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这句歌词是那个歌曲里面的
-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这句歌词是那个歌曲里面的
- 吕其明简介
- 哪里有吕其明简介
- 关于《红旗颂》资料 急用!!多帮忙
- 吕其明的基本信息
- 红旗颂 解析 急需
- 《红旗颂》作品分析 吕其明
- 龙华祭 作者是谁
- 红旗颂的作曲家简介
- 红旗颂歌词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作词:芦芒、何彬
作曲:吕其明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 撞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哎……嗨……嗨……
扩展资料: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由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的一首歌,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铁道游击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吕其明(1930.5-)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
吕其明 ,(1930.5-) 作曲家,安徽无为人。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 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 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 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 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 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 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 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曾为《铁道游击队》、《家》、《 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 》、《南昌起义》、《雷雨》、《非 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 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 》、《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 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在影片《城南旧事》的创作中,以别具一格的乐思, 富有时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乐和画面在风格上和谐一致,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其他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 、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 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吕其明 ,(1930.5-) 作曲家,安徽无为人。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 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 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 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 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 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 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 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曾为《铁道游击队》、《家》、《 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 》、《南昌起义》、《雷雨》、《非 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 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 》、《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 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在影片《城南旧事》的创作中,以别具一格的乐思, 富有时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乐和画面在风格上和谐一致,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其他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 、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 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红旗颂》由我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在当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乐坛。后来,作为电影《开国大典》的电影音乐,《红旗颂》的每一次出现都让新中国成立的盛典在眼前再次浮现,乐曲也因此称为许多红色经典的音乐会、歌舞剧保留的曲目和配乐。乐曲运用凝练概括的象征性手法,以通谷鲜明的音乐语言和强功能结构的和声背景所烘托的波浪式旋律进行,热情讴歌了1949年月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连接部,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抬上一个小的高潮。
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关于吕其明
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30出生。他从小酷爱音乐,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他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吕其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曾为《铁道游击队》、《家》、《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雷雨》、《非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在影片《城南旧事》的创作中,以别具一格的乐思,富有时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乐和画面在风格上和谐一致,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其他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吕其明,作曲家,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小提琴演奏员。每当演奏着优美的曲子时,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作出优美的曲子该多好。他决心让梦想变成现实,于是一面用心钻研中外音乐作品,一面拜师求艺。
1951年,他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新闻纪录片组任专业作曲,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音乐创作事业。在此期间,与人合作或独立创作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大型纪录片的音乐。
1955年,调回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故事片的作曲,创作的第一部故事片音乐是《水乡的春天》。随后,又为故事片《铁道游击队》、《家》等作曲。他为《铁道游击队》所作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味,流畅上口,很快为广大观众所喜爱,成为一首流行歌曲。
1959年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副团长、团长,并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作曲和指挥。1964年毕业后任上影厂作曲、音乐创作室主任。
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合作)、《白求恩大夫》、《霓虹灯下的哨兵》、《庐山恋》、《城南旧事》、《雷雨》、《子夜》、等六十余部故事片和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等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城南旧事》的音乐创作,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获全国优秀歌曲奖。 其他音乐作品还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大夫》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人合作)等歌曲三百余首。 吕其明1930年5月出生于安徽无为,父亲吕惠生是当地很有威望的教育界人士,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担任新四军第七师皖江抗日根据地行政公署主任。1940年,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演出小歌剧《农村曲》,相中吕其明扮演剧中的逃难孩子小毛,这一年,10岁的吕其明和他12岁的姐姐吕晓晴就在新四军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抗战剧团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对吕其明来说,却是进了一所没有围墙和门牌校徽的生活大学、艺术大学,他在那里唱歌、演戏、教歌、行军、打仗、宣传鼓动……九年的剧团生活在吕其明今天看来,仍是他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期间,父亲吕惠生慷慨就义,对他的成长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懂得了将个人的命运、悲欢、荣辱和祖国、和人民融合在一起,用真诚、智慧的劳动来回报祖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养育之恩。
20岁开始学作曲:
1949年11月,吕其明依依不舍地脱下心爱的军装,转业到陌生而又新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学过小提琴的他被分配在管弦乐队担任小提琴演奏员。这一段时间,强烈的作曲愿望激励着吕其明。在演奏时,他注意乐队的演奏效果,从中学习管弦乐的作曲技巧,工作以外,他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上面,四处寻师学艺。
1956年,26岁的吕其明接受了为电影《铁道游击队》作曲的任务,抗日根据地的生活给了吕其明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在写作中,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过去他见过的身穿便衣,扎着子弹带,手拿套筒枪或大刀的游击队员的形象,他采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调式落音、音调,创作了一首具有浓郁山东地方风格、通俗、淳朴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展示游击队员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随着电影的上映,这首好听的歌曲马上传唱开来。
35岁写就《红旗颂》:
作曲是一门技巧性、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随着作品的增多,吕其明的心中萌发出创作交响音乐的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个目标,1959年,吕其明带职进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整整学了5年作曲、2年指挥。回忆起那段岁月,吕其明感慨道:“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认为很值得,没有那7年的学习,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些作品。”
1965年,吕其明接受了第6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序曲的创作任务。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当他进入构思、酝酿时,往事一幕幕跃入脑海:燃烧着的村庄,硝烟弥漫的战场,奋勇杀敌的战士、天安门前升起的五星红旗……他不由热血沸腾,乐思如泉涌,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拼搏,完成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的创作。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的《红旗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作品至今仍经常被一些电影、电视、音乐会所引用,也成为在广播、影视、晚会上演奏最多的作品之一。
50载佳作频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电影、电视音乐、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吕其明结出了累累硕果。他陆续为故事影片《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城南旧事》、《雷雨》、《焦裕禄》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乐《郑成功》(合作)、交响诗《开拓》、《国旗·一九九七》、管弦乐组曲《雨花祭》、弦乐合奏《龙华祭》等十余部大、中型乐器作品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合作)、《微山湖》等300余首不同体裁和形式的声乐作品。从1980年以来,吕其明曾先后获24项音乐创作奖,其中故事片《城南旧事》音乐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电视剧《秋白之死》音乐获得第八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音乐奖。
60后生活:
1990年5月,吕其明离休了,离休后的吕老更加忙碌,管弦乐组曲《雨花祭》、弦乐合奏《龙华祭》都是他离休后的力作。其中《雨花祭》是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写的背景音乐,这部作品长达60分钟,分为15个乐章。作为烈士的后代,吕其明不取分文报酬,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这部作品中。他在对实地考察后,回到上海,每天五六点钟即伏案写作,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半年之后,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绪万千的《雨花祭》终于诞生了。从1999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馆开馆以来,这首背景音乐就没有停过,《雨花祭》的总谱也一直保存在纪念馆内吕惠生烈士纪念墙前的玻璃柜里。吕其明说:“我的作品能和烈士们共存,和父亲共存,我感到无上的荣耀,如果父亲能知道,也一定会含笑九泉。”
在有生之年,无私地奉献,为党为人民多做一点有益的工作,是吕其明的人生信条。从部队这个大熔炉中走出来的吕其明,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离休后,他怀着报恩的心情,行程数万里,回部队“娘家”无偿地为部队服务。如今,由吕其明作曲的长春飞行学院院歌、合肥炮兵学院院歌、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四师师歌、云南边防雷达旅旅歌……正被各地的官兵们传唱着,唱得那么雄壮,那么嘹亮! 《城南旧事》: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秋白之死》:1985年获第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音乐奖
《庐山恋》插曲《啊,故乡》、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获全国优秀歌曲奖.
《红旗颂》采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奏鸣曲式结构。
该曲前奏部分的小号动机显然来自《义勇军进行曲》,将听众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也可被称为“红旗主题”,这是一个典型的颂歌主题,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仿佛能够看到在红旗的引领下,革命者们奋勇前行时沉着刚毅的脸庞;再现部虽然只出现了“红旗主题”,但国歌动机的加入不仅使音乐风格保持统一,也高度概括了整部作品的颂歌主题。
创作背景
为了创作好该曲,吕其明在一周时间内,辗转思考,他试图寻找一个表现“红旗”主题的切入点。
在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被捕入狱英勇就义的父亲、慷慨赴死前赴后继的先烈、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如同电影画面般浮现在吕其明的脑海中。最终,他完成了该曲的初稿。创作过程中,吕其明认为要尊重中国老百姓的欣赏习惯,因此将创作重心放在旋律的表现上。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天安门上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 乐曲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号角吹响了,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人们仿佛听见了在 革命红旗指引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大道上,奋勇前进的巨人步伐。颂歌主题再现部分,表现亿万人民在这一历史性的庄严时刻,尽情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尽情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尾声,号角更加雄伟嘹亮,表现中国人民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的英雄气概。让革命红旗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上空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作品采用《红旗颂》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嘹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提琴则以滚动的平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
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格外庄严,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赞美,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唱性。
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随下,给人带来绚丽明澈、生气盎然的感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在眼前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响。“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又一次响起。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大雄壮步伐。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后,乐曲进入再现部。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作曲家吕其明(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的交响乐《龙华祭》,是纪念在中国革命时期的解放战争中,在上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7000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作曲家为了追思这些祖国的英雄,以内心的真挚情感和深刻的思念之情,用清醇朴实的音符,讴歌了故去的烈士们。这部作品曾经获得200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该作品以传统技法写作而成,旋律的气息非常宽展和平稳,在构思上以凝重的主题思维特征展现。主导乐思始终贯穿在整体乐曲的进行之中。通过单一性的线性乐思发展,融入多层面的乐思交织,使乐曲的表现富有张力。该作品在这次以现代音乐为主题的活动中,其创作手法是完全传统思维化的,在以现代音乐为主体的“交响音乐会”中同台演出,同样是显得非常融合,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这说明了音乐的本质是为了表达音乐的主题思想内容。因此,无论是传统与现代,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主题”思想内容的表达。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30出生。他从小酷爱音乐,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他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吕其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曾为《铁道游击队》、《家》、《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雷雨》、《非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在影片《城南旧事》的创作中,以别具一格的乐思,富有时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乐和画面在风格上和谐一致,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其他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以下是由军人诗人薛锡祥创作的《红旗颂》歌词:
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
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
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
心中有你,我们荡起
理想的双桨,捧起祖国的太阳
同一面的旗帜下,我们排成行
同一定晴空下,我们挽起臂膀
啊~ 啊~ 我们播种,美好的希望,走向明天的辉煌
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
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
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
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
捧起祖国的 太阳
歌曲简介:《红旗颂》是由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歌曲作曲人简介:《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30出生。他从小酷爱音乐,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
他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吕其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
相关tag:作曲家吕其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