无还手之力。平均20架日本零式才能击落1架地狱猫
三、F8F-熊猫
熊猫是格鲁曼公司二战中研制的最后一种舰载战斗机。于1944年8月21日试飞成功。它相比地狱猫有着更小的体积,更充沛的动力,更好的机动性,更远的航程,更强的火力,更坚固的身体。它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698千米每小时,爬升率相比地狱猫提高了30%。
四、F4U海盗
F4U海盗舰载战斗机是二战后期美国沃特公司研制的舰载战斗轰炸机。它不仅能作为战斗机来使用,还有一定的轰炸能力。所以二战美国航母上不仅停靠着不少格鲁曼公司的“猫”,还停靠着大量的“海盗”。海盗舰载战斗机的机翼设计的独树一帜,所以非常好区分。它在太平洋战场中的与日本零式作战的击落比达到了11比1
五、MKK-海喷火
海喷火是喷火战斗机的海军型,是英国第一种自己研制的舰载战斗机,但却不是理想的舰载战斗机。主要因为它降落式不是太稳定,二期英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进。但是基于它的良好爬升率和机动性,和提供强大持续火力的2挺20毫米机炮和4挺12.7毫米机枪,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六、萤火虫式舰载战斗机
萤火虫式舰载战斗机在英国海军里面更多的是完成对地攻击的任务,但是仍然有一定的空战能力。这得益于它的独特机翼设计——机翼可以向后弯曲90度,然后再折叠。这种设计不仅减小了占用甲板面积,还可以同时保持机翼的强度,赋予其强大的机动性和挂载能力。
七、管鼻燕式舰载战斗机
管鼻燕式战斗机是英国皇家空军唯一一种可以与美国野猫舰载战斗机相提并论的舰载战斗机。它具有和英国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飓风”战斗机一样的战斗能力。但它的设计略显陈旧,速度也比较慢。
八、零式舰载战斗机
零式战机在二战初期可谓是大出风头,几乎狂扫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它具有爬升率高,转弯半径小,航程远,机动性高等特点。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防护性太差,即使被几发机枪子弹打中的话,也会燃烧起火,如果被机炮打中那必死无疑。
九、震电式舰载战斗机
二战末期,日本已无回天之力。零式舰载战斗机对美国已经丧失了优势。美国计划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在这个情形下,日本海军部要求空技唱研制一种可以拦截轰炸机编队的高速拦截机。震电式舰载战斗机的设计前所未有,它把发动机和螺旋桨搬到了尾部,武器系统保留在了头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速度提高到750千米每小时。甚至空技厂为了追求速度准备把喷漆发动机安装上。随后空技厂造出了两架技术验证机并试飞成功,但是却没有量产。
十、烈风式舰载战斗机
早在二战早期,海军部就已经意识到零式舰战最终会丧失制空优势,令掘越二郎研制一种用来替代零式舰战。烈风式舰战一共生产了10架原型机,它是全金属结构,比零式更大更重,但是由于采用了独特的空战襟翼,使得它的机动性和转弯半径不逊色于零式舰战。1944年,海军部计划量产烈风式舰战,但是由于当年的日本大地震和盟军的大规模轰炸,而失去了生产能力
零式战斗机相比战斗机来说飞行高度不高,甚至不如一些轰炸机,会出现够不着打不到的情况,二战德国打轰炸机就是从高空俯冲而来,一波带走的打法。其次零式火力对轰炸机来说有些不够,零式重火力也就是一门20毫米机炮,二战德国为了对付轰炸机,研发了航空火箭弹和30毫米机炮,后期战斗机不带机枪,全是20毫米和30毫米机炮。
零战全面不如地狱猫
原因如下: 零战设计时间较早,日本缺乏可靠的大功率发动机,也没有高效的气动设计,因此只能靠全面减重来提高性能,例如飞行员和油箱都没有保护,被击中极易起火。
大家觉得它很好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海航飞行员水平极高,善用灵活的战术,亚洲其他国家的空军普遍很弱。因此形成一边倒的局面。
地狱猫投入战争时已经开战一段时间了,不论火力,装甲,功率,机动,启动都是零战无法相提并论的。随着美军海航飞行员的成长,和日军海航精英飞行员的损失,到战争中后期,地狱猫对零战基本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地狱猫F6F战斗机相对于日本零式战机服役时间更晚一些出来,尤其是地狱猫F6F战斗机。从飞行机动性来讲日本零式战机更好一点!当然但在高速时,零式机动性急剧恶化,副翼僵硬,动作困难。零式机翼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俯冲速度受到限制,如果速度过快飞机很容易解体,被咬住的零式能通过做高速俯冲或者小半径转弯摆脱,所以要保持高速,避免陷入低速纠缠。日本零式战斗机空重1680千克、P-47战斗机空重 4988千克、地狱猫F6F战斗机空重4152千克。F6F战斗机的座舱装甲和自密封油箱使它能经受住零式7.7毫米机枪弹丸的射击,与零式相比,F6F在速度、火力、垂直机动上占优,续航力、盘旋性能处于劣势。零式占优的地方在于小半径转弯与盘旋,零式被F6F追尾后常使用小半径斤斗摆脱,有时还能反咬住F6F。在3000米以下零式略占优势,但在5000米以上零式动作变得僵硬。日本零式战机使用1台荣12型发动机,功率950匹马力。格鲁曼为F6F装上了普惠公司R-2800 引擎,马力提升到2000。
美国p47属于二战比较早的战斗机型号,地狱猫F6F战斗机属于二战后期的美国战斗机型号。
十二试舰战(A6M1)
十二试舰战作为零式的原型机使用三菱瑞星13型双重14缸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驱动一具两叶变距螺旋桨,瑞星13型最大起飞功率780马力,3600米高度时最大功率875马力,这种发动机后来在日本陆军/海军统一编号体系中的型号是 Ha.31/13。三菱瑞星13型被选中的原因是由于其重量轻、直径小(尽管崛越二郎更加青睐功率更大的三菱金星46型发动机)。原型机机鼻上层结构中安装了两挺7.7毫米九七式机枪,机翼内安装了两门20毫米九九式机炮。
设计小组非常注重减轻重量,为此采用了住友金属公司开发的特殊轻质铝合金,选用小直径的结构铆钉,并尽量简化铆接点;在构件上钻出大量小孔减重,在那个年代,战斗机配备装甲防护并不是国际流行趋势。当时教条主义观点认为:战斗机唯一要素就是空战,为了在一对一的缠斗中获得先机,最好的防御就是速度和优越机动性能,“加装甲是懦夫行为,因为他会让战斗机飞行员依赖”(海军技术高层源田实语)而且日本航空界多数也支持这种声音。掘越对此也曾经提出过异议。最终因为苛求指标而放弃了辩驳。取消了飞行员的防护钢板和自封闭式油箱,这些都成为日后的致命缺陷。
原型机1939年3月完成,4月首飞,由于前两架原型机三菱坚持使用自产引擎的结果是性能未达指标,因此从三号原型机起海军审查部强行责令更换成中岛“荣“12型发动机(一级增压,定额高度输出功率950马力)。
零式一一型(A6M2A)
通过进一步的试飞后发现A6M1在3800米高度时最大速度490公里,比规格书中要求的略低,所以在1939年5月1日,按照先前约定海军让三菱公司在A6M1第三架原型机安装中岛荣12型发动机以提高性能。荣12型也是双重14缸星形发动机,比瑞星13功率、重量、直径都大一些。
三菱对使用竞争对手的发动机有些不情愿,但也毫无办法。换了新发动机的A6M1型号改为A6M2。1940年7月15日,首架A6M2在日本本州机场首飞成功,试飞员志摩胜三。由于发动机功率的加大A6M2的性能全面超过了日本海军严苛的要求,整个试制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加上3号原型机到8号原型机等6架,此型零式战斗机共生产64架。
日本海军航空队获悉本土十二试舰战研制成功的消息,立即申请装备新战机。1940年7月21日,15架预生产型的A6M2A在横山保上尉及进藤三郎上尉率领下,编成两个中队,从九州直飞中国,加入驻汉口的第12海军联合航空队。
1940年7月,从9号机后的15架十二试舰战进驻中国汉口机场,最终有40架十二试舰战进驻当地。7月31日,日本海军正式装备十二试舰战,在汉口当地调整后,十二试舰战正式命名为“零式舰上戦闘机一一型”,简称零式一一型。同样以类似方式取名的,还有日本百式司令部侦察机。但零式战斗机的水上型号---二式水战在1942年7月加入服役之后,日本海军便废除了这种冠名模式(例如1942年开始研制的零式战斗机后继机A7M,便取名为“烈风”)虽然定名叫舰载战斗机,但并没装上航空母舰降落所需的尾勾,仅能作为陆基战斗机使用,实际定义上是偏向陆基普通战斗机的。
原本日本海军将零式战斗机派驻到中国战场的目的是以机场防卫为主,但是零式战斗机的航程正好提供重庆轰炸的海航轰炸机最好的掩护。后续中日仍发生数场空战,零式战斗机的压倒性优势依旧,这让日军在1942年以前以零式战斗机取得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当时仍为国府空军顾问的陈纳德虽然很快地向美军提出报告警告日军新锐战机的压倒性能,但当时美军并未认真看待。
零式二一型(A6M2B)
从零式二一型开始零式战斗机在机尾加上着舰钩与远航必须的无线电定位设备,成为真正的舰载战斗机。日本空母的升降机仅比零式战斗机一一型的12米翼展稍宽,一旦有运送疏失很容易让机翼受损;考量空母上运作的便利性是设计舰载机时必须考虑的要项之一,崛越团队的解决答案是将两侧的弧形主翼翼端重新设计成能以人力向上折起50厘米的形式,以利于舰载作业。零式二一型是日本海航初期的舰载主力战斗机。拥有著名的坂井三郎、西泽广义、笹井醇一等功名显赫王牌的台南航空队,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以本机作为主力。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有300架零式战斗机,其中有250架用于太平洋战区,全部是零式战斗机二一型,参与了偷袭珍珠港和菲律宾攻略战等战役,到1942年时零式战斗机21型三菱生产了740架.中岛生产了2821架,可说是太平洋战争前期的当家台柱。那时的盟国因准备不足,也缺乏对零式战斗机特性的正确分析,因此采用错误的一战体系空战战术导致接连惨败,因此可以说正因为零式战斗机二一型的活跃造就了不败的零式战斗机神话,其明灰色(今日考证为饴色)涂装也成为零式战斗机神话的象征。盟军自此型零式战斗机开始称其为“Zero“而对之投予高度的敬畏,并将此代号沿用至往后所有的零式战斗机系列。
1943年,横须贺第一海军航空技术厂曾试图将涡轮增压系统装在两架A6M2身上,并取名为A6M4,但遭逢一连串的失败后,计划不了了之。
零式二一型练习型(A6M2K)
零式二一型练习战斗机是零式二一型战斗机的双座教练机,佐世保的第21海军航空兵器工场应海军17试招标书将一架单座A6M2改装成了双座型,学员在前座教官在后座。为了容纳后座舱,将座舱扩大,这样挤占了机身油箱的位置,为了平衡增加的而去掉了机翼20毫米机炮,去除了主轮的整流板。水平尾翼前的机身上附加了一小片垂直安定条。
双座机定型为A6M2-K,海军评估后开始量产。自1943年11月起第21海军航空兵器工场一共制造了236架A6M2K,日立公司千叶工厂自1944年5月起制造了272架。A6M2-K双座教练机被广泛使用在日本和台湾,另外A6M2K还被改为拖靶飞机,把尾椎切除,每侧机翼下都安装了拖曳绳索容器。战争后期被改装成神风机进行特攻。
二式水战(A6M2N)
在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当时空战技术还是在拼比回旋格斗性能,具备良好机动性的水上飞机成功的和中国空军战机互角不说,甚至还有击坠对手的成绩,这让日本海军认为未来水上飞机仍有用于空战的潜力。在1939年决定开发专业的水上战斗机,代号“十五试水上战斗机”,也就是后来服役的“强风”水上战斗机。
不过,强风开发遭遇困境,没办法届时服役;日本海军在1941年决定南进政策后,非常需要在缺乏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南洋群岛作战,所以需要更多性能优秀的水上飞机。为了尽速构成战力,日本海军打起了刚服役的优异战机---零式战斗机的主意;日本海军对中岛飞机委托,要求它们将零战一一型改造为水上战斗机。之所以找上中岛,一方面是因为三菱重工当时正忙着量产零战与一式陆攻抽不出空余;而中岛在代工零战,对零战设计并不陌生,而且又研发过许多种水上飞机,实为最适合的选择。
中岛在1941年初接获命令后,由三竹忍工程师负责设计,以零战一一型为母体改造。经过11个月的改造工程,原型机在1941年12月8日首飞,测试结果良好;1942年7月6日正式定型称“二式水上战斗机”。
量产的二式水战主要配备给第海军航空队及第十四海军航空队(1942年改编号为八〇二海军航空队),北至阿留申群岛,南边在马绍尔群岛等地从事各种空中行动,包括攻击敌军基地、海上巡逻等。
不过,二式水上所谓的良好空战性能终究是水上飞机标准,比起1940年代量产的战斗机与新型空战概念没多少优势可言,了不起就只能作为驱赶侦查机或轰炸机用而已。量产时间仅有1年,1943年9月便停产,这批战机后续主要用于巡逻任务,也一些有作为自杀特攻使用。到1945年日本战败时,日本国内尚存24架,不过这些落后的飞机盟军也没兴趣带回国内研究,剩余的机体在1945年12月集中焚毁。而二战结束后仅有日本筑前町立大刀洗和平记念馆收藏二式水战主浮桶,不过并未公开展示。
零式三二型(A6M3)
零式三二型1942年4月开始量产,吸收经验更换装有一级二速增压器的荣二一型发动机(1130匹马力),一方面提升速度及爬升率,也稍微改善高空的输出状态。因引擎增重60公斤之故而使重心前倾,基于配重的理由将前机身的油箱容量减少以恢复机身纵向平衡。并将二一型主翼翼端可往上折叠的圆弧套件取消,直接改成方形翼端以缩短翼幅。这些改进减轻了航舰地勤人员的负担,并使三二型借此提高了速度/加速性/滚转率/俯冲速限,变得更适于和倾向高速打带跑与擅用滚转的美军战机对抗。但三二型为提升空战性能所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续航力和恶化了失速特性。
原本零式战斗机不易进入失速螺旋的特性消失,不仅造成部分飞行员抱怨,同时很不凑巧的是,三二型服役的时间点正好是美日双方频繁地长距离来回跨岛攻防的瓜达康纳尔血战,仍能算是长程战机的零式战斗机三二型 减少的航程幅度却恰好成为战略布局弹性上的致命限制,航空本部甚至为此设立专案检讨“二号零式战斗机问题“。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顺应前线改进呼声而提升空战性能 并调整了各项性能权重,身负诸多期待的“二号零式战斗机“却因为无法适应当前新战局的改变,在前线使用者之间对该型号的评价呈现两极化。 零式战斗机三二型的产量因此仅停留在343架。这也促成了长程化“零式二二型“诞生的契机。 但在之后日军开始后撤的战局下,三二型的航程问题不再明显,反倒是与美军战机对战相性上的优点渐渐突显出来:
1943年春,根据小福田少佐汇编的“依据战训所成战斗机用法之研究”报告之中,提及“短翼展零式战斗机“在高速下滚转性能较先前型号来得轻快,利于当前空战战局。
另外盟军一向称零式战斗机为“Zeke“,但本型登场时因其翼端特征而使在空战中多半仅能以剪影判别敌机的盟军飞行员将其误判为敌方新机种,而赋予了新代号“Hamp“。美国海航于1943年6月修订的日本军机识别手册中评价本型号为“南太平洋战区中最需要高度注意的日本战机之一”。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该机的威胁性。
零式三二型的翼内炮仍是九九式1号炮,但改良弹鼓将炮弹基数增加至100发。
零式二二型(A6M3)
零式二二型是为了弥补三二型在航程运用上的问题而急遽开发并投产的型号。自1942年末开始生产。全为三菱制造。
该机以先前的三二型为基础,在左右翼内各加上一个45升油箱,为弥补增加的重量 并依据部分驾驶对三二型方形翼端的失速特性之抱怨,改回二一型的长翼展弧形翼端主翼,恢复了失速特性的同时也透过增积将三二型升高的翼负荷补偿回来。
此举确实增加了航程,但滚转能力与俯冲速限则又退回二一型时的原点。即使如此,因为同时拥有三二型强化过的新动力与近似二一型优良的回旋特性,仍有部分驾驶认为二二型是最均衡的零式战斗机(以当时战局而言)。再次不凑巧的是,由于投入战线的时间点正好是所罗门诸岛攻防战的中期,日军在所罗门诸岛分设了多处前线基地,特意增加的航程在此时显得意义薄弱…
零式二二型的后期生产型改用加长炮管的九九式2号炮,此谓零式二二型甲。此种提高贯穿力、弹道特性与射程的新款机炮,之后也用于零式战斗机五二型。
零式五二型(A6M5)
1943初,日本面对的战争形势越来越恶劣。美军投入了新式战机:陆军的P-38闪电,海军F6F地狱猫和F4U海盗。
P-38重型战斗机在1942年8月的阿留申战场和1942秋的新几内亚战场首次参战的战斗。P-38有着卓越的高空性能,重火力和高俯冲速度。美国海军的F4U海盗在1943年2月13日奇袭布加因维尔岛的行动中首次参战,与战争中后期的美国战机一样,F4U海盗高空性能出色、结构坚固、重火力,特别注重对飞行员和油箱的保护。而美国海军的F6F地狱猫在1943年9月1日首次出战,当日就击落了日军一架二式大艇 。1943年11月11日,F6F与F4U的混合编队在拉包尔上空与日本战斗机队进行了猛烈战斗,击落了近50架日军飞机。F6F安装有防弹玻璃,要害处都有装甲,提升了飞机受损后的生存能力。
在A6M4失败后,由于原本预定取代零式战斗机的后继机A7M“烈风“在发动机问题上持续无法解决、开发进度严重落后;此致命问题使烈风无法顺利在1943年开始量产,继而取代零式战斗机成为新一代的海军舰载主力战机。于是三菱开始了A6M5的研制,为了追求更好的战斗性能(特别是俯冲速度),第904架(A6M3)零式被用来改装成A6M5原型机。
这项工程由原崛越二郎零式研制小组成员高桥氏负责,崛越这时正全心投入J2M雷电的研制。A6M5改进很大,主翼重新设计,翼面蒙皮更结实,翼尖仍为圆形,但不可以折叠。机翼与A6M332型类似,翼展11米,翼面积21.3平方米。A6M5各改型中逐步强化机身结构以及加装防弹装甲与自封油箱,A6M5保留A6M3的武器、机翼油箱和发动机,另外为每个气缸配备了单独的排气管,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动力。1943年8月A6M5首飞,尽管A6M5比A6M3型重了200千克,由於换装较大马力发动机的希望落空,在不得不继续采用原有的荣二一型发动机,却又迫切需要提升性能之下,三菱使用了较新理论的技术,将整流罩叶片下的排气管改为分离短桩式(即所谓独立式推力排气管),在马力不变的情况下藉废热排气推力把A6M5在6000米高度最大平飞速度提高至565公里/小时,更重要的是最大俯冲速度达到了660公里/小时。
真正造成零式战斗机后期型印象不佳的背景因素,乃肇因于零式发动机功率没有美军来的大,造成美军的F6F可以在急速俯冲下摆脱零式的追击,但是在日本换装同等级功率的紫电与紫电改之后F6F便不再拥有马力优势。零式二一型的好评除了操控轻巧以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当时面对的盟军战斗机无论在爬升率或回旋性能上都远逊於零式,且盟军对零战的认识不足又使用了错误的战法,造成零战初期在太平洋与中国战场势如破竹。
1943秋A6M5进入一线单位服役,海军型号零式舰上战斗机五二型。日本人满以为凭借A6M5能夺回性能优势,但是又碰上美国海军的F6F地狱猫,F6F是第一种在机动性上能与零式匹敌的美国战斗机,另外还继承了速度快、火力猛、装甲厚的优势。
1944年6月,A6M5在马里亚纳海战首次参战,6月19日,108架A6M5为攻击斯普鲁恩斯的第58特遣舰队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编队护航,但是在F6F地狱猫的阻击和美舰队防空火力的打击下,日本损失了近300架飞机,日本海军大伤元气,此后再无力组织有效的空中攻势。这就是著名的“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
A6M5有许多非正式的改型。为了对付B-29轰炸机,一些前线野战机场的A6M5飞行员座舱后安装了斜射炮——一门30度角安装的20毫米机炮,这样A6M5就可以水平飞行攻击B-29柔软的机腹了。还有一部分A6M5拆除机腹下的可抛式副油箱,换成250公斤炸弹,执行俯冲轰炸任务,不过炸弹挂架老出问题,炸弹经常无法投掷,很多A6M5只能携弹返回基地,有些燃料耗尽后只能迫降到海中。炸弹挂架对于用来神风特攻的A6M5来说不成问题,1944年10月26日,基地位于菲律宾的201航空队首次对美军舰艇发动自杀攻击,领队关幸男。自杀机一开始是改装过的老旧A6M2,以后使用改装的A6M5,俯冲速度更快,威力更大。
这些自杀攻击战绩显著,于是日本成立了更多神风特攻单位,主要装备是改装过的零式,机腹挂载一枚250公斤的炸弹。美军损失的舰艇有半数是被自杀机撞沉的,但是疯狂的神风特攻并未能阻挡美军向日本本土挺进的脚步。
尽管性能比不上F6F地狱猫和F4U海盗,机体性能的差距固然是主因,但日方新手驾驶员的飞行时数开始不足导致技术低落、而美方却因为先前主力的F4F等机种生存性高而保全了相当数量的历战老手,经验得以传承给新进人员外也能在换装新机种的当下就驾轻就熟的采用正确战术发挥威力,敌长我消的态势下使得零战五二型的劣势更加显眼,提前宣告了此机种从登场开始即告落伍的事实。
即使如此,原属应急的零战五二型系列在海军後继机种的开发与服役皆严重延迟的困境下不得不延命发展,使其成为零战系列中产量居冠者。
零式五二型甲/乙(A6M5A/B)
出于对更强火力和更高俯冲速度的要求,1943年末,出现了零式五二型甲,它继承了五二型的厚蒙皮机翼,最大俯冲速度达到740.8公里/小时,几乎达到了欧洲同时期的标准。并将弹鼓供弹系统改为弹链供弹,因此更能妥善利用翼内空间 得以将每门机炮的弹药基数由100发增加至125发,机翼20毫米99式2号炮3型机炮改成99式2号炮4型。A6M5A甲型于1944年3月开始交付,三菱一共生产了391架,中岛也有生产,数量不祥。
之后,又出现了改良的零式五二型乙,乙型把机首右侧机枪由7.7mm口径九七式机枪改为13.2mm口径三式机枪,因此鼻罩变成右边是大枪孔而左边是小枪孔的不对称布局。在油箱和发动机加上自动灭火器,座舱罩的前风挡正中央改用防弹玻璃,并将座椅后方的8mm防弹钢板列为选用套件,另外乙型还可以在每侧翼下挂载150升副油箱。三菱共生产470架,中岛数量不祥。
自零式五二型开始,一向给人印象脆弱的零式战斗机在遭受美军6挺12.7mm机枪多次射击后没有起火或爆炸,驾驶员存活的纪录与证言开始增加。
零式五二型丙(A6M5C)
这时候三菱方面改任佐野荣太郎为设计师。零式五二型丙把当时已近乎是“无效火力“的九七式7.7mm机枪取消,而把13.2mm的三式机枪增至三挺(保留机鼻右侧的一挺、并追加两挺在翼炮的外侧位置),同时将座椅后方的防弹钢板列为标准配备,还可以选择装备保护驾驶员后头部的55mm厚防弹玻璃。后机身内增设140升油箱以弥补大幅增重下的燃费损失,机翼下加上火箭发射架则可选择将火箭空射藉以攻击大型机 或对地炸射时增加打击力,提升了实用性。但这些增设装备令零式战斗机的重量暴增。
设计师当然知道要相应的提升动力 以尽可能的缩小性能减损幅度:原本预定换装三菱的金星62型发动机(1350匹马力)但后来考虑到后勤整合性与引擎直径后,又计划改装具备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装置、能在不修改机鼻整流罩前提下直接提升输出的荣31型发动机。但最终两者的开发都出问题而使安装计划落空,五二型丙唯有续用荣二一型发动机苦撑。
动力不变而重量暴增之下,理所当然地严重影响了飞行性能。当时受领的使用单位不是将其规划为对付轰炸机用的拦截机,就是私下拆去翼内的机枪和防弹钢板 当成先前的五二型甲/乙使用。也因此零式五二型丙被普遍认为是零式战斗机系列当中飞行性能最差的。(事实上本机型的飞行性能还不是零式全系列中最差的)
零式五二型练习型(A6M5K)
零式五二型练习战斗机是零式五二型战斗机的纵列双座教练型,编号A6M5K,外形与A6M2K相似,也是由佐世保的第21海军航空兵器工场设计,项目开始于1944年8月。研制成功后日立公司负责生产,但产量稀少,到1945年3月只生产了7架。由于太平洋战争局势的恶化,需要更多的作战飞机,A6M5K这种教练机便停止生产。
零式六二/六三型(A6M7)
以零式五二型丙为基础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型,亦称“零式爆战“。
计划中将搭载荣三一型发动机的五三型作此项改装后称之为六三型,改装荣三一甲 / 乙型发动机的五二型丙作此项改装后则称之为六二型。但因具备注水加力系统的荣三一型发动机 其开发延至此时妥善性依然无法过关,安装计划持续跳票导致实际服役的六三型与六二型几乎没有不同。
于是在动力没有变更、重量却更进一步超越先前五二型丙的状况下,零式战斗机六二型拥有了全系列最高的火力/防御/泛用性,却也没有哪项性能足以胜过同期对手,成了实际上零式战斗机家族中真正的最低飞行性能版。
主要变更点为: 将机腹中线下的副油箱挂架改为250公斤炸弹挂架。 两翼下方则各自追加一个可以携挂150升副油箱的挂架 以补回燃料携带能力。 设计上为了满足俯冲轰炸的需求,不仅水平尾翼的内部结构强化,下部机身的蒙皮也同时增厚。 1945年5月,A6M7定型为零式六三型,并开始量产。三菱和中岛都匆忙生产A6M7,以满足海军对俯冲轰炸机的需求。与早期零战在野战机场临时安装的炸弹挂架相比,A6M7的挂架可靠性很高。但在战争末期这等性能水平的零式战斗机显然难有作为,加上此时海军的主力战机已转换为其他更高性能的机种,故本批次的零式战斗机最后多半沦为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滋贺县的琵琶湖找到一架零式六三型,现陈列在京都。
零式五四/六四型(A6M8)
三菱重工在战争后期尝尽因应战局必须不断对零式战斗机追加装备、但该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始终不能相应提升 造成其性能不断低下的苦果,因此多次向海军要求许可该厂“在零式战斗机机身能相容的前提下、搭载马力尽可能强大的新式发动机“ (其实就是不愿受竞争对手中岛牵制,想尽早换装回自厂产品)。最后终于得偿所愿: 此发动机即是经过多次增强动力的试验,成熟的末期版“金星六二型“发动机。拥有1500马力的定额输出,甚至在经过调校后输出功率能达到1560马力。
即使阻力和重量明显增加,试飞成绩依然尚称不恶(至少将零式战斗机的空战性能恢复到与未增重的初期五二型相比 约略同等或以上的水平),拥有全系列中最佳的速度与爬升力。因引擎直径扩大而不得不撤去机鼻右侧的13.2mm三式机枪。在恢复甚至稍微提升空战性能后 该机亦保留了末期五二型的机身强度与防御水平。改装计划一度顺利到进行了改装扳机电门,使得枪炮协同发射之类次系统的细部检讨阶段。
零式战斗机改装长期备受争议的金星发动机而造成预料中航程大减的后遗症,在当时日本已陷入本土防空战的局面下也已不再被视为问题。三菱方面称本型零式战斗机为“顺应战局的正确进化“,海军上层对此结果亦表接受。因此授予此款搭载全新发动机的零式战斗机制式编号A6M8,命名为零式五四型。预定量产化后将称之为零式六四型。
1945年4月,生产出了首架A6M8。飞行测试发现燃料和化油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并有发动机过热倾向,这架飞机不得不返厂修改。通过扩大滑油罐,修改管线设计,并安装合适的发动机冷却导风板,才排除这些缺陷。1945年5月25日,这架A6M8在青森完成了服役测试,海军定型为零式六四型投入生产。第二架原型机6月完成测试,7月这两架飞机都送往横须贺测试航空队。三菱和中岛都打算生产A6M8,总共预定生产6300架,不过由于战争最后几个月的混乱情形,A6M8并未正式交付。
这里的零式,是二战时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吗?如果是,那说火力不强就是错的!
首先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都是螺旋桨飞机,它们的主要武器就是机枪或者是机炮,而日本“零式”却是最早装备机炮武器的战斗机之一,换言之,当时零式战机机翼内安装的两门20毫米九九式机关炮,应该算是二战战机中最强的空战武器了!
九九式机关炮
九九式机关炮有效射程9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约500发,在当时各国战机都没有防弹装甲的情况下,一般被这种机炮打中基本都会支离破碎,所以九九式机关炮的威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由于当时这种机炮刚刚面世(瑞士引进),重量也高,因此日本零式战机配备上这种机炮后,不仅影响了战机的机动性,而且备弹只有60发左右,实战时根本打不了几发,所以理论上日本飞行员都不太看好这种武器。
零式战斗机
然而退一步讲,就算日本零式战机没有装配这20毫米机关炮,它的机首还安装了两挺7.7毫米机枪,它的有效射程55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500发左右,虽然参数看起来好像不如九九式机关炮,但它的最大备弹量却高达1400发,两挺齐射不仅火力凶猛,而且精度也比较高,这也是美军战机油箱频频被它打爆的主要原因。
二战美日空战
综上可以看出,抛开九九式机关炮不谈,单看这两挺机关枪,也不能说当时的日本零式战机火力不强。当然,后期因为美国空军有了F6F地狱猫战斗机,它无论是防御力、火力,还是机动性和速度都要远强于日本零式战斗机,所以相对来说,二战后期的日本零式战机早已不是美国空军战机的对手,但无论如何这也不是火力问题,只能说整体上都落后了!
与F4F相同的是,F6F的设计特点亦是方便生产,及保持强稳机体结构。F6F原本采用莱特公司的R-2600引擎。但为了提升战斗力,格鲁门决意要为F6F作进一步的改进,以改变零式在太平洋的主导地位。格鲁门为F6F装上了普惠公司R-2800 引擎,马力提升到2000,整体动力提升了25%。而R-2800的星型引擎(Radial engine)设计,也确保任一气缸被击中后,仍可透过其他气缸运作保持飞行。再加上驾驶舱的防护装甲共重212磅(96公斤),设有防弹玻璃,密封油箱与冷却器都装有护甲,使到F6F不易在战斗中受到攻击而漏油、严重损毁甚至失去动力,提升了受损飞机的回航率。
F6F的基本武装也和F4U相同,都是6挺勃朗宁M2机枪。后来的改装令F6F能够挂载2,000磅炸弹,或者携带150加仑的附加油箱。机翼也可装上共6支5寸HVARS火箭,攻击地面目标。
相比F4F狭小而难以控制的起落架,F6F采用了液压起落架,增加灵活性及强度,起落架可以呈90度直角,内折入机翼之内。机翼的布置偏底,使F6F在飞行甲板上降落更加稳定。 F6F的首型号在1942年6月26日试飞,而装上新引擎的XF6F-3则在同年7月30日首次起飞。同时,新的改良已经紧接进行。XF6F-2装上了一个一段二速机械增压器,表现并不理想,而当时海军并不热衷于为舰载机进一步提升高空性能,结果连带装上二级增压器的XF6F-3亦未被重视,但这些测试为后来的F6F-4与F6F-5提供了经验。
同时,F6F-3也衍生了夜间战斗机。F6F-3E在翼尖整流片上装上了AN/APS-4雷达,而后期的F6F-3N (1943年7月)则在相同位置装上了AN/APS-6雷达。这些夜间战斗机在1943年11月就开始派上战场。与F6F-3N相同的雷达配置日后也装上了F6F-5S,衍生了另一夜间战斗机型号──F6F-5N,而再另外装上摄影机的F6F-5S则被海军定为F6F-5P。
F6F-5则是最常用的型号。包括了再经改良的引擎,弹簧控制的副翼,删除后部机舱窗罩,前部窗罩则采用新式强化玻璃。至于F6F-5s则有另一较为突出的改动,尝试增加选用武装的弹性。除了原有的6挺勃朗宁机枪,F6F-5S也可以拆下两边各一支勃朗宁机枪(剩下400发弹药),换上220发的Hispano-Suiza HS.404机炮。但机炮的重量与不稳定,令到这种配置并未曾正式放上生产线,只在后期部分F6F-5N夜间战斗机使用。
F6F-6的实验机是由两部 F6F-5改装而成,即XF6F-6。两者最明显的分别是引擎的改良,采用了普惠公司R-2800-18W的四叶引擎,出力提升到2100匹马力。F6F-6借此成为了F6F系列中最佳之作,最高空速可达每小时417英里。但随着日本在不久后投降,F6F-6并未有大规划生产。
其实不见得无敌,主要是地狱猫太肉了。根据战果统计,地狱猫平均要中弹200发才会损失一架。虽然这种平均法并不能反映战场的实际情况,但也足以看出这种战斗机有多结实。这个数字换算一下的话,相当于一架(二战标准的)轻型战斗机打光炮弹才能击落一架地狱猫,还得保证命中率100%。
Ta152的高空性能优秀,当时大多数战斗机都很难飞到万米以上,但Ta152不在此列。这种飞机是为了对付B29而研发的,装有新型发动机,就整体而言性能在地狱猫之上,被认为是和P51同级别的飞机,在活塞动力战斗机当中,它应该是最好的那一拨。
零式就不用说了,典型的低速王子。一旦飞到高速就会变得异常笨拙。而且日本的燃料不行,无法发挥它的全部性能。根据我个人的空战游戏体验,零式有时候还不如爱知99D3A(俯冲轰炸机)好使(当然这只能做个参考)。二战日本战斗机的巅峰之作应该是震电,但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没有电传操纵的年代玩鸭式布局的全是逗比
二战时期苏联重型坦克kv系列和is系列各有什么优缺,请教武器专家,谢谢?雷克萨斯IS系列适合年轻人吗 ♂
二战时期苏联重型坦克kv系列和is系列各有什么优缺,请教武器专家,谢谢?雷克萨斯IS系列适合年轻人吗- 二战时期苏联重型坦克kv系列和is系列各有什么优缺,请教武器专家,谢谢
- 雷克萨斯IS系列适合年轻人吗
- 雷克萨斯ES与IS系列之间有什么区别行家讲讲
- 苏联在二战生产的IS系列的坦克有那几种型号给介绍下
- 雷克萨斯IS系列与ES系列的区别是什么
- 谁来介绍下二战苏联斯大林(is)系列坦克
- IS-1重型坦克是以谁的名字命名的
- 雷克萨斯IS系列怎样,想详细了解一下这个系列的情况
敬告楼主,你这类问题吸引来的不是砖家倒可能是WOT职业刷子,关于游戏设定他们可以聊几个钟头但跟史实是离题甚远的。 某非砖家,今天勉强装一会13,以个人所知,知无不言。 KV是研制于1938年的苏联次代重型坦克(第一代是阅兵神器T-35,但是中看不中用)KV以时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姓名缩写来命名是政治上的马屁考虑,与其同台竞争的还有SMK和T-100重型坦克方案,最后KV凭借更加传统保守的设计以及更低的生产技术起点赢得了这次评选,而另外两个方案都是有两个炮塔的陆地战舰,确实壮观但是实际使用效果欠佳。KV-1和KV-2实际为同一底盘的不同火力方案,也就是同一款车型,底盘及动力装置都是一样的,但炮塔和火炮不同,相应的人员和弹药配置也有区别。这里以产量最大的KV-1来讲述,首批生产型号KV-1 1940年型搭载V-2K型发动机,出力600马力,而战斗全重为43.5吨,道路最高航速为34KM,搭载L11型短管76.2毫米口径坦克炮,后期型号改装ZIS-5或F32坦克炮,基本与著名T-34坦克采用的F-34坦克火炮一致,苏德战争初期,KV坦克75毫米厚的首上装甲、90毫米厚的炮塔前部装甲令德军束手无策,KV和光滑高速的T-34一起铸成了史称“T-34冲击”的震撼,在德国PAK40反坦克炮面世以前,德军无法正面击穿此型重型坦克。从而产生了很多传奇故事,比如洛叙涅街道怪物和“杜比萨河”传奇但是汉斯不是傻瓜,在缴获和研究KV坦克的基础上,1942年8月德军推出了自己的重型坦克方案——虎式I型,,该车战斗全重57吨,搭载一门L/56倍径88火炮,能够有效击穿二战中出现的几乎所有坦克,当然,L/56倍径88炮对苏联IS坦克首上能否被击穿还比较难说。但这次战争的天平向汉斯的倾斜的确为汉斯赢得了大约两年的技术优势(42-44年),在这两年中虎式坦克在东线和西线都被视为盟国装甲兵的噩梦。KV坦克风头被汉斯的老虎盖过其实也很正常,加上KV的设计本身也有短板,比如车体装甲不均衡,车体侧面和后部的装甲厚度都是一致的,没有考虑通过均衡装甲厚度来控制车重,而逐步陷入“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困局,加厚装甲-车体超重-机动性拙劣导致无以为继,而车体的布局又无法支持采用更大的炮塔从而达到提升火力的目的(详见KV-2,这款车在斜坡上就无法开火了,因为炮塔过重,必须开到平地才能有效旋转炮塔)虽然KV-1在二战中确实尝试性安装过85毫米火炮以求应急,不过不管是F-30型85火炮还是D-5T 85火炮都不能保证有效击穿首上110毫米装甲的老虎,KV-1在战争中依旧是大车扛小炮,始终用着76.2的中口径(KV-85除外,但这个跟KV-1已差别很大了)。毛熊在开了一回历史倒车以后(研发减装甲的KV-1S),又摒弃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重坦/中坦通用方案KV-13,终于祭出了最终的产品——IS坦克。IS直接以大BOSS苏联大元帅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这回马屁计都是一步到位的),以产量及影响最大的44年型IS-2坦克来说,搭载V-2-IS型发动机,出力600马力,全重46吨,主炮为改型的122毫米口径加农炮D-25T(原型为军属重型A-19加榴炮),装甲经过均衡设计,各向厚度依据风险做了调整,车体装甲厚度自120毫米至60毫米不等,炮塔前部厚100毫米,后部60毫米,顶部30毫米,此外悬挂系统、履带都做了修改和重新设计,可靠性比KV坦克提高不少,如全重48吨的KV-1 1942年型,发动机功率未提高,变速器不堪重负,据说要靠驾驶员抡大锤来换挡,这款KV平地最高时速仅28KM,相当于英国装载公共汽车发动机的步兵坦克的速度。实际上从42年下半段起苏军前线部队一直对KV有着不少抱怨,KV比T-34慢很多,越野速度简直是渣,而KV又跟T-34火力相同,仅防护胜出(注:同样还是扛不住汉斯的75口径及以上级别反坦克炮),那这样的坦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综述,当然现在看IS和KV都很不入流,都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IS确实是循着KV的足迹而改进提高的,吸收了更多教训,就坦克三要素来看,IS与KV两相比较,火力:IS完胜(122VS76.2);机动IS小胜(37KM/H VS34 KM/H),防护小胜(120VS120,注:KV采用的是1942年型数据,而IS是均衡化的,更科学更高大上)
当然适合年轻人开了,他是属于运动型轿车, 新一代雷克萨斯IS系列在设计之初就强调“L-Finesse”理念(L-finesse来自于“领先”Leading和“优雅”Finesse这两个词的结合),让其拥有高度立体化的造型,车身表现得强健有力,略显夸张的轮眉更突出了这种风格,而尾部的设计算是点睛之笔。为雷克萨斯IS300提供动力的3.0升V6发动机是一个精密的运动型科技杰作。雷克萨斯IS一款四凸轮V6发动机将驱使您寻找一条无拘无束的道路,让驾驶的雄心尽情释放。紧凑的轻型发动机气缸集成了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例如双VVT- i (智能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ACIS (电子控制进气流程系统)和ETCS- i(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因此,该发动机具有强劲的动力和极快的反应速度,并同时兼具很高的燃油效率与低污染的尾气排放 目前,雷克萨斯IS为其所属系列下的最新车系。
ES系列为行政级轿车,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形式,设计风格偏向柔和中庸,消费群体主要为公私介可用型市场,ES系列仅有轿车款式,由丰田凯美瑞平台加长而来,乘客舱空间大,动力表现一般,驾驶感觉软绵,操控性欠佳。IS系列为中型轿车,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形式,设计风格偏向运动化,消费群体主要为年轻群体私人用车市场。有轿车和折叠硬顶敞篷车两种款式,乘客舱空间小,动力表现强劲,驾驶感觉硬朗,乘坐舒适性欠佳。①.底盘和车架不同,ES源自凯美瑞; ②.尺寸和空间不同,ES比IS大一码;③.操控性能不同,ES属于行政级别,开起来四平八稳,很轻松,IS是运动型小车,追求的是高端的操控;④.IS零配件相对较贵;⑤.ES偏向商务和家庭用车,IS偏向个人用车。
IS-1 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IS-1重型坦克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 IS-2 1943年10月31日,命名为IS-2引重型坦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在转向机构方面也采用了新的技术,这种“二级行星转向机“可以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IS-2重型坦克一共生产了2250辆,连同改进型IS-2M共生产3854辆(1944-1945)。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 IS-3 IS-3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5吨,乘员四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IS-3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一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一具潜望镜。 基本情况 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 生产时期:从一九四五年~一九四六年中期 产量:2311辆 IS-3(IS-3M) 战斗全重:46.5吨(49吨) 乘员:4人 无线电台:10-РК-26Р-113 全长:9850毫米〔炮向前〕 车体长:6900毫米 宽度:3150毫米(3390毫米) 全高:2450毫米 履带接地长:4360毫米 车底距地高:465毫米(450毫米) 车载武器 主武器:一门121.9毫米Д-25Т火炮 方向射界:360度 高低射界:-3~+20度 弹药基数:28发 防空武器:一挺12.7毫米ДШК高射机枪 弹药基数:250发 辅助武器:两挺7.62毫米ДТ机枪 〔一挺并列机枪、一挺炮塔机枪〕 弹药基数:756发(850发) 动力与机动 发动机:В-11-ИС-3柴油机(В-54К-ИС柴油机) 最大功率:520马力〔2000转/分〕 变速箱:八个前进档两个倒档 燃料容量:450+360〔附加油箱〕升 最大行程:185千米(220千米) 公路最大时速:37千米/小时 越野最大时速:19千米/小时 履带宽:650毫米 地面压力:0.82千克力/平方厘米(0.87千克力/平方厘米) 越壕宽:2.5米 过垂直墙高:1.0米 涉水深:1.3米 最大爬坡度:36度 最大倾斜度:30度 三防系统:无(有) 潜渡装置:无(有) 车体装甲 炮塔正面:160毫米/球形 炮塔侧面:110~220毫米/32度 炮塔后面:110~220毫米/50度 炮塔顶部:20毫米/0~8度 车首上装甲板:110毫米/18度(110毫米/34度)〔驾驶室正面/倾斜面〕 车首下装甲板:110毫米/27度 车体侧上装甲板:90毫米/30度+30毫米/60度 车体侧装甲板:90毫米/0度 车体侧下装甲板:60度/30度 车尾上装甲板:60毫米/42度 车尾下装甲板:60毫米/49度 车体底部:20毫米/0度。 IS-4 ИС-4 的主武器是1门Д-25Т122毫米火炮,虽然和ИС-2及ИС-3的火炮名字一样,但其身管加长到了46.7倍径。穿甲弹丸重25.1千克,初速845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85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45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火炮有1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后来,ИС-4 还装备了钨合金穿甲弹。ИС-4 的辅助武器是1挺ДШК 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ДШК12.7毫米高射机枪。ИС-4 的炮塔前装甲厚250毫米,车首前上装甲厚160毫米,倾角60度,这在当时是几乎无法击穿的。ИС-4 的发动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体后部动力室内安装了1台由В-11柴油机(ИС-3用)А-701 12缸V型水冷4冲程机械增压柴油机,转速2100转/分时的功率为700马力(515千瓦)。А-701 是世界上第一种增压柴油机。发动机采用风扇冷却,和以往的废气引射抽射系统有很大不同,可能是由于增压柴油机热负荷增加的缘故。动力传动装置为星星机械式。 苏联曾设计出IS-5~8的车型,但均未量产。
IS系列为中型轿车,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形式,设计风格偏向运动化,消费群体主要为年轻群体私人用车市场ES系列为行政级轿车,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形式,设计风格偏向柔和中庸,消费群体主要为公私介可用型市场IS系列有轿车和折叠硬顶敞篷车两种款式,乘客舱空间小,动力表现强劲,驾驶感觉硬朗,乘坐舒适性欠佳ES系列仅有轿车款式,由丰田凯美瑞平台加长而来,乘客舱空间大,动力表现一般,驾驶感觉软绵,操控性欠佳
IS坦克是一种苏联二战时代开始的坦克系列,它是以约瑟夫·斯大林(Iosif Stalin)的名字命名的。德国将它称为JS坦克,而俄文写作ИС坦克。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德国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冲击。、IS-1IS-1.系列的第一种坦克,库尔斯克战役后苏联将KV-85和KV-1S的设计结合加以更强的火力装甲而成,原型称为IS-85,生产后定名为IS-1。IS-2给它选定的火炮有两种:A-19 122 毫米火炮和BS-3 100 毫米火炮(它后来用在SU-100坦克歼击车和T-55坦克上),后者尽管有着更高的穿透力(500米处185 毫米对比150 毫米,有许多资料误将战后开发的新弹的一千米160 毫米穿深当成二战时D-25的穿深),却因为是新型火炮产能不足未入选。A-19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它的缺点是分装弹药使得射速慢(一分钟2发),在反坦克时是个重大缺陷,反坦克能力和17磅炮类似,都能在600-700米的距离上击穿黑豹的首上。但是德国人测试认为一旦黑豹以30度侧角面对该火炮,它就无法穿透首上,只能在一百米上击穿黑豹的首下装甲。。另外火炮的口径虽然提供了足供的榴弹杀伤力,在步兵支援时有重要意义,却和狭小的车内空间一起限制了载弹量使之仅有28发。IS-122坦克于是更名为IS-2进入生产。IS-2上首次采用了二级行星传动装置。IS-3IS-3坦克,设计时代的方案有二四四工程、二四五工程和二四八工程三种,在占领柏林后的胜利阅兵式上出现,从未参与任何实质性的二战战斗。它的正面首上装甲为三块甲焊成的犁头式(Shchuka),最上部的一块上开有驾驶员出入舱,其中最主要的两块受弹面装甲为110 毫米相对垂直面56度,带有30度侧角,换算约为61度的装甲(经换算相当于230 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很多中文资料误认为这是首上装甲的物理厚度此外尽管苏联出版物上它的首上三块板都有110,但实际顶上那一块仅有30多,不得不考虑窝弹区的缺陷)它的炮塔防护极大加强,但是火力相对并不出色,只有五百米150毫米一千米130毫米垂直穿深,因此无法击穿虎王的首上和炮塔正面,但虎王能在一定的距离击穿它的首上(它的首上要加算侧角,实战当中双方坦克都不可能遇到炮弹正对正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整片式首上会获得加成防护,而IS-3的首上会减成,因此可以不算入侧角,这时110毫米56度的装甲板仅有192毫米的垂算换算厚度,而虎王的150毫米50度角首上有240毫米的换算厚度)和炮塔(很多资料仅笼统地称炮塔正面有220以上的防护,实际这仅是炮塔座圈位置的数据,和火炮平齐的炮塔正面只有110毫米——IS-3的炮塔形状只有炮塔座圈附近和火炮左右方便入射,110毫米的地方倾角较大但是在火炮两边的垂直部分厚度应不超过200,总的来说一些二战时的火炮包括KWK43,128 毫米和90 毫米是能在较近距离上击穿其炮塔的,可以参考据南斯拉夫的测试,90 毫米火炮和KWK43火炮分别可在800M与750M击穿T-55的炮塔正面),而且它的机械故障同样多。IS-3的侧后防护十分强劲,侧面防护由外层的30毫米厚30度外倾板,和内侧上段90毫米厚60度内倾的装甲及下段90毫米垂直的装甲组成,但是这一构型使很多人误认为它有炮塔座圈的装甲围桶。它的Д-25Т-1943年型一二二毫米火炮(A-19的坦克用名称),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2~+19度。但仍然暴露出过分追求低车高使得俯角过小的苏系坦克的通病。IS-3后来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首上焊缝开裂, 发动机和传送系统毛病多多(样车阶段时发现行程855千米时百分之37的履带板有裂纹),防弹外形导致内部空间非常狭窄而且没有炮塔吊篮装填手站在地板上不能随炮塔转动,乘员的操作相当吃力,很容易疲劳,不利于连续作战。于是于1946年停止生产,让位给后来的重型坦克。它共生产了2311辆。苏联于1944年将缴获的102号虎II在库宾卡进行了测试,称苏制122炮和100炮能在1500米打穿炮塔正面,在500米打穿首上,然而事实上这只是射击装甲上固有的观察孔机枪孔及反复射击同一部位的结果不足以作为虎II装甲劣化的结果。IS-4IS-4坦克,可以看作IS-2坦克的改进型。1944年设计,战后生产了250辆。IS-6钢铁巨兽 IS-6重型坦克在库尔斯克缴获的数辆“斐迪南”被送到苏联库宾卡试验场的装甲车辆检验中心“简称NIIBT”进行电气传动的测试,科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早在战争其间他就使用库存的IS-1坦克底盘制作出电气传动的“IS-1E”样车。而“二五三工程”的电气传动系统则基于385千瓦的DK-305A型发电机研制而成,样车被命名为IS-6。可是在试车当天就发生了大爆炸,全车报废、火焰和冲击波甚至波及三十米开外的仓库。事后才发现未给电气传动系统安装冷却装置。IS-7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重达70吨以上。总设计师虽然仍由科京担任,但实际的项目设计师则由JS-2主任设计师尼古拉·沙什穆林担任。1946年9月8日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装备驱逐舰用54倍径130毫米加农炮,火力巨大。12月25日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公里行驶测试,它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怪异曲面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带有小型内控式机枪塔。1947年他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性能,车体长7.4米,由于该车存在若干问题(最典型的是加装了大量机枪但机枪弹盒的位置极难够到)而被取消。IS-10IS-10坦克,发展计划称为Obt 730,苏联的末代重型坦克。该计划最初以IS-5、IS-8为开发名,后经历数次设计改动,更名为IS-10。在1953年斯大林死后为避开政治纠纷改名为T-10坦克,生产了三千辆。该坦克使用47倍径的122 毫米火炮,1957年使用新弹种(BR472)的穿深为一千米185 毫米垂直钢板。百度百科里好像还有别的东西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准备用于对付当时德军重型坦克的。该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
标签:战斗机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