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们编辑部李老师刚刚喜提新车,就开始张罗着怎么去改装升级了。在和小编我交谈的时候,总是围绕着他车的一些改装问题,交流许久。例如,像轮毂能不能加大,车身姿态能不能降低,车身颜色能不能改等等这类问题。
显然,汽车改装,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与文化。那么,中国汽车改装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究竟如何呢?这不,前些日子,小编参加了10月底在广东东莞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改装行业高峰论坛暨汽车个性定制改装趋势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汽车个性化消费浪潮的到来,和如何把握汽车定制改装发展的趋势,以及如何通过促进汽车个性化消费,来提升国民经济的增长,并且一起交流汽车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正好,通过这次汽车高峰改装论坛,一起来看看中国汽车改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中国改装市场虽是一片蓝海,但尚处起步阶段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以及消费群体年轻化、个性化等需求,中国的汽车改装行业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在未来,在“个性化需求”驱动下,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国内汽车改装行业的发展前景被无限看好。
但是,我国目前在汽车改装政策上,控制得非常严格,而且,因为汽车生产商的巨额获利途径是销售整车,所以,大多数车企并没有特意扩充改装产业链。因此,在政策和生产商的压力下,我国的改装行业的发展仍旧处于一个“起步”+“谨慎”的阶段。
而且,虽然我国汽车生产链走过了60年,看似汽车保有量充足、且汽车消费力度大,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汽车消费市场。但是,跟海外相比(在欧美、日本等改装强国,汽车改装率已达到80%以上,而我国市场却还不到3%),我国汽车改装产业的保有量极低,完全是一个新兴产业,很明显处于“起步”阶段。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让有关改装政策松绑
显然,由于国内改装市场发展不成熟,当前整个行业改装厂、改装店从业者大多以小规模发展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依,导致改装行业存在诸多乱象,非法改装问题频出,无疑是危害行业健康合规发展的一大弊病。
正因如此,汽车改装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仍需要逐步完善,再加上汽车改装特殊,涉及到的约束行为就更多了,比如工商管理、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标准管理保险、环保、产品质量监督等等。因此,我国改装业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规范。
另外,由于汽车改装有关法规没有得到有效规范,而且因汽车改装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所以,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而言,以“交通安全是第一考虑因素”为原则,如何避免“汽车改装”被一刀切,以及推动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就首当其冲了。而且,如果有相关改装标准法规出台的话,将会大大助推改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那如何引导改装行业合法合规发展呢?首先,从行业监管角度看,推动整车厂授权改装可以更好的监管改装行业并确保车辆安全。政策上适度地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可以促进整车厂及改装厂开展规模化的汽车改装业务,推动汽车改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另外,有改装资质、改装能力的企业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与接受监督管理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能推动改装行业政策标准尽快落地实施。
本土改装文化还有待塑造,需让消费者使用场景落地
当“汽车改装”相关法规得到规范后,但市场还不成熟,还应该应塑造中国本土的改装文化,如何让消费者使用场景落地更为重要。
首先,对于消费者而言,改装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延续,它的意义在于对使用车的当事人融入情感的满足,将一个冷冰冰的物件变成情感的寄托。因此,在推动汽车产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同时,汽车改装市场更需注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
而且,即使,我国改装业得到了合理规范、发展全面,但消费者与改装市场的沟通还不成熟,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定制改装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多数消费场景中,消费者作为被服务人群,仍处在“被动”的状态。
因此,中国汽车改装市场更应以此为突破口,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的生产,落地使用场景,由“购买管理”变为“使用管理”,深度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考虑消费者的喜好,增加消费者个性化选择,让消费者使用场景落地。
更重要的是,改装自信源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自国家自信。国内改装应该融入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汽车改装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照搬照抄国外的改装文化。
正确对待个性定制改装,消费者需理性看待汽车改装
当然,除了构建本土汽车改装文化,消费者更需正确对待个性定制改装,理性看待汽车改装。
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明确个性定制改装的目的以及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有些人只是想在外观上有所变化,有些人纯粹是为了驾驶乐趣而改装。部分车主为了追求个性,不惜花几千乃至上万元对爱车进行装饰、改进,为的就是享受这种独一无二的感觉,然而一味追求性能的释放带来道路安全问题也是不理智的,但是对所有的改装“一票否认”、全盘禁止也是不符合实际要求的。
因此,制造端更需要精准洞察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拒绝盲目改装,需基于使用场景精准匹配功能需求和改装产品,达成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引领消费者理性消费。所以,面对大环境趋势向好,对于汽车改装厂来说,“主机厂”相互配合就成为了关键。
大环境趋势向好,“主机厂”相互配合才是王道
显然,当下制约中国改装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除了围绕“市场”“文化”“管理”三方面之外,“主机厂”相互配合也相当关键。
所以,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改装的车企要寻求大的发展,首先要形成规模化。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发展通道之时,一定会产生规模化效应,例如新能源汽车。而改装厂形成规模化的其关键在于要和主机厂配合,这也是很多有实力的改装厂所实施的策略。
当然,除了规模化之外,改装厂商也要选择追求专业化、专精化的方向,比如只专门做汽车的音响改装是一个思路,但在国外就算是专精化改装也需要要和各个主机厂相互配合,因为在改装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很可能会出现单一专业化运作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而配合作业在此时就能充分发挥优势,容易高效解决问题。
目前为止,国内主机厂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可圈可点,但是改装厂这方面来讲,改装的配合度不高这正是中国汽车改装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从全球范围来看,主机厂与改装厂都是相配合运作的,因为只有更好的改装才能服务于主机厂的个性化,如此才能帮助主机厂提升销量与市占率。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改装行业首先应该打通主机厂和改装厂的壁垒,使其能够“配合作战”。
汽车网评:中国的改装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汽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和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在汽车发挥交通功能的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汽车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显现。新消费趋势时代,将催生新的汽车文化,个性化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虽然汽车改装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从这一行业表现出来的蓬勃动力已然势不可挡。
而从近几年来看,国内改装政策的逐渐放开,大量改装厂、汽车配件生产商联合媒体加入到汽车改装的行列中来。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将来会有更多的国际汽车改装赛事出炉,海内外的汽车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汽车改装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所接受,而民用汽车改装市场空间更是呈现出巨大的商机。
可见,虽然我国的汽车改装起步较晚,缺乏规范和管理体系,但是等到这一切落实后,所有的改装技术、产品、文化将会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汽车后生态。从此以后,改装业也将走上合法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这对于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后消费市场来说,势必在未来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趋势。
最后,对于我国的汽车改装行业,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标签:改装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