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汽车被动安全,拆解碰撞后的上汽大众ID.4 X
最大马力多少匹,零百加速多少秒?尽管有不少人关心性能,但买车时,安全总会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在一些碰撞事故的新闻中,评论区也开始出现“气囊弹没弹”、“A柱弯没弯”等问题。很显然,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越来越关注,而且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
因此,消费者也更倾向于参考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客观测评,而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就是其中之一。
C-IASI最新测评结果出炉
测评成绩出现新高
10月28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20版)首批车型测评结果正式公布,5款车型中有一款纯电动车型——上汽大众ID.4 X(图片|配置|询价),拿到了C-IASI有史以来首个四项全优(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乘员安全、车辆辅助安全)的好成绩。
作为第一款四项评价均获得优秀的车型,上汽大众ID.4 X到底有什么技术亮点?为了深入分析其中的秘密,我们决定拆解经过正面25%偏置碰撞后的上汽大众ID.4 X,从车身结构设计、车身结构用料、约束系统三个方面揭开ID.4 X的被动安全实力。
科学的溃缩设计
有助动能吸收
有人说,车身要“硬”才好,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的乘员才不会受到挤压伤害;有人说车身要“软”才好,碰撞时就像是撞到一块海绵,尽可能的减小传递到车内乘员的碰撞力。
事实上,“该软的地方软,该硬的地方硬”才是正解。
该“软”的地方就是车头,也就是前舱部分,前舱就是车辆的溃缩区。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前方的溃缩区比A柱还硬,高速碰撞时候受损的可就是A柱,A柱受损,那车内乘员安全自然无法保障。
乘员舱高刚性、发动机舱溃缩吸能、发动机下沉、方向盘转轴断裂保护,基本上是所有现代乘用车的碰撞安全防护设计思路。吸能设计就是在车身的非关键部位,尽量的形变以吸收动能,来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而一辆车的“非关键部位”,就是车头和车尾处。
上汽大众ID.4 X溃缩区(前舱)是如何设计的?
在拆解溃缩区后,我们发现ID.4 X前防撞梁采用了三层冲压钢板(内板、外板、加强件)焊接而成,通过声波测厚仪测量,料厚分别为1.8mm,1.5mm,2.1mm。此外,ID.4 X的前部有上下两层防撞梁,并且防撞梁通过吸能盒与车身纵梁和前副车架链接,形成了对碰撞力量的抵抗。
溃缩区不应该“软”才对吗?为什么ID.4 X在前面就用上了超高强度钢?
通过拆解,我们发现大众ID.4 X的前部有上下两层吸能盒,并且吸能盒比一般的车型都要长一点,其四周都有溃缩引导槽和打孔设计。根据现知名车评人卿钦讲解,这种设计使得撞击力度更好地被分散,能够有效提升吸能效果,为第三级“自身保护区”分散碰撞力,从而减小对乘员舱的碰撞力。
在对尾部溃缩区进行拆解后,经过测量ID.4 X后防撞梁厚度为3.5mm,同样采用了1500MPA超高强度钢,其吸能盒也设计了溃缩引导槽,可以在发生追尾碰撞时发生时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因此,从整个前部溃缩区和尾部的防护方面看,上汽大众ID.4 X的设计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溃缩吸能。
高强度车身结构
保障乘员空间
“该软的地方”指的是溃缩区,“该硬的地方”指的就是乘员舱。
作为车内乘员的最后一道防线,乘员舱是整辆车最硬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乘员不受挤压伤害。
据车评人卿钦介绍,上汽大众ID.4 X采用了高强度钢车身结构设计,整个车身大量应用高强度材料,其中高强度钢使用率占到77.7%,热成型钢板使用率占到 28%。在车身的A柱、B柱、侧围内侧等部位,ID.4 X了使用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的热成型钢材,占到整个白车身车体重量26%。在门槛外侧ID.4 X采用了高强度的钢铝混合结构,在内测采用 1200MPa 热成型钢材,能够为保护车身和电池提供足够的强度。
通过拆解,我们还发现上汽大众ID.4 X在座椅下方横梁应用了1900兆帕超高强度热成型钢,这也为车身结构提供了足够的强度,从而得以应对碰撞发生的强大冲击力。
ID.4 X最低售价:19.9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4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1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7.98万起 | 11辆
车内约束系统
限制惯性运动
如果说坚硬的乘员舱是车内乘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车内约束系统则是给车内乘员安全上的一份双重保险。
由于发生碰撞时会产生较大的惯性作用,车内约束系统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防止乘员与车内硬物直接接触。
车评人卿钦对ID.4 X的约束系统进行了详细讲解:上汽大众ID.4 X全系标配6个安全气囊,包括前排头部气囊、侧气囊、前后贯穿式头部气帘。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因碰撞位置离汽车质心纵向距离相对较远,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会使得汽车旋转,主驾驶假人的头部会因为惯性撞向左侧A柱区域,而ID.4 X采用了前后贯穿式头部气帘,加长至A柱下方,覆盖整个车窗,增大了侧面保护面积。此外,上汽大众ID.4 X所配备的预警式安全带约束,也对限制假人惯性运动起到了作用。
汽车安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汽车安全配置却是隐形的,很难直观地看到。正因为如此,客观的碰撞测试成为了测评一款车型安全性的有效方式。同样的,一款车只有在安全上下足了成本,才能够获得优秀的评价。此次测评中首次出现全优车型,这也说明了汽车企业在“隐形的安全”下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我们也希望在严苛体系测评下,车企用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产品,共同促进行业进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94汽车网(94che.com)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94汽车网(94che.com)/cheliangpingce/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