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能源

丰田的故事(17)-丰田章男把广汽丰田打造成丰田世界第一公司

[本站 丰田的故事(17)-丰田章男把广汽丰田打造成丰田世界第一公司丰田的故事(17)-丰田章男把广汽丰田打造成丰田世界第一公司丰田1.5三缸机是全球发动机嘛丰田成功案例丰田汽车:如何建立高效研发组织丰田管理模式的管理模式丰田章男当社长以前就下力气做的事情有两个,第1个是向销售和出货物流领域推行丰田生产方式也就是准时化方式,第二个是经营活动过程中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导入和推动。自从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的故事(17)-丰田章男把广汽丰田打造成丰田世界第一公司

  • 丰田的故事(17)-丰田章男把广汽丰田打造成丰田世界第一公司
  • 丰田1.5三缸机是全球发动机嘛
  • 丰田成功案例
  • 丰田汽车:如何建立高效研发组织
  • 丰田管理模式的管理模式

丰田章男当社长以前就下力气做的事情有两个,第1个是向销售和出货物流领域推行丰田生产方式也就是准时化方式,第二个是经营活动过程中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导入和推动。

自从丰田生产方式确立以来,准时化一直是生产和采购领域的核心概念,本来站在“顾客第一主义”的观点来看的话,这个并没有完全做到整体的准时化,这是丰田章男非常在意的。他充分利用ICT信息通信技术,从2004年以来亲自积极推动准时化(JUST IN TIME),在销售和出货物流也就是向客户交车的过程中深入落地。

丰田首先在面向用户提供销售和信息服务的方面,打造了GAZOO和G-BOOK体系,这个系统一开始只不过是一个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基于just in time的思维,把它改造成了构建顾客关系以及支撑营销的综合性体系,叫e-CRB,Evolution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building,“进化客户关系构建”,即,从生产采购到销售交车的一条龙的整合性系统SLIM(sales logistics integrated management),“销售物流整合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开发和推行是非常重大的举措,尤其是SLIM,将接单生产、交车的全流程在一个大画面上一览无余,可以说让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划时代的提升。这个技术首先在广汽丰田开始应用,而不是在日本或者其他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丰田工厂实现的,因为在日本国内的推行遇到了各种情况,不断得到延迟。2004年建设中国广汽丰田时,由丰田章男主导引进了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获得了巨大成果。丰田一致认为,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开拓了“丰田的新时代”。通过IT技术的充分应用,丰田在二手车的评测和交易方面,在业务流程的改善方面,在客户关系构建方面,尤其是在经销商的管理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成果。如在丰田的服务部门通过引入平板电脑终端,有效提升了业务品质以及业务的高效化。

无论在任何行业从事管理的人,可能都多多少少学过丰田生产方式的一些概念,比如消除“7个浪费”、准时化、自働化等丰田生产方式的这些核心内容,是由丰田喜一郎提出、大野耐一等人将它体系化的。丰田汽车在中国开展汽车生产销售业务的过程中,确立了新的商业模式,它同样是以丰田生产方式的思想为背景,利用最先进的ICT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丰田方式,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丰田的e-CRB“进化客户关系构筑”作为销售的支撑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支撑系统,彻底完善了丰田方式,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作为汽车厂家业务的“心脏部位”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e-CRB也同样将可视化和准时化的思想彻底渗透了进去。
生产管理和物流都被连接到了销售的现场,这就是丰田的SLIM系统,销售物流整合系统。e-CRB是顾客信息管理系统,SLIM就是销售战略管理系统,这是丰田的双剑合璧。这个销售物流整合系统,将汽车生产工厂的生产物流过程与各销售公司的库存销售状况的所有信息,都实现了无缝对接,从汽车上线生产开始到向顾客交车的全过程,都能够实时的在一个画面上,以可视化的方式看得到。我们说看板生产方式是丰田汽车工厂生产线上的看板,而SLIM销售物流整合系统所瞄向的,恰恰是将看板方式完全推向汽车销售的最末梢神经,实现彻底的可视化与准时化,可以说是21世纪的新“看板方式”。曾经担任过广汽丰田总经理助理的丰田汽车E-Toyota部主查(部长)友山茂树说,“我们开发SLIM系统的时候,想定的目标是将汽车的制造、交货、销售过程实现便利店级别的管理水平。丰田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将工厂内“从干毛巾中挤出水”的彻底的排除浪费的效果。但是在汽车被开出工厂之后呢,是什么状况呢?这就是应该得到改进的、提升效率的地方,而这样的浪费非常多。”在广汽丰田的办公室里,SLIM系统的管理屏幕面板铺天盖地,广汽丰田的生产状况与库存状况、向中国各地交货的在途状况以及库存状况,以及中国国内广汽丰田销售4S店上千家的库存和订单状况,都能够实时显现,一览无余,已经排定上线顺序和上线生产的订单,如果遇到了客户取消,或者一部分4S店存在长期库存或者过剩,系统就会发出警告,这些销售现场的状况变化都会直接的反馈到工厂内的生产以及库存的调配系统。友山茂树说,“我们从汽车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全流程来看,实现生产出来的汽车26天回收货款那是最理想的,SLIM系统就是这样的理想的模式,它始终能够最快地把握生产现场与库存状况、物流和销售状况,通过这些信息将生产工厂和销售分公司连接在一起,共同抑制生产过剩和库存风险,同时又能够排除由于库存不足造成的销售机会的丧失。”
SLIM的数据还会与各销售网点的销售支持系统,也就是TOSS,total order support system连接。TOSS系统简单说来就是基于SLIM的实时信息和历史统计分析数据,计算出各车型不同配置和不同颜色应该保有多少量的库存,现在应该发出什么样的订单,提醒各个销售网点的订货负责人。”

SLIM系统上线之后,随着系统内数据的积累,就能够分析出哪些容易造成长期库存,哪些不会,这些数据就会非常清楚,进一步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实时把握到订货信息和库存的信息。利用这个信息,生产工厂和销售公司两边都能够将库存风险做到最小。SLIM系统还能够让广汽丰田随时确认各代理公司的银行账号状况。银行账号中余额不足的时候就会停止交付,这也就会造成流通环节的库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丰田会将这些车辆转移给其他的经销商,从而减少库存风险,同时也能够把握各销售网点的现金流状况。如此我们可以看出SLIM系统的应用,让汽车的生产制造、交货和销售实现了一气呵成的高效化,让经营整体的健康性进一步提升,首先在广西丰田导入这些系统,也成了后来广汽丰田从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库存过剩的打击中最快走出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首先在广汽丰田这套系统呢?SLIM可能是21世纪的汽车产业中可以与固有的丰田生产方式相匹敌的革新性的经营模式。这套系统不仅像现在这样涵盖了工厂内的生产全过程,而且会向上游延伸到零部件采购整个阶段,实现实时信息管理。之所以首先在广汽丰田开发和应用,首先是由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市场是丰田销售战略中最有希望的地区,其次广汽丰田也有它的一些天然利于导入这个系统的部分。友山茂树说,“因为广汽丰田首先具有产销一体的体制。从生产制造到交付以及销售公司的关系,实现了一体化。利用e-CRB和SLIM两个系统,能够进一步发挥出产销一体的效果。其次,中国市场和广汽丰田都是新的,这对于开发和导入这两个系统也是非常有利的。而与此相对应的日本市场和北美市场,由于它的机制已经相对固化,所以导入这两个系统有一定的难度,效果的评测也不容易进行。”诞生于中国大陆,并且持续取得成果的销售物流整合系统,已经成为“新一代丰田方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话题转回丰田章男社长身上。

推行销售系统的准时化与生产无缝对接,实际上体现了丰田章男对“客户第一”思想的坚定信念。丰田章男就任社长之后强调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要举着“数量世界第一的大旗”当作目标。“我认为让全球的用户都能得到满足(满意),也就是都会选用丰田的车,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如果客户满意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销量作为结果自然就会出现”,这是他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在销售方面,他对这个思想更加明确,他认为一旦设定了数字目标,也就是“世界第一”的数字目标,销售部门也就变成了公司里的独行侠,而忘掉作为公司整体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也就是说丰田的经营活动的原点,“客户第一”这个范式应当在全公司内重新得到最深入的贯彻。“得到客户的认可”,这是丰田经营的原点,丰田汽车做所有事情的原点,就是“客户所要求的事情”。也应当为了与这个思想一致,而提供自己的汽车产品和服务,这要成为所有丰田人必须重新认识的要点。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于奥田硕就任社长期间追求销量急速扩大实现世界第一的那一段经营活动进行了根本的否定,也是丰田章男向丰田经营的基本范式回归的重要信号。

丰田章男就任时非常年轻,对于ICT信息通讯技术非常了解,所以他非常积极地将这个技术应用于业务之中,以及新事业发展战略中。尤其是传统意义上对汽车的认识就是车辆的三个基本功能,行驶、转弯、停车。丰田章男给他加上了第4个功能,就是“连接”,把这个作为汽车的新功能确立起来,并作为新的业务战略加以确立。这个连接战略,不仅用在车上汽车业务上,而且用在了住宅业务、信息业务,力图全面展开。可以想见,这对于新兴业务也好,对于既有的产品和服务也好,都将会打造更丰富的客户体验。把“连接”当做丰田章男为丰田汽车所创造的新战略,毫不为过。话说,丰田家族一直有“一代一业”的传统,每一代的继承者都要开创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新的战略,比如丰田佐吉发明了织布机创立了织布机业务,丰田喜一郎开创了汽车业务,丰田章一郎开拓了丰田的住宅业务,丰田章男的业务就是IT化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全面“连接”。2011年丰田与美国的三大IT公司相继开展合作,可以说是这一战略的具体落地。

丰田章男是一个赛车手,不断地出现在各类赛事上,这也是其他汽车公司所难得一见的风景。他对于造出一辆好车的热切的期盼,看起来就不难理解,其实没有走上“技术控”而忽视经营的路子上去,才是真正不容易的。

不是
丰田1.5三缸机不是全球发动机,丰田1.5三缸发动机是丰田汽车公司新开发的发动机。丰田汽车公司此前推出过一款1.5L发动机,采用多点喷射作为供油方式,发动机压缩比为11.5:1。新款1.5L发动机采用三缸结构,发动机的供油方式变为缸内直喷。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三缸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到了13:1。这样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热量损失减少的同时,发动机的热效率也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参数也提高了。
丰田最新的三缸发动机可以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动力方面,相比老款1.5L有了很大提升,相比现款1.2T,油耗会有所降低。
与四缸发动机相比,三缸发动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工作过程中机械摩擦面变少。与四缸发动机相比,三缸发动机少了一套活塞连杆,所以曲轴和凸轮轴更短,机械零件的摩擦减少,变相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简称丰田(TOYOTA),是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属于三井财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丰田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丰田汽车公司成功案例解析1:

  日本经济10年低迷已成为众所周知不争的事实,但鲜为人知的却是日本汽车业经营状况被普遍看好,特别是丰田汽车公司的经营项目利润将突破1万亿日元大关,这不但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也是日本所有企业的最高记录。

  当年投产当年销售2500辆柯斯达的还不大为人所知的四川丰田公司也是其中一员。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四川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矶贝匡志先生并参观了他们的工厂,严格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人才管理等许多细微之处,使笔者对人们称谓的“东方不败”有了不少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给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企业内部可以培养各个类型的企业培训师或培训讲师,跟踪式的培训整体员工。

  细微之处见管理

  中国人可能习惯了“自由”,不大“循规蹈矩”,马路沿子上下均可自由行走,然而在四川丰田,记者却遭遇了委婉的批评。按照日本丰田的安全管理规则,车行道和人行道是严格分开的。尤其这是汽车制造厂,随时都会有汽车来往,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行人禁止走车行线,这在四川丰田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便是休息日没有汽车往来时,他们也自觉走在步行道上,与记者毫无顾忌地走上走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在日本丰田的工厂里,听说许多老职工由于几十年“循规蹈矩”,在偌大一个工厂里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地方,当然更不会出事故。进了车间,这回记者也学聪明了,先问车间里有何安全行走的规定,果不其然,“绿色通道可以步行”。车间地面上画出了供员工行走的绿色线路,为了安全,大家在车间里都自觉走这条安全线,没有“越雷池”的人。也就是说丰田公司的安全管理“润物细无声”,已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对于如何给企业做培训,可以浏览时代光华网站的培训商城频道,在那里可以选择你想培训的课题和内容。

  在四川丰田每个车间都有一个区域,专门用黑板甚至用绳子挂起一些纸张,多是流程的每一步质量管理,但更吸引记者眼球的是一张张工人们来自生产中的保质增效又降低成本的建议图。一张图纸上,清晰地画着一个工件,该工件大概是属于易损工件需经常更换。而工人在实践中发现,该工件易损部位只是头部,是可以单独更换工件头部的,完全不用整个工件更换,这样无疑将降低成本。据介绍,由于鼓励工人们在生产中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工人们热情很高,对于切实可行并已批准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对发明人都按其效益给予档次不同的物质奖励。

  仅从这区区小事记者明白了矶贝总经理介绍的丰田公司的三个精髓之所在。首先是众所周知的“以人为本”,这个“人”中包括了顾客、员工甚至整个人类;第二个就是“质量第一”,汽车的价位可以有高低之分,只可以是装备上的不同,但质量绝无优劣之分。最后一个是“节约”,以各种方法“截流”,降低成本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有专家认为,去年日本人对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精确生产方式”。这种精确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技术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目的。

  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如何选人才、用人才、培养人才是每一个企业面对的严峻问题。有些企业实行高学历用人,认为学历越高能力越强,招聘学历已从大专升至大本,如今连大本也不行了,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四川丰田则不然,矶贝总经理对记者说,他认为在人才培训方面,在教室里上课这种形式实际没有什么意义。销售部的领导介绍说,她对下属是言传身带。比如为代理商写一份促销报告,她要让他去想如何做到言简意赅,关键地方要帮他们改,练几次逐渐练出来,如果你练出来了做得很好,公司给你高的评价也就意味着高的报酬。而这一切是教室里培训不出来的。

  丰田成功案例2:

  日本邮政事业作为日本国营事业,如今已走过了130 多年风雨历程,众所周知根据日本2005 年10 月公布的邮政私有化法规中,日本在2007 年10 月被重组实现了民营化。其组织构架和各支店作为民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分别展开了各式各样的经营改革。

  此次本刊关注的是丰田生产模式(TPS)的引进与挑战。在迥然不同的行业中开展丰田模式,最初有困惑,也有排斥,如今、在学习TPS 后创建了JPS(日本/ 邮政/ 系统,以下以JPS 记述)目前,JPS正处于消化吸收阶段,并向全日本渗透、落实的阶段。

  为了确认其发展现状,部得到了担任日本邮政的JPS 引进指导负责人,在丰田汽车工作的林郁雄先生的大力支持,并现场访问了在JPS 引进中,效果卓越的该公司三乡支店(埼玉县三乡市)。 (菊田一郎)

  从越谷店开始在琦玉县三乡以及全国13个分店推进

  迄今为止,日本邮政集团是由日本邮政株式会社旗下,负责邮政事业的『邮政事业株式会社』,负责门店窗口业务的『邮政局株式会社』,以及作为金融部门『邮政储蓄株式会社』和保险业务的『KANBO 生命株式会社』的四个公司组成。

  自2007年10月1日成立后,在2008年秋天迎来民营化1 周年的邮政事业株式会社(俗称日本邮政,以下延用),投身到民营化潮流,从数年前开始,为了确立企业竞争力,而大力开展高效经营活动。

  据日本邮政/JPS 推广本部JPS企划部的菊池三雄部长介绍,邮政事业厅在2001 年左右,已经开始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研究,其研讨结果终于在2003年1月,在当时闻名的一号越谷支店(大规模的地域性分店)率先引进JPS。

  来自全国的改善负责人汇集在越谷支店,直接接受林先生等丰田顾问的指导。经过大约半年左右的研修之后回到各地,进行大范围推广。

  但是,截止到2008年12月1日,日本全国仍有1,091 家分店,不能一下子全部推广。关东分公司/JPS推广部的岩本孝一部长介绍说:“无法全部顺利推广,因此从日本全国13家分公司各选出一处示范分店,引进在越谷支店学习的经验技术,然后在分公司内扩大展开。

  关东分公司已经在越谷支店(统括分店)推广及以全国平均规模的分店为出发点,选择了三乡支店”。关东分公司有161 家分店,除了9家区域性分支店以外,基本都与三乡的业务内容类似,容易推进应用。做为JPS推广最早的越谷支店,之后由于功能分离,一部分转移到新越谷支店,因此现在已经从示范店被分离出来。

  2003年5月被指定为示范店的三乡分店在2003年8月实质性开始引进JPS。“对于其他12家示范分店是全国区域性分支店,日本邮政全国1091家分店中有类似三乡分店规模的共1021家分店,是以投递为主要业务的一般分店的代表”三乡分店的渡边浩支店主如是说(图表- 1)。

  从此以后,三乡的JPS 引进不仅仅包括历任店长和现场负责人、员工直至非正式的员工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来,顺利开展,做为一般分店的示范事例名扬全国。据说听到这些到三乡来访问的国内外参观者已累计超过5000人次,大家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可是这一部分已经过去,从正面报导的日本邮政的成功事例,我们很少看到。相反,对于不是制造业却引进TPS 而苦恼的有关人员和现场进行揶揄辛苦的论调,却时有发生。

  据说当时,曾出现过种种担心,比如说,作为制造业的丰田生产模式,是否能在邮政事业中,得到应用的质疑声音,以及对变革的抵触,成本意识匮乏的公务员制度,和民间的竞争危机意识的欠缺等等。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本报导将原汁原味的,再现了邮政事业现场,大力改善的活动和成果。

  三乡分店的基本业务流程

  这里我们首先确认,做为一般分店的三乡分店,1天的基本业务流程。每天计7趟,从全国各地寄到三乡分店业务,覆盖区域的邮件/包裹,从统括分店用卡车送达。第一次是在6点-6点半,必须在投递外勤人员出勤时间8点前,用1-2小时的准备时间,按照收件人地区分开来。

  因此早晨是一天工作的高峰,在负责处理的邮政科,除了5名公司职员外,以2小时为单位,集中投入非正式公司职员有12人(员工数是除去加班,按照工序的平均实际投入数,总计与图表-1的全公司职员数不一致。以下相同)

  在一般的物品流通中心,入货准确数量,在配送到达之前并不清楚,每日每月都会发生变动。三乡分店平均每天小型邮件50,000 封/日,大型邮件6,000封/日左右。这需要物流笼车26台左右,换算成料箱需350个左右。

  用手工作业和自动分类机,根据各个法人与个人地址为区域进行分选,并且按照投递道路顺序进行投递。

  投递从8 点开始,收递科员工出勤,进行按户组织好顺序等的事前工作,从10 点前后开始乘摩托车投递,区内通常投递25 区和28个住宅区,用6 小时左右结束。

  相当于一天投递和如下所示的收集,收递科的员工人数,公司职员为26 人,非正式员工41 人。

  业务地域范围内的邮筒有90个,便利店的委托处,用小型卡车进行集中收取/暂存的邮件/包裹平均每天20,000封左右。

  拥有员工5人,非正式员工11人的邮政科职员将这些邮送物品、包裹按照全国各处派送地区进行分选。用自动分选机,规格之外的邮件和包裹用手工作业分选,届时将利用傍晚在很紧凑的2-3小时里来完成。分选好的邮件/包裹,在本区内的平均投递为4,000封/天,向全国各地分选店派送7 次平均16,000封/天。

  根据“作业原单位”引进的标准化

  那么以上述的分店内业务为对象,具体介绍在这个5年时间里三乡分店的JPS引进/改善的成果。

  做为第一年的2003年,首先挑战引进JPS基本的“作业原单位”。所谓“原单位”是从TPS基本作业改善着眼点的“标准化”理念出发,确定一定时间内标准工作内容/工作量,并记作“一个单位”的计数管理,实现工作“可视化”的基本理念。

  照片-1 是引进原单位之前的分选工

  作状态。投入邮递物箱数量和细节顺序无确定,动用多人工作,1个人的工作量和整体结束时间无法预测。

  渡边分店长介绍说“开始时只是模仿,接下来按照以前经验的工作内容全部数值化,1个人在15分钟内能做的工作内容作为一个工作单位。”“根据这些,计算今天的工作量需要几个人,什么时间结束,转化为工作可视化。”

  以15分钟的工作内容为1 个周期,并且往循环圈下去。其前提即为原单位。地区分支店配送到的邮递物从换装料箱时,以前没有规定装入量,所以直到装满为止,现在确定装入1 箱大概的封数,小件500封,大件400封等,(根据确认的统计数字,设定箱子的八分满为基准),将此作为15分钟内应该处理的工作的原单位。(照片-2)每箱原单位数量按尺寸来规定,在工作现场用照片进行揭示(照片-3,4)。根据这个情况替换箱子时,可以把握从现在开始应该做的工作总量,如果业务量增加也可以提前要求提供支持。

  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原单位箱子移动到分选场所,取出邮递物,进行分选,分选口满之后装入箱子,箱子装满后装载到手推车上。搁置空箱。在此期间,配合进行进度管理板也开始移动。这就是1个循环周期的工作。

  现在每个人的工作进展状况在进度管理板上一目了然。根据工程的不同,详细过程也不尽相同,请关注实际的工作样子,一人工作/式作业(全部以原单位做为基准)

  根据原单位推行的标准化工作优点如下:

  ①明确一个人的工作量,可以进行适当的配置。

  ②正确制定业务运行计划和实施。

  ③能排除徒劳的工作浪费。

  ④因为决定了动作,有异常情况马上能够知道,进行解决。

  ⑤提高工作质量和稳定工作状态。

  单人完成工作,引进立式作业

  同样在2003 年,三乡分店引进“单人完成作业”工作台。照片- 5、6 是导入之前小型邮递物作业工作的状态。

  将邮递物品排列在大桌子上接受和收集,几个人围在一起进行工作,整体的工作量和单人的工作内容/ 顺序都不明确。

  如照片-7、8 那样的引进做成“单人完成工作台”,作业台,料箱台都是树脂管组合而成的手工制作品,装有脚轮能够移动。

  按原单位箱子为单位准备好的邮递物品,采用标准化单人工作专用台,以前需要4个人的收集工作,现在2个人就可以搞定,从而节省2个人力。同时能立刻知道进展状况和异常情况。

  在收递科,以前在邮政科进行分选的下一工序的详细分选工作,如照片-9 那样将用台车装载箱子进入通道,工作人员是坐着进行投送区域的分选,按户排序投递。

  因此和上面一样,对单人工作理念,如照片-10 那样引进了“单人完成工作台”,实现了高效化和可视化的双重效果。因为习惯了以前的坐着工作,如今改变成在制造现场才有的站着工作,虽然也有排斥,但是因为其高效、活动灵敏的特点,不久就得到了认可。

  通过过S管理引进分拣机,改善作业空间

  以前,除了接收邮递物品,送到其他分店的派送分拣也一直依赖于手工作业(照片-11)。以前总公司也认为三乡分店没有引进自动分拣机的空间,看起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机器的瞬间派发能力高,业务集中时省人和工作迅速的效果明显。在现场虽然也努力想做些什么,仍然不能保证有空间。

  但是在引进JPS第二年的2004年,切实落实被定位为丰田式改善“基础工程”的现场4S 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其结果,狭小的分照片区域产生了空间,实现了自动分拣机的引进(照片-12)。采访当天分拣正面的拥有350分拣口的分拣机正以眼花缭乱飞快的速度(3万封/小时)分拣着邮件。

  接下来05年的一个话题是“MLOGI”的开发和导入。M是三乡的头一个字母,彻底改善了超过800 种的格式书类(在营业窗口顾客使用的发票,小包标签等除外)的购买,管理,保管方式(物资管理)。

  以前各分店对于这些格式纸的处理都是相同的,每个邮局都习惯购入一年左右的量,再保管起来使用。

  “没有这个月/这一周需要多少张的概念,每年购入相同的量。因此格式纸类的仓库是哪里都占有相当大的空间。”渡边分店长透露。

  因此在三乡分店那里,物品仓库也彻底实行4S 管理,通过管理板将格式纸的库存状况进行可视化管理。在卡片上显示一周左右的库存量,在剩余只有1周量左右时订货彻底打破原来的规则,这是把TPS作为参考的JIT化构思。

  “然而当出现有完全不变动的卡片时有异常需要调查时,在每个科室都有能放库存的仓库和橱柜,明白了双重管理这件事。”

  移动式分选架,存款保险科的动作

  JPS逐渐扎根,在实际开展工作的2006 年,开发并引进了“移动式分选架”,注意一天只工作1.8个小时这一点,固定式的金属分选箱换成了移动式的,自然也废除了收递科员工的搬取邮件的流程,节省了空间。基于此,收递科员工每天的工作量,减少了1.3 小时,节约出34.7㎡的空间

  在2006年,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在其他房间的存款保险科也开始了改善活动。

  负责存款,对保险的员工有严格要求(遵纪守法),管理人员有义务每个季度检查员工的桌子抽屉。不仅仅是个人物品,带入过期的宣传手册也是违反规则,最坏的情况是停止外勤人员工作。

  在此科室基于JPS“从最初开始断掉浪费和恶劣的根源”的理念,“如果那样废除桌子和抽屉”于是就废除了自己的桌子,做成和引进了用最小的桌面和透明抽屉组成的立式工作台(照片-17~19)。

  日本国内外都评价这是一个突破。前来视察的欧洲银行有关人士说“这样的改善真是望尘莫及啊”还有某CEO说“我们银行也要引进”。

  工作进度管理板的进化

  在2007年继续推动引进包裹交付管理板,住宅区投递工作管理板,并且向其他分店的横向推广也正式开始。其中2008年“工作管理板”的进化成为三乡分店的一大亮点。

  工作管理板自2005年开始依次引进,与其他局相同,通常情况下以工作原单位粘贴写有一目了然工作量的卡片,根据进展状态,仅仅限于动态“进展管理”水平的灵活运用阶段。

  但是在三乡更加灵活运用此工具,考虑次日/ 当日的“工作计划制作”和“消减浪费”相关的“可视化管理”。

  采访当天,结束工作之前2个递科的员工在管理板前商量着什么(照片-20)。询问了一下,说的是正在制作的明天业务运行预定方案。

  “基于次日的投递预测数量,谁负责哪个地区,以怎样的顺序投递,在计划配置板上用卡片做出来,在这个方案基础上次日早上,以班长为核心举行会议,根据到达的实际数量调整决定今天的配置(照片-21,22)。员工一天在管理板前驻足2-3 次,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同)。

  据此,不必再当天早上手忙脚乱地决定顺序,消除浪费、用最小的人员配置发挥最大的效果。

  年度前后,积累了改善实际成果的2006年,三乡局的职员自发提案举办各科成果改善事例发布会,来自公司全科多数的职员参加了“局内改善发布会”。互相理解本科、他科的成果,在公司内部横向展开,发挥了很大作用。

  今后的课题 / 平均化,强化,维持营业

  但是,还是有遗留的课题。TPS 重视“业务的平均化”,顾客根据需要寄出邮递物,当天的到达量是变量且不可控制。

  在三乡分店根据原单位化和管理板的“直观可视化”,完善了尽可能采取高效,消减浪费的体制。

  “以前全面活用3~4 个月的资料被认为是没用的,后来调查1料箱放什么放多少封进去,并且进行平均化,编制从料箱数大致计算出封数的一览表。按照一个原单位放置一张提示卡片,如此能迅速确定工作量以及大致目标时间。”

  采用的这些措施并取得了很大成果,这是三乡分店引以为荣的地方,同时研讨向其他分店的横向开展。可是“平均化”该怎么做呢?不能是工作人员从过去的实际成果,而是趋势预先配置一定数目,今天多了就增加人手。

  所以在三乡分店,在价钱上打一定的折扣,对投递日期不太着急的企业DM,根据当天的到达数量调整投递量,努力做到平均化。

  另一方面,考虑到民间企业的物流中心,出货订购数根据顾客情况同样在事前不能知晓,“事前出货信息(ASN)”以前一天的数据为准的系统为例,在某企业,依据这个资料调整着次日的人员安排和现场的准备情况上。

  在邮政事业上,地域区分支店的分选终止时能迅速知道从全国各地到各分店的派送邮递物的数据这样能在在全国的到达分店和网络上共享,理论上是可行的吧?

  “是的,实际上现在正在向总公司申请,稍微需要一些时间”渡边分店长解释说。

  现在与日本通运等大规模物流经营者的结盟已经开始,与民间经营者的经验技术共有也在推进之中,也能期待新的进一步的发展。

  三乡支店提出“强化营业活动”和“提高质量”作为2008 年度大的主题。营业是贺年明信片、中元节和年末的小包邮件商品等,由收递科负责的对外销售活动。

  “三乡的生产性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没有营业就没有工作。以前在用提示卡片做工作管理中,提早完成工作提前回家,没有作为工作的营业活动时间”相同分店长说。

  营业作为收递科员工的重要工作,在消减浪费产生的时间同时,粘贴大约花费15 分钟的营业内容提示,进行可视化管理的同时,盲目加班,在工作时间内不加班,谋求营业的充实。

  还有一点,将质量作为焦点,在不发生错误投递和事故等方面多下功夫。

  像三乡分店那样改善活动已经扎根发芽的现场,继续和保持成为两大要点。为了推进改善业务,日本邮政在各分店安排“改善人员”。现在在三乡有员工和非正式员工各2人总计4人。在提高生产率,优化人员的行动中,总人数180人的规模下,投入4 人来持续改善并不容易。

  改善人员是接受了丰田顾问指导的人才,专职担任每天改善推进业务。改善人员是比较孤立的,所以管理者不时要一边给予支持,一边在实际的改善业务中持续培养新的人才。

  “在这个扎根,发展的过程中,领导要坚持到底,不断呼吁大家改善。”渡边分店长说。

  三乡分店五年时间里的改善成果

  如上所述,通过5年的改善,三乡支店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部此次特别获得了,刊载实际成果资料的许可。

  表示的是5年时间里三乡分店的处理物数,生产性,人工费的推移。但是在读取时稍稍需要注意。处理件数在关东/ 近畿圏正像图中显示那样不断增加,所以需要考虑到人工费。有的地方有减少趋势,根据地区环境的不同也应该进行比较。

  中间的生产率显示的是累计了各工程改善成果的数字。从第一年到第三年,连续完成了10%的改善,在那之后也持续5%,3%以上的改善。针对2008年3%的改善目标,已经于上一个9 月末达成了3.2%。

  但是虽然这个工程的生产力被提高了5%,产生的剩余产能多分配给其他业务,并不能直接体现消减了人事费5%,这是所谓的难点。

  另外反映降低成本的实际状态的是人工费的消减状况。首先作为大背景下,这几年首都圈的邮政局人工费单价的整体上浮,加之邮购目录等册子小包处理的大幅度增加,而其他局持续着一年3~7%的上升幅度。

  在三乡从第一年的2003年8月开始引进JPS,那个趋势并没有改变。16年引进原单位和专用工具,人工费持续上升。

  改进的效果在2005年开始体现出来,在2006,2007年达到了小幅度的消减。从2006年开始,处理量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并且在其他局的处理量也以百分之几的上升之中,达成了降低人工费的结果,可以说实际改善的成果要高于体现的数字。

  包括从国营到民营的大转换,改善前后的数值评价确有难点,加上4S 管理,专用工具和管理板之外的可视化管理的三乡分店现场,让时隔数年访问邮政事业的笔者倍感吃惊。

  尽管每月持续采访各家公司的物流现场,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彻底消化吸收TPS,改善完善的现场。

  而且公司高层和现场人员的「内心」,正在渗入已经作为日本邮政固有的JPS,已经确立起来。

  丰田汽车的公司理念:

  ·遵守国内外的法律及法规精神,通过公开、公正的企业活动争做得到国际社会信赖的企业市民。

  ·遵守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扎根于当地社会的企业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以提供有利于环保的安全型产品为使命,通过所有的企业活动为创造更美好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和更富裕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在各个领域不断开发和研究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为满足全球顾客的需求提供充满魅力的产品和服务。

  ·以劳资相互信赖、共同承担责任为基础,造就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力量的企业文化。

  ·通过全球化的创造性经营努力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开放性的业务往来关系为基础,致力于相互切磋与创新,实现共生共存、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关系。

  1992年1月,丰田基于“正因企业处在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非常时期,更应意识到坚守理念认准前进目标的重要性”这一认识,制定了“丰田基本理念”。(1997年4月修订)

一、丰田公司研发组织的变迁和发展丰田公司1935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经过70多年发展,稳居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列。丰田公司通过学习和引进欧美技术和治理模式,很快把握了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生产治理,并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闻名的丰田生产治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期间丰田公司研发组织的发展变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55年以前,以职能专业部门为中心的研发组织模式,每个职能部门负责汽车的一个专业,例如车身、电子、动力等部门。这期间丰田公司发现职能型组织结构沟通协调性差,新车上市时间滞后,缺乏有力的竞争力。第二阶段:1955年弱矩阵项目形式的研发组织治理模式,任命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未成立组织来保障,主任工程师协调同一产品在各部门的开发。这期间弱矩阵模式对于产品开发进程改变力度不大,丰田在与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竞争中需要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推出新车。
第三阶段:1965年成立规划部,全力支持主任工程师工作,建立强矩阵项目形式的研发组织模式。丰田公司的强矩阵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项目导向的强矩阵式治理获得业界认可。到了1991年12月,丰田公司有7000名员工在16个产品开发工程部工作,同时开发15个项目;东富士技术中心有员工2000名,公司从事产品开发的总人数为11500人,其他人员从事辅助性工作,如专利治理、认证过程治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样品开发等。期间丰田公司的产品开发面临这样几个难题:职能型工程部门太多,工程师的专业非常狭窄;每位职能部门经理负责的新车开发项目过多(15个),无暇顾及项目的工程细节,也没有时间协调不同的项目;主任工程师(须在12个分部的48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工作日益繁杂,难以驾驭;年岁较小的主任工程师很难得到年长的职能部门经理的全力配合;无法有效协调研究和高级开发部和各新车开发项目之间的关系。第四阶段:1992年丰田公司成立多开发中心,向多项目治理的研发组织模式转变。强调分产品线平台规划,产品开发部门重组为三个开发中心,在每一个中心内部仍然推行强矩阵的组织结构与项目治理模式,成立第四中心,共享零部件资源。第一中心负责后轮驱动的平台和汽车开发;第二中心负责前轮驱动的平台和相关车型开发;第三中心负责功能型车和轻型卡车的平台和相关车型开发;第四开发中心负责为所有的汽车项目开发零部件和分总成。研发组织结构图如下:第一、第二和第三每个中心有1500-1900名员工,第四开发中心有4000名员工。每个中心有6名治理人员担负核心角色,三人担任中心负责人,三人担任规划部经理;这些负责人都曾担任主任工程师。
二、丰田公司的研发组织模式重点介绍目前丰田公司的研发组织模式相比较第三阶段来说,从整体上有以下四个较大方面的变化:1、扩大职能:减少职能型工程部门,从16个部门变成6个部门,放宽每个职能型工程部门的专业化程度。2、减少项目:减少每个职能部门经理负责的项目数,从15个项目减少到5个,职能经理有更多的时间和主任工程师协调,以及关注部门知识积累、资源分配和技术共享。3、降低冲突:主任工程师和职能经理向同一上级(中心负责人)汇报,减少了冲突和矛盾,同时中心内独立的规划部也协助中心负责人协调不同的项目。4、共享模块:通过成立第四中心,将不考虑具体项目,按模块开发的零部件和分总成开发业务独立;简化了其他三个中心工作,避免了以前产品开发部门既负责整车项目的开发,又负责大量零部件开发的局面。中心负责人权限是负责治理中心内所有产品开发的过程和人员。主要承担两个任务,首先,要帮助主任工程师做好不同职能部门的整合工作,其次,要做好中心内不同项目间的协调工作。规划部职责集中治理本中心少量密切相关的产品;多项目之间的技术共享和资源分配;降低成本。人数上每个开发中心都有一个规划部,员工170-200名,占中心总人数10强。
下设三个部门:行政部、成本计划部和产品审计部,行政部负责人事治理、资源分配和长期产品组合计划;在产品建议提出后,行政部负责深入的概念性调研,随后这些建议才能立项,由指定的主任工程师负责实施;负责成本治理的员工和主任工程师紧密合作,但更加独立,向规划部经理和中心负责人直接汇报;产品审计部负责开发流程和计划的治理。主任工程师在丰田公司采用层级式主任工程师组织结构,结构图如下:主任工程师甲同时负责产品A和产品B,侧重治理产品A,主任工程师乙治理产品B,并向负责产品A的主任工程师甲汇报。层级式主任工程师组织可以在确保产品特色与众不同的同时,恰当地处理产品族项目开发的整合。产品开发团队丰田公司新产品开发建立了主任工程师负责的跨部门的项目团队,团队组成和产品开发的逻辑顺序图如下:项目团队成员还包括技术中心外部门:营销、生产、财务、采购和服务部门的人员。
三、丰田研发项目治理组织模式的特征要素

由此看来,丰田管理模式并不是因为其独特的日本文化而难以为其他国家的企业所学习,之所以存在管理方法难以移植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参观者所看到的丰田管理模式只是其外在的东西,诸如它的活动、连接和生产流等都是较为固定、甚至死板的东西,但是,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和流程后面,却蕴含着丰田公司巨大的柔性和适应性,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颇具柔性的管理特点,造就了丰田公司举世瞩目的经营业绩,也使得他的柔性化生产管理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成为管理中的精髓,并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和生产成为现实。以下从纵(历史发展)、横(管理特点)两个方面来揭示丰田公司JIT管理的奥秘。
Just in Time的具体体现
日本汽车工业从其起步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技术设备引进对国产化→建立规模生产体制→高度成长→工业巨大化→强化国际竞争力→出口增大对全球战略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从一开始的技术设备引进阶段,日本汽车工业就没有全部照搬美国的汽车生产方式。这其中除了当时的日本国内市场环境、劳动力以及二次世纪大战之后资金短缺等原因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他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虽然已很先进,但需采取一种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在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的话,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只是设备、人员、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至于生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JIT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准时生产。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看板系统是JIT生产现扬控制技术的核心,但JIT不仅仅是看板管理。
JIT具体目标:
1.废品量最低(零废品)。JIT要求消除各种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达到最好水平。
2.库存量最低(零库存),JIT认为,库存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
3.准备时间最短(零准备时间)。准备时间长短与批量选择相联系,如果准备时间趋于零,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批量。
4.生产提前期最短。短的生产提前期与小批量相结合的系统,应变能力强,柔性好。
5.减少零件搬运,搬运量低。零件送进搬运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装配件运送量减小,搬运次数减少,可以节约装配时间,减少装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6.机器损坏低。
7.批量小。
JIT对产品和生产系统设计考虑的主要原则:
1.在当个产品寿命周期已大大缩短的年代,产品设计应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在产品设计方面,应考虑到产品设计完后要便于生产。
2.尽量采用成组技术与流程式生产。
3.与原材料或外购件的供应者建立联系,以达到JIT供应原材料及采购零部件的目的。
在JIT方式中,试图通过产品的合理设计,使产品易生产,易装配,当产品范围扩大时,即使不能减少工艺过程,也要力求不增加工艺过程,具体方法有:(1)模块化设计;(2)设计的产品尽量使用通用件,标准件;(3)设计时应考虑易实现生产自动化。
JIT的基础之一是均衡化生产,即平均制造产品,使物流在各作业之间、生产线之间、工序之间、工厂之间平衡、均衡地流动。为达到均衡化,在JIT中采用月计划、日计划,并根据需求变化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JIT提倡采用对象专业化布局,用以减少排队时间、运输时间和准备时间,在工厂一级采用基于对象专业化布局,以使各批工件能在各操作间和工作间顺利流动,减少通过时间;在流水线和工作中心一级采用微观对象专业化布局和工作中心形布局,可以减少通过时间。
JIT可以使生产资源合理利用,包括劳动力柔性和设备柔性。当市场需求波动时,要求劳动力资源也作相应调整。如需求量增加不大时,可通过适当调整具有多种技能操作者的操作来完成;当需求量降低时,可采用减少生产班次、解雇临时工、分配多余的操作工去参加维护和维修设备。这就是劳动力柔性的含义;而设备柔性是指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加工问题,发展多功能设备。
JIT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目标是消除不合格品,消除可能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源,并设法解决问题,JIT中还包含许多有利于提高质量的因素,如批量小、零件很快移到下工序、质量问题可以及早发现等。
JIT生产管理方式在7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入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最先开始应用看板系统控制生产现场作业。到了1982年,第一汽车制造厂采用看板取货的零件数,已达其生产零件总数的43%。80年代初,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组织推广现代管理方法,看板管理被视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并为许多企业采用。
在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制造业等实行流水线生产的企业中应用JIT,获得了明显效果,例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厂情创造性地应用JIT,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JIT以订单驱动,通过看板,采用拉动方式把供、产、销紧密地衔接起来,使物资储备,成本库存和在制品大为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生产方式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为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生产方式亦为世界工业界所注目,被视为当今制造业中最理想且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型生产系统之一。
二、看板方式管理方法
以往日本汽车生产商从各自独立的公司那里获得零部件,而单个企业内部的纵向联系又显得不够紧密,因此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民主高度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丰田公司同它们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牢固的协作关系,这种作关系主要依靠交叉管理、相互融资、技术转移和规定作业区来维系,所以,看板和及时供应等管理方法能在供应商中到采用。其结果合理的生产流水线的安排减少了运输费用,使运输中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大幅度降低了必要的库存作备。在看板制度下,很多部件一直要等到下一道工序需要前几个小时才生产出来,免去这些库存也就暴露了人员过多、人员不足及机器效率低等早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以上这些管理上的变革产生的效果是惊人的,丰田汽车每售100辆因质量问题受到申诉的数量从1969年的4.5次下降到1973年的l.3次,生产效率也大为很高。
三、TPS的管理方法与精髓
丰田管理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在保持稳定质量的同时,能够使生产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并在逐步改善提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在丰田的发展战略上,就表现为不盲目地进行扩张,或步其他企业的后尘,匆匆进入某一市场,而是稳扎稳打,在充分了解市场和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供应体系或竞争力后,再当机立断地进入海外市场,无论是他进入美国市场,还是后来进入亚洲,包括中国市场,都表现为这一特点。当然,丰田公司独特的经营管理意识不仅反映在它的发展战略上,更反映在它的日常管理上,为了全面揭示丰田的管理艺术,特别是以JIT为重要内容的TSP,下面将从4个方面来介绍他的现场作业管理,从中可以使我们对它的JIT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1.员工该如何工作
丰田公司的管理思想中认为,要想实现及时化、质量稳定的生产,就必须从作业活动的细微之处抓起,把所有的工作分化为一个一个相互衔接的流程,并规定好各流程的作业内容、所处的位置、作业时间和作业绩效。例如,在汽车座椅的安装活动上,螺丝的安装都是以同样的顺序进行,安装的时间也是规定好的,甚至连上螺丝的扭矩也被规定得清清楚楚。这种精确的管理方法不仅仅运用在重复性的生产活动中,同时也被运用在企业的所有活动中,无论是职能型的活动,还是管理活动也都如此。这一管理方法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
以TMM(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U.S.A.,Inc,简称美国丰田汽车工厂)厂中安装前座椅为例,操作人员被要求从纸板箱中取出4颗螺丝,然后安装在汽车上,扭紧,然后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个代码,以表明整个作业已经无暇疵地完成,再等待下一辆汽车的安装。新手往往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手把手地教,当新手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如没有扭紧螺丝或忘记输入代码时,老工人就会立刻帮助他们。上述管理现象看上去并不十分复杂,但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如果作业现场存在大量新手时,往往会比经验丰富的工人表现出更多的作业差异性,从而使得质量变得不稳定,如有的操作员可能先安装前面的螺丝,再安装后面的螺丝,而有的可能正好相反;有的先安装好全部螺丝后再扭紧,而有的边上螺丝边扭紧,这种作业上的差异性必然会产生低生产率和高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业上的差异性必然阻碍相互的学习和改善。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出现,丰田公司制定了精细、完善的流程和步骤,所有员工无论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员工都必须遵守,并且任何偏离行为也能够及时被发现。
例如,前座椅的安装被分解为7道工序,被安装汽车在流水线上均速、顺序地通过操作人员,整个工序的时间为55秒。如果一个工人在第4道工序旧装前座椅螺丝)之前去做第6道工序(安装后座椅螺丝),或者40秒之后还在从事第4道工序作业(一般第4道工序要求在31秒完成),这说明这个工人的作业违背了规定。为了能及时发现这种状况并加以纠正,丰田公司精确计量了流水线通过每道工序的时间和长度,并按通过的时间和长度在作业现场标上不同颜色的作业区,如果工人在超过的作业区仍然实施上一道工序的工作,则检测人员就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并及时加以纠正,防止员工再出错。除了生产作业外,其他管理工作(如人员培训、建立新模型、更替生产线、设备迁移等)也都是按这种方法进行,像设备迁移(即将设备从一个地方搬运、安装到另一个地方)被分解为14个活动,每个活动的内容、时间、顺序也都是规定好的。
值得指出的是,丰田公司的这种管理方法与传统泰勒制的管理有本质区别,后者是一种由上而下的作业管理方法,不重视基层作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上具有僵直性。而丰田管理方法则不同,它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管理,各项作业流程的规定、实施和监督都是由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相互讨论、学习而形成的,因此,具有管理上的柔性。这样不仅确保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比泰勒制管理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正是JIT的核心要素。具体讲,在制定各项流程时,管理者不是硬性制定制度,而只是向大家提出问题,要求大家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寻找解决的方法,通常这些问题是:这项工作该如何做?如何知道你在做正确的事?你怎样知道产出没有任何瑕疵?有了问题该如何处理?显然,这些问题能促使每一位员工深入思考他所面对的工作,并通过学习将之完善。
2.员工如何沟通和连接
在人际沟通与联系方面,丰田公司的管理观念强调的是,任何沟通与连接必须是规范、直接的。首先在规范性要求方面,无论是人员、产品与服务的形式、数量、每个顾客所要求的具体条件以及提供的时间、地点等等都无一例外地要求明确,这样在供应商与顾客之间、各流程之间就不会存在灰色地带。例如,当一个工人需要某种零件时,供应商交付的时间都必须是确定的;同样,当某个流程需要帮助时,必须明了谁将提供这种帮助、该如何帮助以及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等。这里的关键是如何防止人们在交互式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差异性,仍然以座位安装为例,当作业人员需要新的一盒塑料螺套时,他将以看板的形式向供应商提出要货请求,这种薄板状的看板上标明有零件的代码和数量,以及供应商的地址和作业人员的姓名,在丰田公司,看板和其他设施如指示灯起到了连接供应商和顾客的纽带作用。通过这种连接手段,任何零部件都是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数量传递给特定的作业人员。不仅如此,甚至作业小组的成员数都是按照预期问题发生的状况、需要支持的程度以及团队领导者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来决定的。
丰田公司在流程连接的管理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强调连接的直接性。在传统的企业中,作业现场向供应方提出要货请求往往要经过一个媒介,即通过管理监督人员来执行,而这必然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和责任的模糊,丰田公司认为这种管理方式所产生的结果是每个人对问题的解决相互推倭,没有一个人承担责任。因此,TSP规定任何请求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一般来讲,当作业人员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指定的助手必须立即响应,并在一个作业周期内解决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工人安装前座位需要55秒钟,那么,对于操作人员问题的回复和解决也必须在55秒内完成,假如55秒内没有能解决上述问题,则说明在顾客和供应之间的连接上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发出的信号模糊不清、指定的助手忙不过来,或者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再解决,不断促使流程的规范化和柔性化。
3.生产线该如何构建
在丰田公司,所有生产线的构筑都必须保证产品或服务能沿着简单、特定的线路流动,流程不能随意变动,除非整个生产线需要重新设计,原则上产品流程不能有更改、交叉、回流等各种现象。仍以汽车座椅安装员的工作为例,当需要更多的塑料螺栓盖时,他向负责提供螺栓盖的物料供应员要货,该供应员直接再向特定的螺栓盖工厂订货,与此同时,螺栓盖工厂再将要货请求告知工厂的运输部门。像这样整个流水线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从塑料螺栓盖工厂、经注模公司到丰田公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这种管理的关键是整个生产流水线都是明确规定好的。无论是设备、作业方法、环节,还是人员都是如此,所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特定的人员或特定的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则丰田公司就认为流程出现了问题,需要重新设计。
还有一个值得指出的问题是,尽管每个产品都是沿着预先设计的流程和工艺进行生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生产流程只生产一种产品。相反,丰田公司的整个流程非常注重生产的柔性化,可以说,他要比其他任何企业都能使生产线适应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除了生产流程外,丰田公司的服务流程设计也是如此,例如现场操作人员需要帮助时,就会有特定的人员予以支援,如果该人员仍然不能实现支持或他本身需要进一步支持时,又有一个指定的人员会出现在现场,就这样,整个服务流程从基层操作人员到管理人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不允许服务流程出现中断。
4.如何改进
任何管理系统或作业流程都是不断完善、进步和提高的,丰田公司也不例外。但是发现问题只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的计划和实行才能使这种愿望转化为现实,这就涉及到如何去改变、谁来负责这种变革等问题。丰田公司在这方面会明确地告知执行者如何去做,而不是希望他们通过个人的经验去实施提高,换句话说,任何生产行为或流程的改变都必须在一个指导者的指导下,从基层开始,按照科学的办法来进行。
(一)人们是如何意识去改善
为了清晰、明了地探析丰田公司是如何促使人们意识去改善生产和作业流程的,这里以丰田集团中的一个企业--相先精机公司(Aisin Sebo)为例来加以说明。相先精机公司主要为丰田公司生产诸如动力传动装置这样的复杂汽车零部件,1986年,该公司在某个工厂建立了一条新型气垫生产线,以充分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以后效果显著,生产品种数从原来的200种增加到850种,生产能力从原来每天生产160个增加到550个,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与他们积极、有效的指导员工如何改善作业大有关系。原来每个员工只对他们自己的标准化作业负责,并不富有解决问题的职责。此后,公司专门派了一个指导员来指导员工的工作,告诉他们如何运用科学的办法来改善作业流程。例如,有这么一个场景,在该工厂中有一个工作小组正在从事合理化的流程再造,以缩短特定生产线的前置时间,工作小组首先向丰田公司供应商支持中心(TSSC)的主任描述他们是采取哪些步骤生产出产品,并发现了在进行零部件转换生产时会有什么问题,他们的针对性解决方案是什么,其结果原来的15分钟的转换时间,缩短到了7分半钟,比目标值5分钟仅仅多了1分半钟。但是,卫工记的主任却提出为什么原来5分钟的目标不能实现,对此,工作小组的成员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们的努力下,前置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事实上,TSSC主任的问题是在提醒工作小组在合理化的过程中会不会存在忽视和遗漏的问题,从而放弃了更多、更大的改善。对TSSC主任的问题,工作小组的人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如机器的复杂性、技术困难以及设备升级的成本问题等等,对于这些理由,TSSC的主任又反问了很多问题,从而促使工作小组去深入思考那些他们认为既定事实、不可更改的观念和做法,诸如螺丝是不是一定要四个?可不可能存在两条线的同时转换?生产线转换中的各种步骤是不是一定必要?有些流程是不是能压缩或消除?显然,TSSC主任的问题并不是指工作小组的努力是失败的,而是提醒他们可能没有充分、深入地考虑各种问题和假设,并且说明预期目标没能实现有可能存在还没有完全规范化、模糊的地方。
(二)谁负责改善
在谁负责改善这个问题上,TSP将责任明确到人,一般一线工人对他们自身的工作负有不断改进的责任,与此同时,监督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如果有时在业务流程上出现了差错,则在指导者的帮助下共同解决问题。当变更是在大规模范围内开展时,TSP保证建立一个改善小组,该小组包含所有与流程操作和管理相关的人员。例如,在相先精机的气垫工厂,工厂的主管负责将生产线从3条削减为2条,他不仅仅是为这种变革提供政策和指导性的意见,同时必须监督和保证从支线到最后总装线所有流程的顺利运转,所以,业务流程的改善是一个贯穿企业上下的工作,这样不仅改善工作是彻底有效的,同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改善过程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当然,在促使企业全体人员从事改善的行为时,TSP非常注重每个人的改进目标必须是明确、清晰的,从总体上看,任何流程的改善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是:
无差错;
能在要求的时间传递;
能适应各种要求,根据需求供应;
能及时传送;
能在没有任何原材料、人力、能源和其他资源浪费的基础上生产;
能在一个舒适的物质、情感和作业环境中工作。
丰田生产方式由四个部分构成:A:理念、方针、目标、计划;B:体系、系统、规划;C:技术、技能、实践;D:道德、人材。
到底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是什么?更通俗易懂的诠释就是让每一个到夜市的人都能吃到热的、新鲜的食物;顾客能等两分钟的决不让他等三分钟;不生产任何卖不出去的食物;用今天赚的钱采购明天需要的原料;时刻注意食客口味的变化并及时改进。


相关tag:丰田汽车公司在开发某种新型汽车的过程中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

标签:生产   管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94汽车车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4che.com/qc/19214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