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10亿欧元开设芯片工厂 博士芯片哪里生产
在华为涉足汽车领域并表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时,便有许多网友预言:华为将成为中国的博世。
愿景是好的,但恐怕要走的路会很长。
据外媒报道,6月7日博世在德国德累斯顿的晶圆厂落成,主要生产专用集成电路(ASICs)和功率半导体产品,晶圆厂从2017年立项,面积7.2万平方米(108亩)。
从去年底芯片短缺已经蔓延到汽车领域,到如今已经在整个汽车行业愈演愈烈,甚至已经有多家车企采取停工、停产的手段来应对芯片短缺的问题。
一辆普通的汽车需要的芯片可达40多种,高端汽车甚至达到了150多种,芯片已经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配件。
博世方面预计9月份启动的车用芯片生产,相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缓解汽车芯片需求的过度紧张。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表示:对于博世而言,半导体是一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生产半导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在德累斯顿把半导体制造技术提升至全新水平。
汽车界流传这么一句话:离开了博世,车企可能就无法制造出一辆完整的汽车。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博世在汽车行业中的江湖地位是何等显赫。
2016年一项统计表明:全球每出产一辆新车平均就会搭载9块以上的博世芯片(用于制动系统、泊车系统等设备);而到了2019年,搭载的博世芯片数量已经上升至17块。
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汽车圆桌论坛上,有一名国内知名车企大佬就曾对博世中国副总裁说过一句话:恳请徐博士(博世中国副总裁徐大全)多给我们弄点芯片,不要影响我们生产。
2019年,华为首次亮相车展,展示基于移动数据中心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HUAWEI HiCar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当所有人都以为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只是PPT项目,说说而已的时候,一款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在上海进行试乘,视频瞬间引爆全网。
有人激动,也会有人冷嘲热讽。
翻阅了不少资料,所得观点:此次华为的成绩,并非一朝而来。
一名华为员工在某平台回答华为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自动驾驶做到这么厉害?时说道:
现在刚刚下班,你没看错,现在是2021年4月19日01:30分,刚刚下班车BU其实搞了蛮多年了,至少我入职时已经在搞了(15年校招入职)。
2018年年初吧,我们部门内部组建了一个很牛逼的团队,开始切入车规芯片研发,2020年产品过了TR5,进入内部评审,在PK台上被其他团队干的体无完肤。
我们自己沾沾自喜的产品,到了内部评审会上真的是惨不忍睹,然后该团队就解散了。
任老板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车BU从小到大,至少也有八年时间了,在大家看到产品的背后,是上千名工程师十年磨一剑。
很多人(特别是造车新势力)觉得智能汽车是移动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风口,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个人觉得还是且行且看,脚踏实地慢慢来,厚积薄发;拿着PPT忽悠投资人的、市值几千亿,但车影子都没看到的,都属于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在过去几年里,华为在汽车电子、智能汽车、IT/ICT等领域,先后与大众、一汽、广汽、北汽、奥迪、上汽、长安、比亚迪、沃尔沃等车企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当网上关于华为将成为中国博世,也会与博世之间有一战的舆论势必会有一战。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如此表示:我们希望博世能够成为未来的华为,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我们更希望在竞争合作中与华为共同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这是谦虚、客套的说法?
如果换做国内的其他任何一家企业,博世对于中国博世的说法可能会嗤之以鼻,干脆不去搭理。
但面对研发投入是它近3倍的华为,就另当别论了。
华为在欧盟委员会发布2020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2020 EU Industrai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coreboard》中,以167.1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名列全球第三,博世则以62.29亿欧元排在第20名。
同时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上,华为以49名的好成绩,排在95名的博世前面。
可能在国内某些人的眼里,华为好像一无是处,但在一些业界巨头的眼中,它一直是那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或者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合作伙伴。
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汽车领域的供应链出现了大范围内的中断,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关闭旗下加工厂。
对于国内汽车产业而言,也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在芯片、电容等方面依然不排除被卡脖子的风险存在。
业界人士曾经指出,中国零部件企业以组装和制造为主,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对外依赖度较高,车用元器件、电容电阻、芯片、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二级件和原材料,90%以上受制于海外。
这便是中国汽车行业整体面临的现状,与智能手机情况差不多。
华为能否成为中国博世,现在没人能下最终定论。
但任正非在决议不造整车时曾经说过: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
这份格局与胆气,恐怕也没几个企业能够做到。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4汽车网(94che.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94汽车网(94che.com)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94汽车网(94che.com)/qichezatan/30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