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高调发布CTC,朱江明有苦难言
“我本人是一个工程师,重视研发,喜欢创新,在新能源赛道上,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防止‘卡脖子’。”
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在“零跑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发布会”上发表演讲时如是说。
听上去,这是一个技术宅男对于技术创新的本能追求,朱江明也视这项技术是目前市场上最完善的可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但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朱江明不可能把自己当作单纯的技术研发者,其以如此高调的方式发布一项技术成果,背后有其难言的苦衷。
先来看可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究竟是什么吧。
简单讲,零跑智能动力CTC技术是指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简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电池承载托盘,使整个下车体底盘结构与电池托盘结构耦合,创新了安装工艺;通过减少冗余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效能的同时,让车身与电池结构互补,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零跑智能动力CTC技术真的如朱江明所言的那般优秀吗?我们可以听一听专家的解析。
其一,零跑宣称CTC下的集成化电池结构,为车身垂直空间增加了10 mm,按照零跑的算法整体电池布置空间提升了14.5%。
然而,从工业设计来看,电池包之前有特别薄的设计,目标大概是110mm,所以这个10mm带来的收益预计是7.1%-9%,和零跑汽车给出的数据是有一点点差异的。
其二,从损益对比来看,零跑给出了四项收益,除了更大空间,还有更长续航、更强性能和更高安全,具体如何,还有待观察。
但是,零跑CTC已经有了确知的风险。零跑把电池包的上盖取消之后,密封存在很大的难题,因为CTC技术是借用底盘基本结构,利用车身纵梁、横梁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另外一点,按照大家的普遍理解,电池分模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隔热层,如果出现热失控,消费者第一时间从地板能体会到电池热了,这样会极大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
“CTC是要配合电芯创新从整体结构上再推一把,单纯实现直向高度10mm的节约,有一定效果;但是客观来说也没看出来有变革性的特点。零跑用CTC的概念去推电池包的新设计,从定量来看,实际的工程改进带来的变化属于进了一小步。”业内专家给出的解释。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概就是如此吧。朱江明特别强调自己的工程师身份,再给出艰涩难懂的技术讲解,试图给消费者一种“不明觉厉”的错觉,如此的“精明”,其实不过是借助信息不对称进行的自我标榜。
但也没办法,朱江明不得不树立自己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先者的形象,因为目前的零跑汽车面临的难题比想象的更严重。
确实,2021年的零跑汽车在销量上取得瞩目成绩。但在零跑的销量结构中,定价为6.89-8.49万的微型车T03是绝对的主力,定价为17.98万的C11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就造成了零跑的尴尬,因为对于造车新势力,微型车卖一辆亏一辆,只能赔本赚吆喝。
某财经机构曾为零跑汽车算过帐:2021年零跑卖了43748辆车,净亏损28.46亿元,以此计算,零跑卖一辆亏6.5万元,相当于卖一辆亏了一辆T03。
低价成为零跑难以撇开的标签,也是朱江明难以摆脱的标签,因为零跑要卖得出车,还是得维持低毛利的形象。
然而,零跑汽车已经成立近7年时间了,朱江明不急,背后的金主都急了。据了解,科创板上市公司大华股份对零跑科技初始投资9亿元,但单单在2021年上半年,零跑就让大华亏损了5亿元。
如今,整体社会大环境正在严峻考验中,即使大华股份有500亿的市值,也架不住零跑汽车的不断输血。更让大华股份有点“生气”的是,朱江明还曾放言,“三年之内不要一分钱融资也可以再活三年,这是我们自己的底气。”这完全一副将大华股份当提款机的姿态,正在一点点磨到大华股份的耐心。
事实上,从2022年起,大华股份对于零跑汽车投入的力度没有那么拼命了。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不让零跑的亏损拖垮大华财报,大华对外多次强调对零跑,只是财务投资。在多轮融资中,大华放弃同比例增资,股权不断被稀释,只剩下8.89%股权。
所以,在资金压力下,朱江明开始着手零跑汽车的赴港上市。今年3月,零跑汽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本次IPO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对于筹集资金的用途,零跑汽车表示,计划将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提升生产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向。
多说一句,零跑汽车在过去3年的研发费用一共才14亿,甚至比起蔚小理的单年研发收入都还差了一大截,其中意味,各位细品。
暂且不论零跑汽车的资金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就说朱江明于此时高调发布CTC技术,其实目的就很明显了——必须给投资者以信心。
只有这样,零跑才能继续上岸,朱江明才能继续在各种演讲中维持自己的工程师人设。(采写 |汽车有智慧 火焱)
标签:汽车 电池 技术 结构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