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中国汽车合资召唤新的魄力与远识
作者:刘文昭
“广汽集团不想遵守两家公司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宁愿违约也不愿执行,最终可以认为,双方的信任已然破裂。”如同一声惊雷,彻底炸裂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外壳。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对合作伙伴的评价,远不止是友邦惊诧。
唐唯实同时抱怨,在中国经营汽车工厂的风险越来越大,受到来自各种地方政府的干预太多。
针对此,广汽集团发布声明: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此前关于广汽菲克合资公司关系破裂的言论,让人难以置信。Stellantis集团在华多家合资企业(包括DS、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和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都未能取得成功,根源就是Stellantis缺乏对于中国客户的尊重。
当中国汽车合资合作迈入40后年头,跨国车企对提升股权比例的欲望越发明显。尤其是在宝马打响合资股比开放“第一枪”、大众控股新合资项目后,合资企业的外方已有些按捺不住。
按照Stellantis方面的说法,此前广汽曾以某种形式同意了Stellantis增持至75%的要求,但在后期又予以拒绝。这其中,广汽本身出现态度反复的可能并不大,否则在一开始就不会同意。唐唯实在接受彭博社的采访时指出,由于中国政界人士越来越多地干预商业活动,导致在华经营工厂的风险越来越大。
将苗头指向管理层,或许并不只是Stellantis的一面之词。至于为何会叫停股权增持,笔者认为,首先,广汽实力远非华晨那样,需要仰人鼻息才能生存,它对外资并无依赖性,所以没有必要出让股权;其次,对于国企性质的广汽而言,失去50%控股也就意味着话语权的丢失。对于它所承担的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任务,也将带来减分。结合当下的经济环境,在强调“稳”字当头的前提下,这种对国企偏向负面的减持动作,被叫停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大众身上。同样是对股权的增持,德国人并没有选择在南北大众身上做文章,因为这会与原有利益集团发生矛盾。因此大众另辟蹊径,成立新公司,以市场增量的形式实现了对股比的提升。未来随着电动车市场的不断增长,大众安徽也将带来额外回报。很显然,这种通过新公司拟定新股比的模式,不失为一种暗度陈仓的新方法。
甚至有消息人士透露,大众集团CEO迪斯日前被突然罢免,和德国政府与大众集团就中国业务的分歧不无关系。
作为德国汽车制造业的标杆,大众汽车最近被卷入了西方国家进一步遏中的纷争。此前有德国媒体采访迪斯,在被问及是否会遵照德国政府指示从新疆撤资时,迪斯明确表示,他将继续经营在新疆地区开设的工厂。很显然,针对德国政府坚持要在所谓的“新疆议题”上对中国发难,迪斯已经看穿了这场政治闹剧的本质。
虽然大众依然保留下了新疆工厂,但据报道,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大众计划将新疆工厂的运营保持在“较低水平”。
实际上,在广菲克散伙前,此前也有包括长安铃木、长安PSA、东风雷诺等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但这些企业更多是在华经营策略方面出现了问题,中外双方大多也都是好聚好散。但如唐唯实这样,分手后还发恶声,不仅罕见,更失了风度。
究其深层原因,无论是Stellantis谋求增持,还是逼迫大众对新疆项目表态,背后都闪动着西方近期以来脱钩、遏中的政治身影。在当前地缘政治版块下,跨国投资的经济行为变得越来越不纯粹。包括近期此起彼伏,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对电动化进程的质疑,也都是结合了自身利益以及中国迅猛的发展形势后做出的新反馈。
俄乌冲突之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加剧摩擦,包括中美多领域的冲突也将是长期博弈的过程。好在汽车合资的这杆秤中,中方有了更多底气,也有更多的牌可打。
但日子要想好好过,如何避免下一个“红了脸”,不仅需要中外股东好说好商量,也需要双方家长高瞻远瞩,再一次拿出40年前大众投资中国以及“汽车可以合资”的魄力与远识。
标签:大众 中国 合资 汽车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