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工复产带动汽车产业强劲复苏 上海复工复产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随着复工复产提速,上海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诸多企业正日渐忙碌起来。
5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链式复工”带动、支撑了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平稳运行。作为中国制造业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市相当部分产业牵引带动作用极强,比如占全国三成的关键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支持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稳定与复苏。
4月以来,上海市打响了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据了解,4月16日和28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经信委”)先后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汽车制造及配套企业所占比例较大,众多整车企业正忙于复工复产,恢复产能。
5月20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600104.SH)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公司加快推动人员返岗、供应链恢复、物流打通等重点工作,目前在上海市的整车基地已实现单班生产,产能也在快速恢复,力争5月份产销能够尽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努力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此外,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企业,特斯拉同样也在积极复工复产。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公司正陆续恢复生产工作,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出一条供应、制造、运输、交付的产业重新运转全通路。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从供给层面来看,上海市此轮疫情拐点预期渐强,上海市计划于6月1日起加快全面复工复产,行业全面复工复产曙光在望。
汽车行业重镇
上海市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重镇,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核心聚集区,不仅拥有上汽集团和特斯拉等全球知名车企,还是众多全球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的中国总部所在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在汽车行业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中,长三角地区的发动机企业占比为47%,变速器和动力电池企业占比分别达53%和56.65%,电池控制系统企业占比更是超过了70%。
业内人士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上海市可以说是国内汽车行业发展好坏的“晴雨表”,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2.8万辆,其中上海市的汽车产量为283.32万辆,占全国的比重为10.68%。这也意味着,国内每生产10辆汽车,就有1辆是“上海制造”。
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上海市是全国汽车产业的核心,这是上海市整车和零部件体系布局良好的结果。长期以来,上海市汽车行业就一直处于领军地位。“上海市汽车产业链如果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又会波及环沪的周边地区,整车厂及配套零部件企业都会受影响。”
“上海市同时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崔东树认为,上海市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桑塔纳并积极推动国产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自主化配套措施,强化了桑塔纳共同体的建设,把上汽大众旗下的桑塔纳国产化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汽车产业拉升机遇,推动了汽车产业链自主化配套体系的改进。这也使上汽集团汽车产业链抓住了强势增长的机会。
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看来,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打乱了正常运转节奏。“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及毗邻的江浙地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以上海市及毗邻的江浙地区为例,该地区整车产量约占全国的15%~20%,零部件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成。此外,在供应链传导下,该地区密集布局的诸多主流零部件企业对下游整车企业的辐射范围远超长三角地区,甚至遍及全国。”方寅亮表示。
复工复产提速
随着疫情防控成果不断显现,位于上海市的各大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以上汽集团旗下所属各企业为例,5月24日,记者从上汽乘用车方面获悉,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自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以来,截至5月20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和MG名爵四个品牌在内的6800余辆整车陆续下线。
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目前到岗人数超过4000人,计划采取单班工作制,目前还存在包括供应链畅通和物流保障不少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基地将综合考虑疫情走势和压力测试结果等情况,进一步制定复工复产的动态规划。
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亦表示,目前,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三厂、MEB新能源汽车工厂、发动机厂和冲压工厂正进行闭环生产;二线部门主要采取线上办公形式,全力以赴保供保产。“复工复产后,首批整车已顺利下线,包括途观L、辉昂和全新奥迪A7L等多款车型。”
“疫情前,工厂的生产节拍最高到了一小时生产45辆。目前,生产节拍已经恢复了一半,产能正在逐步爬坡中。”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以MEB新能源汽车工厂举例称。
采埃孚集团一位发言人向记者表示,集团旗下几家工厂也均位列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首批、第二批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名单中,在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合作伙伴的通力配合下,其他工厂的复工复产申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集团也持续与所有的客户和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与协作,以尽最大可能来保持我们供应链的稳定。”
记者了解到,在汽车产业供应链方面,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目前已排摸了上海400多家一、二级供应商,并对供应商产能、库存和原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密切关注下级供应商的人员动态、生产情况等,尽可能协助支持下级供应商加快流程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目前,供应商在尽快取得复工复产证明的同时,也在想办法确保封闭式生产的人员储备。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争取尽快打通跨省市通行的绿色通道,尽早缓解供应链保障和物流保障压力。”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塑供应关系
事实上,业内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塑造也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麦肯锡研究发现:“汽车供应链的突发冲击性事件虽然难以预测,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规模和频次的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不可精确预测,更遑论避免;但企业并非只能‘徒呼奈何’。”
方寅亮也表示,全行业需逐步改变传统学院式、追求成本及效率最优的供应链策略,转而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核心目标。“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类突发事件,各级供应商及整车厂长期奉行的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理念,可能已无法满足业务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而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国外部分企业已率先开展了诸多供应链转型的实践,试图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
何为高韧性供应链模式?方寅亮告诉记者,高韧性供应链模式是指整车厂需要针对不同的供应品类去做动态判断。“既要考虑整个宏观大环境的变化,也要考虑和新供应商之间的溢价关系,动态调整跟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包括保供条款等,以此在安全库存方面有更好的弹性准备,确保企业能够平稳地生产经营。”
麦肯锡全球供应链领导者调研显示,73%的企业不满意疫情前的供应链布局,并表示将通过提升关键物料库存水平,以及多来源采购等方式加以应对。同时,也有89%的企业意识到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并将持续监控供需两端的风险以提前应对。
“企业可以通过短期应急管理、中期业务连续性管理和长期构建供应链新常态‘三步走’策略,逐渐从‘救火式’应急反应,转变为‘常态化、高韧性供应链管理’。”方寅亮表示。
方寅亮进一步表示,企业还应积极介入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为打造高韧性供应链模式,车企可以考虑改变原本单纯的外采策略,更积极布局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以增强相关环节能力水平并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同时,对各品类采购以及介入策略开展更为动态的管理。”
“以备受瞩目的汽车半导体为例,车企长久以来奉行传统价值链模式,在‘缺芯’大背景下,这一模式已显得左支右绌。不同车企应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探索参与半导体价值链环节的可能性,更积极应对汽车半导体‘保供’挑战。”方寅亮举例称。
标签:汽车 供应 上海市 产业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