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 《断舍离》读后感
- 《断舍离》第一章阅读读后感
- 《断舍离》读书笔记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写的,我的这个版本是2024年4月第37次印刷,可以印刷次数看出来是很非常的受欢迎。第1版是在13年的7月。
首先开篇的是张德芬老师的推荐序:我们如果想要幸福有三步骤,首先,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即有;离,打消多就是好的念头。
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知不觉被父母和周围的环境,我们中的大脑就像计算机被程序化一样。如果计算机程序比较健康就没有自虐倾向,幸福指数会比较高。有些比较不幸的人,他们天生是悲观主义者,思考问题也比较负面,所以每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进行负面思考的时候,就要能够进行戒掉那些导致不幸福的念头。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不断的观察自己,在思想所编制的牢笼之中,知道自己是念头的囚犯,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离,就是出离心,驱离要求过更多的幸福的欲望。
张德芬这老师这部分,说我们想要幸福,要在我们的头脑层面意识到自己平日里对自己所下的一些评判,或者是受他人的影响,在这块要有意识。然后,对于自己目前不适合的,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努力的做到割舍离。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是相当丰富的,大多数人的东西都是多的,我们要做到东西少而精。
前言
什么是断舍离?
山下英子说他是杂物管理咨询师,就是帮助客户重新审视,整个住所的物品,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全部都扔掉,因为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没用的一些破烂儿。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服的的行为技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觉得你内心的混沌,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主语,永远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对目前的自己进行深刻彻底的了解,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接纳此时此刻的自己,对于我们想要买的东西,我们要想想:是想买呢,还是真的需要。舍,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有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用些方法,可能某一个类的物品,我们用个5样。所有在这排序5名之外都将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要买新的东西的话,再把其他的一个丢弃。
所有我们用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自己很非常喜欢的。让自己的空间留有余地,不要让自己在一个杂乱的环境里,这样的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太好。
第1章? 只要了解各种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一个过程。
从关系轴和时间走轴看物品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能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为了保持好心情而收拾,自从断舍离之后,以前那种一提到收拾就觉得讨厌的心情全没了。跟以前比,现在的自己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以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
其次,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他。
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虽然仅仅做的是筛选物品,但参加过讲座的学员纷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一向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够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层次的通道。
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我们很容易让自己的情绪随着别人的心情而有所起伏,让自己陷进别人的引力圈。
我们要让自己先快活起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快活引力圈里,。其次要从住所职场等这样的近距离环境开始让自己变得快活。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夺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在最初阶段,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夺去了多少能量,通过筛选物品实现自我完善。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
这些东西值得我花那么多时间、金钱和劳力去收拾吗?如果觉得不值得,就把他们给扔掉。
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日常生活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其实是该被珍惜被感激的。
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
衣柜里买满是不会再穿的衣服,其实并不是留恋,而是一种执念。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他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拿个东西当礼物送他就行了。
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一切。
筛选物品的同时,你会发现与周围人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动手实践,意识也能获得转变
舍,要彻底的筛选物品,要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看待物品。 要还是别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到。这就是正视迷茫的开始。反复坚持实施断舍离。
这东西就算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用他,这是中极阶段。
到最后,身边只留下适量的物品。自己能够掌控,物尽其用。到了这一阶段,我们的家才由仓库变成了住宿。
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在收纳的时候先问问那样东西:你想待在哪里?一直待在那儿吗,还是偶尔?以此来决定物品放置的位置和高度。
离的更高目标是和物品交朋友。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丢弃程度降到最低。都可以抛掉住所的称谓,叫自在空间。
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状态
我们总是忽视个人因素,武断的下结论说这东西好还是不好,这是不恰当的。
断舍离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就是一种内在智慧。将家里不舒服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转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个简单动作就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当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要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蒙古人与断舍离的生活法
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起来。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社会家庭和自我对这种状态都有责任。
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一头扎进了商家的陷阱,做出这种看着是占便宜,其实是吃亏的傻事儿。完全看不见要花多少钱,眼里全都是打的折扣了。没有看清楚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砸门
香鱼变成鲶鱼了吗?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
这种人太忙了,几乎没有时间待在家里,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让自己忙起来加上家里乱七八糟,所以就更不想待在家里了,慢慢的恶性循环越陷越深。
执着过去型
即便是现在不带用的东西,也非收着不可,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担忧未来型
总觉得少了一些东西就会困惑焦虑不安。
总之我就是不想待在家里——逃避现实型
不想正视某些问题,所以才常常找出一些让自己忙碌到必须一刻不停的外出的理由。
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执着过去型
没有了就会很不安——担忧未来型
为了某个没有这些东西就过不去的未来担心不已,但这一天就从来没有真正的出现过。要通过物质充足的方式保证自己的未来不陷入困境。
扔不掉就是不想扔
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的状态
我们把房间比作肠道好了,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丢不掉的东西堆积起来,堆得越来越多,却只进不出。当我们身处一个堆满垃圾和破烂的房间时,你等于24小时不间断的吸收这些废物排出的废气。
对于一个都是把家里堆满破烂的人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改变你的生活习惯,你的家就没办法彻底干干净净。
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
可以从屋里灰尘的数量上看出人和家庭的整体运势。
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破烂还可以分三类
不用的东西,还在用的东西和充满回忆的东西
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是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充满怀念的东西,本身就散发出强大的气场。
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除掉停滞运与腐朽运
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良心不安的聚集,担忧的聚集。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不扔,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了。家里放的东西,有八成都是时间轴放到了过去或未来上的。
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聚焦于现在的物品还可以分为几类。每天使用,每个月使用,每个季度,每半年,每年用一次。也可以分为日常和非日常两类。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物产非日常上
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拖延了于自己的约定。这种事日日重复,对自己的信任感就会一点点消失殆尽。
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
由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不值得信任的自己,一直是处于今天也没做到,没能遵守约定,这种减分状态。而如今要转成,我今天做到了,我遵守了约定,这种替自己加分的角度。
由忽视和否定而来的能量
我们不仅忽视它,甚至还遗忘它,那么物品,非但无法完成这个使命,而且甚至连自身的存在价值都被否定了。
让房间变乱的心理
相当于是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为自己感到羞耻蔑视自己,甚至潜意识里充满了完全意识不到的羞耻感。
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数量×场所×时长,是环境所承接的能量的大小
断舍离以“住育”为目标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会投射出我们自身的状况。住所的大前提是确保健康与安全。
食育,是培养一些了解食物的知识,选择掌握选择食物的能力,实现健康饮食生活的人,但是你的目标就是住育。
增强改变居住环境的意识
断舍离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思考环境
1.与人有关的环境和与场所相关的环境
2近环境和远环境
3靠自己的力量能改变的环境和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不了的环境
最容易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居住环境,其实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环境,看不见的环境是一种场的力量。
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
语言与动作,也属于自己能改变的环境之一。
断舍离是一种极力消除反差的环境整理术。
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第3章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以自我为中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在行为上,要学会舍,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都扔掉。舍得的秘诀就是以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
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让物品当了主角,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把主角的位置拱手让给了物品,把聚焦点放在了物品上。“筷子可以用”
对物品的品质数量毫无知觉的一个状态。
因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用。
将与物品的人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虽然在扔东西,可是垃圾却不停的冒出来。
对破烂的IQ的提升,只选择死党,也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须而且自己有喜欢的东西的阶段。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以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记在心。
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收拾,筛选出必要的物品。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丢出家门,才是断舍离的收拾。
打扫是需要顺序的。在断舍离里,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想想这些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如果你对别人的东西比对自己东西还在意,就说明对自己太放松,对他人太严格。
收拾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伴随什么义务。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手段。
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对乱糟糟没有收拾的住所的不满是强大的原动力,而现在会更多的面对自己更深层的内在世界了。物品一味增加的状况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人们开始出现某种领悟了。
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相的世界与意识
世界仅占4%~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会让看不见世界一起发生变化。
清理多余的信息,能尽早从头脑中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可惜的两种含义
可惜这东西还能用,爱惜物品的心情。
希望你不要认为可惜,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断舍离衍生了很多副产品,选择力就是其中之一。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
给还是觉得扔不掉没法送人的你
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他所照出的是那个你想当做不存在、不愿意承认的自己。
第4章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激发收拾动机的方法
彻底的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
减少物品等于只要能彻底的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先把收纳东西的家具都扔了吧,减少物品。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激发动机
首先考虑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然后是当下这一时间轴。聚焦于某一个场所。
二要选的场所就得意识到时间,我们是有半天一小时还是15分钟,即便是只是一个抽屉,你也可以甚至说的更夸张一点,即使只是一个塞满了购物小票钱包也无所谓。
一定要选择在能挤出来的这段时间之内可以收拾完的场所。
我们要找到那个和陆地相联系的地方。不管那个地方有多小。以这一块整齐的地方为突破口,得到激励,更愿意努力行动起来,那简直就太完美了。这就是激发动力的技巧。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我想通过断舍离得到什么?
重视健康及安全:就从厨房,卧室厕所浴室洗脸台开始。
希望能够用于心理深层:仓库,不怎么打开的收纳箱以及其他自己很在意的场所。
重视运气,玄关还有卧室。
不擅长整理、收纳的人,也不擅长分类思考。
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的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首先就是要彻底的减少。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下手
只需要问这东西还要不要就行,需要不需要再加上舒服不舒服。会让我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行。
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谢谢
很多时候送给别人东西,自己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在扔东西的时候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
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断舍离并不是要大家把东西乱扔一气,而是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回收。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地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他。以对方为中心进行考虑,。断舍离的高手都是非常擅长资源回收。
食材的中等分类:上中下
上层是普通的冷藏食品,以及干燥食品和调味料;
中层是蔬菜保鲜格,分为绿叶菜和根茎类。下一层是冷冻室。
烹饪器具的中等分类:水槽周边器具,炉子周边器具和电器。
不断的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物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利用751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限制空间里的物品数量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7成满,空出的三层空间,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也是一种环境影响论流出了出入通胀通道,人们就会想要把它收拾整齐。
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碗柜餐具架之类,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限量是5成。在高级精品店里,货架上只会零零散散的放着少量的东西,这样才显得很漂亮,显得很有品位。
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一层东西。
永远都只用最好的5件东西的最棒的我。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去出物品就两个动作。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自立,物品能自立。
自由,是指选择的自由。
衣服可以卷起来,自在的放。
第5章,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断舍离与自动化
自问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筛选物品的过程,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的过程。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不管物体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存留下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
通过反复扔掉破烂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与此同时,还能改变客观环境的气场。
不断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的东西就可以分为两种,一,从一开始就很珍惜东西,二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物品是可以映照出未知的自己的。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能挖掘出全新的自我物品,不是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的利用物品的力量。
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日常随便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首先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观念。
关于碍事这个词,我们将直觉分为阴性直觉和阳性直觉两种。简单来说,阴性直觉就是异样感。
这件事好碍事,这种异样感否定掉的思维方式就像是清除掉附着在直觉,这跟管道上的铁锈一样。
住在乱七八糟的房子里,却期待着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呢,是天方夜谭。从自力的世界进入成事在天的境界,这就是终极的自动化。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这就自然而然的涌出感谢和敬畏之情。
后记
物品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整理肉眼看见的环节,同时也整理自己。
? ? ? ? 刚了解了一个对话式阅读,于是拿来试试。断舍离第一章主要是论述了断舍离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录上显示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尝试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个人感觉,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状态,在纷乱复杂世界中找到自我的生活状态。物品只保留和使用自己真正需要的,做事也只聚焦在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交友或者其他也都是。
? ? ? ? 然后阅读了第一章,感觉也是大致如此。断舍离不仅是物品精简的整理术,更是一种制造身心舒畅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应该类似传统的风水学,制造一个让人心情舒畅,能更好生活的环境。生活舒坦了,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只是这个方式比之风水学,简单易懂也更易操作很多,但也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心经常放不下。关注现在,果断舍去不需要的,只留下“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这就是断舍离的方式。
? ? ? ? 先从个人房间去对照,确实,现在的房间有些乱了,很多东西几个月甚至几年来都没动过,占用了大量空间,至少空间上并没有那种清爽,舒坦的感觉,也没有给自己带来愉悦感。但是以前东西少的时候,回忆起来,置身其中确实有那种小舒坦的感觉。所以,本周应该对自己的物品做一个整理,把那些根本不用的东西移除。
?清理废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当达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高视野.深洞察
进,则出;出,则进;然后再出。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回归本真,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市面上给我们提供的“收纳术”、“整理术”本质上是在宣传如何把过多的物件密密实实地、见缝插针地塞满我们的生活。这种“收纳式”思维只会让我们在“浪费”、“过剩”、“惰性”中喘不过气来。其实,在收纳整理前, 我们应该先舍弃掉杂物及废物,不然是白做工。《断舍离》这本书讲述了从物的断舍离到执念的断舍离,并倡导通过不断实践断舍离最终实现人生的新陈代谢,获得怡然自得的人生,值得一读。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讲了什么。
一、书本内容回顾
第一章:无法放手的原因
1、冲动购物、懒于梳理,导致“新陈代谢”受阻,居所变成“污泥淤积的储水槽”。
2、生活年代的各种因素让我们喜欢囤货和买买买。
3、固化的 “物质轴” 方式:当面物质时,不是想这个东西需不需要,而是想这个东西能不能用。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使我们购买原本可能用不到的东西。要知道?“有效性”的前提是必要性“”。
4、家里堆满杂物,居所变得拥挤,会给我们带来压迫感,狭窄的空间带来的阻塞感会逐渐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长此以往,人们逐渐变得封闭,不想外出,进而演变成近似愤懑抑郁的状态。
5、断舍离以空间为主体的 “空间轴” :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一开始没有处理掉,过后处理会困难许多,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沉甸甸,带有叫做“执念”的黏着剂。
6、外出光鲜亮丽,干净利落;家里却堆积大量衣物、杂物,混乱不堪,犹如贫民窟。
7、无法放手:逃避现实、执着过往、忧虑未来,是因为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8、舍与弃的不同:前者审视内心,考虑自己与物品的联系,如果物品还有用但自己不需要,那么把它给到需要的人;后者针对不需要的东西扔掉。在“舍”的基础上,执行“弃”,我们可以保留对自己而言高品质的东西,并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的量。
9、获得的自由与放手的自由:想要的东西买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一个东西,如果不需要,那么运用你的权力,勇敢放手。
第一章内容总结 :主要讲了物质过剩的社会现状以及造成居所堵塞的原因。大多数人在面对一个物品时,以“物质轴”的思维方式为主。
第二章: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1、明白舍弃东西的效果,更新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只有这样,身体才能觉醒,我们才会自觉地做出行动,建立断舍离的系统程序:
? ? 1)观念上的断舍离: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2)杂物上的断舍离:拿出杂物,俯瞰;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以“ 必要.合适.愉快 ”为标准进行取舍;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打扫的程序是首先清除垃圾、废物,以及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3)收纳指南:三分法、7.5.1法、“? 1 out 1 in法 ”、“ one touch法 ”、“ 自立.自由.自在 法”
2、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从小的地方积累成功的信心,给自己勇气去面对老大难的问题。
3、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肉体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从最基础的肉体生命出发,从容纳生命体的居所出口开始实践断舍离,让肉体保持舒畅和健康。
4、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衣柜、壁橱、厨房、餐具柜、冰箱、书架、厕所、玄关、客厅.餐厅、再利用。
第二章内容总结 :讲述了需要建立一套断舍离的机制,并且提供了一些着手执行的小窍门,比如从小处着手增加信心、通过找出口的方式使身体舒畅,以及提供居所内不同场所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第三章:断舍离改变人生
1、从瑜伽感悟断舍离,并通过实践感受到断舍离带来的好处。
2、东西是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是“具象化的形态”和“抽象化的感情”的结合体。家里的每个东西都带有一定的故事色彩,与我们有着某种联系。但如果这种联系不是良性的,把东西处理掉,摆脱杂念,内心会感到轻盈,从而实现心灵减重。
3、有舍,便有得:那些囤积的、未利用的人.事.物就等同于没有被实践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地走进“知识”。
4、物品是我们思维结果的证据。只有处理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到“生活关系度高=喜爱”的物品,并逐步形成螺旋上升式的人生路线。从关联度上升,到思维质量上升,最后到结果质量上升,最终过上舒适愉快的人生。
5、按照断舍离的方式去执行,会不经意间触发人生的开关,真正地实现有舍便有得。
6、引导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与决断。通过对杂物的取舍,了解自身,获得对自己的肯定,从 物品轴 转化为空间 思维轴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获得了勇敢面对问题、处置问题而不是被其捉弄的能力。
7、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是新陈代谢。我们居住的空间处于代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楚无用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
8、提高沟通力。有意识地利用 时间.空间.手间(精力) 的“间”意识,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人际关系机能才能更顺畅地发挥作用,与他人的沟通才能更有效率,人生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间”意识的方法就是“断舍离”中宽松有度的空间制造。也就是说,利用看得见的物品,俯瞰空间整体,重新恢复居所的“间”功能。
9、“空”并不意味着空洞、空无一物。这些“空”地方隐藏着那些安抚我们的内心、激励我们、给我们带来畅快心情、让我们与世界建立良好关系的事物,正因为这些事物,才让“间”充满了温暖。从脱离执念开始断舍离,到运用断舍离的方法锤炼执念,我们逐渐学会与空间力为伍,并获得比想象更怡然自得的人生。
第三章内容总结 :讲述了实践断舍离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让我们生活在更加整洁干净的居所,不经意间触发人生开关,提高思维清晰度,提高选择和决策的速度与质量,节省时间和精力,改善人际沟通关系,提高对事物的掌控能力。
第四章:断舍离,怡然生活
1、只进不出的空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停滞不前。住所出现“排泄”阻塞后,住在这里的人也变得散漫、没有精神,总是提不起劲投入生活。结果,生活变得越发无聊和枯燥。
2、“相”指从“看得见的世界”的相关信息来判断其背后“看不见的世界”的状况。脏乱拥挤的居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的生活状态。需要意识到的是,“居住环境自带强大能量”,通过“排出”改善居住环境,而可以让生活产生“流动感”、人生出现新陈代谢、明白舍弃的辛苦,更慎重对待获取、有意识地入手对自己发挥更好机能的东西、物品量压缩成适度,生活范畴得到优化。在改善与杂物的关系时,我们的内心也发生崭新的变化。我们学会在摄取东西时,同时从时间轴(现在)和重要轴度(自己)两方面考虑问题,掌握了如何保持空间的平衡感和关系度的方法,把“ 此时.此地.自己 ”的思维方式化为己有,最终逐渐 形成自己的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3、在和别人同住的居所实践断舍离时,尤其要注意不管自己多介意别人的东西,也不要随意地处置。
4、利用断舍离,只保留自己喜爱的物品就是提升花费的时间、精力的质量,坦然地面对自我的思维.感觉.感受,就不会出现表里不一的自己,自然袒露自己的内心,也逐渐消除了对方的戒备心,也加速了自己碰见“机缘”的速度。在断舍离的指导下,实践“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成功三原则的过程中,自我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的协助两相吻合的机缘会越来越多。
5、长期实践断舍离会上升到“自在”的境界。
? ? 1)信息与自在人生:不信、不疑、亲自确认
? ? 2)时间与自在人生:保持一定宽松度的“放满”方式比是较理想的时间利用法
? ? 3)“烦恼”与自在人生:对于烦恼的人来说,一个良好的状态会让烦恼本身自解除
4)“节约”与自在人生:不要被人们口中的“常识”所束缚,从自己独特的“ 必要.合适.愉快” 来决定事情的优先顺序,或者减少浪费,或者投资理财。这才是超越节约本身,将各自人生中的杂物进行精简智能化(乘坐软座,是因为软座宽松的空间里有更大的价值,可以让这个时间在更大的空间里被充分利用起来,总体来看,价值更大)
? ? 5)“结婚”与自在人生:精神性的结婚、动物性的结婚以及社会性的结婚。不管什么样的结婚,重要的是“保养”,也就是,通过家务劳动来体现对对方的关心和 爱护
6)“家务”与自在人生:越是觉得家务麻烦的人,就越要尝试一下“ 压缩杂物=节省时间精力 ”。这是达到“享受家务活=获得自在人生”境地最好、最便捷的通道
? ? 7)“终活”与自在人生: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并不是“未来”,而是“当下”
6、先通过“清零式的断舍离”彻底缩减物量,之后就能顺势进入轻松地让居所恢复简洁.舒适状态的良性循环中。
7、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处理掉多余杂物,人生才重新恢复光芒”的人远比因为“扔掉了某些东西,之后特别发愁”的人要多得多。怀着愉快的心情,利用“加分法”,积极地、反复地实践断舍离,这个过程让我们即使碰到什么么困难,也能带着明媚的犹如乐天派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
8、想要获得自在的人生,也要恢复健全的“呼吸空间”。
9、东西越压缩,就越激发对当下的人.事.物的珍爱之心。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可用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断舍离。
10、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指导下,讲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第四章内容总结 :讲述了实践断舍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怡然自得的人生。我们会逐渐关注当下,把“ 此时.此地.自己 ”的思维方式化为己有,最终逐渐 形成自己的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会加快我们与“机缘”碰面。
二、内容分析与感悟
1、章节内容分析。第一章从大环境时代到人类自身,阐述了物质丰富时代,人们以“物质轴”的思维方式考虑,导致买入的东西越来越多,进而造成居所堵塞;第二章讲述了如何进行断舍离并提供了一些技巧;第三章讲述了作者断舍离的来源,以及实践断舍离有很多好处;第四章,进行升华,断舍离可以帮助我们过上怡然自得的人人生。
2、出,进,出,直到让居所恢复新陈代谢,由此推广到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等等,最终人生实现新陈代谢。
3、部分很值得可取的概念:物质轴、空间轴,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
4、控制购物欲:买东西时考虑时间轴(现在)和重要轴度。“时间轴”是现在,即对现在的你来说这件东西是必要的,而不是以后可能会用得上;“重要轴”是这个东西对现在的你很重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5、处理杂物是要遵守“必要.合适.愉快”的原则。一个东西对当下的你来说是必要的,合适的,且能带来愉快的心情,从这三点出发,就能很快判断一件东西是该扔还是该保留。
6、学会利用“间”的力量。人与人相处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事与事之间也需要合适的间隔,物品与物品之间同样需要合适的空间。好好利用“间”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7、活在当下,不要过于缅怀过去或幻想未来。缅怀过去,不舍得把带有过去记忆的东西扔掉;幻想未来,以为某个东西对未来有用,因此提前购入。这两类与当前的自己关联度低的东西,都会降低对当下的关注度,对自己当下需求的关注度,有可能陷入不良循环。
三、我的观点
1、本书内容由浅及深。翻看目录,章节的设置可能不像一般专业书籍或畅销书那样逻辑清晰,但是每个章节主题明确,章节主题层层递进,倒也不必过于纠结章节。
2、书中的举例和比喻生动形象,能让读者快速领略作者意图,快速掌握作者表达的意思,比如“陌生的大叔”、“爱管闲事的大叔”看起来诙谐有趣,却又十分形象。
3、书中有些章节作者分享了通过实践断舍离获得人生新发现的案例,验证了断舍离理念的巨大效益。
最后,推荐阅读《断舍离》!
相关tag:断舍离读后感心得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