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能源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体是什么意思

[本站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体是什么意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体是什么意思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是什么意思羚羊挂角是什么意思人间词话十则的原文(随圆诗说)古诗,这袁枚的古诗,老师急用“羚羊挂角”是什么意思“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讲的是传说中…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体是什么意思

  •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体是什么意思
  •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是什么意思
  • 羚羊挂角是什么意思
  • 人间词话十则的原文
  • (随圆诗说)古诗, 这袁枚的古诗,老师急用
  • “羚羊挂角”是什么意思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有歹心者难以觅得其踪影。后来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意思是创作仰仗于灵光一现,无法进行理性的阐释。

羚羊挂角。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用该词语比喻诗的意境超脱。无迹可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同“无迹可寻”。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翻译: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扩展资料:

无迹可寻近义词:

一、杳无踪迹

读音:yǎo wú zōng jì

释义:指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出处:“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二、无影无踪

拼音:wú yǐng wú zōng

释义:指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也作“无踪无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那两百只小船都装满了,一个人一把桨,如飞的掉起来,都穿入那小港中,无影无踪的去了。

三、杳无音讯

读音:yǎo wú yīn xùn

释义:意思是指没有一点消息,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出处: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羚羊挂角

百度百科——无迹可求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有歹心者难以觅得其踪影。后来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意思是创作仰仗于灵光一现,无法进行理性的阐释。

“羚羊挂角”最早见于宋代陆佃《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后来引申开来,用来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近义词

1、濯缨沧浪

读音:zhuó yīng cāng làng。

解释: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引证: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翻译:沧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江的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2、超然不群

读音:chāo rán bù qún。

解释: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

引证:《清史稿·吴文溥传》:“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翻译:他为人文韬武略,超脱于世俗之外,能够做一个不同凡俗,品格清高旷达的人。

释义: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羚羊挂角

  • 拼音

  • 释义: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例句:

    1.别人干的,他来请功,岂非羚羊挂角?

    2.而且棋风尽有高瞻远嘱之势,透着羚羊挂角的将帅之风。

    3.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有神韵可味,无迹象可寻。

人间词话不是只有十则,只是这十则流传最广。其实人间词话上卷有64则,下卷有50则。附录还有一些删稿和补遗。

流传最广的已经有人列出来了,这里再补十则词话。

一、评价李白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己不逮矣。

译注:李白的诗在气象方面非常厉害,“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出自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只是八个字,就关上了别人在这方面登临的门。后世的只有范仲淹【宋】的《渔家傲》和夏竦【宋】的《喜迁莺》勉强可以与之媲美,但在气象方面却赶不上李白。

二、评价唐诗宋词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译注:严羽【宋】所著的《沧浪诗话》中说道:“盛唐时期的诗人们写诗,是为兴趣而写。写得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以这些诗的奥妙之处,不能去强行拼凑。这种奥妙就像天空中的声音,形貌的色彩,水中的倒影,镜子中的影像,言语虽然说尽了但是意境还没有说完。”

我【王国维,清】却说:北宋以前的词,也具有盛唐时期诗的特点。然而《沧浪诗话》中说的兴趣,王士祯【清】所说的神韵,只不过是说出了这些诗词奥妙的表面,不如我提出“境界”两个字,可以用来探究诗词奥妙的根本。

三、评价温庭筠、韦庄、李煜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译注:温庭筠【唐】的词,在句子上是优秀的。韦庄【唐】的词,在骨子上是优秀的。李煜【南唐】的词,在神韵上是优秀的。

四、评价词的发展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译注:词这一形式发展到李煜【南唐】这里,写作的内容形式开始变多,感慨抒发的情感也开始变得有深度,开始从专为伶人乐工书写的词变成了士大夫抒发情感的词。周济【清】把他的词列在温庭筠和韦庄的下面,真是颠倒了黑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金荃》【温庭筠,唐】《浣花》【韦庄,唐】,能有这样的气象?

五、评价词人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译注:能作词的人,都还没有失去他天真的心。所以生在深宫里头,在女人的照顾宠爱中长大,使得李煜【南唐】作为一国之君的劣势;但对于一个词人而言,这又是他的优势。

六、评价诗人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译注:客观的诗人不可以不去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越丰富越变化,《水浒传》【施耐庵,明】、《红楼梦》【曹雪芹,清】的作者就是这样的典范。主观的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就是这样的典范。

七、评价冯延巳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房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译注:冯延巳【南唐】的词虽然没有失去五代【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的风格,但是内容形式广泛,开了北宋一代的风气。和李煜【南唐】的词都在《花间》【赵崇祚《花间集》,后蜀】这本书的范围之外,不应该在这本《花间集》中记录他们的诗词。

八、评价欧阳修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 “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译注:欧阳修【唐】的词《浣溪沙》“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宋】认为只用一个“出”字,就达到了后人说不出的境界。我认为此句借鉴了冯延巳【南唐】《上行杯》的“柳外秋千出画墙”,只是欧阳修的语句更精致罢了。

九、评价苏轼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译注:苏东坡【苏轼,宋】的《水龙吟?咏杨花》中对杨花描写,超过了章质夫【章楶,宋】的原唱。而章质夫的词,本是原唱,相比之下却像是对东坡词的和韵。才华不可以强求就像这样。【诗词唱和,和作需要步韵,需要呼应,受到较多限制。】

十、评价咏物词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译注:咏物的词,自然以苏轼【宋】的《水龙吟》为最精致,史达祖【宋】的《双双燕》次之。姜夔【宋】的《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而没有一句话质实。比起古人的“江边一树垂垂发”【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唐】、“竹外一枝斜更好”【苏轼《和秦太虚梅花》,宋】,“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山园小梅·其一》,宋】等句是否有些逊色呢?

扩展资料:

人间词话基本资料: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正续随园诗话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小字瑞官,号简斋、存斋、随园、随园主人,竹村居士、随园老人等。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入翰林散馆,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他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是清中叶文坛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之一,居“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在考据成风的乾嘉时期,异军突起,以他为首的性灵诗派,突破了当时诗坛上流行的格调说、肌理说的樊篱,促进了文学观念上的解放,使诗歌创作向表现人之感情的轴心回归。袁枚自乾隆七年(1742)始,先后于江苏漂水、江浦、沐阳、江宁任县令七载,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他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七年间颇有政绩,以致“市人至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显示出袁枚是一个清官。袁枚任沭阳知县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他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厉管束下属不准扰民害民。他离任沭阳时,百姓夹道送行,洒泪话别。袁枚73岁时,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来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重到沭阳图记》,其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袁枚在《所好轩记》中自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圭璋彝尊、名人字画,好书。”袁枚的“八好”之中没有“好官”,自然也就淡漠政治;没有“好财”,自然也就少了一份升官发财的欲望;因为袁枚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便卸却了繁冗的官任,他33岁那一年,三百两银子购得江宁(今南京市)小仓山随园,在这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除了37岁那年赴陕西做过不满一年的知县之外,他安于闲情逸致的生活中,徜徉于自己的精神园圃近50年,著述诗文以终,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在《随园记》一文中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舍官取园的目的一是为了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二是可纵情玩赏风景。袁枚曾说过:“百物可决舍,唯书最难别。”“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看来读书是袁枚的性命所系.只要有书读.官可以不做。袁枚一生勤于著述,著作很多,现可以断定为袁枚亲笔所著的集子有十种:《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九卷,《小仓山房文集》三十五卷,《小仓山房外集》骈文集八卷,《袁太史稿》时文集一卷,《小仓山房尺犊》书信集十卷,《犊外余言》短论集一卷,《子不语》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正续三十四卷,诗评《随园诗话》正续二十六卷。《随园随笔》考据文字集二十八卷,《随园食单》食谱集一卷。其中为大家熟悉的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其诗作数量尤其可观,遗世七千余首。
袁枚于辞官前即看中小仓山随园,因为此地具有历史文化意蕴,与袁枚敬仰的历史文化名人有联系。随园原名隋园,袁枚曾“考志书知园基即谢公墩,李白悦谢家青山欲终焉而不果,即此处也’,谢公墩乃指东晋太傅谢安当年住地,亦是后来李白向往之处。小仓山是金陵山水之中心,“金陵之胜者”皆在其四周浮现,于小仓山巅可尽览江湖之大,云烟之变,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居于隋园,足可发思古之幽情,续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徐烈,有益于实现以文章报国之志,于精神上亦会感到充实,此地山水绝佳,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最适宜隐居。
袁枚买下隋园后即进行改造,而其构思营造之最大特点是任随自然,“就势取景”,按照山水固有的特点予以加工美化,绝不破坏山水原来面貌特征,故取新名为“随园”。袁枚说:“易‘隋’为‘随’,取‘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此乃《易·随》中之语。袁枚借用此语是标举自己采取顺应时势、任随自然的人生态度,建造随园的方法亦是这种人生态度的反映。袁枚归隐后心境平和淡泊,精神上享受到闲适轻松的惬意,以及无拘无束的自由。其心态一是毫不留恋为官的滋味,二是心境平和,一切唯情所适,认为一切都任随自然,凭着感觉走。
清代诗论学派,综分有四,渔洋山人的神韵诗说,袁枚的性灵诗说,沈德潜的格调诗说,翁方纲的肌理诗说。其中,堪与袁枚匹敌的只有渔洋山人,二人都为清诗坛盟主,然而后世公论,王说犹输半筹。鉴别二说,性灵谓诗当切之有情,咏来有物,这与神韵之“羚羊挂角”、“香象渡河”的神诣是相去甚远,这也是对后世的影响性灵亦较神韵为深之故。它们也有相近之处,皆有清灵气象。袁枚是“性灵派”的开山鼻祖,,性灵诗说于清近三百年立不败之地,从学者不计其数,及当时更见显赫。
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儒家“诗教”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这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有极大的冲击力。他主张直抒胸臆,词贵自然,强调自创精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袁枚思想以孔孟与庄子为基础,又承袭晚明启蒙思想之遗风,尊孔而疑孔,入俗又超俗。他当了几年官就辞职归隐,与诗为伴,与酒共生,乐得清闲,也足可令后人称道。袁枚自辞官之后,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袁枚不好禅学,但他在无意中却应循了禅宗之道,禅家有一通性,便是反对傍人门户。袁枚立性灵诗说时,前有神韵诗说近有格调诗说,除此之外,当时清学文坛中尚有宗崇汉、宋两学考据之风,性灵能从中脱颖而出,除了才学显著,还需要过人的见地和绝不盲从的治学观。
《随圆诗话》是袁枚的代表作,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对此书称赞不已。袁枚不愿做官,但并非不关心政治。《随圆诗话》开篇第一章就写道:“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随圆诗话·卷一》中,他说:“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随圆诗话·卷三》中,他说:“余尝语人云: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这些都可看出袁枚对政治的用心。
袁枚好食,也是一位烹饪专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文明饮食系统思想的人,第一个大力倡导科学饮食的人,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饮馔食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对烹饪术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广泛的研究。他详细记述了自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上溯到十四世纪的三百二十六种菜、肴饭点,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饭,无所不包,味兼南北,美馔俱陈,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史料。他的《随园食单》虽然是在研究烹饪术,给人们提供吃的知识,但于吃之外也教许多人生的道理。他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食学在袁枚心里,完全升华到精神体悟、艺术享乐的境界。
袁枚在老年用诗作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和生死观,颇能给人以启迪。他63岁以后,年年出游名山大川,所谓“遨游二万余里,东南山川,殆被麻鞋踏遍。”年届81岁的时候,他的足迹还伸入到了吴越山水之间。袁枚写的游记充满理趣,由景观而至人生,并无迹可循,不拘一格,他的《游黄龙山记》描述山的文字才20几个,却譬喻精巧,以童年时熔锡形成的印象和山的成因反衬大山的诡异奇骇,使一篇游记变成了山的“自叙”,从而品味到山水之外的美的感受。袁枚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
袁枚结交广泛。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在首次进京时感于人情世态,作《鬼趣图》八幅,讽世意味甚深,后来罗聘结识袁枚,彼此甚为相知,于是有了罗聘为袁枚画像之事。据袁枚《戏题小像寄罗两峰》一文,知“袁枚像”画好之后,引起了一场争论。争论的双方是袁枚家人与罗聘。家人面对此像直言画的不是袁枚;罗聘则争辩画的就是袁枚。袁枚出面打圆场,发表了一番高论:“我有二我: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人苦不自知,我之不能自知其貌,犹两峰之不能自知其画也。毕竟视者误耶?画者误耶?或我貌本当如是,而当时天生之者之误耶?又或者今生之我,虽不如是,而前世之我,后世之我,焉知其不如是?故两峰且舍近求远,合先、后天而画之耶?然则是我非我,俱可存而不论也。”可以看出袁枚含蓄地表达了此画像确实不太像自己的意思,以使家人气平;但其论又给了罗聘很大的面子,且阐释了一番通脱、豁达的人生哲理:人凡事不可“过于执”,应该多角度地看待世间之物,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其中不无老庄意味。
中国书法在清代的发展,相对其他历史时期而言,应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朝代。袁枚善书法,楷、行俱佳。清张问陶《关陇舆中偶忆篇》曰:“随园老人不以书名,而船山太史盛称其书,以为雅淡如幽花,秀逸如美士。一点著纸,便有风趣,奇妙在神骨间,曾为太史写诗一册。”包世臣《艺舟双辑》云其“行书逸品上”。偶写墨梅,逸韵有致。
http://www.sbkk8.cn/mingzhu/gudaicn/suiyuanshihua/
原文在这里 要你看看是不是吧

释义: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羚羊挂角

  • 拼音

  • 释义: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例句:

    1.别人干的,他来请功,岂非羚羊挂角?

    2.而且棋风尽有高瞻远嘱之势,透着羚羊挂角的将帅之风。

    3.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有神韵可味,无迹象可寻。


相关tag:羚羊挂角诗之神韵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

标签:袁枚   随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94汽车车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4che.com/qc/18001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