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Bf109战斗机的历史沿革

[本站 Bf109战斗机的历史沿革Bf109战斗机的历史沿革Bf109战斗机的研制使用历史二战时德国BF109和英国喷火战斗机到底哪个厉害BF109战机Me109和Bf109是同一型号的战斗机吗纳粹BF-109战斗机的战机介绍bf109战斗机的威力有多大Bf109战斗机的基本简介在1936年开始生产,首批型号为Bf-109B。Bf-109B参加了德国“秃鹰”军团在西班…

Bf109战斗机的历史沿革

  • Bf109战斗机的历史沿革
  • Bf 109战斗机的研制使用历史
  • 二战时德国BF109和英国喷火战斗机到底哪个厉害
  • BF109战机
  • Me109和Bf109是同一型号的战斗机吗
  • 纳粹BF-109战斗机的战机介绍
  • bf109战斗机的威力有多大
  • Bf109战斗机的基本简介

在1936年开始生产,首批型号为Bf-109B。
Bf-109B参加了德国“秃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战斗,迅速取代了He-51双翼战斗机。在进行改进后,1938年开始生产Bf-109C型。“C”型在发动机上方安装了两挺7.9mm MG17型机枪,取代了“B”系列安装在翼根的同型机枪。
1939年初,Bf-109E投入生产。“E”型装著名的Daimler Benz DB601系列液冷发动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早期战斗中,远优于波兰的PZL战斗机,也较法国的Morane-Saulnier MS406S战斗机和英国的“飓风”式战斗机更优越。
在英法海峡和不列颠战役中“E”型暴露出航程较短的弱点,也棋逢对手地遇到了“喷火”式战斗机。“E”型航程短的弱点,使它不能伴随德国轰炸机对伦敦进行轰炸,也不能在英国纵深自由行动,攻击英军的训练基地和有价值的地面目标。这是德国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受到挫折的重要原因。
为了弥补这一弱点,Bf-109F型在1940年末开始取代“E”型。“F”型有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最新型的冷却器、更轻巧的机身,以便和“喷火”式战斗机对抗。
约有一半左右的Bf-109型战斗机参加了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的入侵。在北非前线也表现出比P40“战斧”和“飓风”式战斗机更优越。
1942年初,Bf-109G系列开始生产。“G”系列比前面各型速度更高、更易于操纵。稍后生产的“GS”型装13mmm MG131大口径机枪,以增强火力。随着美国P-51“野马”、P-47“共和”等高性能战斗机出现,Bf-109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但“G”系列仍然持续生产到1945年。最后的生产型号是Bf-109K和Bf-109G-10型,两者十分相似。因为盟军的轰炸不断升级和德国的形势日益恶化,“K”系列只生产了不足2000架。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f-109是德国空军战斗机的骨干力量,在所有的战场服务,并装备了轴心国欧洲盟国的空军,各型号一共生产30000余架。

二战德军王牌战机“梅塞施密特109”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技术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后组建的德国防军空军部(RLM)要求四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按他们的要求分别提出一种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四家之中,财势最弱的是佛拉辛维克公司,但它的设计指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教授(Messerschmitt),单翼高速战斗机的热心倡导者。当时由于受1912年一份“单翼飞机不全”的研究报告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份德国空军领导人对单翼机持怀疑态度,因此梅氏与军方的关系并不融洽。1934年夏天梅氏组建了设计小组,由精通应力结构学的华特·雷瑟担任设计主任,以轻巧的机体加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基本设计导向。由于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太先进了,以至空军技术室负责人乌迪特--一次大战中德国排名第二的王牌飞行员--看到Bf-109的设计蓝图后也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架战斗机。”1935年9月,在大批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的注视下,首次升空试飞的Bf-109飞向蓝天。在只临时装有一台英制克列斯特里尔发动机的情况下,其飞行时速竟达497公里。最终Bf-109战胜其它竞争对手,被选中担任空军主力战斗机。
1937年7月,德国派Bf-109参加在苏黎士举行的国际航空展,它的出色性能震惊了出席的各国航空专家。同年夏天,德国空军志愿人员组成的“兀鹰”(Condor)军团投入了西班牙内战,其中的两个战斗机中队就是装备Bf-109B/C两型战机。对方共和政府所辖空军配备的是苏制I-15双翼战斗机和I-16单翼战斗机,性能与Bf-109相差甚远,很快被逐出了西班牙上空,大批德军飞行员也在实战中取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从中创立了较先进的编队队形和空战战法。梅氏根据战斗中反馈回来的意见,不断对Bf-109加以改进。至1939年,已发展出E型,即著名的“Emil”。该型以一台1100马力的DB-601液冷发动机为动力,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武器为机首两挺7·92毫米机枪和机翼上两门20毫米机炮。机身下尚可吊挂250公斤炸弹,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进攻波兰前夕,德军一线战斗机部队共装备1085架Bf-109,全为E型机。继横扫波兰、挪威天空之后,Bf-109再度扬威西欧战场,催枯拉朽般地击溃了法国空军主力--11个MS-406战斗机大队和少量的D520新式战斗机。英国进驻法国远征军的前进空中打击部队也被击毁了四百余架
尚属新装备的飓风式战斗机,被迫退出欧洲大陆,退守英伦三岛。
直到大不列颠之战,Bf-109E才遇到真正的对手--英国刚研制出来的喷火式战斗机。两者性能在伯仲之间,喷火式水平机动性能较佳,Bf-109则具有更高的爬升率、俯冲速度和升限。由于德军飞行员的经验较丰富,战法灵活,总体上而言占了上风,事实上在不列颠空战中 德国损失的大部分是ju88 he111等轰炸机 而战斗机则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空战搏斗中,Bf-109的燃油喷射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飞大过载的机动动作,发动机也不会因离心力导致燃油供应不上而熄火。但受制于续航力不足的缺陷,最终令Bf-109抱恨而归:当从法国基地飞至伦敦上空时,Bf-109仅有二十分钟的燃油可供与英军战斗机缠斗。时间一到,即使处于绝对优势也不得不脱离战场返航,留下本应受其保护的轰炸机任由在雷达辅助指引下,以逸待劳的英军战斗机宰割。
大不列颠空战后,吸收教训,德国继续对Bf-109加以改进,主要改型有专为对付喷火式战斗机而研制的F型和在机体结构强化及适应高空作战方面作了重要改进的G型。其中G型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英美对德国本土实施轰炸的战略轰炸机群。G型其装备的MG151机炮具有相当大的威力 配合高装药的薄壳弹 可轻松击毁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以及美国的B17空中堡垒,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也因此成为英美护航战斗机的首要打击目标。仅在1944年,Bf-109G型机的生产总数就达14,212架。
Bf-109是唯一一种生产过程从从二次大战前持续至大战结束后的战斗机,至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Bf-109共生产了约33,000架,超过了二次大战期间生产的其它任何一种战斗机的产量。战后,还由西班牙和捷克继续仿制多年,直到1958年最后一架Bf-109K型机在西班牙出厂才宣告该机的生产结束。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刚成立的以色列空军,就驾驶着从捷克买进的Bf-109,配合另一批英制喷火式战斗机,大败同样配备喷火式的埃及空军,成为Bf-109的另一段佳话。
长达近十年在德国空军担任主力战斗机的历史,加上优良的技术性能,令Bf-109成为传奇性的战斗机,同时也造就出大批传奇性的飞行英雄。二次大战中产生的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绝大部份都是以Bf-109为座机。其中大战初期最负盛名的当属阿道夫·格兰德(Adolf Galland)。
格兰德曾驾着He51双翼战斗机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但未有战绩,直至在法国战役中才首开记录。40年8月,他在英国上空击落了第十七架敌机,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并被任命为第26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大不列颠之战后,格兰德继续带领第26大队以法国为基地与皇家空军作战。至41年十一月,他击落的敌机已超过90架,被提升为德国战斗机部队总监,佩少将衔。当时他只有三十岁,是德国空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到大战结束时,格兰特的总战绩为击落敌机104架。
这个数字并不是德国空军的最高纪录。在41年争夺马耳他岛制空权的战役中,马塞尔(H· Marseille)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驾驶着Bf-109,奇迹般地创造了击落151架的战绩。而任何人只要看见第52战斗机大队哈特曼少校(Hartmann)的Bf-109座机,无不惊叹其机尾上密密麻麻的击落标志。击落352架这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使他把其他所有空中豪杰远远在后边,夺得了二次大战头号王牌的桂冠。
109在东线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前几天 便摧毁了苏联80%的战机 苏联当时最新的拉格3战斗机也远远不是109的对手 109E装备的MGFF机炮威力巨大 在对苏联IL2攻击机的拦截中 往往几发便可击落苏联人眼中坚硬的IL2攻击机 使得苏联前期的IL2的出勤损失率高达30% 当苏联获得美援的P39 P63战斗机时 德国早已换装109F型 F型使用更为先进的MG151机炮 不但对战斗机有着致命的杀伤效果 还可以攻击碉堡坦克等装甲目标 库尔斯克战役中 BF109F战斗机击落了第五苏联近卫航空团70%的P39 以及摧毁了大量的苏联火炮 坦克 由于109F性能超群 其更多的会携带250KG炸弹对苏联的重型坦克 要塞发动攻击 苏联为了对抗虎式的IS2坦克便被109F4击毁不少


一、对比:
1、在战争初期,BF109E和“喷火”MKI/II的确是旗鼓相当的两种优秀的前线制空战斗机。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明显的性能上的差距是比较困难的,二者空战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和采用的战术。
2、在速度方面,“喷火”MKI/II在所有高度上都占据优势,但不明显(差距最大时仅比BF109E快6%左右),尤其是在空中格斗频发的中低空(5000~20000英尺),差距只有2%~3%.俯冲性能除了从低空~甚低空这一区域(10000~5000英尺)“喷火”有一定优势外(好6.8%),其他区域双方数据也很接近。
3、在垂直机动方面,BF109E在中低空的爬升计时比较中全面胜出(最优状态比“喷火”MKI/II好7.7%);而它高空的爬升率下降很快(20000英尺以上).虽然没有高空的爬升计时比较数据,但可以推测“喷火”MKI/II在20000英尺以上将占据一定优势.急跃升能力双方差距不大,“喷火”略占优势。结合“喷火”MKI/II的速度优势和大的重量功率比,不难看出,“喷火”MKI/II机身和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要略微好于BF109E,而发动机性能要比BF109E差。
4、在水平机动方面,拜“小翼载”所赐,“喷火”MKI/II以明显优势在中低空全面胜出,其不开空战襟翼时的转弯半径甚至比BF109E空战襟翼全开时的半径还要小,难怪被誉为“拥有同时期西方战斗机中最优秀的水平机动能力”。
5、滚转率方面,相对较小的翼展使BF109E的滚转性能明显好于“喷火”MKI/II。
6、在加速性方面的比较很出人意外,重量功率比远大于BF109的喷“火”MKI/II居然与BF109E的加速性互有高低,应该说“秀泼马林”的机身和机翼设计功不可没。
7、在飞机抗打击能力上,“喷火”MKI/II居于明显下风(综合得分3.2,BF109系列为3.8),虽然批量生产型的“喷火”MKI/II都装备了防弹玻璃风挡和驾驶员背部装甲钢板,但抗打击能力依然是“喷火”系列飞机最大的弱点之一。
二、简介:
1、梅塞施米特 Bf-109战斗机是二战中德国空军主力战斗机。它从二战前的西班牙内战到二战结束,从西线欧洲战场到东线德苏战场,是二战德国空军的标志。在整个二次大战中,德国空军总战果中有一半以上是Bf-109取得的。它采用了两项全新设计:一是无支撑下单翼,二是可收放起落架,这与当时新型战斗机的设计趋势是吻合的。
2、在整个第二次大战期间,“喷火“战斗机始终战斗在战争的最前线。它参加过无数次重要战役,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世人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和二战名机。


30年代,希特勒政权为实现侵略扩张计划,开始大力扩建空军。1934年,德国空军发出招标,要求
Bf 109 G-6型(战后重制机)
研制一种接替He51型双翼机的新一代战斗机。巴伐利亚飞机厂(即Be)主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设计的Be109型单发单座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在竞争试飞中逐一击败He112、Ar80和Fw159三种机型后,成为此后十年间纳粹空军的最主要的主力战斗机。因此“梅塞施米特”几乎成为大战时德国空军的代名词。1938年7月,巴伐利亚飞机厂更名为梅塞施米特飞机厂,故Bf109亦改名Me109,但一般仍称Bf109。
1939年4月26日,里_弗_温德尔驾驶由Bf109专门改装的Me209ⅤⅠ型特种飞机创造了活塞螺桨飞机平飞速度世界绝对记录——755.138千米/小时,并一直保
设计师:威廉·艾梅尔·威利· 梅塞施密特
持到1969年!
当时的空军技术局长,飞行专家乌德特少将对Bf109所作的特技飞行十分欣赏,他曾要求首席试飞员赫_乌尔斯塔博士驾机向右连续21周、再向左连续17周急速盘旋爬升,再从7500米高空向下作垂直俯冲,待近地面时才改平,期间均未进入危险的尾旋状态,充分显示出该机构造的坚固性和优异的操纵特性。
Bf109是德国第一种进入实用的悬臂下单翼、起落架可收放的军用机。在外观上采用了更多的直线修形,在构造上它合理选用了高强度薄铝板和精密压铸件,反映出当时德国工业技术的先进水准。该机的翼载达170千克/平方米,展弦比取6.065,立尾呈半圆形,平尾为矩形,部分改型还设有下部斜撑杆。为保证有一个较大的平飞迎角,主起落架(前主轮)一对长长的支柱特意装在翼根处,但造成横距过窄的缺点,在野战跑道起降时飞机容易倾翻。射击武器则安装在机头上部和机翼前缘,一般配备两炮两枪。Bf109采用正面阻力较小的水冷直列气缸的DB601(或DB605)型发动机,机头配一个圆锥体形状的桨毂罩及三叶螺旋桨。
Bf109除V型为原型机外,从A至S共开发出十几个改型,其中又包含近百种亚改型。在长达23年时间里,先后在德国、西班牙和捷克等地累计生产了33000架,其中德国自产30480架。这种情况,在世界航空史上单一型号产量记录中是极少见的。
Bf109A型~Bf109D型均系前期小批试制型,期中Bf109B于1937年3月最先服役,4月14日在西班牙内战中正式参战,留昭中尉初次取得战果。


是的
关于究竟是Bf还是Me在各国出版品者是文献当中,Bf 109和Me 109都可以见到,虽然都是描述同一架飞机,但是却有不同的名称,而且这两个名称都被广泛的使用,甚至考据德国空军在战时的资料也显示两者都有被使用,使得情形相当混乱。
2000年代初期,英国权威的航空作家Bill Gunston撰文于Air International杂志上提出他的考据。名称混乱的的来源是生产诸多由梅塞施密特博士设计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的名称字头缩写是Bf,可是稍后德国政府改以梅塞施密特的开头缩写Me来命名由他所设计的飞机,以作为一种奖励的象征。因此,这个分界点应该以1938年为准,在该年以前设计的机种,无论生产到哪一年,飞机正式称呼应该以Bf开头,该年以后设计的飞机则使用Me开头的编号。
根据这个考据,Bf 109和Bf 110是正确的,同样的理由,Me 262和Me 163也是正确的称呼。

Bf 109的概念设计主要是由帝国航空部所主导,细部设计主要是由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负责。当威利·梅塞施密特从艾尔哈德·米尔希手上接过公司领导权后,便正式在1938年2月23号将公司改名为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 AG)。从那天起,所有自梅塞施密特公司出厂的飞机都将以“Me”为命名字首,如Me 210战斗机。接下来由RLM负责最后统合工作。大战爆发后,飞机设计工作则由梅塞施密特,帝国航空部与德国空军,针对飞机性能设计进行协调与修改。现今尚存的机体无论是最早的A型到最后的K-4皆被人称呼为Bf 109。 通常德语发音都会叫它为may hundert-neun(hundred-nine),参与二战的美国老兵都会称呼它为emm ee one-oh-nine。 在1933期间,德意志帝国航空部的技术开发部门(Technisches Amt,C-Amt),为了未来的战机决定开发出一系列研究计划: 武装飞机 I (Rüstungsflugzeug I):中型轰炸机 武装飞机 II (Rüstungsflugzeug II):战术轰炸机 武装飞机 III(Rüstungsflugzeug III):单翼战斗机 武装飞机 IV(Rüstungsflugzeug IV):双座战斗机 武装飞机 III原意为设计成短程拦截机,目的是要淘汰正在服役的阿拉多Ar 64与亨克尔He 51。在1933年1月30日纳粹政府宣誓成立,帝国航空部正式颁布文号“L.A. 1432/33”的单座战斗机设计案。
根据帝国航空部的性能要求,战机的性能规格为在6,000米(19,690英呎)高空时,可以维持20分钟的400公里/时最大极速,整体而言可以滞空大约90分钟,爬升到6,000米不会超过17分钟,可以爬升的最大高空为10,000米。发动机预定采用容克斯的容克Jumo 210,它的输出功率可达522千瓦(700匹马力)。它可选配1挺通过引擎轴高性能的20公厘MG C 30轴炮与在引擎整流罩上装配2挺 7.92毫米(0.312英寸) 的MG 17机枪,或是装配1挺轻量化20公厘MG FF机炮与2挺7.92公厘MG 17。另一项要求规格就是翼负荷维持在100 kg/m以下。整体的表现规格就是要求有战斗机等级速度、爬升率和灵活动作。
武装飞机 III规格计划书并不是由技术开发部门所提出:在1933年早期时,亨克尔与阿拉多分别送出由私人资助的单翼战机开发案,技术开发部门分别截取2个开发案的特点并且再次把2个开发案重新退回,同时加入福克-沃尔夫来参加竞标。
由于德意志帝国航空部首长米尔希认为威利·梅塞施密特必须为他的挚友汉斯·哈克曼死于轻型运输机梅塞施密特 M20的空难负责,再加上梅塞施密特事后冷漠的态度,故当初的竞标并未邀请梅塞施密特。但是如今由威利·拉丁格与瓦尔特·施克这两位学者研究表明这可能不是事实。在1934年2月由阿拉多,亨克尔与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FW)以L.A. 1432/33为标准进行竞标工作。在1939年福克-沃尔夫以这份研发合同做为标准加入新飞机竞标工作。,发动机则选用Junkers Jumo 210却有附加条件;就是要求容克与戴姆勒-奔驰DB 600发动机可以在机身进行互换。从1934年底开始要求两家发动机厂各提供3具发动机做性能测试。 梅塞施密特正式成立设计专案 P.1034,在1934年3月设计小组开始着手将设计概念转变为Bf 109,3礼拜后即被接受。基本上大方向的模型设计在1934年5月就完成了,至于细部方面的设计是在1935年1月预备完成。德国航空部发布了这个设计专案并命名为’Bf 109,Bf 109型试验机可称它为V1机身号码为D-IABI,1935年5月正式出厂,但此时发动机却没有足以服役的能力。
为了克服发动机的机械设计问题,故向英国劳斯莱斯厂采购数具茶隼发动机先使用。
实验机的首次测试以劳斯莱斯PV-12做为发动机,随后更换成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梅塞施密特随后将被更换成梅林发动机的实验机命名为V1。1935年8月所有组装大工告成,随后在1935年9月进行首次试飞。接下来就送往空军测试中心的进行进一步的设计竞争。
1935年夏末,Jumo的发动机进入可服役阶段,在1935年10月;代号V2测试机上面的Jumo 210A输出功率可达449千瓦(600匹马力)。编号V3测试机则是第一次加装机枪,但是由于V3上面的发动机并不稳定,故直到1936年5月才进行试飞。这3架测试机的结果成积极度相近。在高度4,000米(13,120英呎)时,最高飞行速度达470公里/时(290英哩/时),实用升限为8,300米(27,230英呎)。 梅塞施密特认为一架典型的单翼战斗机如同信天翁一样,应该是轻型单人座、低阻力并且在机头上方配置两挺同步型机枪。另外一种在设计阶段就列入考虑的选择是配备一门安装在发动机气缸中间的高性能机炮,炮管套在螺旋桨驱动轴心对外发射,发射时的后座力则由发动机予以吸收。这种武装布局在一些当时法国设计的战斗机上,如D.520战斗机,这样的安排足以让Bf 109的机翼结构较薄,重量较轻。
当德国在1937年发现英国皇家空军正在计划为新式单座型战机飓风式与喷火式配备8挺机枪,这让Bf 109必须要搭载更多的武装;稍后可装配机枪或20公厘MG FF 机炮的新型机翼被设计出来。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想要搭载更多的武装器时,可以安置的区域就只剩下机翼了。但是受到起落架舱,机翼主梁与翼前缘缝翼的限制,剩下的空间只能安装一挺7.92公厘MG 17机枪或是20公厘MG FF or MG FF/M机炮的空间。Bf 109第一种配备机翼机枪的型号是C-1,在机翼的间隔内安装1挺MG 17机枪。为了避免重新设计机翼以容纳较大的弹药箱和维修舱门,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弹药供应装置: 为避免日后需要重新设计机翼来容纳更大的弹药箱和舱口,于是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弹药供应系统,借由一条500发子弹的连续弹带一路沿着导槽至翼尖。弹带绕着一个转子,前进时经由枪后端下方,并沿着机翼回到翼根进行装填,给弹后绕过另一转子回到枪身。枪管藏在位于翼梁与机翼前缘之间长而大的管子中,这些管子引导冷空气流经机枪后,从机翼后缘襟翼上方的一个槽排出。由于空间非常有限,MG 17机枪尾端占据了部份襟翼的乘载孔空间纳。更长更重的MG FF必须安装在外部的枪舱中,为了安装机炮,翼梁上挖出大孔以配合翼梁前方的弹药,以及后方的机炮座。将60发的弹鼓安置在机枪的隔间内;在机翼下方有个液滴形状的小舱口供更换弹鼓之用。拆下机翼前缘的一片板子后,整个武器可以拆下维修。
在109F系列之后,在机翼内不能再装配更长的机枪-唯一的例外就是被阿道夫·加兰德修改过的Bf 109 F-2,它在机翼内可以配置1挺20 mm MG FF/M机炮,并且在F-2/U1上面将MG 17机枪提升成口径13公厘的MG 131机枪;这种武装配制在后来的109K系列中的K-6可以看到;在双翼各配置1挺30公厘的MK-108航空机炮·
在机翼武装方面,在双翼下挂载一对外挂式MG 15120公厘机炮荚舱,目的是为了增强战机的火力让它足以成为盟军轰炸机杀手,但外挂的重量以及风阻让BF 109减弱了与战斗机作战的缠斗力,同时也加强了在飞行时的钟摆震动效应·2挺外挂式20 mm MG 151/20 机炮而无弹药,它的重量为135 kg (298 lb),相较之下挂载同等武装的FW 190A-4/U8只须要重量为130 kg。Bf109的外挂式机炮可击发135发~145发子弹·总重量为215 kg.将外挂式机枪装配到机翼底下对于军械士而言是一件简单又快速的任务,对于速度只会减少8 km/h。

BF109火力在二战初期还算是比较强大的

BF 109G:机翼两挺MG17机枪,中轴安装的MG 151/20 20mm机炮,执行轰炸和破坏任务时可在机翼下挂载20mm MG 151/20机炮吊舱。

Bf 109G-6:在发动机导流罩上方的两挺13mm MG 131机枪。一门中轴安装的30mm MK 108机炮。翼下可挂载20mm MG 151/20机炮吊舱。G-6/R1战斗轰炸型可以在翼下挂载21 cm WGr 210火箭弹。G-4/U6可以在翼下挂载两具30mm MK 108机炮吊舱。

Bf 109K:两挺15 mm MG 151重机枪和一门30mm MK 108中轴机炮。K-6可以在翼下挂载30mm MK 108机炮吊舱。可称作Bf 109的终极型。

Messerschmitt Bf-109的起源是德国空军部20世纪30年代的战斗机设计竞赛,参与竞赛的还有另外3种飞机:Fw-159、Ar-80、He-112。Bf-109在设计中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开合的座舱盖、自动襟翼、下单翼等,在试验中以无可争辩的优势击败了其他对手。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技术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后组建的德国防军空军部(RLM)要求四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按他们的要求分别提出一种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四家之中,财势最弱的是佛拉辛维克公司,但它的设计指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教授(Messerschmitt),单翼高速战斗机的热心倡导者。
当时由于受1912年一份“单翼飞机不安全”的研究报告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份德国空军领导人对单翼机持怀疑态度,因此梅氏与军方的关系并不融洽。1934年夏天梅氏组建了设计小组,由精通应力结构学的华特·雷瑟担任设计主任,以轻巧的机体加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基本设计导向。由于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太先进了,以至空军技术室负责人乌迪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排名第二的王牌飞行员)看到Bf-109的设计蓝图后也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架战斗机。”1935年9月,在大批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的注视下,首次升空试飞的Bf-109飞向蓝天。在只临时装有一台英制克列斯特里尔发动机的情况下,其飞行时速竟达497公里。最终Bf-109战胜其它竞争对手,被选中担任空军主力战斗机。


相关tag:bf109战斗机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

标签:战斗机   设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94汽车车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4che.com/qc/17289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