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测试冬季胎:轮胎作用被人们广泛忽视
有这么一种观点:当平均温度低于7摄氏度时,应该使用冬季胎。因为,这种轮胎在低温中的表现,比普通胎好些。不过,除了东北和内蒙古使用冬季胎较多之外,其它地区的人们,对冬季胎比较陌生,甚至还有些误解,比如售价贵、油耗高、噪音大、本地下雪少基本用不上,等等。究竟是不是这样?我在2014年曾做过一次测试,现在翻出来供您参考。
汽车出厂时的轮胎,多数是夏季胎,少部分是四季胎,后者的胎侧,有“M+S”的标识。虽号称四季,但气温较低时,胶质还是会变硬,与地面的摩擦力自然随之降低。也就是俗称的“抓地力”下降。而轮胎“抓地力”下降,就会导致制动距离加长,容易出现侧滑等。为解决这个问题,轮胎制造商设计了冬季胎,这种轮胎的配方与普通胎不同,低温下的硬化程度低于普通胎,轮胎表面还增加了许多细小的波纹(下图左侧),两者结合,能保持更好的“抓地力”。
有人将冬季胎称为雪地胎,这种说法虽然很形象、但并不准确。因为,冬季胎的优点之一是低温下胶质不易变硬,与是否有雪,并无直接关联。
也就是说,把冬季胎叫做雪地胎,容易引起误解:只有下雪才需要。实际上,这么理解肯定是不对的。至于那种带“钉”的轮胎,仅仅适合更为严酷的路况。
人们对于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关注,远远胜过对轮胎的关注。事实上,给汽车装上合适的轮胎,有时比发动机的马力大小、变速器的效率高低更重要。
这个道理很简单。轮胎对于汽车来说,相当于咱们脚上穿的鞋。
穿什么样的鞋,得取决于您要干什么——爬山有登山鞋、攀岩有攀岩鞋、跑步有田径鞋。同样是打球,还得根据不同球类的运动特点,分成足球鞋、排球鞋、篮球鞋、羽毛球鞋、高尔夫球鞋。
虽然都叫鞋,但每种鞋的功能不同,相互之间无法取代。您会穿着皮鞋爬山吗?您会穿着登山鞋打羽毛球吗?显然不会。
同样道理,即使发动机、变速器和四驱系统都是最棒的,可轮胎的摩擦力不够,一切也都白费。
选择轮胎,如果只认牌子、不识花纹,也是错误的。
这与汽车品牌是一个道理,每个汽车品牌都会有不同主题的车,比如宝马,1系强调经济,3系强调操控,7系强调享受,X系强调通过性。它们都叫宝马,可主题相差较大。每个轮胎品牌也有多种花纹,不同花纹的轮胎,主题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用途。以下图为例,从左往右分别是:追求速度,追求均衡,追求通过性。
说到追求通过性,北京北面有条山沟,是越野爱好者非常喜欢的地方,我曾见到一位驾驶着牧马人的朋友,费劲移山填海之力,也没能成功穿越,而旁边几辆不足10万元的廉价越野车,却非常轻松地开了过去。原因就是轮胎,前者用的是原车所配的普通胎,而后者换上了粗花纹的越野胎。
2014年,我曾对普通胎(韩泰K415)和冬季胎(韩泰w605)进行了测试,测试方式为同一辆车,先装普通胎,随后再换上冬季胎,由此得到2组数据。具体数据如下:
第一项:制动距离。
测试环境:零下4摄氏度,无风,柏油路面,路面积雪20毫米左右,雪下无冰。
测试过程:在时速40公里时紧急制动。
普通胎测试3次:36.35米,37.15米,36.85米,平均36.78米。
冬季胎测试4次:9.9米,9.35米,9.55米,10.0米,平均9.7米。
测试过后2天,积雪消融,地面干燥,我再次来到该场地,进行无雪状态下的制动测试,普通胎平均成绩9.17米,冬季胎平均成绩7.84米。
第二项:变线测试。
测试环境:同上。
测试过程:用桩桶模拟出2条车道,在时速30公里状态下变更车道。
普通胎测试3次,1次撞到1个桩桶,2次撞到2个桩桶。
冬季胎测试3次,均安全完成变更车道。随后,时速增加到40公里,仍安全。
第三:爬坡测试。
测试环境:26.8%的坡度(15度),坡道上局部有2毫米积雪,该坡道为测试车辆爬坡的国标建筑,零下14.5摄氏度。
测试过程:驾驶车辆在坡底处起步、爬坡,无助跑。
普通胎,顺利起步,开始爬坡,行驶大约5米时,驱动轮打滑,无法继续行驶。
冬季胎,顺利完成爬坡。不过,当我把水洒在坡道上,爬坡失败。看来,即使是冬季胎,在15度的冰面坡道上,恐怕也无能为力。
第四:噪音测试。
测试环境:远郊处一条僻静的公路,路旁百米之内无树木和建筑,无过往车辆。
测试过程:时速80公里。
普通胎车内噪音69.1-71.2分贝。
冬季胎车内噪音63.5-65.2分贝。
第五:油耗测试。
测试环境:零下6摄氏度,微风,柏油路面。
测试过程:保持时速80公里,行驶30公里,通过加油记录燃油消耗。
普通胎:8.4公升/百公里。
冬季胎:6.5公升/百公里。
按理说,冬季胎滚动阻力有所加大,油耗应该上升才对。这个测试的结果,出乎意料。唯一能做出解释的,是加油机的误差。不过,冬季胎的滚动阻力增加幅度仅为1-2%,几乎可以忽略。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可见冬季胎的性能挺不错。
如果您的所在地四季分明,且有地方存放的话,不妨考虑准备一套冬季胎,能得到很好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标签:测试 冬季 轮胎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