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汽车市场行情分析(复盘2020销量:日系份额险超德系 一汽挤落东风 | 汽车产经)
- 复盘2020销量:日系份额险超德系 一汽挤落东风 | 汽车产经
- 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 中汽协:预计2020年汽车销量下滑10%,豪华品牌价格进一步下压
- 2020年汽车现状分析
- 1月销量破纪录式下滑,2020年中国车市的机会在哪里
- 【行业|观察】2020中国汽车市场形势预测与展望
- 2020年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是什么
- 未来几年汽车市场如何发展
- 李冰阳: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特征及2021年展望
刚刚过去的2020年,国内汽车销量最终以同比下滑1.9%收官。
相比于开年的颓势,中国车市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复苏态势,并走出了一波“翘尾”行情。
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 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
具体到企业,长安、长城、江淮等均呈现出增长态势,而广汽、东风、吉利、比亚迪则出现小幅下滑。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汽车行业在2020年总体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市场恢复超出了预期。展望2021年,中国车市有望实现4%的正增长,达到2630万辆。
1、SUV销量再度超越轿车
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此前连续数年增幅领先于轿车的SUV市场开始居于落后地位,到了2020年,国内SUV产销又再度超过轿车。
具体来讲,轿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0%和9.9%;SUV产销同比分别增长0.1%和0.7%,且SUV是今年乘用车市场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车型品类。
虽然大部分车企还未公布今年的销量目标,但SUV产品的投放规划则早已提前布下。
目前,东风日产、一汽丰田、东风标致先后宣布将在今年推出全新奇峻、皇冠陆放、全新5008车型等SUV车型。
其他两个车型品类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MP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6.8%和23.8%;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7%和2.9%。
中汽协预计2021年,SUV市场将继续恢复性增长,且增长贡献度有望继续高于其他乘用车品种,轿车有望结束下降,呈小幅增长,交叉型乘用车降幅也会进一步收窄。
2、一汽超越东风跃升行业第二
2020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264.4万辆,同比下降2.3%, 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5%,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集团年度销量排行前五位的分别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销量分别为553.4万辆、370.6万辆、345.8万辆、204.3万辆和200.4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从2019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东风滑落至第三,而广汽则从第五位超越长安上升至第四位。
第六位到第十位分别为北汽集团、吉利集团、长城汽车、华晨集团、奇瑞汽车,北汽近几年来首次被挤出前五。
3、日系份额逼近德系,自主创下新低?
2020年,对于法系、德系、韩系、中国品牌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年份。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774.9万辆,同比下降8.1%。全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38.4%,与上年相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仍低于市场红线。
2020年法系年度市场份额为0.3%;德系年度市场份额为23.9%;韩系年度市场份额为3.5%。可以看出,市场份额都处于下滑态势。
对于日系、美系品牌来说,2020则是向上的一年,其中日系年度市场份额达到23.1%,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8个百分点,距离德系仅一步之遥。
4、新能源呈现高低两端发展态势?
2020年,新能源汽车柳暗花明,年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从全年表现来看,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完成111.5万辆,同比增长11.6%,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高达81.6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5.1万辆,同比增长8.4%,占比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8.36%。
关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
1、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使各个环节供应链的培育逐步成熟;2、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可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逐步从认识、认知到理解,整个新能源汽车产品也在逐步成熟;
3、有关企业通过创新研发和生产准备,能逐步提供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4、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当然也有新能源车双积分的促进,企业要产销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
此外,新能源汽车仍然呈现高低两端的发展态势,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和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A00级电动车的销量大幅度增长。
“相关企业在认准这两个方向后,它们的跟进都会助推相关的市场。”在许海东看来,我国新能源车企的未来发展路径将通过高低两端发力拉动,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较高增长,预计销量有望增长30%以上,达180万辆。
5 、今年二季度车企仍受芯片断供影响
对于日前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芯片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主要还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疫情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2020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2、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且这种趋势在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消减汽车行业的必要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
3、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部分下游企业出现芯片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
4、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芯片短缺从12月份下旬开始,对2021年一季度的生产造成影响,有可能会对二季度产生影响。”对于影响周期,他如是表示道。
汽车行业经历2001-2010年十年行业高增长黄金时代后,当前中国汽车行业逐步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此阶段行业体现出三大特征:行业增速放缓、保有量提升、厂商产能过剩。
汽车行业兼备周期与成长双重属性,行业增量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汽车行业结构性机会犹存:成长属性方面,深度挖掘由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以及后市场带来行业革新机会,周期属性方面,仔细甄别部分子板块周期性轮动与复苏带来的机会;
短期而言,增量红利消失使得行业分化显现(车型、国别品牌、厂商分化),未来随着销量增速进一步放缓,龙头份额将进一步提升,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将渐遭淘汰,强者恒强格局日益凸显。叠加政策大环境支持,未来行业分化是主旋律,短期结构性机会犹存,长期把握智能化和新能源两条主线。
1)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核心资产的赛道龙头: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华域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
2)进口替代加速,成长稳健的优质零部件: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星宇股份、岱美股份、爱柯迪等;
3)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存量市场空间大: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玲珑轮胎、安车检测、五洋停车等;
4)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保隆科技、德赛西威、科博达、三花智控、中国汽研等。
进入2020年,汽车市场受疫情与消费低迷持续影响下,一季度销量出现42.4%的跌幅,而二季度汽车消费回暖甚至出现“报复性消费”的现象,连续三个月销量同比增长,从而助上半年销量跌幅降至16.9%,降幅已进一步收窄。中汽协方面称,乐观的情况下全年销量预计-10%,悲观一些全年汽车销量会在-20%。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疫情对汽车消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尤其影响了部分底层消费者,因此三、四季度增长的节奏应该会放慢,综合计算下来,在相对乐观的情况下,全年销量预计同比下降10%。”他还称,悲观一些的情况下,全年的汽车销量会在-20%。
目前,汽车市场仍处于缓慢恢复中,同时呈现乘用车市场弱,卡车市场强,新能源汽车持续下滑的状态。
根据中汽协最新产销数据显示,6月我国汽车销量完成230.0万辆,环比增长4.8%,同比增长11.6%;上半年来看,我国汽车总体销量为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9%。
乘用车降幅较大。上半年来看,乘用车累计销量达787.3万辆,同比下降22.4%。从细分车型数据看:上半年轿车销量降幅达26%;SUV降幅为14.9%;MPV车型的销量降幅为45.7%。
商用车方面则增长明显,上半年商用车累计销量为238.4万辆,同比增长8.6%。业内人士分析称,电商物流拉动公路运输的需求增长、国三柴油车淘汰的换车刚需以及地方债刺激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是上半年卡车报复性增长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则令人失望,已累计12个月销量下滑。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4万辆,同比下降33.1%;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9.3万辆,同比下降37.4%。
另一方面,在车市结构深度调整中,汽车消费正在呈现高端化趋势。数据显示,6月豪华车终端零售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9%,市场份额创出14.9%的历史新高。乘联会指出,车企分化加剧,主要是新车消费高端化所致,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步升级,尤其是换购群体的比例在逐步增大,消费均价逐年走高的倾向十分明显。同时随着车市下行压力下的竞争加剧,高端品牌车型的价格下压趋势进一步凸显。
?
中国汽车销量在2018年下滑2.76%,为1990年以来首次年度下降,受汽车消费低迷影响,2019年销量则下降8.2%。据中汽协乐观预计,2020年跌幅将扩大至10%-20%,意味着也将创汽车销量降幅新高。
汽车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有:
1)汽车行业生命周期。通过对汽车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研判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2)汽车行业市场供需平衡。通过对汽车行业的供给状况、需求状况以及进出口状况研判行业的供需平衡状况,以期掌握行业市场饱和程度;
3)汽车行业竞争格局。通过对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的分析,掌握决定行业利润水平的五种力量;
4)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主要为数据分析,包括汽车行业的竞争企业个数、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口值、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行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
5)汽车行业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包括企业的产品、业务状况(BCG)、财务状况、竞争策略、市场份额、竞争力(swot分析)分析等。
6)投融资及并购分析。包括投融资项目分析、并购分析、投资区域、投资回报、投资结构等。
7)汽车行业市场营销。包括营销理念、营销模式、营销策略、渠道结构、产品策略等。
汽车行业现状分析报告是通过对汽车行业目前的发展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供需平衡、竞争格局、经济运行、主要竞争企业、投融资状况等进行分析,旨在掌握汽车行业目前所处态势,并为研判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支持。
相比以往“开门红”式的开局,2020年1月新能源市场和燃油车市场均呈现两位数下滑的局面。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车市产销量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跌33.5%和27.0%,同比下滑分别为24.6%和18%。?
其中,1月乘用车市场下滑更严重,销量下滑幅度大于中国车市。数据显示,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44.4万辆和161.4万辆,同比下跌27.6%和20.2%。?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受到春节假期在1月的影响,有效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天,部分单位甚至还提前放假;此外,今年1月突然爆发的疫情也对1月销量有所影响。
有分析师向《汽车通讯社》表示,预计2月中国车市下滑幅度获奖者超过60%,甚至3月车市下滑幅度依然会很大;不过2020年整体车市依然是趋于稳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另有部分分析师则不太看好今年的汽车市场,认为此次疫情对中国车市影响程度不可小觑,这让本就处于寒冬的车市雪上加霜。?
从具体细分市场来看,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轿车市场销量81.8万辆,同比下滑23.7%,环比下跌19.7%;SUV市场销量为78.0万辆,环比下降21.6%,同比下降17.1%;MPV市场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跌33.1%,环比下滑23.4%。?
从公开数据来看,SUV车型依然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比下滑最小;至于MPV市场,下滑幅度逐步扩大。MPV市场销量同比下滑超30%,中高端MPV车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低端MPV市场正在逐步萎缩。?
至于新能源市场方面,另有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产销量分别为39130辆和44182辆,同比下滑分别为53.6%和52.3%。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0万辆,同比下降38%;纯电动汽车销量3.5万辆,同比下降52%。?
虽然1月燃油车市场和新能源车市场都没有迎来开门红,加之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对于国内车企而言不仅有危,同时也有机遇。先说说不好的一面,在疫情的影响下,大部分消费者都没有去过4S店看车。虽然在2月初,不少车企就推出线上VR看车等,展开线上攻势,但是从《汽车通讯社》调查的情况来看,线上看车成交情况并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仍然处于足不出户的状态,因此上述业内人士预计2月车市下滑超过60%并不是危言耸听。另一方面,由于多数消费者处于不能上班的状态,他们的个人收入必然也受到不小的影响,这对消费者的购买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汽车通讯社》此前的采访中,有汽车分析师就曾表示:“我不担心车企的产量跟不上,因为中国的产能本就处于过剩状态,而是担心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
即便如此,2020年车市依然存在增长的机会点,首先,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主要居住在一、二线城市,尽管疫情对其个人收益有所影响,但是他们依然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的车型,只是目前不能出门无法购买。只要疫情被控制,豪华车的销量将会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在此次疫情影响下,部分生活在中西部的三四五线城市且原本打算购买中高端车型的消费者由于个人收入相比以往下滑,他们或将改为购买经济实用的车型。因此,近两年针对低端市场布局的车企或将受益,例如捷途汽车。
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还有一定机遇,2020年是国家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有购买新能源汽车意向的消费者不会错过最后一波补贴政策的红利。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文|李晓辉
2019年中国车市再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滑7.4%,不管是乘用车市场,还是新能源车市场,均出现下跌。
?
这一结果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2018年年末,中国车市就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2019年年初,跌势依然。
?
开局便是结局,从首月车市持续下跌时,就没人指望在这一年里车市会出现高光时刻。因为全球宏观经济是下行趋势,且尚未探底,发达国家制造业也开始走下坡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都在枯荣线以下。
?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2020年依然不容乐观。且不赘言“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下半年的美国大选,在中美关系关键问题上大概率会变本加厉,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只会有增无减,这必然会给制造业带来持续低迷。
?
所以,“不确定性”将伴随2020年全年,就如开年“戈恩事件”带给我们的“逃亡游戏”一样,扑朔迷离,又耐人寻味,又如“新冠”黑天鹅,突然爆发,令人措手不及。
?
在“不确定性”中更要冷静,保持定力,面向未来尤为重要。那么,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会有哪些变化呢?
?
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高端品牌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
毫无疑问,随着特斯拉中国工厂的投产,今年量产车型投放市场后就如一条“鲶鱼”,将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会出现一种“特斯拉现象”。
?
各大豪华汽车品牌,如奥迪也将在今年展开电气化攻势;雷克萨斯也将推出旗下量产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以及星际也将推出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各大汽车品牌旗下高端车型如广汽新能源AionLX等将纷纷面市。相互之间都有一拼。可以预见的是,今年新能源汽车江湖将热闹非凡,高端品牌之间的竞争将剑拔弩张。
?
其次,合资企业将迎来技术输入的爆发期。
?
如今产品之间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差异化的突破,关键点还是在技术层面上。主打“技术牌”的车企,日系和韩系较为明显,比如日系的东风日产,对“日产智行”技术的引进,赋能产品,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拓宽“护城河”。广汽本田除了“三大动力”技术,在产品人性化方面,输入“魔术感应门”、脚踢式电动尾门等本田技术,增强产品实力。北京现代更是以“现代技术”为发展纲领,树立技术现代新品牌形象。
?
可以预见的是,加大技术输入力度将是今年合资企业的普遍现象,且呈现出爆发的态势。这不仅为产品增强竞争力,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释放新的动能。
?
再次,5G加速将带给汽车行业生态重构,“互联城市”将浮现。
?
今年,5G等方面的电信基建投资有望加速,以5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必将对汽车行业生态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
随着丰田汽车“互联城市”构想的实现,丰田“Woven?City”的样子,也为各大汽车企业转型以及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相信随着5G技术的商业应用,汽车企业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脚步将更加坚定。
?
除了丰田,国内企业华人运通也一直在“互联城市”道路上努力践行。东风日产在2019广州车展上也为我们展现了“日产智行城市”图景。经过这一次疫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融入到“互联城市”建设中去。
?
还有,企业综合竞争力将进入最关键的比拼赛点。
?
从宏观上看,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就市场和消费趋势而言,彻底的是买方市场,高品质、价值感、个性化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所以,企业单靠产品或者营销一点就能躺着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之间比拼的是综合竞争力,比拼的是发展质量、运营效率。过去的2019年,日系及德系品牌,特别是日系品牌之所以能在车市下行的大势下依然能取得优异的市场表现,靠的正是企业综合实力。
?
2020年,车市存量竞争将更加残酷,中国汽车市场进入重大的调整期,车企必然会迎来市场震荡、盘整、重构的重大考验。所以,不是企业投放多少产品就能跑赢大盘,而是注重企业全面高质量发展、从内而外进行转型升级才是赢得新十年的关键。
?
再有,部分限购城市将放松牌照管理。
?
自去年9月,贵阳取消限购后,其它部分汽车限购省市也已经开始“松绑”限购。
?
毫无疑问,放宽或取消限购于当下市场低迷是大大的利好,意味着销量增加。销量增加,整个汽车产业也就活起来了。所以,今年,将会有更多城市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达到“松绑”限购的目的,刺激车市消费。
以上,是中国车市将要或正在发生的变化,每一家企业都要在这些变化中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应对措施。
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谁都不能确定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时代向前的方向是明确的,未来是可期的。诚如登山,尽管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当企业有足够强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信念坚定,勇往直前,如此,还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吗?中国车市还不会好吗?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全景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稳步增加,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较2019年增加了0.21亿辆,同比增长8.1%。我国汽车保有量中50%以上为4-10年的汽车,35%以上为1-3年的汽车,15%为10年以上汽车;4-10年为汽车后市场业务最大的来源。
7月份国内汽车的销量已经放榜了几天,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品牌的汽车在销量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变化,这其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在面对当下的这些方面的情况,很多的人对于下半年车市的走向是非常关注的,毕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去更好的了解,那么对于整个的汽车产业以及未来,重要的作用,7月份,三大类的乘用车总体上都处在一个低迷的状态,而这个方面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已经是一个开头,在下半年的时候,可能这种现象就会成为一个新的常态,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中国乘联会今年8月份已经发布了一些狭义的乘用车的定义,乘用车,包括suv,轿车,还有mpv,在综合销量的走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将近四年的整个的走势情况,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除去传统春节假期所在的2月份之外,7月份确实了,12个月份当中非常低迷的一个月份,就在各个不同的年份都有着一定的展示,但是汽车消费整体走强到2018年,在整个7月份的销量却依然处在低迷,而且是最近三年平均水平的一个最低的情况,这就能够看出其中销售的明显的差距。
传统的因素,对于7月份汽车销量确实会有必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7月份的温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强降水的天气比较多,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着冰火两重天,天气,对于消费者看车买车,各个方面都会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了一些汽车的销量。大多数的经销商在7月份的优惠力度不是特别的大,而且有购买车辆意愿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很多的人都会等到9月份和10月份出手,而除了这两个传统的因素,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还会受到良心的因素的影响。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影响着汽车销售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豪华车甚至是中级车在整个市场当中基本上都受到了波及,而且我可以看到在当下的市场态度上,很多的人也从消费升级直接转变为消费降级,大多数的人会误解自己的钱包,然后不会去进行选择,汽车总体上的消费欲望相对来说在不断的降低,而且整个的市场自然就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真正的看到,人们的整个域外还有购物车的,这些想法,会直接影响到了当下市场的一些情况。
但很多的地方都有房地产的一些限购限价的情况,这是一种非常焦急的情绪,而且蔓延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当中,消费者将大量闲置的资金用于购房,而直接就会导致了汽车消费市场明显的缩水,从当下的一些情况来看,有不少各城市都推出了一些限购摇号的购房的政策,再加上整个房价其实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的,因此有不少的人在面对当下的整个过程当中,他们其实还是在关注,这个市场的行情,在选择汽车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所以在接下来来看,整个汽车在下半年可能会处在一个低迷的阶段。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汽车纵横全媒体联合承办,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汽车博物馆作为支持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大力支持。峰会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市场数据室主任李冰阳做了主题演讲“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特征及2021年展望”。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市场数据室主任?李冰阳
李冰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同仁,非常荣幸受到协会邀请参加本次的会议,上午受益匪浅,刚才包括陈副秘书长、林总都分享了对市场的看法,下面我将从终端零售这个角度给大家分享我们对于今年以及明年汽车市场的一些看法。
今天分享的主题我把它定义成新趋势、新认识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市场机会,这个新的市场机会希望能给在座的车企、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我的分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2020年1-11月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回顾,刚才协会也分享了一些数据,下面我将从终端需求来看1-11月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第二部分: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走势研判,今年对于我们做预测普遍都比较难,为什么呢?因为疫情影响,大家对于今年判断普遍比较悲观,但实际终端情况要比我们恢复好。
从终端零售数据看,整个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3月,经济基本上是停滞的;第二阶段是4—6月,终端需求快速恢复的阶段,而且恢复速度要远超过生产恢复速度;第三阶段是7—11月,这个阶段我们跟协会数据保持一致,整个终端零售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尤其是7-11月份终端零售量已累计达到1144万辆,这个水平已超过2018年同期水平。
在消费需求端,恢复还是可以的,中国消费购买力还是存在的,为什么这样呢?我们把今年市场驱动因素做了分解。在7月之前靠政策拉动,商用车市场增量是主要贡献,7月份开始以消费需求为代表性的汽车乘用车需求迅速补位上来,截止11月份乘用车对于市场贡献已经超过了七成,乘用车里大家可以看到,消费政策,限牌放开,新能源、企业的营销,带动了整体市场非常好的表现。
在整个数据表现下,我们想给大家看一些数据,这是终端折扣率,我们把车型在终端表现整体折扣进行了加权,可以看到10月份整体终端折扣比9月份有所加大,有一部分是靠以价取量,尤其是豪华品牌,豪华品牌在10月、11月终端折扣超过了非豪华品牌,这是整体特征。
在整体特征表现基础上,整个市场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特征。结构性的特征背后原因是什么?这也是我们认为市场驱动力、新趋势、新机会点,想给各位做一个分享。
从整体市场来看,11月同比增长12.6%,而整体终端需求累计同比下滑5.1%,虽然依旧呈现下滑,但是下滑幅度收窄。其中乘用车下滑9.4%,但部分细分市场是增长的,这些细分市场有靠政策驱动的,有靠消费升级驱动的,包括一些新的供给驱动,像常规混合动力,这种驱动带来整体增长。
增长基础上整体市场呈现出了十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现在整体消费人群跟十年前或者五年前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我们做了数据对比,五年前主要购车人群是70后、80后,但是今天购车主要人群是80后和90后,以及逐渐占主流地位00后。80后、90后占到整体汽车消费60%左右,在这里我们认为几个特征需要注意。80后已经开始步入了增换购的阶段,豪华品牌今年整体终端零售中,80后贡献了将近40%的份额,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入门级新能源汽车,从后边讲女性贡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近半壁江山,所以在座车企的主流人群一个是80后,另外一个是伟大女性同胞,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分城市级别的表现。从整个城市表现上来看,我们看到今年整体高级别城市,就是1—3线城市整体表现是优于4—6线城市。
第三个特征是高价格区间市场恢复显著,我们可以看到20万以上尤其是25万元以上,这个价格区间今年整体表现非常好,11月份同比增长25%,这一部分除了豪华品牌之外也有其他中大型SUV、中高级轿车。整个来看,现在萎缩的市场是10万元以下,从最高峰百分之四五十萎缩到现在20%,10-15万元这个区间是近几年相对比较稳定的,增长的市场是20万元以上,为什么呢?待会儿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
第四个特征是品牌角度来讲,今年整体豪华品牌每月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远超过非豪华品牌,为什么呢我也会待会儿讲。
第五个特征是SUV,SUV市场我们做了分解,SUV增长主要是豪华品牌SUV贡献比较多,这里合资品牌中大型SUV也做出很大贡献,中小型和低端SUV是在萎缩的。
第六个特征是新能源汽车整体的表现,尤其是11月份新能源汽车,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3单月终端零售突破2万,宏光mini更是月销3万多台。新能源汽车正在从以公用为主转私用为主,11月份数据看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是70%,较去年和之前有很大提升,过去六四分,六成是对公的,四成是对私的,现在对私已经超过60%以上。二是消费人群转变,刚才讲现在买新能源汽车的一部分是女性同胞,将近46%,另外90后的人群贡献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增量。三是新产品带动,从我们调研和数据看,以model3为例,11月份卖了2万多台,2万多台里40%是增换购过来的,而且model3车主大部分是豪华品牌车主,比如之前有一辆宝马奔驰,现在通过尝鲜或者体验买了一辆model3,这对于传统豪华品牌是比较大的调整。
第七个特征是商用车,今年老旧车淘汰,包括治超常态化,造成了商用车透支性的增长,尤其是货车。
第八个特征是中国消费者忠诚度的变化,目前只有12%,大量车主在换购的时候都流失掉了,我们讲叫品牌大转移,转移到哪儿去了?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数据,基本上我们认为从自主向合资、合资向豪华品牌大升级,所以讲整个市场从增量往存量转,存量往哪儿转,这是要面临很严峻的问题,这个数据告诉我们47%的自主品牌用户选择了合资,29%的合资品牌用户选择了豪华,而豪华用户大概率会继续选择豪华品牌,这是品牌升级的步骤。
第九个特征是从升级方向上来看也是一样的,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产品升值幅度很快达到瓶颈,真正带来持续升级是品牌升级。从整个数据来看,可以看到今年左边是级别升级,我们讲产品尺寸小升级,而另外右边是价格升级,价格更多代表品牌,我们讲品牌大升级,这是对于市场的判断。另外一个角度讲,升级刚才讲了中国消费者升级是两个方向:一是产品,一是品牌。我们发现一个特征,近两年产品升级增速边际效应是逐渐递减的,而品牌升级比例是越来越高的,中国人在满足了特定功能性需求,或者物理性需求之后会追求更加豪华品牌,所以现在豪华品牌卖得比较好,这是主要的原因。
第十个特征是我们给他们展现不同品牌终端零售贡献是由什么构成的,可以看到豪华品牌的换购用户带动了40%以上的终端零售量,合资品牌是30%-40%,自主品牌是20%-30%。也就是讲,大家现在看到豪华品牌表现比较好,它的增量是靠吸取合资和自主品牌的存量客户来带动的。
我刚刚给大家讲这么多特征,为什么是这样呢?从整个角度来讲,今年整体要相信党和政府,GDP的表现优于全球的表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直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整体发展还是存在着不均衡,大型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在政策和贷款上优势比民营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好,所以林总讲中小型小微企业,疫情对于它们的影响比较大,而中大型企业,在座的各位国企、央企恢复程度、抵抗力要比中小型企业好,所以整个终端表现是豪华车、高端车高级别城市卖得好,低级别城市表现不尽如人意。
第二,今年整体货币供应量,从M2增速、汽车终端零售、房价,这几个整体表现来看,今年整体M2在增长,而房价受到了压制,钱出来到哪儿了?到国企、央企、大事业单位,钱越来越贬值,这些人收入要高,他们钱总要有去处,去不了房地产会选择消费,活在当下进行享乐,疫情对于态度转变有一定促进,这些人对于更快换车或者选择更高档的车。
第三,国家从政策上对于市场影响,一是老旧车淘汰更新,跟林总讲的是一样的,促进了区域性短期对市场非常利好。二是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我们之前也评判过,对各个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带有保护主义,基本上是特定企业,所以对整体市场拉动作用有好有坏、喜忧参半。三是协会组织新能源汽车下乡,整体也是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由个人消费带动市场增量,进而带动了整体乘用车市场的发展。
第四,市场内需动能,就是现在增换购快速提升,按照我们的数据基本上中国消费者置换车周期是6—9年,今年将会有1000多万车主换车,这是我们做的置换比例和换购量以及终端零售,其实从增量往存量转,换购的人越来越多,换购的比例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豪华品牌、高级别城市,包括高端、高价值链车型,超过整体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这是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而且我们认为未来“十四五”期间,后面还有大规模车主进入置换高峰期,这是我们对未来中国车市充满信心的主要观点。
第五,就是二手车,二手车在换购带动下,我们相信未来二手车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个好的发展前景不是对所有品牌都是同样的,对于豪华品牌、合资品牌是利好,但是对于中低端自主品牌,二手车是有一定替代作用。
第六,从商用车角度来讲,今年商用车大家能感觉到,包括老旧车淘汰、双超和环保治理,推动了商用车超常规发挥。其一,老旧车淘汰我们认为对于终端带动量是46万辆,对于整体贡献将近9%。其二,治超治限释放超载运力,带动增购需求,我们认为对于零售贡献超过2%,这是商用车为什么表现这么好的主要原因。
谈完市场表现,包括结构特征,我们对于今年整体市场研判是怎么样的呢?市场需求归结为三点。第一是基础,我们有没有人,我们现在人是什么样的人,刚才讲未来购车主体是90后、00后,第二是这些人有没有购买力、购买意愿。
所以,从经济、政策、市场三个角度来讲,先看一下经济,对于明年经济持谨慎乐观态度,不管是消费新动力,还是出口,包括投资,整体来讲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我们也做了一个预测,这个预测跟上午和各位专家结果看法一致。中汽数据对于2020年整体GDP预判也是2%,明年预判是7.5%,分季度走势也是前高后低,因为疫情影响,未来整个经济发展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很稳健的基础。
政策因素,中国汽车市场政策必须要考虑这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11月份国常会提出对汽车的政策,从个人角度讲,汽车市场好几个月连续两位数增长,对经济带动作用非常显著,所以国务院又把这个政策再一次提出来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看到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压力很大,但是政府守住了没有大规模出台刺激政策的底线,而是把政策下放到各个地方政府,更多在引导整体汽车市场发展结构。
所以,我们认为明年针对汽车行业很难再出现比较大的刺激性政策,我们希望政府再出台一些政策促进整体汽车市场可持续的一个增长,这是从政策端。
从商用车端考虑四个因素,虽然国三及以下老旧车淘汰对我们进行透支,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主要是在京津冀或者比较重点一些区域,未来政策会在其他区域进行推广,也是对整体商用车拉动。二是双超治理常态化,对于商用车增高是利好。三是国四限行。四是国六排放升级。会调整商用车的结构,从而带动商用车整体终端零售发展,这是从政策端。
从市场端,我们做的判断,大概今年有1344万消费者会换车,这里选择二手车的比例是百分之三四十,明年有1422万车主换车,换新车比例是百分之六七十,即848万车主,为明年市场提出了必不可少的动力之一。当然,换车不是所有车都换,基本上在整体市场里边体现肯定是结构化、分化的一个表现。我们认为换购是升级,选择更好的车、更好的品牌。对于今年终端预判,我们认为今年终端需求是2439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同比增长16.8%,达到445万辆,乘用车1993万辆,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明年我们认为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很相近,终端需求超过250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出现剪刀差,乘用车会回暖,商用车由于透支影响下滑10个百分点,这是整体预判。
对于细分市场预判,有几个细分市场,一是SUV市场、豪华车市场,传统这一块仍然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这是我们坚持了很多年的看法,即便是2018年SUV遇到了短暂性的下滑,我们依然在那会儿认为SUV未来有好的发展前景。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计今年125万辆,明年将近150万辆,其中纯电动是124万辆,也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是一致的,商用车卡车363万辆,同比下滑10.8%,客车是37万辆,同比增长8.8%。这是我的简单分享,谢谢大家!
相关tag:2020年汽车市场行情分析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1354090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