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 _ 智能驾驶领域专利布局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汽车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相关技术与汽车产业的高度结合,知识产权成为整车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加强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升专利质量,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共同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知产前沿新媒体于近日举办“2022汽车知识产权网络研讨会”直播活动,特别邀请到商汤科技集团知识产权副总监刘婵,刘婵女士自2016年加盟商汤科技集团,现任集团知识产权副总监,在专利布局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本次研讨会中,刘婵女士针对智能驾驶领域为大家分享专利布局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产前沿新媒体现将刘总监的发言整理成文供业内参考交流,本次直播的视频回放请关注“知产前沿”公众号,后台回复“2022汽车知识产权”获取。
一、智能驾驶领域专利布局的思维与策略
(一)专利布局的结构性思维
(二)海外专利布局的思路与策略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法论
(一)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公司制度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工作
一、智能驾驶领域专利布局的思维与策略
(一)专利布局的结构性思维
要全面开展专利挖掘工作,在专利布局中需要构建技术维度和法律维度的结构性思维,体现企业在专利布局方面的专业性。专利布局的技术维度,即对本企业研发的核心技术总体调研,包含:技术原创性,这是专利布局首要对象;技术领先性,这是市场资源获取的保障;技术重要度、核心技术通用性,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相关;技术可替代性/替代成本因素。
法律维度包括:授权前景(保护客体、新颖性、创造性),保护范围是否清晰等;维权难易度,站在权利人角度判断能否知晓对手、伙伴产品使用到我方专利的难易度;竞品取证难易度因素。推荐多布局容易维权的专利,遇到疑似侵权的案件中能够快速且精准判断侵权要点,能够通过购买产品或进行公证即可取证。
举例如智能驾驶领域的感知平台的技术搭建依靠底层开放平台、技术实力,并赋能到行业应用中。底层开放平台如商汤科技自研的深度学习训练框架SenseParrots、开源算法体系OpenMMLab,技术实力包括基于视觉感知、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多种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在智能驾驶行业中,上述技术能够赋能至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智能车舱等汽车行业产品线中,进一步赋予感知平台搭建的完备性和产品优势。
以自动驾驶为例,自动驾驶的领航驾驶方案提出了车身周围360°感知覆盖,稳定识别车主前方600m内车辆目标、300m内锥形筒、150m内交通信号灯,稳定识别主车侧后方300m内车辆目标的需求,可拓展激光雷达融合解决方案来实现领航驾驶方案,则车辆前视便需要120°和30°,侧视需要达到100°,后视需要60°。在辅助驾驶功能方面,针对包括安全预警功能L0级别、驾驶辅助功能L1-L2级别和领航驾驶功能L2以上级别的功能逐渐落地应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各级别智能驾驶的底层感知算法技术做好专利布局:
对于车路协同产品,目前最主要的应用就是自动驾驶接驳小巴(例如商汤科技应在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落地应用),可提供基于固定路线点到点接驳服务的L4级智能网络接驳小巴,以及具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能力的路测感知解决方案,全面推动智慧出行产业“车、路”两端的智能化升级及场景应用。
智能车舱也是一款智能驾驶领域中的重要产品,企业需要针对性地开发技术,并从三个层面进行专利布局。在场景交互层面应当实现安全辅助、人车交互、行业应用和管理分析;产品功能层面应当实现驾驶员监控、车舱智能感知、车外智能进入和车外环境感知;核心支撑是精准的安全硬件加速,主要是算法支撑。基于众多创新点的专利挖掘,可以再细分为下列技术点,每个层面可能布局多个专利,尽量不遗漏任何技术点:
(二)海外专利布局的思路与策略
海外布局的思路重点调查以下情况:公司产品/技术服务的出海情况;客户产品出海情况,客户在国内购买,但是搭载在其产品后销往国外;行业通用技术+行业热点国家,着眼未来,有助于新的市场的挖掘和拓展;竞争对手产品出海情况,在海外诉讼中与之抗衡。
局部的策略应秉持一项总原则,即未来3-5年技术主流/潜在市场在何处,知识产权就应该布局至此。应对海外环境,应当考量的因素有:
1.专利类型和特点。指标准专利、侵权检测性强的专利、针对竞争对手海外市场布局的专利;
2.市场容量和客户需求。应抓住全球主要市场和新兴市场,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布局需要尽量全面;
3.竞争对手因素。具体是竞争对手市场地位、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等;
4.法律环境。尤其专利执法是否倾向维护权利人利益,是否能够顺利颁发禁令等;
5.布局成本。主要包括专利申请与维护成本、诉讼成本等。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法论
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结构应以制度及体系建设作为顶层任务,由此指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体工作的展开,长线思维贯穿其中。
(一)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公司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应制度先行,基于企业实际情况,不应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助力企业合规。商汤集团因制度建设而形成了多份知识产权管理类企业文件,如下图所示:
在基本制度构建之后,同样配合企业实际情况,梳理知识产权工作侧重点、工作开始模式,助力研发创新,注重企业部门的体系搭建、提高跨部门合作的效率。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要搭建的部门及各部门关系如下图所示:
具体而言,首先,知识产权部门或知识产权工程师主要配合研发部门,实施专利布局、专利挖掘,做好专利侵权防控,针对风险专利指导研发部门做侵权规避设计。其次,配合供应链部门和商务部门的工作集中在合同知识产权条款的审核,合作方式的确认。对供应链部门,在采购产品、技术、硬件时综合考虑知识产权情况,帮助其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侵权责任的承担;商务部门,帮助结合自身自主知识产权辅助招投标及合同知识产权条款的落实。仍次,配合人力资源HR部门对员工设定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条款。再次,配合高校关系UR部门在高校合作方面明确知识产权归属、成果转化等。最后,配合公共关系PR部门就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宣发,并在宣传技术产品中加入知识产权审核节点,分析通过宣发途径可能导致的专利风险。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工作
专利布局和资产优化与盘点
(1)专利布局整体战略
- 第一,基础研究成果的标准化。成立标准部门,把核心技术推进AI标准配合核心技术,生产标准必要专利。
- 第二,产品端专利的“可视化”。保护看得见、摸得着的,把看不见的产品软件“可视化”。
- 第三,快速增加知识产权资产累计,将知识产权数量优势作为商业竞争的重要基础之一。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数量是压倒国内竞争对手和制衡国际竞争对手的战略武器,其可转化为产品、市场、企业声誉等各个方面的全面优势。
(2)专利资产价值评估
专利资产价值的评估指标应以法律维度、技术维度和市场(经济)维度进行体系化,各维度亦有考量因素的细分,根据这些重要的考量因素筛选专利资产并作分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3)专利资产盘点
盘点专利资产的目的是通过资产盘点发现潜在可运营的专利资产。定期针对授权专利资产增量部分开展盘点分析,具体包括:通过竞品分析维度明确授权专利所覆盖的竞品情况是否广泛,竞品分析的本质就是专利保护范围的分析;通过自身产品对应性分析明确专利技术对自身产品的保护力度;通过专利稳定性分析、侵权举证难易度分析,来及时判断专利武器的可操作性。经过多维度的资产盘点,专利资产就具备了多项标签,这些分析标签对于后续的专利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盘点,如何处理相对低价值专利?低价值专利意味着该专利没有覆盖竞品,也没有其他市场产品;该专利与自身产品不对应,不再被产品所使用。可以考虑资产剥离或放弃。当然也可能是他人的高价值专利,考虑许可、出售或加入专利池。
(4)专利资产收购
专利资产收购对象的选定范围主要包括两方面。方面一,收购“真正”对企业有价值的专利,作为资产包的一部分。方面二,通过项目合作专利收购,实现产学研合作。
那么专利资产收购项目的从何而来?主要有三方面来源:方面一是行业内专利包出售;方面二是主动专利检索;方面三是技术收购或项目合作。
对收购的专利资产应进行严格的三层评估流程。流程一是专利法律初步评估,评估因素有专利许可状况、专利保护范围、侵权检测难度、单一主体缺陷等。随着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标和方式。流程二是技术和市场评估,考量技术成熟度、已有产品比对、市场应用预期等因素。流程三是专利法律的深层评估,该流程需进行专利稳定性考察和尽职调查(DD)等细节工作。
高价值专利的运营
高价值专利的运营主要依靠三种手段:
- 第一,通过专利武器打击竞争对手。对竞品提出侵权诉讼,辅助企业开拓市场。
- 第二,通过专利许可促成技术合作。以企业技术合作、专利交叉许可方式,促成产学研合作。没有专利护航,技术转移便沦为空谈。
- 第三,通过专利转让构建创新生态,即将专利转让(出售)给创业公司,助力其创新能力的增长。
关于专利许可,要强调专利许可的谈判及许可费的确定。专利许可谈判需要制定整体的项目管理策略和流程,合理管理许可项目生命周期。其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
专利许可技术谈判阶段(Claim Chart讨论)主要探究对方产品是否落入我方专利范围内的问题。在该阶段,研发团队应当担负一定职责,即分析权利要求特征与产品特征或标准内容的对应性,与专利团队配合、判断特征不同时的等同可能性等。专利团队的需要承担更为详尽的职责,主要是检索有可能影响专利新颖性、创造性的现有技术(注意结合所有同族专利的审查历史文件);分析专利中有可能导致无效的其他实质缺陷;确定专利此前的转让历史和许可记录;确定专利此前涉及的无效和诉讼历史,并找到相关判决文本;与技术团队配合,判断特征不同时的等同可能性等。
到了专利许可商务谈判阶段,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 第一,尽可能用己方模板。
- 第二,适用法律、管辖的选择,可要求适用有利于自己的管辖法院;如果对方实在不同意可以选择到中立法院。
- 第三,协议签约主体和协议约束主体的确定,因协议签约主体涉及到后续有可能专利权持有、财务转账、税务交纳等多个问题,因此在确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最后,被许可产品(Licensed Product),对于被许可方而言,被许可产品最好是包括协议有效期内由协议约束主体或者由协议约束主体委托主体生产、销售、许诺销售、出口的所有产品。
许可费(Royalty)的确定亦是专利许可谈判的核心问题,需要尽量收集信息。根据许可费有可能涉及的因素,找到尽量多的因素来支持本方,例如可以参考一些可供比较的许可费数据作为基准(benchmark)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如对方与其他类似公司签订的许可费率(rate),与对方类似的公司与自己签订的rate,与对方类似的公司与与自己类似的公司签订的rate等;对手销量信息、收入信息、利润信息;行业专利总体分析;专利产品专利总体分析等。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控制
在侵权风控方面,应从侵权风险制度及流程建设开始把握,主要工作包括管控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制定并落实侵权风控制度及流程;供需链风险排查;部门内培养侵权风控业务能力;公司内培养研发人员侵权风控意识。
在此基础上,从专利侵权风险排查、竞争对手专利周期性监控和削弱侵权风险着手风控工作:
- 首先,专利侵权风险的排查需要在产品开发阶段专利进行预警、实施海外FTO项目,产品新版本、新特征或新形态的风险排查应及时跟上。
- 其次,竞争对手专利周期性监控要求企业定期监控竞争对手新公开或新授权专利,及时发现高风险专利。
- 最后,削弱侵权风险需要知识产权部门引导研发团队进行侵权规避设计,针对已授权专利提无效请求,针对已公开的专利申请,提公众意见。
关于上述FTO项目,指的是专利自由实施分析(Free to Operate)。FTO项目的实施时机应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选定,二者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FTO项目实施的流程包括8个步骤,包括:FTO项目启动→确定执行人→确定排查技术点→确定检索思路→专利检索→侵权风险分析→形成专利风险防范报告→风险防范后续操作。
具体而言:
(1)FTO项目启动指根据风险防范的内/外部需求,确定项目对象、完成时间等信息。
(2)确定执行人指根据项目时间约束和内部资源约束,确实具体项目实施人。
(3)确定排查技术点指通过与技术专家的沟通来分析产品技术方案,确定重点排查技术点。
(4)确定检索思路指根据所确定的重点排查技术点确定检索思路。
(5)专利检索指根据检索思路实施专利检索,确定产品相关专利。
(6)侵权风险分析指在技术专家的支持下,对产品相关专利进行侵权风险分析。
(7)专利风险防范报告指根据侵权风险分析结果,形成产品专利侵权风险分析报告。
(8)风险防范后续操作指针对产品相关专利中侵权风险较高专利(高风险专利)执行后续操作。
在FTO项目实施后还需注意相关的风险后续处理工作,包括与技术人员沟通,进行产品规避设计;对高风险授权专利从创造性角度提起无效请求;针对高风险专利申请提交公众意见;持续监控高风险专利状态变化。针对高风险专利,应当如何选择后续操作类型?重点考察以下因素:一是修改产品技术方案的侵权规避成本,二是专利法律状态(授权/公开),三是复审及无效历史,四是专利申请授权前景(审查意见通知书内容、说明书内容、权利要求修改情况等)。
应对NPE的挑战
NPE指非专利实施主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其可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在面对NPE的挑战时,建议大家从容应对,首先,我们自身产品并不一定就落在对方专利范围中,故我方企业应采取积极态度应对此类挑战,及时基于公司全线产品和技术进行侵权比对分析,知己知彼;然后,针对经过分析可能具有潜在风险的专利开展稳定性分析,实施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同时,也可以与NPE方积极谈判,并把控好谈判节奏。
此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工程师应当秉持长线思维,包括人才培养、挖掘潜在优质合作伙伴。
作者:刘婵
编辑:Sharon
标签:专利 技术 产品 知识产权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