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事故原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的事件过程)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事故原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的事件过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的事件过程
-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
-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
-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资料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的事件调查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原因
- 关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
-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
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而又根据预报,肯尼迪航天中心(KSC)当时的天气情况不宜发射,发射再次推后到美国东部时间27日上午9时37分。
由于外部舱门通道的问题,发射再推迟了一天。首先,一个用于校验舱门密封安全性的微动开关指示器出现了故障 。 然后,一个坏掉的门闩使工作人员无法从航天飞机的舱门上取下闭合装置器。当工作人员最终把装置器锯下之后,航天飞机着陆跑道上的侧风超过了进行返回着陆场地(RTLS)中断的极限。直到发射时限用尽,并开始采用备用计划时,侧风才停了下来。
天气预报称28日的清晨将会非常寒冷,气温接近华氏31度(摄氏-0.5度),这是允许发射的最低温度。过低的温度让莫顿·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感到担心,该公司是制造与维护航天飞机SRB部件的承包商。在27日晚间的一次远程会议上,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和管理层同来自肯尼迪航天中心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NASA管理层讨论了天气问题。部分工程师,如比较著名的罗杰·博伊斯乔利,再次表达了他们对密封SRB部件接缝处的O型环的担心:即,低温会导致O型环的橡胶材料失去弹性。他们认为,如果O型环的温度低于华氏53度(约摄氏11.7度),将无法保证它能有效密封住接缝。他们也提出,发射前一天夜间的低温,几乎肯定把SRB的温度降到华氏40度的警戒温度以下。但是,莫顿·塞奥科公司的管理层否决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发射进程能按日程进行。
由于低温,航天飞机旁矗立的定点通信建筑被大量冰雪覆盖。肯尼迪冰雪小组在红外摄像机中发现,右侧SRB部件尾部接缝处的温度仅有华氏8度(摄氏-13度):从液氧舱通风口吹来的极冷空气降低了接缝处的温度,让该处的温度远低于气温,并远低于O形环的设计承限温度。但这个信息从未传达给决策层。冰雪小组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来移除冰雪;同时,航天飞机的最初承包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也在表达着他们的担心。他们警告说,发射时被震落的冰雪可能会撞上航天飞机,或者会由于SRB的排气喷射口引发吸入效应。罗克韦尔公司的管理层告诉航天飞机计划的管理人员阿诺德·奥尔德里奇,他们不能完全保证航天飞机能安全地发射;但他们也没能提出一个能强有力地反对发射的建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奥尔德里奇决定将发射时间再推迟一个小时,以让冰雪小组进行另一项检查。在最后一项检查完成后,冰雪开始融化时,最终确定挑战者号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时38分发射。 起飞上升
以下关于事故的分析基于实时遥测数据、摄影分析,以及航天飞机与任务控制中心的语音通讯副本产生。发射后的所有时间信息都以秒给出,叙述的每项事件都与从最接近仪表事件取得的遥测时间码一致。
在升空前6.6秒,三部航天飞机主引擎(SSME)点火。为了应对发射的临时中断,SSME可在火箭离开地面前安全地关闭。在起飞时间点时(T=0,为美国东部时间当日11:38:00.010),三部SSME达到了100%的效能率,并在计算机控制下提高到104%,在此时,两部SRB点火,火箭挣脱了固定用的紧固螺栓,从发射台开始上升。随着火箭的第一次垂直动作,氢气排放臂从外部舱收回,但没有成功锁上。但通过对发射台摄像机记录视频的回放,发现排放臂此后没有重新接触到船体,因而将它作为对事故有影响因素的猜想可排除。发射后对发射台的检查也显示出4颗紧固螺栓的反冲弹簧遗失了,但这也被排除了。
挑战者号升空下一个发射时的视频回放点显示,在T+0.678时,一股黑灰色的烟雾从右侧SRB尾部靠近连接该部件与外部舱的支架处喷出,大约在T+2.733时烟雾不再喷出。烟雾最后可见的时刻位于T+3.375。后来确定这些烟雾是由右侧SRB部件尾部接缝的开合引发的。助推器的外壳在点火产生的压力下有所膨胀,作为膨胀的结果,外壳的金属部分崩离了其他的部分,打开了一个泄漏温度高达华氏5,000度(摄氏2,760度)气体的裂缝。主O型环是设计用于封闭该裂缝,但在过低的温度下它没能在第一时间内密封住,而副O型环又因为金属部分的崩离而偏离了原有位置。这样就没有可阻碍气体逸出的障碍了,两个O型环在大约70度的范围内都被气化了。然而,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氧化铝封闭了损坏的接缝,在明火冲出裂缝前临时替代了O型环的密封作用。
在火箭离开发射塔后,SSME以最大效能的104%运行,控制权从位于肯尼迪中心的发射控制中心(LCC)移交到了休斯敦的任务控制中心(MCC)。为了预防空气动力拆散航天飞机,在T+28时SSME开始降低功率以减小航天飞机在密度较大的低空大气中的速度。在T+35.379时,SSME已低于计划的65%效能。5秒后,在5800米(19,000英尺)的位置时,挑战者号突破了音障。在T+51.860时,SSME重新回到104%的效能,火箭也已接近最大Q值(Max Q):飞行物能承受的最大气动压力。
强风切变
正当航天飞机达到最大Q值时,它遭遇了航天飞机程序记录中最强烈的风切变。
在T+58.788时,一台追踪摄像机捕捉到了右侧SRB靠近尾部支架处出现的烟羽(plume)。当时挑战者号与地面的休斯敦对此都还不知情,但可燃气体已从右侧SRB的一个接缝处开始泄漏出来。风切变的力量粉碎了替代损坏O型环的氧化物密封层,移除了阻碍明火从接缝处泄漏出来的最后一个屏障。在一秒内,烟羽变得明显并剧烈。由于密封失效的接缝处迅速扩大的裂缝,右侧SRB的内压开始减小,在T+60.238时,已可在视觉上观察到从接缝处逸出的火焰,同时开始灼烧外部舱。
在T+64.660时,烟羽突然改变了形状,这表明尾部燃料舱的液氢舱开始出现泄漏。在电脑控制下,主引擎的喷嘴开始绕枢轴进行转动,试图补偿助推器产生冲力导致的不平衡。在T+66.764时,航天飞机外部液氢舱的压力开始下降,显现出了泄漏所导致的影响。
对宇航员与飞行控制员来说,这个阶段的情形看上去似乎还是正常的。在T+68时,太空舱通讯员(CAPCOM)通知宇航员们“执行加速”,机长迪克·斯科比确认了这个呼叫。他的响应是:“收到,执行加速”,这句话是挑战者号空对地回路的最后一次通讯。
解体陨落
在T+72.284时,右侧SRB部件似乎已从与外部舱连接的尾部支架上扯落。事后从遥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在T+72.525时,航天飞机右侧有突然的加速,宇航员们也可能感觉到:船员舱记录器最后的状态记录是在加速后半秒钟时,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发出了“嗯噢”的叫声。史密斯可能也感觉到了主引擎异常表现的征兆,或是外部燃料舱压力的下降。
在T+73.124时,舰尾拱顶的液氢燃料舱发生故障,产生的一股推力将液氢舱推挤入了上端的液氧舱;与此同时,右侧的SRB绕着支架向上转动,并且撞击到了内部燃料舱结构。
在T+73.162时,航天飞机在14.6千米(48,000英尺)的高度上开始解体 。伴随着外部燃料舱的瓦解,挑战者号在气流的冲击下改变了正常的方向,并在异常的气体动力产生20g——远超过设计极限的——负载系数下立刻被撕裂开来。
两架SRB则因能承受更大的空气动力负载,在从外部舱分离后还继续进行了37秒钟的失控动力飞行。SRB的外壳由12.7毫米(半英寸)厚的钢板构成,比航天飞机与外部燃料舱更为坚固;因此两架SRB在航天飞机解体时得以幸免,即使导致挑战者号毁灭的SRB接缝烧穿对右侧SRB的影响依然存在。SRB在其于大气层的烧蚀过程中损坏。
飞行日志
在事故发生后,任务控制中心持续了十几秒的宁静。电视屏幕上显示着挑战者号所在位置出现的烟雾,和向海洋坠落的大量碎片残骸。在大约T+89时,飞行指挥杰伊·格林提醒飞行动力官员向他提供信息。得到的回复是“过滤雷达得到不连续的来源”,进一步表明挑战者号已经破裂成了许多碎片。地面控制员报告说,挑战者号的无线通讯器与遥测数据均“无法连接,下行链路失败”。格林命令他的小组“仔细察看你的数据”并寻找轨道舱成功逃生的任何迹象。
在T+110.250时,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靶场安全官员(RSO)向航天飞机与SRB发出了无线电信号,激活了靶场安全系统的自毁程序。这是一个应对紧急情况的正常程序,以确保自由飞行的SRB不对陆地或海洋的目标造成威胁。另外一个相同的自毁信号也摧毁掉了外部舱未分解的部分。
“这里的飞行控制员在应对该情况时看来是非常谨慎的,”公共事务官员史蒂夫·内斯比特报告说,“一个明显的主要故障是,我们没有下行链路。”在一个停顿后,内斯比特说道:“我们从飞行动力官员得到的报告说飞行器已经爆炸。”
格林命令任务控制中心执行紧急情况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封锁进出控制中心的通道、切断与外部世界的电话联系,并根据清单确保有关的数据都正确地被记录与保护。
爆炸可能
与飞行动力官员最初的结论相反的是,航天飞机与外部舱实质上并没有“爆炸”。它们是在航天飞机接近最大气动压力(即“最大Q值”)后,被巨大的空气动力迅速撕裂的。外部舱解体后,其中储存的燃料与氧化剂逸出,并造成爆炸产生巨大火球的假象。不过,按照NASA团队在事故后的影像分析结果来看,推进燃料只有“部分燃烧”。 同样的,航天飞机泄漏的液氧和液氢产生了最初组成可见烟云的成分:水蒸气与气体。传统上,保存在低温下的液氢不可能迅速地燃烧并触发一场“爆炸”。如果发生爆炸,爆炸会迅速摧毁整个航天飞机,同时连带杀死机上的所有宇航员。但在飞行器解体的过程中,更坚固的船员舱与SRB幸存了下来;SRB随后被远程遥控命令自毁;分离的船员舱则以抛射轨道下坠,并在T+75.237离开烟云时清晰可见。飞行器解体25秒后,船员舱抵达19.8千米(65,000英尺)的抛射轨道顶点,并于14.6千米(48,000英尺)处解体。
死因之谜
在飞行器解体的过程中,更坚固的船员舱保留了整体,并处于慢速翻转状态。NASA粗略估计如果要撕裂船员舱的话,作用力要达到重力g的12到20倍;但是,在两秒内,作用在舱体上的力已经减少到4 g以下,而在10秒后船员舱已进入自由落体状态。这些力看来不足以对舱体造成主要的损害。至少在解体后,有迹象表明部分宇航员依然还活着并暂时具有意识:事后发现飞行甲板上的4个个人外出空气袋(PEAP)中的3个已激活。调查员发现空气余量与解体后2分45秒的抛射时间大约一致。在解体较长一段时间后,宇航员是否还具有意识是不可而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离的船员舱内是否维持了安全的压力。如果没有,在当时的高度上能维持意识的时间只有几秒钟;PEAP只供给非加压的空气,因此无助于帮助宇航员们维持意识。船员舱以大约334千米/时的速度溅落海面,导致了超过200 g的瞬间减速,远远超过了船员舱的结构承受极限与人员存活极限。
1986年7月28日,NASA太空飞行副主管及前宇航员理查德·特鲁利海军少将,发表了一份由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生物医学专家约瑟夫·克尔温提交的报告,提到了事故中宇航员的死亡。克尔温博士曾参与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在事故发生不久后便被委派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克尔温的报告中提到:
“结果是不确定的。船员舱与海洋表面的碰撞非常猛烈,导致了在爆炸后几秒内造成的破坏迹象被抹除。我们的最终结论是:
★不能确定导致挑战者号宇航员死亡的原因;
★轨道舱解体时的作用力对宇航员也许不能造成致命或严重的伤害;
★而宇航员很有可能,不过不一定,在轨道舱解体后的几秒内由于飞行中的船员模块失去压力而失去意识。 ”
新,根据死亡解剖证据,死因已经被判明为坠落时舱体与海面的重击而造成死亡。
逃生备案
调查表明,在航天飞机解体爆炸前,至少有3名航天员并没有马上死亡。这3名航天员打开了航天飞机上的应急供氧设备。这3人最终死于低温、缺氧(航天飞机解体到坠入海洋历时至少3分钟)和掉入海洋时500多G的超重。在航天飞机设计期间,曾有几次提及发射逃生系统,但NASA的最终结论是:航天飞机可期待的高可靠性可以排除对这一系统的需要。前4次测试飞行的航天飞机轨道任务中,用到了修改后的SR-71黑鸟式侦察机弹射座椅与全套的增压服;但在后来正式的任务中,却移除了这些装置。发射逃生系统被认为有以下这些局限而未安装:“有限的作用、技术的复杂与过多金钱的花费、重量与日程表的拖延” 。
在失去挑战者号后,这个问题被再次提出,同时NASA也考虑了几种方案:包括弹射座椅、牵引救生装置与从轨道舱底部跳伞逃生的方案。但是,NASA再次得出了所有的发射逃生系统都是不切实际的结论,理由是这些都将导致必然对现有飞行器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并因此缩减宇航员的活动空间。跳伞逃生系统的设计允许宇航员在航天飞机滑行过程中跳伞逃生;但是,该系统已经无法在挑战者号的方案中实现了。 事故发生后,NASA被批评为在新闻上缺乏开放性。《纽约时报》提到了在当天的事故后,“无论是上升阶段的飞行指挥杰伊·格林,还是控制室的其他人,都没有通过航天机构向新闻机构提供有关信息”。 由于缺乏可靠来源,新闻机构只能进行推测;《纽约时报》与合众国际新闻社(UPI)都推测出了外部舱的故障是事故主因的结论,尽管当时NASA的内部调查人员已经将调查的焦点放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上。“航天机构,”航天新闻报道员威廉·霍伍德写道,“坚守着那套关于调查详情的严格保密政策,这是一个不断标榜自己公开性的机构的非典型姿态。 ”
追悼
在灾难发生的那一晚,罗纳德·里根总统原已预定对国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起初,他宣布咨文将按时发表,但后来在各方压力下他将发表国情咨文的时间推迟了一周,并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中向全美发表了一份关于挑战者号灾难的演说。这份演讲由佩吉·努南撰写,并以引用小约翰·吉列斯比·麦基的一首诗《高高飞翔》(High Flight)作为结尾:
“我们永远缅怀他们,我们不会忘记今晨最后看到他们的情景。他们整装待发,向我们挥手致意,然后脱离了大地执拗的束缚飞上天际,亲近上帝慈爱的面容。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m, nor the last time we saw them, this morning, as they prepared for their journey and waved goodbye and ’slipped the surly bonds of Earth’ to ’touch the face of God. ”
三天后,里根偕同夫人南希一同来到了约翰逊航空中心,出席悼念宇航员的纪念仪式。参加的还有六千名NASA雇员和罹难宇航员的家人。
挑战者号宇航员的家人们成立了非营利组织挑战者号太空科学教育中心组织(CCSSE),并建立了五十个学习中心,作为对罹难者永久的纪念。
葬礼仪式
可辨识的宇航员遗体于1986年4月29日交还给了他们的家人。其中的两名成员:迪克·斯科比与迈克尔·史密斯被他们的家属安葬在阿林顿国家公墓的私人墓地。其他的遗体则于1986年5月20日安葬在阿林顿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纪念墓碑下。
收回残骸
在事故发生后一分钟,NASA的发射救援官员就调动了为回收SRB而在预定水域待命的船只展开搜救工作,同时还派遣了搜救飞机。但是在此时,碎片还在不停地掉落;因此靶场安全官员(RSO)命令飞机与船只在安全水域待命,直到确定被影响区域安全无虞后,才允许其全力进行的搜救工作;而这已是事发后一小时了。
在挑战者号事故发生的第一星期,美国国防部代表NASA协助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主要的海面搜救工作。根据海岸警卫队的说法,“这次行动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面搜救活动。”搜救行动一直持续到2月7日。此后,由搜寻、修复和重建小组进行修复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在抢救出有助于找出事故原因的碎片残骸。声纳、潜水员、遥控潜艇、和载人潜艇都用在了搜寻的工作上,搜寻的广度达到480平方海里(1,600平方千米)的海域,而深度则达到海面下370米(1,200英尺)。到了5月1日,将蒐集到的右侧SRB碎片修复还原后,已能足够判断出事故的真正原因,于是结束了主要的搜救工作。其他的一些浅水区域搜寻还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这与事故的调查无关:目的只是蒐集并修复残余碎片以供NASA进行对太空船与发射器的材料研究。
在挑战者号上有一面美国国旗,发现时依然原封不动地密封在货物袋中,现称作挑战者号之旗,这是科罗拉多州纪念碑镇童子军514团建议的名称。多年来,剩余的挑战者号残骸还在不断地被海水冲上佛罗里达州的海岸。1996年12月17日,在事故后差不多11年时,可可比奇的海滩上还发现了两大块残骸。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整装待发,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2名女宇航员,肩负着太空探索的任务,按时进入了机舱。克里斯塔?麦考利夫是一位小学教师,是美国的第一位从普通人中选拔的宇航员,志愿参加美国政府的“公民航天”计划,她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向全世界的儿童进行空中授课,实现人类第一次太空授课的壮举。
格林尼治时间16时39分(当地时间11时39分),“挑战者”号点火升空,它拖着长长的火焰直蹿天穹。然而,仅仅过了73秒钟,突然亮光一闪,紧接着地面人员听到了像打雷一般的轰然响声,瞬间“挑战者”号变成一团火球,直坠大西洋。就这样,这架已作过9次太空成功飞行的航天飞机,带着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一起遇难了。
对宇航员来说,最担心的是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更令人可怕的却是人为的差错。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一个巨大阴影。导致这次惨祸的直接原因是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密封装置失效,致使燃气外泄,喷出火舌,引起推进剂贮箱的爆炸。除了设计上的缺陷外,发射时气温过低也是一个直接的诱因,使合成橡胶失去弹性,丧失密封作用。
在前几次飞行时,已经发现橡胶密封圈有移位、腐蚀或烧坏的情况。美国航天局已了解到这个情况,并把它列为要优先解决的课题,但未付诸实施。
似乎无足轻重的密封橡胶圈,竟导致了世界航天史上的这一最大空难,使7名风华正茂的宇航员魂丧长空,这一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约75秒钟后,突然
爆炸,包括航天员密封座舱在内的轨道器被炸飞离外燃料箱,座舱以极
快的速度坠入大西洋,在水面上被击碎,座舱内七名航天员(包括女教师
麦考利夫在内)全部遇难。这次事故是航天史上的最大事故。也是损失最
大的一次航天事故,损失金额14亿美元,其中航天飞机12亿美元,携带
的卫星2亿美元。
事故发生后,美国出动了52架飞机、31艘船只、1艘核动力潜艇、2
艘常规潜艇、5艘无人驾驶潜水器和115名潜水员,进行了为时7个月的
搜索和打捞,共打捞了111,132千克重的残骸,其中有机组人员的座舱
残骸和助推火箭的连续环等。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表明,“挑战者”发射
升空后,挂在外燃料箱上的一枚助推火箭的密封装置破裂,喷出火焰,
把装有液态氢燃料箱烧成一洞,引起燃料箱猛烈爆炸,造成了这次事
故。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加速了第二代航天飞机的研制,以改善和加
强太空运载能力。第二代航天飞机“东方快车”可以在普通跑道上起
降,其发射费用仅为目前的二十分之一。这项计划需投资200亿美元
1、时间及地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
2、事故直接原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3、事故根本原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是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扩展资料: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当晚,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原本要对国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事发后改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对全美发表了针对这一灾难的演说,并与三天后出席悼念遇难的7名宇航员的纪念仪式。另外,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海面搜救行动。
事故发生后,里根总统亲自下令成立罗杰斯委员会,专门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罗杰斯委员会由14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其中,费曼因厌恶官方为调查环节设立的繁琐手续,选择独自调查事故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挑战者航天飞机灾难
调查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事故总统调查委员会,常称作罗杰斯委员会(以其主席的名字),是为调查此事件组成的。由前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担任主席。其他的成员还有: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副主席)、莎莉·莱德、律师大卫·艾奇逊、航空学专家尤金·科弗特和罗伯特·霍茨、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阿尔伯特·惠尔伦、小亚瑟·沃克、前空军将领唐纳德·秋提那、罗伯特·拉梅尔、约瑟夫·萨特和前飞行员查克·耶格尔。委员会工作了几个月后,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
他们发现挑战者号的意外是由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尾部一个密封接缝的O型环失效,导致加压的热气和火焰从紧邻的外加燃料舱的封缄处喷出,造成结构损坏。O型环的失效则归因于设计上的缺陷,因而太容易损坏,以及发射那几天的低温都是潜在的因素。更明确地说,报告也考虑到了意外的成因。最明显的就是NASA与承包商的疏忽,莫顿·塞奥科公司承认了他们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这使得罗杰斯委员总结挑战者号灾难是“一场肇由历史的事故”。
原因
报告中也强烈地批评了挑战者号发射的决策过程,认为它存在严重的瑕疵。报告明确地指出,NASA的管理层并不知道塞奥科公司最初对O型环在低温下的功能的忧虑,也不了解罗克韦尔国际公司提出的大量冰雪堆积在发射台上会威胁到发射的意见。报告最终总结出:
“……在沟通上的失败……导致了51-L的发射决策,是建立在不完善与时常误导的信息上的。冲突存在于工程数据与管理层的看法,以及一个允许航天飞机管理层忽略掉潜在的飞行安全问题的NASA管理结构之间。”
理查德·费曼的角色
委员会中最著名的一位成员是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他以自己的风格直接进行调查,而不是依据日程表进行。这让他与罗杰斯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后者曾经抱怨到:“费曼才是真正让我头痛的事。”在一场电视广播的听证会上,费曼将材料浸泡在一杯冰水之后,展示了O型环如何在低温下失去韧性而丧失密封的功能。
费曼也很重视NASA在“安全文化”上的缺失,并威胁要从报告中撤签(退出委员会),除非将他个人对航天飞机可靠性的观点列入——后来出现在附录F中。在这份附录中,他认为NASA管理层对安全与可靠性的评估,不同于数以千计参与实际工作的工程师的评估,是粗糙且不切实际的。他总结说:“想要在技术上成功,实情要凌驾于公关之上,因为大自然是不可欺骗的。” 美国众议院科学与技术委员会(CST)也召开一场听证会,并在1986年10月29日发表了他们关于挑战者号事故的报告。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重新审视罗杰斯委员会的发现,并同意罗杰斯委员会所指出的技术肇因,不过在所占比例上有所不同。
“……委员会认为,导致挑战者号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非是罗杰斯委员会结论中所指出的拙劣的沟通或基本的程序。更确切地说,基本问题在于NASA高层与承包商人员多年来拙劣的技术决策,他们未能果断地行动,去解决固体火箭助推器接缝存在的日益严重的异常。” 在挑战者号的事故之后,航天飞机的航次全部暂停,以等待罗杰斯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同时NASA也参考1967年阿波罗1号失火的模式进行了内部调查,这个调查更像是在挑战者号出事后,因为外部评论的压力而被迫进行的。罗杰斯委员会提出了九项改进航天飞机项目安全性的建议,而里根总统更直接指示NASA要在三十天内提出落实这些建议案的实施计划。
作为对委员会的回应,NASA开始重新设计航天飞机的整个SRB部件,并由委员会推荐的一个独立观察小组进行监督。 NASA与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的合约中,有一条对SRB部件的责任归属,阐明了在“任务失败或人员丧生”的情况下,承商将被罚没一千万美元的奖励金,并承担形式上的法律责任。在挑战者号事故发生之后,塞奥科公司“自愿接受”金钱上的惩罚以交换不追究法律上的责任。
NASA也遵从委员会对行政官员的建议,由副行政官员直接重新建立了安全性、可靠性与质量保证办公室,副行政官员将直接地向NASA的行政官员报告。曾就职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乔治·马丁,被指定担任这项职位。挑战者号前飞行指挥官员杰伊·格林则成为安全部门理事会的负责人。
NASA不切实际与过度乐观的发射时程表也被罗杰斯委员会批评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事故之后,NASA努力尝试制订出更实际的航天飞机航班:它亦将另一架航天飞机奋进号加入航天飞机的舰队,以取代挑战者号;并与国防部合作,尽量使用一次性发射系统而非航天飞机来发射卫星。1986年8月,里根总统也宣布航天飞机将不再执行发射商业卫星的酬载任务。1988年9月29日,在航天飞机计划32个月的停滞之后,开始执行新的一次航天飞机任务STS-26。
虽然在挑战者号事故后,NASA已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但许多评论者仍然认为它在组织文化与管理结构上的改变未能(不会)深入与持久。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灾难之后,NASA管理层对安全问题的态度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CAIB)认为,NASA未能从挑战者的事故中学到足够多的教训,特别是未能真正的设立独立作业的安全监督小组;CAIB觉得在这个领域内,“NASA对罗杰斯委员会的回应并没有达到委员会的初衷”。“造成对挑战者号(事故)负有责任的制度失效原因并未消除”,意即导致挑战者号事故“有瑕疵的决策过程”,在17年后同样对哥伦比亚号失事负有责任。
此次事故的根源来自一个不起眼的橡胶部件——“O-ring”( O型环)。由于发射时气温过低,橡胶失去弹性,使得原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最终导致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在高空解体。
1、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发射推后到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发射前一晚,NASA工程师和负责飞船焊接及密封的塞奥科公司工程师一起讨论了天气对任务的影响。虽然有人表示了对橡胶材料密封性的担忧,但最终管理层依然决定在28日进行发射。
2、28日上午11时39分,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点火,仅0.6秒后,第一个故障征兆就已显现。从现场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一股黑色烟雾从发动机右侧尾部喷出,持续了约2秒。事后调查表明此黑烟是由接缝开裂导致,主O型环原本的作用即是封闭该裂缝,但由于温度过低失效,而副O型环又因为金属部分的崩离而偏离了原有位置。
3、点火后58秒,一台追踪摄像机捕捉到了右侧发动机靠近尾部支架处出现的烟羽,可燃气体开始泄露。第64秒,烟羽突然改变了形状,同时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异常火光,这表明尾部燃料舱的液氢舱开始出现泄漏。在电脑控制下,主发动机的喷嘴开始转动,试图补偿助推器产生冲力导致的不平衡。
4、在地面控制人员和宇航员看来,出现这种情况还在正常范畴内。第68秒时,地面通信告知宇航员执行加速,不到10秒钟之后,挑战者号在14600多米的高空解体,随着外部燃料箱的瓦解,脱离了正常飞行姿态的挑战者号被突如其来的巨大气流冲击下被撕裂。25秒后,残存的驾驶舱在惯性作用下升至19800米高空,随后开始自由落体,在数分钟后以330公里/小时的高速溅落海面。
事故原因最终查明:
发射时气温过低,发射台上已经结冰,造成固定右副燃料舱的O形环硬化,失效。在点火时,火焰从上往下烧,O型环要及时膨胀,但O型环已经失效,火焰往外冒,断断续续冒出了黑烟。但是由于燃料中添加了铝,燃烧形成的铝渣堵住了裂缝,在明火冲出裂缝前临时替代了O型环的密封作用。
在爆炸前十几秒,宇航飞机遭到一股强气流,威力相当与卡特里娜飓风。凝结尾出现了不同寻常的“Z”字尾。接下来的震动让铝渣脱落,移除了阻碍明火从接缝处泄漏出来的最后一个屏障,火焰喷射在主燃料舱上。
在爆炸前一秒,火焰烧灼让主燃料舱的O型环脱落,造成了主燃料舱底部脱落。宇航飞机的机鼻也撞上了主燃料舱的顶部。在发射后73秒,“挑战者”号在40000公升燃料的爆炸下,炸成了几千个碎片。
其实本来这场事故本来可以避免。在发射前13小时,一位重要工程师向公司上级召开了电话会议,指出了上次“挑战者”号的发射由于O型环失效差点毁灭,但上级由于急着完成快捷而便宜的太空旅行,保持了自己的观点。在发射前30分钟,一架波音757客机报告了强气流的存在,但发射中心也没有注意。于是……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残骸散落在大海中,后来被远程搜救队打捞了上来。
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而又根据预报,肯尼迪航天中心(KSC)当时的天气情况不宜发射,发射再次推后到美国东部时间27日上午9时37分。 由于外部舱门通道的问题,发射再推迟了一天。首先,一个用于校验舱门密封安全性的微动开关指示器出现了故障。 然后,一个坏掉的门闩使工作人员无法从航天飞机的舱门上取下闭合装置器。当工作人员最终把装置器锯下之后,航天飞机着陆跑道上的侧风超过了进行返回着陆场地(RTLS)中断的极限。直到发射时限用尽,并开始采用备用计划时,侧风才停了下来。 天气预报称28日的清晨将会非常寒冷,气温接近华氏31度(摄氏-0.5度),这是允许发射的最低温度。过低的温度让莫顿·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感到担心,该公司是制造与维护航天飞机SRB部件的承包商。在27日晚间的一次远程会议上,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和管理层同来自肯尼迪航天中心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NASA管理层讨论了天气问题。部分工程师,如比较著名的罗杰·博伊斯乔利,再次表达了他们对密封SRB部件接缝处的O型环的担心:即,低温会导致O型环的橡胶材料失去弹性。他们认为,如果O型环的温度低于华氏53度(约摄氏11.7度),将无法保证它能有效密封住接缝。他们也提出,发射前一天夜间的低温,几乎肯定把SRB的温度降到华氏40度的警戒温度以下。但是,莫顿·塞奥科公司的管理层否决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发射进程能按日程进行。
由于低温,航天飞机旁矗立的定点通信建筑被大量冰雪覆盖。肯尼迪冰雪小组在红外摄像机中发现,右侧SRB部件尾部接缝处的温度仅有华氏8度(摄氏-13度):从液氧舱通风口吹来的极冷空气降低了接缝处的温度,让该处的温度远低于气温,并远低于O形环的设计承限温度。但这个信息从未传达给决策层。冰雪小组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来移除冰雪;同时,航天飞机的最初承包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也在表达着他们的担心。他们警告说,发射时被震落的冰雪可能会撞上航天飞机,或者会由于SRB的排气喷射口引发吸入效应。罗克韦尔公司的管理层告诉航天飞机计划的管理人员阿诺德·奥尔德里奇,他们不能完全保证航天飞机能安全地发射;但他们也没能提出一个能强有力地反对发射的建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奥尔德里奇决定将发射时间再推迟一个小时,以让冰雪小组进行另一项检查。在最后一项检查完成后,冰雪开始融化时,最终确定挑战者号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时38分发射。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原因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原因
- 挑战者号宇宙飞船简介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原因
-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 挑战者号失事原因是什么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的事件过程
-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的概述
- 挑战者号在海底有哪些发现
- 挑战者号失事原因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STS
Challenger,STS是太空运输系统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缩写,是美国官方对于航天飞机这种设备的正式称呼)是美国航空太空总署(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身代号为STA-099),但在挑战者号完成了初期的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号改为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然而很不幸的,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进行代号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Solid
Rocket
Booster,
SRB)上面的一个O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且在升空后73秒时,爆炸解体坠毁。包括航天飞机本体与当时机上的7名太空人,全在该次意外中丧生。
此次事故的根源来自一个不起眼的橡胶部件——“O-ring”( O型环)。由于发射时气温过低,橡胶失去弹性,使得原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最终导致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在高空解体。
1、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发射推后到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发射前一晚,NASA工程师和负责飞船焊接及密封的塞奥科公司工程师一起讨论了天气对任务的影响。虽然有人表示了对橡胶材料密封性的担忧,但最终管理层依然决定在28日进行发射。
2、28日上午11时39分,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点火,仅0.6秒后,第一个故障征兆就已显现。从现场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一股黑色烟雾从发动机右侧尾部喷出,持续了约2秒。事后调查表明此黑烟是由接缝开裂导致,主O型环原本的作用即是封闭该裂缝,但由于温度过低失效,而副O型环又因为金属部分的崩离而偏离了原有位置。
3、点火后58秒,一台追踪摄像机捕捉到了右侧发动机靠近尾部支架处出现的烟羽,可燃气体开始泄露。第64秒,烟羽突然改变了形状,同时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异常火光,这表明尾部燃料舱的液氢舱开始出现泄漏。在电脑控制下,主发动机的喷嘴开始转动,试图补偿助推器产生冲力导致的不平衡。
4、在地面控制人员和宇航员看来,出现这种情况还在正常范畴内。第68秒时,地面通信告知宇航员执行加速,不到10秒钟之后,挑战者号在14600多米的高空解体,随着外部燃料箱的瓦解,脱离了正常飞行姿态的挑战者号被突如其来的巨大气流冲击下被撕裂。25秒后,残存的驾驶舱在惯性作用下升至19800米高空,随后开始自由落体,在数分钟后以330公里/小时的高速溅落海面。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是因为“○圈”的不稳定。
组装在火箭上的这些钢圈看上去很结实,很牢固,但点火后,每个部分由于受到巨大压力,都会像气球一样被‘吹’起来。这样,就需要在各部分的接合处采用松紧带来防止热气跑出火箭。这份工作由两条名为“○圈”的橡胶带完成,它们可以随着钢圈一起扩张,并能弥合缝隙。如果这两条橡胶带与钢圈脱离哪怕0.2秒,助推器的燃料就会发生泄露,固态火箭助推器就会爆炸。
“挑战者”发射那天,天气非常寒冷。气温降低后,这些“○圈”就变得非常坚硬,伸缩就更加困难。坚硬的“○圈”伸缩的速度变慢,密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虽然那可能只是零点几秒的时间,但足以把一次本应成功的发射变成一场灾难。
技术原因(直接原因)。
"挑战者"号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具体的讲就是旨在防止喷气燃料事时的热气从联接处泄露的密封圈遭到了破坏,这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技术原因。
在航天飞机设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推进器运作的温度范围,即40°F——90°F,而在实际运行时,整个航天飞机系统周围温度却是处于31°F—99°F的范围。
所有的橡胶密封圈从来没有在50°F以下测验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是用来承受燃烧热气的,而不是用来承受冬天里发射时的寒气的,而当时"挑战者"反射的时间却正好是在寒冷的冬天。
简介
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委派罗杰斯委员会对该事故进行调查。罗杰斯委员会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是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
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罗杰斯委员会向NASA提出了9项建议,并要求NASA在继续航天飞机飞行计划前贯彻这些建议。
在该事故中遇难的宇航员克丽斯塔·麦考利夫是太空教学计划的第一名成员。她原本准备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因此许多学生观看了挑战者号的发射直播。
这次事故的媒体覆盖面非常广:一项研究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在事故发生后一个小时内已经听闻这次事件的新闻;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安全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
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而又根据预报,肯尼迪航天中心(KSC)当时的天气情况不宜发射,发射再次推后到美国东部时间27日上午9时37分。
由于外部舱门通道的问题,发射再推迟了一天。首先,一个用于校验舱门密封安全性的微动开关指示器出现了故障 。 然后,一个坏掉的门闩使工作人员无法从航天飞机的舱门上取下闭合装置器。当工作人员最终把装置器锯下之后,航天飞机着陆跑道上的侧风超过了进行返回着陆场地(RTLS)中断的极限。直到发射时限用尽,并开始采用备用计划时,侧风才停了下来。
天气预报称28日的清晨将会非常寒冷,气温接近华氏31度(摄氏-0.5度),这是允许发射的最低温度。过低的温度让莫顿·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感到担心,该公司是制造与维护航天飞机SRB部件的承包商。在27日晚间的一次远程会议上,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和管理层同来自肯尼迪航天中心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NASA管理层讨论了天气问题。部分工程师,如比较著名的罗杰·博伊斯乔利,再次表达了他们对密封SRB部件接缝处的O型环的担心:即,低温会导致O型环的橡胶材料失去弹性。他们认为,如果O型环的温度低于华氏53度(约摄氏11.7度),将无法保证它能有效密封住接缝。他们也提出,发射前一天夜间的低温,几乎肯定把SRB的温度降到华氏40度的警戒温度以下。但是,莫顿·塞奥科公司的管理层否决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发射进程能按日程进行。
由于低温,航天飞机旁矗立的定点通信建筑被大量冰雪覆盖。肯尼迪冰雪小组在红外摄像机中发现,右侧SRB部件尾部接缝处的温度仅有华氏8度(摄氏-13度):从液氧舱通风口吹来的极冷空气降低了接缝处的温度,让该处的温度远低于气温,并远低于O形环的设计承限温度。但这个信息从未传达给决策层。冰雪小组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来移除冰雪;同时,航天飞机的最初承包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也在表达着他们的担心。他们警告说,发射时被震落的冰雪可能会撞上航天飞机,或者会由于SRB的排气喷射口引发吸入效应。罗克韦尔公司的管理层告诉航天飞机计划的管理人员阿诺德·奥尔德里奇,他们不能完全保证航天飞机能安全地发射;但他们也没能提出一个能强有力地反对发射的建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奥尔德里奇决定将发射时间再推迟一个小时,以让冰雪小组进行另一项检查。在最后一项检查完成后,冰雪开始融化时,最终确定挑战者号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时38分发射。 起飞上升
以下关于事故的分析基于实时遥测数据、摄影分析,以及航天飞机与任务控制中心的语音通讯副本产生。发射后的所有时间信息都以秒给出,叙述的每项事件都与从最接近仪表事件取得的遥测时间码一致。
在升空前6.6秒,三部航天飞机主引擎(SSME)点火。为了应对发射的临时中断,SSME可在火箭离开地面前安全地关闭。在起飞时间点时(T=0,为美国东部时间当日11:38:00.010),三部SSME达到了100%的效能率,并在计算机控制下提高到104%,在此时,两部SRB点火,火箭挣脱了固定用的紧固螺栓,从发射台开始上升。随着火箭的第一次垂直动作,氢气排放臂从外部舱收回,但没有成功锁上。但通过对发射台摄像机记录视频的回放,发现排放臂此后没有重新接触到船体,因而将它作为对事故有影响因素的猜想可排除。发射后对发射台的检查也显示出4颗紧固螺栓的反冲弹簧遗失了,但这也被排除了。
挑战者号升空下一个发射时的视频回放点显示,在T+0.678时,一股黑灰色的烟雾从右侧SRB尾部靠近连接该部件与外部舱的支架处喷出,大约在T+2.733时烟雾不再喷出。烟雾最后可见的时刻位于T+3.375。后来确定这些烟雾是由右侧SRB部件尾部接缝的开合引发的。助推器的外壳在点火产生的压力下有所膨胀,作为膨胀的结果,外壳的金属部分崩离了其他的部分,打开了一个泄漏温度高达华氏5,000度(摄氏2,760度)气体的裂缝。主O型环是设计用于封闭该裂缝,但在过低的温度下它没能在第一时间内密封住,而副O型环又因为金属部分的崩离而偏离了原有位置。这样就没有可阻碍气体逸出的障碍了,两个O型环在大约70度的范围内都被气化了。然而,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氧化铝封闭了损坏的接缝,在明火冲出裂缝前临时替代了O型环的密封作用。
在火箭离开发射塔后,SSME以最大效能的104%运行,控制权从位于肯尼迪中心的发射控制中心(LCC)移交到了休斯敦的任务控制中心(MCC)。为了预防空气动力拆散航天飞机,在T+28时SSME开始降低功率以减小航天飞机在密度较大的低空大气中的速度。在T+35.379时,SSME已低于计划的65%效能。5秒后,在5800米(19,000英尺)的位置时,挑战者号突破了音障。在T+51.860时,SSME重新回到104%的效能,火箭也已接近最大Q值(Max Q):飞行物能承受的最大气动压力。
强风切变
正当航天飞机达到最大Q值时,它遭遇了航天飞机程序记录中最强烈的风切变。
在T+58.788时,一台追踪摄像机捕捉到了右侧SRB靠近尾部支架处出现的烟羽(plume)。当时挑战者号与地面的休斯敦对此都还不知情,但可燃气体已从右侧SRB的一个接缝处开始泄漏出来。风切变的力量粉碎了替代损坏O型环的氧化物密封层,移除了阻碍明火从接缝处泄漏出来的最后一个屏障。在一秒内,烟羽变得明显并剧烈。由于密封失效的接缝处迅速扩大的裂缝,右侧SRB的内压开始减小,在T+60.238时,已可在视觉上观察到从接缝处逸出的火焰,同时开始灼烧外部舱。
在T+64.660时,烟羽突然改变了形状,这表明尾部燃料舱的液氢舱开始出现泄漏。在电脑控制下,主引擎的喷嘴开始绕枢轴进行转动,试图补偿助推器产生冲力导致的不平衡。在T+66.764时,航天飞机外部液氢舱的压力开始下降,显现出了泄漏所导致的影响。
对宇航员与飞行控制员来说,这个阶段的情形看上去似乎还是正常的。在T+68时,太空舱通讯员(CAPCOM)通知宇航员们“执行加速”,机长迪克·斯科比确认了这个呼叫。他的响应是:“收到,执行加速”,这句话是挑战者号空对地回路的最后一次通讯。
解体陨落
在T+72.284时,右侧SRB部件似乎已从与外部舱连接的尾部支架上扯落。事后从遥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在T+72.525时,航天飞机右侧有突然的加速,宇航员们也可能感觉到:船员舱记录器最后的状态记录是在加速后半秒钟时,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发出了“嗯噢”的叫声。史密斯可能也感觉到了主引擎异常表现的征兆,或是外部燃料舱压力的下降。
在T+73.124时,舰尾拱顶的液氢燃料舱发生故障,产生的一股推力将液氢舱推挤入了上端的液氧舱;与此同时,右侧的SRB绕着支架向上转动,并且撞击到了内部燃料舱结构。
在T+73.162时,航天飞机在14.6千米(48,000英尺)的高度上开始解体 。伴随着外部燃料舱的瓦解,挑战者号在气流的冲击下改变了正常的方向,并在异常的气体动力产生20g——远超过设计极限的——负载系数下立刻被撕裂开来。
两架SRB则因能承受更大的空气动力负载,在从外部舱分离后还继续进行了37秒钟的失控动力飞行。SRB的外壳由12.7毫米(半英寸)厚的钢板构成,比航天飞机与外部燃料舱更为坚固;因此两架SRB在航天飞机解体时得以幸免,即使导致挑战者号毁灭的SRB接缝烧穿对右侧SRB的影响依然存在。SRB在其于大气层的烧蚀过程中损坏。
飞行日志
在事故发生后,任务控制中心持续了十几秒的宁静。电视屏幕上显示着挑战者号所在位置出现的烟雾,和向海洋坠落的大量碎片残骸。在大约T+89时,飞行指挥杰伊·格林提醒飞行动力官员向他提供信息。得到的回复是“过滤雷达得到不连续的来源”,进一步表明挑战者号已经破裂成了许多碎片。地面控制员报告说,挑战者号的无线通讯器与遥测数据均“无法连接,下行链路失败”。格林命令他的小组“仔细察看你的数据”并寻找轨道舱成功逃生的任何迹象。
在T+110.250时,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靶场安全官员(RSO)向航天飞机与SRB发出了无线电信号,激活了靶场安全系统的自毁程序。这是一个应对紧急情况的正常程序,以确保自由飞行的SRB不对陆地或海洋的目标造成威胁。另外一个相同的自毁信号也摧毁掉了外部舱未分解的部分。
“这里的飞行控制员在应对该情况时看来是非常谨慎的,”公共事务官员史蒂夫·内斯比特报告说,“一个明显的主要故障是,我们没有下行链路。”在一个停顿后,内斯比特说道:“我们从飞行动力官员得到的报告说飞行器已经爆炸。”
格林命令任务控制中心执行紧急情况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封锁进出控制中心的通道、切断与外部世界的电话联系,并根据清单确保有关的数据都正确地被记录与保护。
爆炸可能
与飞行动力官员最初的结论相反的是,航天飞机与外部舱实质上并没有“爆炸”。它们是在航天飞机接近最大气动压力(即“最大Q值”)后,被巨大的空气动力迅速撕裂的。外部舱解体后,其中储存的燃料与氧化剂逸出,并造成爆炸产生巨大火球的假象。不过,按照NASA团队在事故后的影像分析结果来看,推进燃料只有“部分燃烧”。 同样的,航天飞机泄漏的液氧和液氢产生了最初组成可见烟云的成分:水蒸气与气体。传统上,保存在低温下的液氢不可能迅速地燃烧并触发一场“爆炸”。如果发生爆炸,爆炸会迅速摧毁整个航天飞机,同时连带杀死机上的所有宇航员。但在飞行器解体的过程中,更坚固的船员舱与SRB幸存了下来;SRB随后被远程遥控命令自毁;分离的船员舱则以抛射轨道下坠,并在T+75.237离开烟云时清晰可见。飞行器解体25秒后,船员舱抵达19.8千米(65,000英尺)的抛射轨道顶点,并于14.6千米(48,000英尺)处解体。
死因之谜
在飞行器解体的过程中,更坚固的船员舱保留了整体,并处于慢速翻转状态。NASA粗略估计如果要撕裂船员舱的话,作用力要达到重力g的12到20倍;但是,在两秒内,作用在舱体上的力已经减少到4 g以下,而在10秒后船员舱已进入自由落体状态。这些力看来不足以对舱体造成主要的损害。至少在解体后,有迹象表明部分宇航员依然还活着并暂时具有意识:事后发现飞行甲板上的4个个人外出空气袋(PEAP)中的3个已激活。调查员发现空气余量与解体后2分45秒的抛射时间大约一致。在解体较长一段时间后,宇航员是否还具有意识是不可而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离的船员舱内是否维持了安全的压力。如果没有,在当时的高度上能维持意识的时间只有几秒钟;PEAP只供给非加压的空气,因此无助于帮助宇航员们维持意识。船员舱以大约334千米/时的速度溅落海面,导致了超过200 g的瞬间减速,远远超过了船员舱的结构承受极限与人员存活极限。
1986年7月28日,NASA太空飞行副主管及前宇航员理查德·特鲁利海军少将,发表了一份由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生物医学专家约瑟夫·克尔温提交的报告,提到了事故中宇航员的死亡。克尔温博士曾参与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在事故发生不久后便被委派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克尔温的报告中提到:
“结果是不确定的。船员舱与海洋表面的碰撞非常猛烈,导致了在爆炸后几秒内造成的破坏迹象被抹除。我们的最终结论是:
★不能确定导致挑战者号宇航员死亡的原因;
★轨道舱解体时的作用力对宇航员也许不能造成致命或严重的伤害;
★而宇航员很有可能,不过不一定,在轨道舱解体后的几秒内由于飞行中的船员模块失去压力而失去意识。 ”
新,根据死亡解剖证据,死因已经被判明为坠落时舱体与海面的重击而造成死亡。
逃生备案
调查表明,在航天飞机解体爆炸前,至少有3名航天员并没有马上死亡。这3名航天员打开了航天飞机上的应急供氧设备。这3人最终死于低温、缺氧(航天飞机解体到坠入海洋历时至少3分钟)和掉入海洋时500多G的超重。在航天飞机设计期间,曾有几次提及发射逃生系统,但NASA的最终结论是:航天飞机可期待的高可靠性可以排除对这一系统的需要。前4次测试飞行的航天飞机轨道任务中,用到了修改后的SR-71黑鸟式侦察机弹射座椅与全套的增压服;但在后来正式的任务中,却移除了这些装置。发射逃生系统被认为有以下这些局限而未安装:“有限的作用、技术的复杂与过多金钱的花费、重量与日程表的拖延” 。
在失去挑战者号后,这个问题被再次提出,同时NASA也考虑了几种方案:包括弹射座椅、牵引救生装置与从轨道舱底部跳伞逃生的方案。但是,NASA再次得出了所有的发射逃生系统都是不切实际的结论,理由是这些都将导致必然对现有飞行器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并因此缩减宇航员的活动空间。跳伞逃生系统的设计允许宇航员在航天飞机滑行过程中跳伞逃生;但是,该系统已经无法在挑战者号的方案中实现了。 事故发生后,NASA被批评为在新闻上缺乏开放性。《纽约时报》提到了在当天的事故后,“无论是上升阶段的飞行指挥杰伊·格林,还是控制室的其他人,都没有通过航天机构向新闻机构提供有关信息”。 由于缺乏可靠来源,新闻机构只能进行推测;《纽约时报》与合众国际新闻社(UPI)都推测出了外部舱的故障是事故主因的结论,尽管当时NASA的内部调查人员已经将调查的焦点放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上。“航天机构,”航天新闻报道员威廉·霍伍德写道,“坚守着那套关于调查详情的严格保密政策,这是一个不断标榜自己公开性的机构的非典型姿态。 ”
追悼
在灾难发生的那一晚,罗纳德·里根总统原已预定对国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起初,他宣布咨文将按时发表,但后来在各方压力下他将发表国情咨文的时间推迟了一周,并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中向全美发表了一份关于挑战者号灾难的演说。这份演讲由佩吉·努南撰写,并以引用小约翰·吉列斯比·麦基的一首诗《高高飞翔》(High Flight)作为结尾:
“我们永远缅怀他们,我们不会忘记今晨最后看到他们的情景。他们整装待发,向我们挥手致意,然后脱离了大地执拗的束缚飞上天际,亲近上帝慈爱的面容。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m, nor the last time we saw them, this morning, as they prepared for their journey and waved goodbye and ’slipped the surly bonds of Earth’ to ’touch the face of God. ”
三天后,里根偕同夫人南希一同来到了约翰逊航空中心,出席悼念宇航员的纪念仪式。参加的还有六千名NASA雇员和罹难宇航员的家人。
挑战者号宇航员的家人们成立了非营利组织挑战者号太空科学教育中心组织(CCSSE),并建立了五十个学习中心,作为对罹难者永久的纪念。
葬礼仪式
可辨识的宇航员遗体于1986年4月29日交还给了他们的家人。其中的两名成员:迪克·斯科比与迈克尔·史密斯被他们的家属安葬在阿林顿国家公墓的私人墓地。其他的遗体则于1986年5月20日安葬在阿林顿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纪念墓碑下。
收回残骸
在事故发生后一分钟,NASA的发射救援官员就调动了为回收SRB而在预定水域待命的船只展开搜救工作,同时还派遣了搜救飞机。但是在此时,碎片还在不停地掉落;因此靶场安全官员(RSO)命令飞机与船只在安全水域待命,直到确定被影响区域安全无虞后,才允许其全力进行的搜救工作;而这已是事发后一小时了。
在挑战者号事故发生的第一星期,美国国防部代表NASA协助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主要的海面搜救工作。根据海岸警卫队的说法,“这次行动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面搜救活动。”搜救行动一直持续到2月7日。此后,由搜寻、修复和重建小组进行修复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在抢救出有助于找出事故原因的碎片残骸。声纳、潜水员、遥控潜艇、和载人潜艇都用在了搜寻的工作上,搜寻的广度达到480平方海里(1,600平方千米)的海域,而深度则达到海面下370米(1,200英尺)。到了5月1日,将蒐集到的右侧SRB碎片修复还原后,已能足够判断出事故的真正原因,于是结束了主要的搜救工作。其他的一些浅水区域搜寻还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这与事故的调查无关:目的只是蒐集并修复残余碎片以供NASA进行对太空船与发射器的材料研究。
在挑战者号上有一面美国国旗,发现时依然原封不动地密封在货物袋中,现称作挑战者号之旗,这是科罗拉多州纪念碑镇童子军514团建议的名称。多年来,剩余的挑战者号残骸还在不断地被海水冲上佛罗里达州的海岸。1996年12月17日,在事故后差不多11年时,可可比奇的海滩上还发现了两大块残骸。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 是专门用来对海洋进行科学调查和考察活动的海洋工程船舶,它是开发海洋的尖兵。挑战者号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调查船,由英国的一军舰改装而成,长68米,排水量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推进。英国皇家学会曾于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组织了 “挑战者”号在大 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年5个月的环球海洋考察,开始的。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海洋考察,有系统、有目标的近代海洋科学考察是“挑战者号”号科学考察船创始的。有243名船员,6个科学家组织参加,由汤姆森爵士领导,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综合性的海洋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活动第 一次使用颠倒温度计测量了海洋深层水温及其季节变化;采集了大量海洋动植物标本和海水、海底底质样品,发现了715个新属及4717个海洋生物新种,验证了海水主要成分比值的恒定性原则,编制了第一幅世界大洋沉积物分布图;此外还测得了调查区域的地磁和水深情况。这些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样品,经76位科学家长达23年的整理分析和悉心研究,最后写出了50卷计2.95万页的调查报告。他们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为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8月11日,美国科学考察船“格洛玛·挑战者”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经过15年的航行,“挑战者”号不仅验证了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而且还有许多新的重大发现。
“挑战者”号还有一些令人惊异的新发现:大洋板块向另一板块下俯冲时,平铺其上的沉积层因密度小无法随其俯冲而堆积于俯冲沟内,建造起一种混乱的沉积结构。地中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次变为一个炎热的、没有生命、没有水的坑穴,坑底位于海面之下3.2千米。大约550万年前,坑穴的西面又出现一条裂缝,大西洋的海水便轰鸣而入,使这个坑穴再次灌满水。当时火山无论是分布范围还是喷发的猛烈程度,都远远超过今天。在日本东部,由火山灰形成的伸入太平洋达2400千米的楔形熔岩地块,是经过5000万年形成的。夏威夷群岛和皇帝海岭,是由夏威夷岛下的火山地带造成的。在过去的7000万年里,海底先向北、然后向西移动,把夏威夷移到目前的位置上。它最终还将向西移动,岛下的火山也将熄灭,在它现在位置上,将出现一座新的岛屿等等。
“挑战者”号通过广泛的考察,证实了埋藏在大洋底下的矿产资源远比陆地下的丰富得多。在墨西哥湾、南极罗斯海区都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油气;在红海底和地中海底发现了含金、银、铜、铝、锌的多金属软泥。在海底钻取岩心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将钻头钻入海底后就一根接一根地放下钢管,再将这些钢管连同挖取的岩心一起拉上来。将其截开后纵向剖开,一半送往美国研究,一半在船上进行分析、检测。世界各国被钻探的结果所吸引,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加了“挑战者”号的工作。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悲壮的事故。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在组织领导决策和组织沟通中有用的经验。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决策方面的原因,而其失事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领导层决策的失误,这种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是其影响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其技术本身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的决策机制,不可避免的将带来技术上的失误。因此,可以说决策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航天局,而不仅仅是一次飞机的爆炸。
下面,我将从“挑战者“号失事的技术原因,宇航局内部存在的决策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在以后如何避免,以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项目管理种存在的问题和避免此类措施应采取的措施。
一.“挑战者“号失事的技术原因(直接原因)
1.“挑战者“号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具体的讲就是旨在防止喷气燃料事时的热气从联接处泄露的密封圈遭到了破坏,这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技术原因。
2.在航天飞机设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推进器运作的温度范围,即40°F——90°F,而在实际运行时,整个航天飞机系统周围温度却是处于31°F—99°F的范围。
3.所有的橡胶密封圈从来没有在50°F以下测验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是用来承受燃烧热气的,而不是用来承受冬天里发射时的寒气的,而当时“挑战者“反射的时间却正好是在寒冷的冬天。
二.对“挑战者“号失事的真正原因的分析
1.决策存在的问题
正如前面所说,挑战者号失事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问题,而非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那么,究竟在“挑战者“号事件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失误:
对于在按照规定准时飞行、节约成本与安全飞行的决策上存在严重的失误。宇航局选择了前者,这个决策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宇航局根本没有考虑到在这个问题上哪一个更加重要。宇航局宁可选择有缺陷的工具飞行,也不愿接受27个月的修改计划。在摩劳伊的回忆中写到:我认为我们每次都在冒险,我们在1月28日还经历了一次从发现密封圈腐蚀时候一直都经历的冒险。这完全是如赌徒一般的行为。
对于候补制造商的选择上也存在决策失误的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谓的竞标,其实更倾向于萨科尔公司,对于其他的竞争厂家来说,并没有公平性可言,这样竞标出来的公司在产品的质量问题其实是非常令人堪忧的,并且对于其宇航局的监督等也严重不足。他们存在主仆之分,这样的后果显然是造成了一种相当不健康的环境。
2.航天飞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沟通问题。沟通在整个航天局以及在航天局与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在跟萨科尔公司的沟通上,存在着等级优越的观念。这是根本不适合于组织发展的。
其次是决策的环境问题。我们不难看到,整个决策环境其实都有压力,压力既有外部的,又有外部的,宇航局想在里根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前把航天飞机送上天。这显然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管这种压力并不能够得到当局的承认,但是确实存在。
还有组织内部本身的从众情绪较重。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得名誉校长汉斯说:“我相信在每一次独立的发射中有一些分部门的工程师不会起来说‘别发射’,因为人人都会因此遭到议论。“由此可见,在宇航局的员工们的从众压力多么的严重。
最后,骄傲情绪充斥着整个宇航局,因为他们的成功先例使他们处在了一个危险的边缘,没有回旋的余地,骄傲情绪继续滋长。对于危机的来临又缺乏镇定的应对及方法。
相关tag:挑战者号 宇宙 简介
挑战者地狱猫Redeye恶魔化版本的地狱猫 ♂
挑战者地狱猫Redeye恶魔化版本的地狱猫
- 挑战者地狱猫Redeye恶魔化版本的地狱猫
- 地狱猫和恶魔哪个贵
- 道奇挑战者地狱猫和恶魔的区别是什么
- 道奇恶魔和地狱猫都属于挑战者吗 二者有什么区别
恶魔是当今众多版本的道奇挑战者当中性能最强的版本,但在全球只有3300位车主能够尽情享受挑战者恶魔的魅力所在。虽然同样是以来自地狱生物命名,但相比恶魔,相差将近100马力的地狱猫似乎黯然失色。不过随着恶魔的停产,地狱猫也推出了更加接近恶魔的Redeye(红眼)版本。
提到恶魔,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双血红色的眼睛。道奇将“地狱猫”后面加入“红眼”的后缀的用意显而易见——这是一辆“恶魔化”的地狱猫。
当然除了名称,这辆车在各个方面都向恶魔看齐。与“标准地狱猫”相比,“红眼”具有更大的威力,但为了不侵略恶魔的地盘,“红眼”配备的增压6.2升V8发动机,可产生797马力(594千瓦)和958牛顿米的扭矩。相比恶魔的808马力略有缩减。它与八速自动变速箱和升级的变矩器匹配。根据道奇官方的数据,“红眼”将在3.5秒内从静止状态开始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同时以21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10.8秒的时间内完成四分之一英里的直线加速。最高速度为326公里/小时。
和它的名字一样“地狱猫红眼”在原有的地狱猫徽标上也采用了暗黑色的涂装并且猫的眼睛也被喷涂成显眼的血红色,这一点就如同其名字一样有创意。当然,这个全新的元素也在整辆车的众多位置使用,包括前翼子板徽章、仪表板、智能钥匙和增压器壳体。在内部,道奇拥有一个新的220英里(354公里)/小时的速度计和一个带有Redeye标志的液晶屏。双通进气管罩也在向经典的道奇设计致敬。
随着恶魔的停产,地狱猫Redeye成为了挑战者家族目前在售的最强版本。虽然相比恶魔还有微弱的差距,但如果加上适当的改装,超越恶魔并不是难事。
要看你选什么配置,配置不同价格也不同。
恶魔和地狱猫是同一级别车型,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动力上有一些区别。道奇恶魔是该车系的终极性能版车型,汽车的外观采用了更夸张的造型设计,并且配备了全世界量产车中最大的机盖散热口,散热口的面积是地狱猫这款车的两倍。在动力方面,恶魔搭载的是一台6.2L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840马力,最大峰值扭矩为1004牛米,这款车采用的是大量的轻量化设计,与地狱猫这款车相比,汽车的重量轻了105kg。道奇挑战者地狱猫车头两个大灯像鹰眼般锐利,全身灵活的线条,溢出了一股灵气,潜在的强劲动力,整个汽车的外观充满着美国肌肉车的气质,值得一提的是,地狱猫的足灯采用的是164颗LED灯源,整个尾灯被后备厢从中间一分为二,主要的作用是提升高速行过程中的急定性。地狱猫同时搭载的是一台6.2L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717马力,最大峰值扭矩为881牛米,相对恶魔这款车来说,动力要小一些。
道奇挑战者地狱猫和恶魔的区别是什么?道奇 挑战者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地狱猫和恶魔的区别是什么? 道奇恶魔和地狱猫的区别如下:1、外观方面:道奇恶魔是该车系的终极性能版车型,汽车的外观采用了更夸张的造型设计,并且配备了全世界量产车中最大的机盖散热口;道奇挑战者地狱猫车头两个大灯像鹰眼般锐利,全身灵活的线条,溢出了一股灵气,潜在的强劲动力,整个汽车的外观充满着美国肌肉车的气质。地狱猫的尾灯采用的是164颗LED灯源,整个尾灯被后备厢从中间一分为二,主要的作用是提升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2、动力方面:恶魔搭载的是一台6.2L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840马力,最大峰值扭矩为1004牛米;地狱猫搭载的是一台6.2L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717马力,最大峰值扭矩为881牛米。 @2019
1、属于挑战者,挑战者和战马是不同的车款;挑战者challenger 战马charger;两者都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开始的车款;但是charger战马知名度更高 三大肌肉车之一;地狱猫则代表由srt部门开发的最高性能版本;charger战马在二零零几年的时候由双门四座跑车改成了四门四座轿车;双门跑车的传承则由挑战者challenger延续。
2、地狱猫6.2L V8机械增压最大马力707hp(717ps),扭矩高达881Nm 0-100km/h加速少于3.8秒,急速328km/h;奇挑战者5.7排量虽然马力不大,但是可改装性优良,底子好,是改装爱好者的最爱,毕竟有着V8的基础,怎么玩都不为过;所以最高速度和加速度上还是战马charger占优。
相关tag:挑战者恶魔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
挑战者地狱猫全新渲染图 专为赛道设计的怪物 ♂
挑战者地狱猫全新渲染图 专为赛道设计的怪物
- 挑战者地狱猫全新渲染图 专为赛道设计的怪物
- 2021款道奇挑战者将新增50周年纪念版涂装
多年来,道奇挑战者一直戴着众多最强的桂冠。当2008年又开始重新流行双门性能肌肉车以来,紧随流行的复古风格野马之后,道奇也推出了现代化的挑战者车型,它提供了足够的强大性能。从那时起,道奇一直致力于改善底盘和操纵性能,同时在引擎盖下增加了巨大的马力。挑战者马力疯狂的顶峰发生在2015年,其中挑战者SRT地狱猫是707马力的肌肉车怪兽。?而之后推出的恶魔版本,更是将功率提高到了惊人的840马力。此外,民间也充斥着各种疯狂的改装,功率突破1000马力的挑战者比比皆是。日前,国外一家名为Abimelec?Design的公司发布了挑战者新的渲染图,这组渲染图描绘了带有所有赛道日固定装置的挑战者地狱猫赛道车。
这组全新的渲染图保留了挑战者众多标志性的设计,这些设计也是挑战者自2008年以来几乎没有改变的经典元素。充满力量感的车身腰线、狭长的尾灯以及宽大的轮眉整体造型都延续了原车的风格但细节上显然更加夸张。其巨大的黑色后翼使原厂的扰流板相形见绌,两根粗壮的支架将尾翼固定在后保险杠上,此外,两根细长的拉杆将尾翼连接到行李箱顶部,以进一步提高尾翼的强度。再加上宽大的车轮和降低的悬架使Challenger拥有长、低和宽的姿态,非常适合赛车场。
在前部,渲染图直接将原车的车灯和进气格栅取消,以为发动机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并且车头全部采用黑色涂装,与车身其余部分的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车头底部,还有一个可调节的下前扰流板和通风罩,以带来更稳定的赛道稳定性表现。
就目前而言,赛道挑战者仅是渲染,但道奇挑战者改装市场十分成熟,全新的渲染图无疑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有传言将在2023年发布全新一代的挑战者,在换代前的这几年时间,道奇会不会在现有的挑战者身上再疯狂一次呢?推出比恶魔更强的限量版也并非没有可能。
道奇将在50周年纪念版车型中引入“淘金”涂装,该版本将提供于挑战者T/A、T/A392、SRT?Hellcat以及SRT?Hellcat?REDeye车型。该颜色是免费选装的,不过如果想选择该涂装,则需要选装3495美元的Stain?Black引擎盖、车顶以及尾箱盖,不过这是T/A车型的标配。
2021款?挑战者T/A搭载5.7L?V8引擎,而392版本则搭载的是Hemi?V8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产生485马力,并搭配6速手动变速箱,但也有8档手自一体变速箱可以选择。地狱猫版本将搭载机械增压的6.2L?V8引擎,该引擎的最大功率将超过700马力。而2021款的392车型中,道奇为其添加了更为夸张的宽体套件,并在地狱猫版本中提供由Brembo代工的SRT刹车系统。
相关tag:道奇挑战者4k壁纸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