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说的汗血宝马是什么马 ♂
古代常说的汗血宝马是什么马
- 古代常说的汗血宝马是什么马
- 汗血宝马是哪个国家的国宝
- 神秘的“汗血宝马”真能日行千里吗,为何流汗如血
- 神秘的汗血宝马为何流汗如血,它真能日行千里吗
- 中国古代汗血宝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吗
-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真的可以日行千里吗
- 历史中的汗血宝马都有怎样的特征
- 中国古代极为珍贵的汗血宝马,真的是在汉末绝迹的吗
- 古代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到底真的存在过吗
“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据说,史书中的“汗血宝马”即源自阿哈尔捷金马。
如今仅存2000匹
阿哈尔捷金种马场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阿哈尔捷金马总数约2000匹,曾多次作为国礼赠给外国领导人。近年土致力于向国际市场介绍阿哈尔捷金马。
为什么汗血马能够成为一种世界名马?王铁权说,在土库曼斯坦,马匹数量不多,但有丰富的牧草及粮食饲马,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集约饲养方式,并按马质进行个体骑乘训练。在中亚养马是一个精细个体管理,而蒙古马的管理,是一种半野生的粗放饲养方式。
据记载,汗血马能够日行4000公里。许多专家对此质疑。郑也辉教授说,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
刘少伯教授认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传说。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号称“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长的驿站也没有250公里。
现在公认,速度最快的马是纯血马,1分钟能跑1000米,但这样的速度只能在训练场或赛马场坚持一两分钟,时间一长,马就可能纍死。汗血马奔跑速度较快,跑完1000米仅需1分零5秒,并且此马体态十分优美,精神饱足。
被誉为“土库曼斯坦国宝”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
当今世界上有三种纯种马:汗血宝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宝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宝马的血统和基因。
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传说中,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虽然经现代科学家考证,这种说法言过其辞,但传说却形象地把汗血宝马速度快、耐力强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其先祖为栖息于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的缘故,这种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最纯正的汗血宝马绝大部分在土库曼斯坦,仅2000匹左右,因此市场上的价格非常昂贵,身价最高达上千万美元。
汗血宝马“流血”的秘密
汗血宝马最让人好奇之处莫过于其奔跑时为何“流血”。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清朝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将“汗血”解释为系“马病所致”。他认为,有一种寄生虫特别喜欢寄生于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钻入马皮内,因而马皮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德效骞的这种观点得到部分外国专家的认同。但如果是寄生虫作祟,应可以通过科学仪器观察到,而目前对这种寄生虫还一无所知。
另外有学者认为,汗血宝马在奔跑时体温上升,使得少量红色血浆从毛孔中渗出,出现“汗血”现象。反驳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汗血”真系血浆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岂不就要让一匹宝马血流尽而死?
汗血宝马发源地的土库曼斯坦的养马专家对“流血”的解释颇令人信服。据称,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中国历史中的汗血宝马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
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中国对汗血宝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大宴群臣,作诗赞美,称它为“天马”。曾作《太一之歌》:“太一贡兮天马下,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唐朝时,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大喜之下,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因汗血宝马适合长途行军,所以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已近绝迹。
作为最古老的马种之一,汗血宝马并非奔跑后流汗如血,“汗血”只是一种文人的修饰语,这种马的毛细血管十分发达,皮肤有比较薄,在剧烈奔跑后大量出汗,给人视觉上造成一种马在“流血”的感觉,故称“汗血宝马”。不过这种马确实善于奔跑,耐力极强,但是说能日行千里也有一定夸张成分。
汗血宝马也被称为阿哈尔捷金马,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种马产自西域。汗血宝马头高颈长,体态匀称,造成它如此名贵的原因也在于数量太过稀少。汗血宝马历来都作为皇室用马,成吉思汗,马其顿大帝都以它为座下良驹,我国古代更有记载称之为“天马”,足见汗血宝马的尊贵。
我国古代境内并没有汗血宝马,这种马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的。汉武帝因听闻使者讲述汗血宝马的诸多好处,爱马心切,命使者带丰厚金银前去西域交换,不料对方爱惜不已 不肯交换,汉武帝于是动兵,交战过后,成功将汗血宝马引入中原,与良马杂交,改进血统。
据我国古代记载所说,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跑八百,这可能更像是溢美之词。古人的计数方式与现在天差地别,无法用现在的距离测算去考证了。但可以证明的是,汗血宝马确实耐力持久,奔跑如风。现代人做过实验,汗血宝马跑完4300公里共用时84天,这是目前所保持的最快纪录了,不愧于“天马”之称。
汗血宝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奔跑的时候会流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这种马得了马病,还有一种说因为汗血宝马的毛发在奔跑时被汗打湿了,所以让棕红色的毛发更加的鲜艳,所以在阳光下面看起来像是在流血一般。
说的是其实这种马病是由一种不知名的寄生虫构成的,因为汗血宝马它的皮肤非常的薄,所以这种寄生虫就非常的容易钻进他们的皮肤里面,然后身体表面就会出现一些很小的包这种包就会渗血出来。所以人们看见汗血宝马在奔跑时流血,其实那并不是他的汗水,只是因为寄生虫长出的包在渗血罢了。
还有人说,因为马背上有的部位它的汗腺非常的发达,所以马在奔跑时会流很多的汗,在棕红色毛的马上汗打湿了鬃毛,就会让原本棕红色的毛看起来更加的鲜艳,像血一般。让人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错觉。
而且其实汗血宝马它并不能日行千里,这是古人为了夸奖汗血宝马而做出的一种夸张的说法。即使汗血宝马相对于其他的普通品种的马来说耐力更持久、体力更强,但是长时间奔跑体力消耗后速度也会下降,也无法做到日行千里的地步。汗血宝马一日最多行200~300公里,如果想要达到日行千里的效果,恐怕只有用汗血宝马来搞接力赛,保持它的速度一直跑下去,才有可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日行千里的地步吧,
中国古代汗血宝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吗?事实出乎意料!
无论是看古代的书籍还是影视剧,我们总是会看到或听到“千里马”这样的字眼,甚至还有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古代真的有千里马吗?中国古代的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里?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实现的?
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子,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首先,“千里”只是个虚数,所谓“千里马”一般是泛指善于奔跑、具有非常持久的耐力的好马,并不见得真有马能一天跑一千里。当然,考虑到古人多次在古籍文献或诗文作品中提到千里马确实能跑出千里距离,我们相信中国古代确实有千里马。
在古代文学著作中,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来说,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 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
汗血宝马如果奔跑起来,跑2公里,用时仅为2分26秒!换算成一小时,就是60公里左右,也就是120里,所以如果汗血宝马奔跑一整夜,假如是10个小时,就是1200里,夜行千里所言非虚,只是这样马会承受不住而死亡,所以中途一定是更换了好几匹马传递消息!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如此长的路程就算是平均每10公里换一次马匹,也时有马被累死现象发生。如果马连续不停的跑,马匹最多可以跑30里;但是如果打仗,那么品种优良、体型健硕的供主帅和先锋所骑的战马,在路途平坦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一天400-500里,再快一点就是六七百里,这已经是极限了!
纵然拥有千里马的天赋,重要的是饲马者的重要的训练,还有一定是要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加以训练,当然了饲养马匹的草料必定也是十分鲜美的草料,会比平时一般品种的好很多,也会吃掉很多,若是因为没有力气,千里马没有发挥好本有的才能,这真是要打脸了呀!就连我们人类,很多的梦想、追求,要求前提是在满足自己温饱的同时,不可能说我连自己的下一顿都还没有解决,你要求我要必须学习什么琴棋书画,这不现实。
另外补充一点,古代的用于送书信的马,军马都是经过长期训练,优胜劣淘下来的。
我觉得这是加上了一定的夸张的说法,虽然汗血宝马确实比一般的马匹出色,速度也很快,但是要达到日行千里的速度恐怕还是有点夸张了,在史书上有记载说一匹汗血宝马每天能够走四千多公里的路程,还会流出一种鲜红色像血液一样的汗,但是对于这个数据,很多人都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至于说汗血宝马能够流出鲜红色的汗液,也有很多专家表示怀疑,因为一般的马流出的汗液的颜色都是无色的,这是马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暂时找不到充分的证据证明汗血宝马能够流出鲜红色的汗液,笔者觉得也不大可能,虽然汗血宝马很珍贵,但是应该也不会违反马这个族群的常规基因。
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都拥有过汗血宝马,而且据说战斗力也因为汗血宝马的加入而大大的提升了,汗血宝马帮助过很多人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可以说在古代,人人都想拥有一匹汗血宝马,很多朝廷大臣立下大功时,君王也喜欢赐他们汗血宝马,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让汗血宝马在人们心中处于一种神圣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汗血宝马依然存在,但是全世界的汗血宝马的数量都是很少的,据说只有2000匹左右,应该也算得上是珍稀动物了吧,有人也给汗血宝马做了测试,发现汗血宝马能够在陆地上达到一分钟跑完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日行千里这种说法,依然未被证实。
汗血宝马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在出汗后血管爆红,流汗的地方像出血了一样。所以称其为“汗血马”。这种马的奔跑速度特别地快,速度保持在一分钟千米的速度。现在国内的汗血宝马已没有多少,土库曼斯坦大概有几千只,该国将汗血马视为国宝。
一、历史上的汗血宝马有怎样的特征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汗血宝马,以汗液似血而得名,这种马跑起来特别快,身材高大纤长,特别有耐力。汉武帝刘彻偶得一匹汗血马,特别喜爱,给它起名“天马”。这种马是血统最纯的马,不仅速度快,而且耐力也比较强。据传,汉军曾经用汗血马来作为战马使用,敌军的战马被汗血马的气势震慑,竟然不敢上前,进而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战争的胜利。这种马虽然身高比较高,可是负重能力不强,所以适合长途行军,但不适合作战,因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为什么汗血宝马会从历史中消失?据记载称,古代的汗血宝马产自大宛囯,最初刘彻得知此地有这种良马后,便派使者带千金和一匹金子铸成的马来和大宛囯的汗血马做交换,但是金马被盗,钱财和宝马也消失不见,让汉武帝大为恼火,连派两次大军征讨,最后两国握手言和,大宛囯赠送几千匹汗血马给汉朝,并承诺之后每年贡献两匹良马给汉主。但是毕竟是长途跋涉,所以到汉朝边境时,几千匹汗血马只剩一千匹。这些马到中原后,因为繁衍过程中血统失纯的缘故,最后走向了消亡。
对于汉朝统治者来说,有了汗血宝马这样的良驹,自然会特别珍视。但是毕竟良马的数量有限,所以也不可能派这些马去打仗,但是如果让这种马和其他马杂交的话,必然会影响血统的纯正,而这也为汗血马的消失创造了可能。
根据现有的研究来看,没有绝迹。只不过是在中国很少见了而已。
马
汗血宝马的传说!
汗血宝马的传说最早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了有关西域诸国的情报,其中就包括大宛宝马的传说。?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 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
为获得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战争。?
最初,汉武帝刘彻听张骞说大宛出产良马,便于公元前104年命车令为使,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换汗血马。来到贰师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兵远征大宛,行军4000余公里。远征大宛路途遥远,沿途小国又闭门拒供,汉兵抵达郁成城时不过数千,皆饥饿疲惫。攻不能下,只好留屯敦煌郡。?
前102年,汉武帝展开全国动员,并对李广利的远征军进行大规模增援,汉军绕道郁成城,直接围攻大宛贵山城四十余日,并杀死大宛兵将无数,切断大宛水源。大宛贵族最后被迫杀死国王毋寡求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汗血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从史料看,当时, 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披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
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伊梨马绘画
汗血宝马绝迹了吗?
最近几年,日本马匹研究人员清水隼人在东京大学举行的马匹研究会议上,宣称他在中国新疆天山附近发现“汗血宝马”。
从他所提供的照片可以发现,那匹被称为“汗血马”的肩膀处确实流出鲜血一样的液体。据清水介绍,那匹马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的汗水。
这与中国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汗血宝马“不但能日行千里,更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极为吻合。此言一出,一时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议论纷纷。
其实“汗血马”从未消失,只是在中国很少见到而已。
在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都保存有比较大的种群数量,总数在两千匹以上。不过在当地所谓的“汗血马”被称阿哈马,全称为阿哈尔捷金马。这种马是土库曼斯坦的两大国宝之一。1951年,我国为了改良骑兵部队的马匹,曾从前苏联引进种马,其中包括52匹阿哈马。
世界上有3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
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马史专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还奔跑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
汗血马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有阿哈尔捷金马,总数量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听说中国境内纯种此马11匹。
汗血宝马绘画
汗血宝马今何在?
马依照体型可分为四类:一型马多产于欧洲西北部,身高在1.2米至1.3米之间,可以生活在森林地区,能耐潮湿;二型马生活于北欧亚高原地区,身高在1.4米至1.5米之间,体格健壮,耐寒冷;三型马生活于中亚地区,身材最为高大,属于草原马;四型马产于西亚地区,身材较矮小,耐干旱。
草原马
科学界普遍认为,现今存于土库曼斯坦(以下简称土国)境内的“阿哈尔捷金马”就是国人口中的“汗血宝马”,其存量约为3000匹。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科佩特山脊和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阿哈尔绿洲,属于三型马。三型马通常体型高大健美,多产于中亚地区,能耐热,成年马匹身高1.5米左右。今存于土国阿哈尔捷金种马场的汗血宝马个个体型高挑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是马属中的绝对“美男子”。
阿哈尔捷金马
汗血宝马有着超强的耐力和瞬间爆发力,据土国专家介绍,汗血宝马跑完1000米仅需67秒,曾有84天跑完4300公里的记录。1986年在巴黎凯旋门杯赛马比赛中,赢得冠军的阿哈尔捷金种马“丹辛格·勃里伊弗”被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汗血宝马性子火热,精神饱满,属于热血马。这里的热血、温血、冷血并非指马的体温,而是以马的个性与气质分类。热血马性格急躁,速度快,通常可作为赛马。冷血马沉稳、安静,通常用作马力工具。温血马介于冷热之间,是现今马术表演的主角。
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国的国宝,被绘入土国的国徽。每年四月最后一个星期日都是土国传统的“赛马节”,全世界各地的赛马爱好者云集于此,共同感受汗血宝马的魅力。
关于汗血宝马有何传说?
汗血宝马的传说最早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了有关西域诸国的情报,其中就包括大宛宝马的传说。
阿哈尔捷金马
《汉书》记载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汉武帝刘彻爱马如命,起先得到乌孙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的好马称其为“天马”,后又得到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更为雄壮的马匹,便将乌孙马改名西极马,大宛马称天马。这里的“天马”就是人们俗称的汗血宝马。
姚笛雄作品
汉武帝求宝马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公元前113年,武帝偶的一匹汗血宝马,喜极而作《太一之歌》。后来,武帝又闻“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遂遣使携千金及金马到大宛换汗血宝马。宛王贪图汉使的财物却不肯献出宝马,使人劫杀汉使夺其珍宝。汉武帝闻之震怒,派大军两次讨伐大宛国,大宛贵族惶恐,杀宛王乞降,献汗血宝马数十匹。
此后,关于汗血宝马的传说屡见不鲜。
近代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东汉人民以汗血马为原型创作的,这匹马四蹄飞驰、脚踏龙雀、收颈嘶鸣、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之瑰宝。
《马踏飞燕》
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就是一匹汗血宝马。唐太宗赞其曰“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斧钺申威之下且看朱汗骋足,这匹英勇的汗血宝马在万军从中状若游龙、快如闪电,李世民得以保全性命,什伐赤则在战后力竭而死。
昭陵六骏“什伐赤”壁画
唐玄宗的“玉花骢”、“照夜白”更为众多文人墨客所追捧,“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这两匹汗血宝马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千年不朽。
国人爱马,尤爱汗血,马是中华民族图腾之一,汗血之名被代代传唱,天马之形被世世铭刻。
古代怎么治疗糖尿病 ♂
古代怎么治疗糖尿病
- 古代怎么治疗糖尿病
- 消渴症是怎样的一种病症
- 中医上的消渴症是杂回事谢谢
- 常见的消渴证辨证有哪些
您好,中国古代将糖尿病分上中下三消辩证用药,如《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三消分型在《内经》已初见端倪,但临床按三消分治当在宋金元时期。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综合前人治疗消渴病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三消分型辨治。
消渴症一般就是指现在的糖尿病啊!消渴症分上消、中消和下消。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这是典型的三多一少,根据主证的轻重而分为上中下三消,病变只要在肺、胃、肾。
消渴表现是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消瘦), 引起的原因有实热耗津、阴虚火热、肾气弱无力化气等,分上、中、下三消。消渴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糖尿病,在临床上有不少消渴但查血糖正常的患者。
消渴病多数可依上述上、中、下三消划分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然而,疾病的发展变化,有常有变,处于上述证候之外者,可称之为变证。这些变证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主要证候,成为论治的主要矛盾。尤其在中后期,变证峰起,五脏皆受累,更应重视变证的辨治。消渴变证常见者如下。
(1)气阴两虚
症状表现为口干口渴,饮不甚多,尿亦不甚多,多食易饥不明显,伴有自汗(注: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腹胀便溏(注:是指消化不好或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稀烂不成型,伴有腹部胀气。);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潮热是指有规律地定时发热或定时热势更高。这种发热,犹如潮水有信,定时而至,故名潮热。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是阴虚所致。),头晕,耳鸣,失眠心悸。舌淡或淡胖(注: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脉弱或细弱(注:脉来细软而沉,柔弱而滑的脉象。)。
(2)脾胃气虚
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饮食不香,食纳转少,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注: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医学上称之为便溏。),四肢无力,神疲气短。舌淡胖大,或有齿痕(注: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脉细弱。
(3)肝气郁滞
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尿多味甘;口苦咽干,两胁(注:胁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的统称。)胀满疼痛,腹满胸闷,嗳气,心烦,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注:指摸上去像琴弦一样,绷得很直。)或弦细(注:指脉来去如线。)。
(4)瘀血内停
症状表现为口燥咽干,饮水量多,或消谷善饥,小便量多;或伴头痛、胸痛、胁痛;或面色紫暗,四肢青紫,四肢疼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注:涩脉指行脉蹇涩不畅,指下感觉如轻刀刮竹。)。
(5)湿热中阻(注: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但量不甚多,多食不明显,脘痞腹胀,胸闷恶心,四肢沉重,或见皮肤瘙痒,小便黄,大便秘结或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相关tag:消渴症上中下三消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
古代水车原理(以前在农村常见的“水车”,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了是什么原因) ♂
古代水车原理(以前在农村常见的“水车”,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了是什么原因)- 以前在农村常见的“水车”,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了是什么原因
- 古代水车原理
以前在咱们常见的“水车“,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了?是什么原因?
说到农村“水车“可能年轻的朋友们还真的不知道它是何方神物,连我这位60后的七星老农自己也只是在十岁以前见到过,它是咱们农村农民七十年代以前的抗旱排涝工具,其工作原理利用风力车水,或者是人力水车两种方式,其形状有圆形车轮式水车,有小型手摇式叶轮槽灌水车,也还有脚踏式大型叶轮式槽灌水车三种,而这三种水车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耐腐蚀轻巧的杉木制作而成的,水车制作而成了以后,再用桐油油它几次,让木板吃足了桐油干燥之后,才能够去车水,到了冬季不用的时候,又刷它一次桐油,以保持它防腐耐用,毕竟请木工制作一台水车还真的不容易啊。
大型圆形叶轮式水车
在咱们农村,大型圆形叶轮式水车实际上很少,而且很重很笨,它只能够适合于大型灌溉农田地区,一般情况下它是固定抽水排涝的,非常的适合于平原地区了。
圆形叶轮水车一般情况下,人力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它一般情况下由风力叶轮带动它,所以你看见它转动较慢,其它的排水量最大。
手摇式小型叶轮槽灌水车
手摇式小型叶轮槽灌水车,其实就是用木板做一条水槽子,然后再在水槽里做一条木质链条,再安装一个木质轴承与手柄,利用人力手摇把低处的水往上抽,这种水车叶轮小,抽水少,只适合于梯田灌溉了。
脚踏式叶轮槽灌水车
脚踏式叶轮槽灌水车,就是在手摇式小型水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水车的水槽与叶轮子大一点儿,把手摇的轴承加粗了一点,在轴承上安装了脚踏板,上面做了一个人手扶的支架,以防止人在上面踩时滑倒,改造成了人力脚踏式水车了。
脚踏式水车也分大小,七星老农小时候见到过有两个人踏的,有三个人踏的,也有五个人踏的,人越多水车转动越快,水量抽的更大更快了是吧。
至于说到过去在咱们农村见到的“水车“,在咱们现在很少见到了,其主要原因是它们被现在的柴油机水泵,电力抽水机所代替了,现在的水泵电泵扬程高,抽水量又大又快又省时省力,让传统的“水车“已经在八十年代起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年轻的网友们大家都见到过传统的“水车“吗?小时候玩时踩过水车吗?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虽致力于兴修水利工程,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运河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但是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农业区,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于是中国人善用其智慧,发明了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一水车。
标签:古代 水车 这种 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