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什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什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哪三个
- 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四个共同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主要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全面理解这个崭新的概念,建立起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
在概念构成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民族”“意识”和“共同体”三个名词组合而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认识应当从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上进行综合性把握。在内涵特质方面,“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属性,以对家园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所形成的看法为指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民族问题的理论回应,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民族平等和发展、各民族间跨区流动增多引发的事端影响民族关系。
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解析56个民族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阐发了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理念,为处理新时期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民族理论话语,摒弃了民族理论界推崇西方民族理论的思维惯性,成为新时代我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基调和主旋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
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增进各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支撑。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在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滋养中华文化血脉、展现中华文明气度。
坚持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桥梁。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信息:
“兴安女性”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讲堂”,为大家全面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妇女群众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关tag: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