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报价

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

[本站 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中医怎么治疗高血糖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口渴多饮为上消中医如医治消渴症糖尿病的不同症状选用什么药方消渴方的方剂组成和剂量是什么有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祖传秘方么饮一漫一什么意思高血糖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服用消渴方来加减,消渴方的组成是黄连,天花粉,生地,生石膏,知母,通常适用于阴虚热盛症,表现为…

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

  • 中医怎么治疗高血糖
  • 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
  • 口渴多饮为上消
  • 中医如医治消渴症
  • 糖尿病的不同症状选用什么药方
  • 消渴方的方剂组成和剂量是什么
  • 有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祖传秘方么
  • 饮一漫一 什么意思


高血糖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服用消渴方来加减,消渴方的组成是黄连,天花粉,生地,生石膏,知母,通常适用于阴虚热盛症,表现为口干,口渴,多食易饥,心烦不寐,烦躁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消渴方加减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来治疗高血糖,黄连温胆汤是由黄连胆南星,枳实,竹茹,藿香,佩兰,泛白草,荔枝核等药物组成的,适用于湿热中阻证,表现为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厌油腻,肢体困重,舌苔黄腻,这种患者通过服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可以起到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能够改善血糖的水平。

糖尿病中医辨证与中药康复治疗,最应强调辨证论治,因为辨证论治体现着中医治病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具体辨证方法,包括方剂辨证、三消辨证、分型辨证、分期分型辨证、脏腑气血阴阳辨证、本虚标实辨证、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等,诸种辨证方法各有优势。今基于脏腑气血阴阳辨证和本虚标实辨证的思路,提出糖尿病中医分型辨证方法,本虚证分三型,标实证分七候,共十证,基本可涵盖糖尿病临床常见的证候。

(一)阴虚津亏

[辨证要点]口渴引饮,咽干舌燥,五心烦热,尿黄便干,或有盗汗,舌红或瘦,苔少甚至光红,脉象细数。

[治法]养阴增液。

[方药]六味地黄汤、增液汤化裁:生地25g,山萸肉15g,生山药15g,枸杞子1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参25g,知母15g,黄精15g,地骨皮25g,白芍25g,沙参15g。

该方名养阴生津止消方,以滋补肾阴为主,实则肝脾心肾肺胃同补,常适用于少阴肾阴不足、阳明胃热阴虚、厥阴阴虚肝旺体质或其他消渴病阴伤之人。少阴肾虚体质,肺肾阴虚者,当麦味地黄丸为主;心肾阴虚者,当天王补心丹为主;厥阴阴虚肝旺体质,肝肾阴虚者,当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为主。若少阴肾虚体质,阴虚兼热伏于肺,咽干咳嗽,咳黏痰,心胸烦热,汗出不畅,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当清解肺热,方可用泻白散、黛蛤散,药用桑白皮、地骨皮、桑叶、黄苓、知母、杷叶等,清肺泄热;若少阴肾虚体质,阴虚兼心火上炎或下移,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当清心导赤,方可用导赤散,药可用生地、通草、竹叶、灯芯草、山栀、黄连、黄芩、莲子心等;少阴肾阴虚,兼相火妄动,腰膝酸软,咽干耳聋,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梦遗,或女子月经不调,梦交,舌质红,苔少,或舌苔薄黄,脉象细数,治当清泄相火,方可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黄连阿胶汤,药用知母、黄连、黄柏、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磁石、五味子、沙苑子等;厥阴阴虚肝旺体质,肝阳上亢病机突出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建瓴汤,药用磁石、黄芩、夏枯草、怀牛膝、钩藤等;少阴肾阴不足体质,复受外感,感受风热或温热邪毒,症见发热恶寒,咽痛口干,头痛,咽喉红肿,汗出不畅,或有咳嗽,舌尖红,苔薄黄,脉象浮数,或浮滑而数,则治当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桑菊饮化裁,药用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玄参、芦根、桔梗、甘草等。

(二)气阴两虚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口渴喜饮,气短懒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偏于,小便频多,舌淡红,或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麦门冬饮子、生脉散化裁:黄芪15g,人参3g(另煎兑入),太子参15g,沙参15g,玄参25g,黄精15g,生地25g,枸杞子15g,五味子9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5g,葛根25g,莲子肉15g,地骨皮25g,仙鹤草30g。

该方名益气养阴止消方,以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为主,重在益气养阴,常适用于少阴肾虚和太阴脾虚体质或其他消渴病气阴受伤之人。少阴肾虚体质,辨证侧重于阴虚者,可用增液汤、六味地黄汤加益气药;太阴脾虚体质,辨证侧重于气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加养阴药。兼胃肠结热,或阳明胃热体质,气阴受伤者,治当清泄热结,方用增液承气汤、三黄丸加味,药用生大黄、黄连、黄芩、山栀等;兼肝经郁热,或少阳肝郁体质为病者,治当解郁清热,方用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药用柴胡、黄芩、黄连、丹皮、山栀、夏枯草等;太阴脾虚体质,湿邪困脾者,治当化湿醒脾,方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化裁,重用苍术、白术、云苓、佩兰、苏梗、泽泻等;更兼湿热内蕴者,治当清热除湿,方用三仁汤、茵陈平胃散、四妙散化裁,药用苍术、黄连、薏苡仁、陈皮、川朴、茵陈、土茯苓等;太阴脾虚体质,兼痰湿阻滞者,治当化痰除湿,方用二陈汤、指迷茯苓丸,药用陈皮、清夏、云苓、白术、苍术、茵陈、泽泻等;久病不愈,兼血脉瘀阻,胸痛,胁痛,肢体偏瘫,手足麻木疼痛,肌肤甲错,妇女月经不调,经血紫暗,颜面瘀斑,或腹部有压痛,舌质紫暗,脉弦,或艰涩不畅,治当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桃核承气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山楂、丹皮、丹参、大黄、水蛭、郁金、姜黄、三七、鬼箭羽等。

(三)阴阳两虚

[辨证要点]口干多饮,夜尿频多,五心烦热,畏寒神疲,腰膝酸冷,四肢无力,汗多易感,性欲淡漠,男子阳痿,大便不调,舌体胖大,舌苔少,或有白苔,脉沉细,或沉细数而无力。

[治法]滋阴助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化裁:黄芪30g,人参3g(另煎兑服),生熟地各12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10g,黄精15g,鹿角片6g,肉桂3g,炮附子3g,磁石25g,牛膝15g,枸杞子15g,五味子9g,地骨皮25g,仙灵脾15g。

该方名滋阴助阳止消方,以滋阴助阳、益气补肾为主,强调在滋阴补气的基础上温阳,常用于少阴肾虚体质和久病伤肾,阴阳俱虚之人。少阴肾虚体质,辨证侧重于阴虚者,可少减温热药,或加用玄参、知母、黄柏、黄连等滋阴清热药品;阳虚突出,畏寒,男子阳痿,妇女带下清稀,治当补肾壮阳,方可用五子衍宗丸、玄菟丸,药可用菟丝子、沙苑子、枸杞子、仙茅、仙灵脾,加海马、鹿茸片、雄蚕蛾、露蜂房、蜈蚣等,补肾的同时,宣通络脉。若证兼胃肠结热,大便干结者,治当清泄热结,药可加用生大黄、黄连、黄芩等;兼脾虚湿停,脘腹胀满者,可健脾化湿,药可加用苍术、白术、苏叶、藿香、佩兰等;兼脾肾阳虚,寒湿内侵,脘腹胀满、疼痛,喜温喜按,泄泻,甚至完谷不化者,治当温补脾肾,散寒理中,方可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药可加炮附子、人参、苍术、白术、茯苓、干姜、白芍、补骨脂、五味子、乌梅炭、炙甘草等;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呕吐痰涎、清水,背寒,或眩晕,或脘腹痞满,或肠鸣漉漉,治当通阳化饮,方可用苓桂术甘汤,药可用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等;体形肥胖,兼痰湿阻滞者,治当化痰除湿,方用二陈汤、指迷茯苓丸,药可加用清夏、白芥子、云苓、僵蚕、苍术、泽泻、桑白皮等;久病入络,血脉瘀结,出现多种并发症,见胸痛,胁痛,肢体偏瘫,手足麻木疼痛,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弦或涩,治当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止痉散,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芍、赤芍、水蛭、土鳖虫、地龙、全蝎、蜈蚣、姜黄、三七、鬼箭羽等活血通络。

(四)胃肠热结

[辨证要点]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燥口干,心胸烦热,舌质红,苔黄干,脉象滑利而数。

[治法]清泄热结。

[方药]增液承气汤、三黄丸化裁:生大黄9g,黄连12g,黄苓9g,生地2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参25g,生石膏25g,知母15g,生山药15g。

该方名清泄止消方,以清泄胃肠结热为主,兼以增液生津,选用了苦寒直折其火的药物和甘寒清热生津之品,常适用于阳明胃热阴虚体质或其他见胃肠结热证候的病人。若热毒壅盛,疮疖、痈疽,红肿热痛,或身发皮疹,皮肤瘙痒、灼热,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当清热解毒,方可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化裁,药可用野菊花、银花、公英、地丁、玄参、当归、黄连、黄芩、甘草等;阳明胃热体质,外感风热或温热邪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脘痞闷,心胸烦热,或有呕吐,大便不通,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浮滑数有力,治当疏风清热,通下和胃,方用升降散、凉膈散化裁,药用银花、连翘、蝉衣、僵蚕、姜黄、大黄、山栀、黄苓、薄荷、竹叶、芦根、桔梗、甘草等。若兼肝经郁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脘腹胀满者,治当清泄肝胃郁热,方可用大柴胡汤化裁,药可用柴胡、黄芩、黄连、大黄、赤芍、白芍、枳壳、夏枯草等;少阴肾虚体质,肾阴虚兼胃肠结热,治当重视补肾,可加用六味地黄丸,药可加用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构杞子等;厥阴阴虚肝旺体质,肝阳上亢兼胃肠结热,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舌红脉弦,方可用天麻钩藤饮、大黄黄连泻心汤,药可用天麻、钩藤、珍珠母、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黄芩、黄连、大黄、槐米、夏枯草、怀牛膝等。

(五)湿热困脾

[辨证要点]头晕沉重,纳食不香,脘腹胀闷,口干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或尿频涩痛,小便浑浊,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三仁汤、黄连平胃散、四妙散化裁:苍术15g,白术15g,苏叶6g,佩兰6g,茯苓12g,黄连12g,黄苓9g,薏苡仁25g,陈皮9g,川朴9g,茵陈12g,马齿苋25g。

该方名芳化止消方,由芳香化湿、苦寒清热药物组成,针对湿热用药,常用于太阴脾虚体质、阳明胃热体质或其他消渴病有湿热内蕴证候之人。湿热在中焦,黄连平胃散为主;湿热下注,四妙散为主;湿热影响三焦,可用三仁汤为主。太阴脾虚体质,湿重于热,湿邪困脾,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涩滞,恶心,四肢沉重,头晕头沉,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者,治当化湿醒脾,方可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药可用苍术、白术、云苓、陈皮、藿叶、佩兰、菖蒲、草果、苏梗、冬瓜仁、泽泻、茵陈等;太阴脾虚体质,气虚症状突出者,可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加苍术、黄连、茵陈等药;阳明胃热体质,湿热有从阳化燥之机,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者,治当加大清泄热结力量,方用三黄丸、茵陈蒿汤等,药可加用生大黄、黄连、黄芩、山栀等;兼肝经郁热,或少阳肝郁体质,兼湿热内结,胸胁满闷,太息频频,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不调,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者,治当舒肝解郁,清热化湿,方用柴平煎、丹栀逍遥散,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白术、茯苓、苍术、黄芩、黄连、丹皮、山栀、茵陈、薏苡仁、夏枯草等。

(六)肝经郁热

[辨证要点]胸胁满闷,太息频频,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引饮,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解郁清热。

[方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栀子清肝饮化裁:柴胡12g,黄芩9g,山栀6g,夏枯草15g,丹皮9g,枳壳9g,赤芍25g,白芍25g,天花粉25g,茵陈12g,草决明15g,荔枝核15g.该方名舒解消渴方,由养阴增液与舒肝、清肝、凉肝药物组成,功擅清解少阳郁热,常适用于少阳肝郁体质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见肝经郁热证候者。少阳肝郁体质,肝经郁热日久,兼见血瘀者,治当配合活血化瘀,药可加用葛根、丹参、姜黄、鬼箭羽、酒大黄等;阳明胃热体质,兼肝经郁热,胃肠热结者,治当配合清泄胃热,药可加用黄连、生石膏、知母、大黄等;少阴肾阴亏虚体质,兼肝经郁热者,治当重视滋阴补肾,可配合杞菊地黄丸,或加用枸杞子、菊花、生地、玄参、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等。

(七)肝阳上亢[辨证要点]头痛眩晕,颜面潮红,口苦咽干,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便黄赤,舌边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建瓴汤、天麻钩藤饮化裁:生地25g,玄参25g,白芍25g,怀牛膝15g,珍珠母25g(先煎),磁石25g(先煎),生龙骨25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钩藤15g(后下),黄芩9g,夏枯草15g,草决明15g。

该方名潜镇消渴方,由养阴增液与平肝、柔肝、凉肝药物组成,常适用于厥阴阴虚肝旺体质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见肝阳上亢证候者。少阴肾阴亏虚体质,或厥阴体质肾阴虚病机突出者,治当重视滋阴补肾,方可用杞菊地黄丸加味,药可加用构杞子、菊花、桑叶、女贞子、旱莲草等;少阴阴阳俱虚体质,虚阳浮越,症见头晕目眩,颜面潮热,颧红如妆,咽干,心烦,腰膝酸冷,汗出,四末畏寒,舌淡暗,舌体胖大,脉象沉细,或浮大按之无力者,治当滋阴助阳,潜镇浮阳,方可用潜阳汤、地黄饮子化裁,药可加用人参、肉桂、炮附子、山茱萸、茯苓、麦冬、五味子等。

(八)气机郁滞

[辨证要点]胸胁苦满,脘腹胀满,少腹不舒,情志抑郁,太息频频,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化裁:柴胡9g,赤芍25g,白芍25g,当归12g,川芎12g,荔枝核15g,枳壳9g,白术12g,茯苓12g,郁金12g,姜黄12g,焦山楂12g,甘草6g。

该方名行气消渴方,由疏肝理气、柔肝养血、健脾益气药物组成,功擅疏利气机,常适用于少阳肝郁体质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见肝郁气滞证候者。少阳肝郁体质,气郁日久,兼见血瘀者,治当配合活血化瘀,药可加用葛根、丹参、鬼箭羽、香附、益母草等;肝郁化热,肝经郁热者,治当清解郁热,方可用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汤,药可加用黄芩、丹皮、山栀、知母、黄连等;少阴肾阴亏虚体质,兼肝郁气滞者,治当配合滋阴补肾,可配合六味地黄丸,或改用滋水清肝煎,加用生地、玄参、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等。

(九)痰湿阻滞

[辨证要点]体形肥胖,四肢沉重,神疲嗜睡,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缓。

[治法]化痰除湿。

[方药]二陈汤、白金丸、指迷茯苓丸化裁:陈皮9g,清半夏9g,云苓12g,白术12g,茵陈12g,泽泻12g,桑白皮15g,僵蚕12g,甘草6g。

该方名化痰止消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化痰除湿药与行气化滞药同用,常适用于太阴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或其他消渴病肥胖体形属痰湿阻滞证候者。太阴脾虚体质,气虚突出或兼阴虚者,治当重视健脾益气,方可用六君子汤,药可用苍术、太子参、沙参、莲子等;少阳肝郁体质,有痰湿阻滞证候者,治当重视舒肝解郁,药可加郁金、枳壳、瓜蒌、荔枝核等;若痰郁化火,心胸烦闷,头晕沉重,失眠多梦,四肢沉重,口干黏腻,舌红,苔腻而黄,脉象滑数,或弦滑而数者,治当化痰清火,方用温胆汤、礞石滚痰丸、导痰汤,药用黄连、黄芩、山栀、瓜蒌、清夏、陈皮、枳壳、大黄、郁金、胆南星、海蛤壳、僵蚕等。

(十)血脉瘀滞

[辨证要点]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夜间为甚,肌肤甲错,妇女月经不调,经血紫暗,颜面瘀斑,或腹部有压痛,舌质紫暗,脉弦,或艰涩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化裁:桃仁12g,红花9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25g,山楂12g,葛根25g,丹参15g,酒大黄9g,水蛭12g,姜黄12g,三七粉3g(分冲),鬼箭羽15g。

该方名活血止消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参考了祝谌予教授降糖活血方之意,常适用于消渴病有血瘀证候者。单纯血脉瘀滞证少见,所以应根据病人体质、基本病机和具体临床证候,将活血化瘀治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气虚突出者,益气活血,方可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30~60g;兼阴虚者,治当重视养阴活血,可配合六味地黄丸,药可用生地、玄参、沙参、黄精等;少阳肝郁体质,或有气滞血瘀者,当行气活血,方可用血府逐瘀汤,药可加用柴胡、枳壳、郁金等;兼痰湿阻滞者,治当重视化痰活血,药可加僵蚕、清半夏、瓜蒌、胆南星等;兼痰火阻滞者,治当化痰清火活血,方可用温胆汤,药可加用黄连、瓜蒌、清半夏、胆南星、海蛤壳、僵蚕等;久病入络,或见肢体麻木、疼痛、偏瘫、痿痹者,治当重视搜风通络和舒筋活络,可选用地龙、全蝎、穿山甲、白花蛇等虫药和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钩藤等藤类药物;消渴病继发肾病等,病在络脉,“微型癥瘕”形成,治疗又当重视化瘀散结,药可用海藻、昆布、夏枯草、莪术、薏苡仁等软坚散结。

应该指出的是,糖尿病辨证本虚标实是其特点,以上所列本虚三证、标实七证,实际临床上一证独见的情况很少,常常是本虚一证与标实一证或数证同时存在,所以治疗关键在处理好本虚与标实、治本与治标的关系问题。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治本为主,兼以治标,或治本、治标并重;病情急变的情况下则往往是治标为主,兼以治本,或先治标,后治本,总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地说来,治本治法固然重要,治标治法也不可轻视,因为标实证的解决必有利于治本,而标实证不解决,单治本虚,终难取效。


3、聂文涛方解:糖尿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病。地黄丸现名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擅补肾阴而泻湿浊虚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述六味地黄丸适用于消渴,麦味地黄丸是在地黄丸基础上加麦冬、五味子。强化敛肺纳肾的功用。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适用于肺肾阴虚之消渴。)


地骨皮露(《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地骨皮300g,为细末,用蒸馏方法,成露1500g,每服60g,一日2次。 消渴速溶饮:鲜冬瓜皮和西瓜皮各1000g,白糖适量,瓜蒌根250g。瓜皮切薄片,瓜蒌根捣碎水泡,放锅内水适量煮1小时,捞去渣再以小火继续加煎煮浓缩,至稠粘停火,待温,加白糖粉,把煎液吸净、拌匀、晒干、压碎,每次10g,以沸水冲化,频饮代茶。适用于各型糖尿病。 消渴茶:鲜柿叶适量洗净,煎水代茶。 白萝卜汁(《食医心镜》):白萝卜1000g,洗净捣烂,纱布包绞汁,每次50mL,每日3次。 鲜李汁(《泉州本草》):鲜熟李子适量,切碎绞汁,每次1汤匙,一日3次。 乌梅茶:乌梅15g,沸水冲泡代茶饮。 黄精枸杞茶:黄精15g,枸杞10g,绿茶3g,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鲜生地露(《消渴病中医防治》):鲜生地500g,切成小块,制露1000g,每服100g,具有滋肾养阴,生津止渴作用。 麦冬茶(《消渴病中医防治》):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花粉各9g,乌梅、知母、甘草各6g,共为细末,每服1剂,白开水冲,代茶饮。 生津茶(《消渴病中医防治》):青果5个,金石斛、甘菊、竹茹各6g,麦冬、桑叶各6g,鲜藕10片,黄梨(去皮)2个,荸荠(去皮)5个,鲜芦根(切碎)2支,上药共为粗末,每日一剂,水煎代茶饮。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糖、脂肪代谢紊乱所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综合证。为常见的终身性病。糖尿病属祖国医学中“消渴”证范畴。近年来发现,降糖类西药能促进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方一】消渴方

【出处】《广西中医药》

【组成】茯苓10克,天花粉12克,苍术9克,玄参9克,三棵针5克,萆薢10克,党参10克,熟地黄10克,石斛9克,蛇床子5克,覆盆子10克,山药12克,生石膏100克。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祛湿。

【主治】糖尿病

【方解】茯苓、党参、山药、熟地黄、覆盆子补肾健脾;天花粉、石斛、玄参、生石膏养阴润燥,苍术、三棵针、萆薢、蛇床子、清热燥湿,利尿通淋。全方补中寓清,尤适用于阴虚兼有热象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润燥活血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蓼,赤芍,牡丹皮,黄芪,山药,桃仁,红花,柴胡。

【功用】润燥活血,益气活血。

【主治】糖尿病中、晚期。

【方解】玄参、麦冬、生地黄养阴润燥,赤芍、牡丹皮、黄芪、山药、桃仁、红花益气活血,柴胡条达气机。全方以润燥活血为主,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方中又加入一味柴胡以助血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三】降糖明目1号方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女贞子,旱莲草,茜草根,白茅根,大黄,三七粉,黄芪,山药,苍术。

【功用】益气补肾,凉血止血。

【主治】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出血期。

【方解】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茜草根、白茅根、大黄、三七粉凉血止血;黄芪、山药、苍术益气健脾燥湿。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出血期,当务之急为止血,故方中安排大量止血药,女贞子、旱莲草入肝肾经,兼有引药入经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四】降糖明目2号方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丹参,泽兰,红花,益母草,旱莲草,郁金,黄芪,山药,苍术。

【功用】活血利水,益气明目。

【主治】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吸收期。

【方解】丹参、泽兰、红花、益母草为活血兼有利水作用的药物可促进瘀血吸收;旱莲草、郁金、黄芪、山药、苍术补肝肾明目,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吸收期已无活动性出血,故可加大活血力度,若仍有出血则不宜使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五】降糖明目3号方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女贞子,菟丝子,生牡蛎,川芎,红花,海蛤粉,贝母。

【功用】补益肝肾,清肝明目。

【主治】糖尿病眼底出血之恢复期。

【方解】黄芪、山药、苍术、元参健脾益气,养阴润燥;女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牡蛎、海蛤粉、贝母清肝明目,软坚散结;川芎、红花活血化瘀。糖尿病眼底出血之恢复期治疗重点在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六】三消汤

【出处】《湖中医杂志》

【组成】花粉,葛根、生地黄、玄参、丹参、山药各15~30克,生石膏、黄芪各15克~50克,苍术、黄柏、知母、泽泻、麦冬、五味子各10~20克。

【功用】清热养阴,三消并治。

【主治】糖尿病。

【方解】方名为“三消汤”,顾名思义,上中下三消同治,玄参、生石膏、五味子偏上消;花粉,葛根、麦冬、苍术偏中消;黄柏、知母、泽泻、生地黄、山药、黄芪、丹参偏下消,三消中又偏重于下消,为消渴病常用方剂。

【用法】1日1剂,水煎2次,分3次饭前1小时服,15日为1疗程,一般2~6个疗程即可控制病情,继续巩固1-2个疗程,采用2~3日服1剂的方法递减,逐渐停药。

【按语】气阴两虚型重用黄芪、山药,酌加黄精、太子参,人参;血糖下降缓慢重用苍术、玄参,加黄连、玉竹、乌梅;轻度酮症可加黄芩、黄连。

【方七】补阴固涩汤

【出处】《中医药》

【组成】生地黄20克,玄参20克,牡丹皮20克,莲须20克,花粉30克,黄芪30克,龙骨、牡蛎各30克,枸杞子18克,山茱萸15克,五味子10克。

【主治】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日1剂,随症加减。

【方八】胜甘汤加味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山萸肉30克,五味子20克,乌梅20克,桑螵蛸15克。

【主治】糖尿病。

【用法】水煎日服1剂。

【方九】二地降糖汤(汪履秋)

【出处】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地锦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黄10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泽泻30克,苦参15克。

【功用】润肺、清胃、滋肾。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小于250mg%。证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饥,小溲频多,疲乏无力,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方解】糖尿病隶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因上、中、下三消的不同,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治疗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原则,本方以南沙参、麦冬、地骨皮清肺润燥,石膏、知母清胃泻火,生地黄滋肾清热,地锦、僵蚕、青黛、泽泻、苦参乃结合辨病用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及本人临床经验有显著的降糖作用,本方辨证结合辨病,熔润肺、清胃、滋肾于一炉,实为上、中、下三消之通治验方。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按语】患者应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不要滥用药物,一经服用中药,就要彻底治愈,不应半途而废。


组成 天花粉30g,生地30g,生山药30g,党参10g,麦冬10g,知 母 20g,丹皮20g,茯苓10g,泽泻20g,丹参30g。
  功能 养阴润燥,益气利湿。
  主治 消渴。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分3次服。
  方解 消渴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 过度所致。根据中医脏腑学说分析,消渴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消渴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另外,阴虚燥热,常可见变证百出,如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成瘀阻,炼液成痰,痰阻经络,蒙蔽清窍而为中风偏瘫;络脉瘀阻,蕴毒成脓而发疮疖、痈疽;阴损及阳、脾肾两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水肿。鉴于上述病因病机,基本方中采用天花粉、知母清热泻火生津;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参活血通络、凉血散瘀;党参、山药补中益气、养阴生津。因山药能养脾阴而摄精微,治消渴有效,故临床用量宜大(30~50g);麦冬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全方共奏养阴生津,益气利湿之功。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损型和阴阳两虚型。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每日一剂(病情严重者可每日服两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大便燥结严重可加玄参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口渴多饮、多食、便溏,或食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干、脉弱,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功效的七味白术散。其方药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 三、肾阴亏损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选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熟地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有烦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症,可加用知母、黄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黄汤),若神倦乏力明显,可加党参、黄精、黄芪各15克,若尿量过多且混浊,可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这种症状在西医是指糖尿病,是以口渴多饮,多食而瘦,尿多而甜为主要表现的脾系疾病。
体征:
1、多发于40岁以后,形体肥胖之人,男女无明显差异。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
2、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多有甜味,形体消瘦等主要表现。初起“三多“症状可不明显。症状明显时口渴多饮,每日总尿量3~5升以上,食欲亢进,体重减轻,面容惟悴,神疲乏力,皮肤瘙痒,可有四肢麻木、酸痛、腰酸、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失调,以及视力减退,腹泻等症。
3、病久可并发风眩、胸痹(心痛)、中风、圆翳内障、痈疖、消渴厥等。
中医治疗:
1.肺燥津亏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清肺润燥、生津止渴。消渴方加葛根、麦冬等。
2.胃热津伤证,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清胃泄热、滋阴生津。玉女煎加黄连、山栀等,或滋膵饮加知母、黄芩、葛根、荸荠等。
3.肾阴虚证:尿频量多,混如脂膏,或尿甜,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唇燥,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天花粉等。
4.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五心烦热,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滋阴补阳。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峭、金樱子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1.起居有常,忌吸烟及饮酒、讲究卫生,预防外邪感染。
2.体育锻炼:按年龄、性别、体力、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进行导引和气功有一定疗效。
3.饮食治疗:应严格长期坚持,食饮总热量和营养成份须适应生理需要,进餐定时定量,以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忌食膏梁厚味、辛辣香甜之品,以免助热酿湿、耗伤阴津等。可服猪胰麦芽汤等。
4.西药口服降糖药可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降糖灵、二甲双胍等。注射制剂为胰岛素。
5.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用对症处理。


相关tag:消渴方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

标签:体质   地黄   活血   中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94汽车车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4che.com/qc/1766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