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院士: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拥有计算技术平台、车端技术平台、云控、高精度动态地图和信息安全五大平台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政策法规环境持续完善,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应用快速普及。
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22)聚焦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交通、信息通信、智慧能源相结合的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以“创新战略·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聚集全球顶级专家、政策制定者、产业领袖,共享全球实践、凝聚行业共识、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技术创新、强化生态建设、推动应用落地。
在8月1日的第九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开幕式现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宋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院士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郭司长、宋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业界同仁,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代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及其产业化推进实践的相关内容为各位做一个汇报。
首先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背景。
我们都知道,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列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2020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提出建设中国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并且部署六大体系和二十项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国各个部委也在加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管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
正如前面郭司长的报告中提到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能会超过当初我们制定技术路线图的规划,现在基于L2组合式辅助驾驶已经发展得很快,也是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明这项技术已经进入批量化、产业化阶段。
在长时间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已经面向落地应用的场景,围绕结合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的需要,我们已经形成了发展的共识,过去我们说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系统,后来发展到车路协同,如果再具象化就是车路云网图的系统技术体系。
我们从车端来看,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加快关键技术与零部件研发的产业化,包括在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自主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国产计算芯片研发和量产方面也在开始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我们的系统软件和应用等等。
再从路端来看,作为智能网联车路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通过各种类型的示范,包括我们说的封闭场景、公开道路、先导区、大规模的城市路段应用都在不断加强各种车路协同的应用场景,促进未来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的方案和验证应用。
作为车路云网图,大家对云端也在形成共识,正在从过去烟囱型、孤立性的平台分层解耦、底层打通、应用层各自竞争的发展方向率先在亦庄、上海、长沙这些城市开展运用,这对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未来保障数据安全、数据治理等等可以起到很好的实践经验积累。
作为基于移动通信的手段,中国率先推动蜂窝状V2X的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快法,技术标准、产品研发到整车集车、测试验证、规模示范应用等等都在积极推进。不同的技术路径对地图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认识,但现在我们谈到的地图正在从导航地图向未来的自动驾驶,特别是高精度、网联式自动驾驶,地图作为一种动态传感器也在不断推进,涉及到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法律法规的推动等等都在从示范和应用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以上就是迄今为止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下面汇报一下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过程中集结行业共识,如何在基础平台的产业化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汽车是具有本地特色,在中国推广的中国方案,我们对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说明,可以用一二三来表达:车路云一体化的架构、具有分层解耦、跨云共用的两大技术特征以及满足三个标准,交通基础设施标准、联网运行标准以及基于新型架构的产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本地化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就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推动。要在这样的架构下实现产业化,我们认为要对复杂系统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网联的融合,就是在这样的大架构下有些基础共性平台的产业化,实现整个产业四梁八柱建设,推动产业生态的建设。
那么在这样的架构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除了常规的零部件,也会出现新型零部件,就是五大技术平台,包括和车直接相关的计算技术平台、车端技术平台、云控、高精度动态地图和信息安全等等。五大技术平台具有典型特征,希望基础层和应用层解耦,基础层是需要跨云应用、开放共享,然后应用层各自独立、竞争发展,就是这样的一种趋势。
可以看到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分为五大技术平台,每个技术平台之间必须要有联动关系,所以我们从纵向分布下去,包括驾驶舱、自动驾驶、云端应用,就是从硬件层、基础层,再到应用层,其中的基础平台层按照就会形成新的产业链架构,我们称之为1.5级供应商。未来的终端、计算、云端、高精动态、信息安全和整个产业应用可以做成这样的打通,数据是可以进行交互的,然后能够支撑整个产业发展。我们说如果在这样的大系统下,即使布局分层解耦,一定要有一个跨越协同,就是这样一种特征,我们按照这种特征进行分类、集聚行业共识、进行产业化推进。
信息物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相当于传统汽车的设计,将来在智能网联的复杂系统下同样需要进行总布置、总设计。第一步就是建立参考架构,然后推导模型和体系框架,最终是要为行业推出研发设计范式和研发设计工具链,按照这样一种定义和推动进行。通过这样一个体系架构建模和设计,将来会搭建这样一个生态构建,所以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联合行业多家企业,对这样的架构和模型做了定义,所以对我们的车路云网各自完成相关的描述和相关的工作制定准则和设计支撑。
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的架构下,我们有五大信息零部件现在正在推进:
计算基础平台相当于芯片底层的支撑元件和一级供应商、主机厂竞争之间搭建这样的平台,是由分布式异构硬件+底层操作系统+工程软件,最后针对应用形成各种软件,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搭建,把协同和竞争进行有机梳理。
按照这样的架构形成行业共识,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化推进,包括架构的总体设计、功能软件、中间件、虚拟化模块、芯片和硬件,就是在这样的架构下整合行业力量进行产业化的推进,现在已经形成行业共识,正在快速进行产业化。
刚才讲过,我们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集聚行业共识,已经率先在典型的车企开展这样的产业化推进,包括图中的几家企业,适合不同的硬件支撑汽车行业开发最关键、最具有竞争力的应用软件,而且这种架构的产业化过程,形成行业共识必须要有标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团体标准和国家标准。
我们的云控基础平台同样是在传统的数据搜集、平台应用层次搭建中间支撑平台,可以搜集各种数据做标准化支撑,然后再支撑产业化应用。有了这样一种基本的分类,我们可以真正意义上形成三层四级的云控系统架构,包括终端、边缘云、区域云、中心云以及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按照这样的分类能够让我们的整个生态系统把协同的和竞争的进行有效梳理,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舒适以及数据治理和服务一体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在进行各种场景下的示范,包括交通管理的数字孪生、汽车行驶的安全节能,已经在实质性地推进。我们也在联合相关单位,包括在亦庄、上海、长沙等地开展这样的示范应用。
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主要是针对地图数据搜集,我们与各个地图商、主机厂开展重要的动态数据汇集。大家知道,一家地图商很难把各个主机厂的数据进行有机、动态、实时的汇集,我们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基础地图可以众包,更重要的是动态数据的汇聚,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地图的动态传感器角色的坚强支撑。现在正在这样的架构进行搭建,我们从地图动态数据的匹配,包括未来地图数据在中国有些基础数据的监管,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作用。我们针对高精度的动态信息汇聚服务,未来数据合规能力建设的支撑为管理部门服务这两方面已经在开展非常好的推进工作。
智能车载终端也是作为未来多模式通信、多模式定位、智能网关融为一体的基础平台。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各行各业、各个标准都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将基础数据汇聚,然后进行应用服务支撑各个企业的应用,突破一些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硬件的设计、中间组件和技术服务等等,可以在这上面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一个新的产业链的诞生,能够更好地将芯片等基础平台以及应用平台之间搭建生态,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安全,未来信息物理系统是以信息特征,包括端管云传输,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要保障,所以未来同样需要建立起支撑平台,搜集各类数据,然后在数据的标准化、应用的支撑来搭建这样的平台。我们现在已经完成平台架构,开发基础平台,包括数据基础层、核心组件层以及应用支撑层,真正意义上为我们信息安全相关的能力提供有效的支撑。现在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和相关汽车企业的合作,包括在车端、未来的路端和云端都有很多应用领域快速推进。
以上五大基础平台是在针对新型零部件定义和推进,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强的协同关系,随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平台,经过网联以后对我们的云控和计算平台的要求会提升。五大技术平台未来会是一种深度的耦合,而在深度耦合的同时,将来怎么做云控平台、车端平台、路端平台,包括计算算力怎么匹配,各个平台深度连接集中以后进行架构升级。实际上这种中性数据平台进行底层打通、协同和竞争的平台,这不是中国独创的,国际上都在这样演进,包括德国、日本、瑞士都有这样的平台,将来在中国推进的时候就要对这些国际平台的标准接口进行打通。五大平台之间也有很多经验和标准,希望将来能够为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贡献,把我们的相关标准和工作向全世界分享和协同。
最后借此机会,我想讲一讲未来如何推进五大基础平台产业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还是应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真正把智能化、网联化融为一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深化行业合作,打造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因为我们是跨界的,不仅仅是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我们是产业的跨界、技术的跨界,形成的不是垂直的产业链,而是网状的产业链,所以要有一个有机分工、协同发展。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未来布局的前沿技术,这些都需要以应用为驱动,通过协同来发展。
刚才讲过的五大技术平台要产业化,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所以基础设施技术和安全,刚才李骏院士也有谈到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攻关和标准协同推进这样的产业发展。
五大技术平台怎样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呢?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既要体现出数据治理和行业技术的服务方面协同一体化的社会属性,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推进我们谈到的五大基础平台的发展。推动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的建设服务整个行业和国家监管体系,依托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探索地理信息安全防护与高精动态地图合规和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作为应用也要加快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的趋势,在此大的范围下,我们可以加速车辆直接相关的智能终端技术平台和计算机产业化,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支持车路云一体化的高质量融合可持续发展。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标签:平台 智能